问题答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的“大乘”

2016-05-20 13:22:20 点击数:

 

黄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十四集中说:“大乘中的“大”字有两个涵义。我们一切不外乎是能跟所,一个是能乘者大,一个是所乘者大。⑴能乘者大。《十二门论》说:“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佛大人乘是乘,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诸大士之所乘,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十二门论》解释摩诃衍的话:“摩诃衍”就是大乘,梵文名词的译音。“于二乘为上”,于声闻乘、缘觉乘,他是上首,所以叫做大乘。只是对小乘而言,他是大乘。“佛大人乘(动词)是乘(名词)”,所以《八大人觉经》,佛是大人了,他乘坐的工具,所以叫做大。因为能乘的是大,佛所乘。“又能灭除众生大苦”,能给众生大利益的事,所以叫做大。这个法很大,工具很大,让众生都得到好处,灭苦,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诸大士之所乘”,如来与诸大菩萨,这能乘的又是大,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根源,所以称为大。这是“大乘”之涵义。“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以是因缘”,也可以叫做大。⑵所乘者大。《宝积经》说:“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这个说到法了,这是所乘。这个觉悟,是诸佛如来真正的正觉所行之道。你看两个“正”来形容正觉。所以才名为大乘。以上经论明大乘者,就是如来与诸大菩萨才是“能乘”,大者,能乘者大,所以叫做大乘(例如大学生读书的学校叫做大学)。“所行之道”,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就是如来自身所行的真正觉悟之道。这就是佛大人用来救度众生的运载工具,所用的工具很大,所以叫做大乘(例如学校的全部课程都是大学的,所以叫做大学)。经题中大乘这一譬喻,具有两方面的涵义。本经经题标明净宗之法是大士所修、大士所行,无上度生救世的菩萨道。


又“大”字,指的是本体。是从体上得名,以常和遍为义。“常”就是三际一如——过去、未来、现在,没有生、没有灭;“遍”,就是遍一切处,没有一个地方不遍;“体”,没有边沿,没有穷尽,也没有一切对待。这个大字,是其大无外,没有边,同时又其小无内。所以佛教是极微妙。我常说:这是“大安乐法门”。这是一切不能相比的,我们总是在执着里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才是“大”。是“绝诸对待”。有大有小,都是对待法,没有对待。所以横该十方,从空间说,就遍满十方;从时间说,就竖通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有一法先之”,从时间上说,没有一个法在这之前,所以叫做大。“唯此先于诸法”。例如梁武帝时傅大士偈:“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你说天地,宇宙就出来了,有个东西在宇宙之前,它无形,本来就是很寂寥的,都是形容这个“大”字。所以“强名为大”,勉强名之为大。这个大字包括其小无内,也就是个勉强的名称了。如《涅槃经》说:“所言大者,名之为常。”所以爱因斯坦说,空间、时间、物质的这些概念,都是人类的错觉。有大、有小、有东、有西、有南、有北,空间的这些概念。时间的概念,过去、未来、现在、多少劫,一刹那就是短,一劫是多么长,所有物质,都是错觉。又《涅槃经》说:“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虚空。”这是形容这个大。所以佛法要发挥起来,那是无穷尽的。智者大师当年讲《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说“九旬谈妙”。要这么说,一个字可以穷劫说不尽;要简化,维摩诘就默然。


今此经“大乘”二字,结合净土法门,何以见得能乘也大、所乘也大呢?所以我们都要消归自己,不就是说食数宝。“大乘”我们也可以用《观经》的两句话,最简单、最明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为净宗的第一义谛。而且推广一切法门也都不外乎这两句。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能念的心,本来就是佛,那能念的心就是能乘的,能乘者大。它是佛,还不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所修所行是心在作佛。这是作佛的法,不是作别的,要成就的是佛,故所乘者大。所以本来能念的这个心就是佛,现在所乘坐的也是佛,这不都大吗?所以能修者,即“是心是佛”的心;所修者,即“是心作佛”的心。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也可以说,能修者,即“是心是佛”的佛,所修者,即“是心作佛”的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所以“自他不二”,就能所“自他宛然”。


“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这个很难懂,我举一个很浅近的物理学上的例子,这个磁场:两块磁石相吸就发生磁力线,有好多条条,当然可以说都连起来,一头连到北极,一头连到南极,构成一个磁力线的图,称这个为磁场。比方佛是一块磁铁,我们众生有佛性,就跟铁有磁性一样。磁性是什么?不可得。但是磁性有作用,一切发电机、电动机都靠磁,不可得而妙用无穷。佛性也是如此,那比磁性更微妙了。但众生是什么情况呢?你这磁是乱的,电磁走的轨道都是乱的,这个这么走、那个那么走,把自己的作用互相都抵消了,所以它就没有作用了。但是摆在另外一个磁石的旁边,受到那个磁场的引导,电子就都走好一致了。要靠咱们修行。这是用磁作譬喻来解释一下“自他不二,自他宛然”。那么本来是铁,还没有磁化,由于磁的作用,使得它这个电子的轨道都规律了,于是乎现出磁性来了。本来都有磁性,是同样的东西,是平等的。但一个是磁,一个还是铁,这个差别又宛然。可是经过磁性的诱导,这电子的轨道都顺了,又成了磁石,又都一样平等了,所以宛然又平等。自和他,生跟佛是宛然,生跟佛又平等。本来是一样,可是一个迷,一个觉。迷,这些妄念,就是乱动的东西不妄动,恢复到本来次序,跟佛一样了,平等,“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而且在磁场中,看见两块磁石,有自有他,可是磁场只是一个,你说这是谁的磁场?所以自他又宛然,又不二了。现在两个都是磁石,但是恰恰两块同时在这儿出现。所以通过这个譬喻才能帮助我们体解,自他不二就是生佛不二,生佛不二可是又生佛宛然。虽然“能所不二”,我们能修与所修也没有二,我们又离开了能所。所以有很多修行,都是没有离开能所。而现在这些修练,练这个功、练那个功,完全都在能所之内,自己是能修,这个功是所修,这个能所是对立的。一有所,就没有道了。所以观音菩萨的反闻,就是“入流亡所”,先把“所”要忘掉。所以大乘,刚才这个解释,“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跟所不二,都是佛、都是心,然而“修证不无”。虽然本来是佛,修证才能证明它不无。“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南岳怀让见六祖,问他:“什么物,怎么来?”回答不出,多少年之后才能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后来六祖就问:“还可修证吗?”他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要去修证那不是没有,但是要染污就没有了。所以六祖印证,“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所以“能所不二,修证不无,超情离见,强名为大”。这一切情见都超过之后,才是这个大。“大也无名”,不可以用一个名字来概括它,只是勉强把它叫做大。以此为能乘所乘,勉强名为大乘。故经题中,以大乘为譬喻,来说明全经的大旨。全经这一个法门,就是如此,能乘者大,所乘者大,能乘者,皆是心、皆是佛;所乘者,皆是心、皆是佛;皆大、绝对待的大,勉强叫做“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