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莲公大士开示笔记原稿一

2016-01-24 11:41:35 点击数:

 

辛丑三月十八日,一九六一年五月二日,

反复诵《心经》,观照观照,最要最要。认为得力,错了错了。赶快回头,打碎再造。

下午赴夏宅(帽儿胡同),在座:黄丶齐丶刘。

 

夏老开示:问李:诸大祖师开悟後,为什么念经?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最不堪      生欢喜心,生报恩心,如起反击心,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为什么有能受不能受,自己不碎。

临机岂得避刀枪    不是儿童戏一场

我有愿王作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念佛念咒念经是否一样。

根器不同,因缘不同,佛应机说法。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各经原则。

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得辩才无碍丶法华三昧(药王本事品)。

 

经从佛口出,薫习为成佛正因。一字一句,深信如此。

 

《华严》不等于《法华》。最後灭《无量寿经》。

 

李老念佛不得力。

 

《法华》各章不连贯。唯《无量寿经》,从初发心到成佛,最後说娑婆苦,再说礼佛现光,殊胜希有,连宗带教,都摄其中。前後衔接。报身看见也不得了,法身八地才见。十六观很难。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太殊胜。从此篇发心会经,梦莲池大师。梦示三次,看见菩提树,喝了甘露。权巧方便显第一义谛。

 

尽说相与金刚矛盾。

 

黄:实相无相。错会在无字。落在四句内就不行了。

 

经无高下,根机有高下,悟与未悟都念。

 

念头死事一心,法身活理一心。

 

未到家如何办。亦经亦佛,一卷经一千佛。念佛不收心,念经能收。在大范围内能经内保,久之不知不觉,能所根尘合流,能达到寂灭境界,如观世音,闻薫闻修证金刚三昧。

 

开悟为什么念经?佛佛相念。极乐境界,为妙明真心所应有的东西。

 

非止。如止,知其所止。处处对比。

 

初六允升大吉

上九视履考祥

 

君子顺德,积小以高大,内刚外柔。

 

虚心,回头看,考验吉祥。

 

先无我相才无其它相。从打碎另造真下功夫,可跃进一步。

 

莲公大士自警录 (黄念老摘选)

 

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此二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之绕。

 

天锡之福,先开其慧。天降之罚,先夺其魄。惭愧奋发改过,皆天开其慧者也。悠忽昏惰自欺饰非,皆天夺其魄者也。


 

 一九六一年一月一日元旦,即庚子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夏老开示: (黄丶齐丶贾丶蔡丶王丶李丶刘在座)

 

一则诚,二则僞。

 

诚则一,僞则二,为自己受用。

 

有夹杂则不诚,发真实心即诚。

 

有恶念,有善念,不诚,真的诚心无东西,有一心不乱,即不能一心不乱。 


心居佛号中,即得佛受用。

动静常一如,永处那伽定。(无出无入那伽定)

 

以果觉为因心,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佛号即阿弥陀佛无量劫来成就觉的果。

 

一句佛号无边妙德,搅入识心。

 

由解起行,行起解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一句圆万德,六字括三乘。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

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後必具前,前不具後。

 

心经以般若为体,须有般若才能到彼岸。

 

没有不从法界流,没有不流归法界。

 

观自在

自己在不在,观自在,则自己自在。能观自在才是菩萨。

 

行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照字不思索。般若就是大神咒,无等等咒。大明咒丶无上咒指的是般若。

 

瞋为三毒,有事有理。

 

佛最高点为证。

 

莲公大士自警录 (黄念老摘选)

 

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

 

念佛时,一切莫管,字句分明,平平常常,老实念去,即所谓第一念也。若矜躁卜度,希冀玄妙,或计功求速,或背境向心,即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随识即染,依智则净。

 

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事未至勿将迎,事已过勿留滞,坦坦荡荡鉴空衡平即第一念也。若计较人我瞻顾得失,或牵於感情,或激於意气,则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理,第二念是欲,徇欲即闇,循理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