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 – 即身取证简要之法 (二)

2016-01-24 11:41:35 点击数:

【修深般若波罗蜜,了知诸法,犹如梦幻。】

 

「修深般若波罗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还不是用了一个「般若波罗密」,是用了一个「深般若波罗密」。般若波罗密它有共和不共,小乘也谈般若,那就是共法,但是大乘所了达的,不和小乘共同的,这才称為深般若波罗密。那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的时候,就照见五蕴皆空了,这个时候才出现这个「照」字,「觉照」的「照」,就是这个「照」字,不是咱们普通所理解的那个观察。你体会為观察,观察还是在前头的事。这个「觉照」的「照」,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那个「照」。照字就离念;有念的,有思维的,有心的,是观察。离开念,离开心,离开这一切的,这才是照。照见五蕴皆空,就度一切苦厄。我们老念五蕴皆空,為什么苦厄不度呢?也懂啊,也能讲啊。我要给人讲「心经」我也讲的头头是道啊,哈哈哈哈哈。但是没有度一切苦厄,他还是不能完全用照嘛。 

 

要「修深般若波罗密」,深般若波罗密,非凡夫的这个妄想心所能够推测的。这个佛就说了,譬如什么呢,「太末虫处处能缘」,「太」是极点的意思,「末」、末流,最末的,最末最末最末的那个虫是什么,就是咱们现在的话,细菌。佛那个时候不需要什么什么显微镜,就知道有细菌,佛的智慧嘛,所以不需要这些科学的仪器。「太末虫处处能缘」,它处处都能够待,「独不能缘於火焰之上。」它不能在火焰上头生存。所以中国那些老医生针灸,他针火一烧就消毒了,不然扎过他再扎你,那病全传过来了。怎麼消毒呢?就是点个火一烧,这些个细菌,这个太末虫就不生存了。「太末虫处处能缘,独不能缘於火焰之上。眾生的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於般若之上。」你没有离开这个眾生之心,你不能够明白什么是般若啊,所以下面的这个情形,就是所谓转入转深,境界比较深。我们先知道这个有什么好处呢?这个才可以不致於错会,错认了,以為自己现在某种某种的体会,某种某种的境界,就是经典里所说的某一个某一个什么什么情形。现在很多人都是如此,这个地方错会很多,我们应知啊,这个般若,这个「觉照」的「照」,是离念的,离开这个妄念的境界,但是我们怎麼样呢?我们先学习般若,这般若是三个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这实相般若确确是眾生的心没法理解的,那还有文字般若哪,所以先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就是这个经典,是佛说的。这个《金刚经》、《心经》,这都是般若经,这也是文字般若呀。般若是有什么?它的本体是什麼?般若是有什么用?这三个般若,实相般若是体,观照般若是这个作用,文字般若就是来表达这个,把这个告诉你都能够知道。所以从文字般若你就进行到能够了达,了解这个观照般若,去如此观,如此照。到了观照般若就好办了,观照般若那麼就一天天慢慢,慢慢的,或者是逐渐地,或者是很顿的,契入实相般若,这是三个般若。所以那就从文字般若入手。所以真正学密的要学十二年的显教,在西藏,尤其是黄教,很严格,十二年的显教之后再学密。他们是脱產的,他们一家人就是这样,有几个兄弟,就是说我们几个人养你一个,你去当喇嘛,当喇嘛他要自己花钱的,要拜师,供养,生活。跟中国庙里不一样,中国到庙里一受了戒,庙里养你。他这不行,你要自己养自己,那麼就家里头供应,全家别人都劳动,什么什么把所有的都供给你当喇嘛。那你要成就,你要度大伙儿,他们是这样的一个办法。所以他们这个学习从小就是什么事都不干,专门学佛。我们这个就是不能完全模仿他们那个喇嘛的那个办法,因為实际大家都是在家人,我们既是那个喇嘛,又是那个供养喇嘛的,是不是?所以这个情形就要有所灵活,有所灵活嘛,那麼我们就是一边修,一边看书,有的是没有补的,把它补起来。「深般若波罗密」,这个深般若波罗密是什麼呢,我们怎麼去观照? 

 

「了知诸法犹如梦幻。」一切事、一切理,反正一切世间的事、理、道理这种种的,都叫做法。这个法不是指的是佛法,你这儿修密法,修显教的法,或者你修道教的法的这个法。这个法是指一切事物、一切道理、一切可以有形容的,有形体的、无形体的,都称為法。它包括的范围最广了。观想一切这个法如梦如幻,所以《金刚经》:「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要把这一切一切看成如梦如幻,你这样才不留恋啊。我们就说拿显教的净土宗,你要有愿,大家只是知道念,只是知道念不行啊!蕅益大师不是说得最清楚了吗,你能不能往生,靠你的信和愿,你信愿要具足了之后,当然有信有愿你一定会念。不管你念的怎麼様都往生,但信愿不够,你念的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现在知道念的人倒是不少了,在信愿上很注意的人还是不多。愿就是要「厌离娑婆」,对於这个世界我不是留恋,我不是想在这儿待,我不是想在这个世界里我怎么怎么样,我是一心到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悟入无生。因為你见佛闻法之后,你才真正能够实现你度生的愿望。现在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度生的事情,是不彻底的,就好像你这个大夫,当然也知道点儿偏方,有人碰见个什么病,你也可以告诉他,能把病治好了,但是你不能当大夫啊。你这只是知道这一两个偏方,治一两个病,你能当大夫吗?那种种的病情是怎样判断?怎麼用药?先吃什么?后吃什么?有什么后遗症?那是极深的学问。你没有很好的原理,没有很好的临床经验,怎麼能当大夫?所以你想给人治病你也不行,你害人哪,庸医杀人哪!所以胡乱跟人家说是庸医杀人,这妄谈般若是大罪啊!我那一间屋子写的那一条,就一个人错答一个字儿,五百世当野狐。错答一个转语,五百世的野狐身,因此你这个度众生哪有那麼容易呀?我们是要度众生,不是為了什么,但是你要度众生,只有…。还有这个世界退缘多,进一退九,进一步就要退九步。一个人在进步,九个人在退步,所以这个退步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家都要有这种了解。我这儿很好很好,这是很好,但你要知道要遇见一些事情,退下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要灰心,关键就是要坚持,他进一退九,所以这个世界它难哪,而且寿数是一定的。我就快八十了,要再给我五十年,那我这个进步要多大呀。现在好容易把那些个东西都能有现在这个理解,能有现在这个基础,我再有五十年…,但是它没有了,所以这个世界它难修。像我这一生,后来之后,我还真是抓的紧哪,转眼就八十岁了。所以就是说,赶紧到极乐世界之后,见佛闻法,才真正有度生的本领。而那个时候的度生还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手工业的了,那就大规模的机器生產了。你就可以分身尘刹,分身十方世界,现种种身,给眾生说法,度众生,而且你说的就都是正确的了,你这个大夫开方子,就都是好方子了。所以我们為什么不在这儿留恋,要很快的去到极乐世界,这才代表你是真的愿。你老是在这儿留恋,留恋,留恋,那就是说你这个心愿很不迫切,也不真实。所以那怎麼才能够不留恋呢?就是对这一切一切,看见皆如梦如幻,皆是在梦中,不要把它当真。那我们就是太把它当真了,所以有的就过不去,跟这个是不好,这个就真是不好,脑子就转不过来,我要喜欢这个人,我这心里头就爱他,怎麼著也放不下,所以这个就不容易解脱了,所以一切就如梦幻。一切诸法中,还不包括我们说仅仅是世间的这一些,应该也包括法执,你所修的这一切,所以大作梦中佛事,一切都不要执著。 

 

 

【心不执著,身随所安。妄念起时,勿随勿制。】

 

心就不要执著,不要抓住这个东西。从前有个人讲,他说这个猴子,它在树上跑来跑去,但是它跑得很快,这隻手抓住一个枝子,一下子一蹦,那个手一抓,待一会儿那个手又一抓,这两隻手可以换,但一定要有一隻手抓住一个东西。眾生也是如此,两个手齐放,就是开悟的境界,就是说你一点儿也不执著了。总有所执,有所著,如果还有意的要抓一个就更不应该了。一切无所执,无所著呀!

 

「身随所安。」随遇而安,不是老是想在这个身体上打算盘,爱护他,营养他,保护他。这个是如梦如幻,随缘就好了,是不是。今天有好吃的给你吃,你也就不是说我一定要修苦行,我一定要吃那个霉的东西、坏的东西,那也不对,随缘嘛,随遇而安,很自在啊。

 

底下就很要紧,「妄念起时,勿随勿制。」这个就很重要,这个妄念起来的时候,首先一个是不随。所以古人有两句话非常好,非常好,说是「妄想何须除」,你妄想何必去除它,「要在不随而已。」重要在於你不跟著它就对了。所以「欲除妄想」,就「去一添两」。就不跟著它就对了。所以在妄念起的时候,不要再跟著它,这一念跟著一念,我一想起他,想起他,他这个现在干什麼去了?他一定是干麼去了,他干什麼去了,一定是这个,这就一念跟著一念。他这个可能对我不利,那麼我怎么著,我得想个什么方子对付他,这就叫作随。一念跟著一念,跟著它跑了。或者想起什么花儿来了,这个花儿哪儿有的卖啊?我就到哪儿去买去,今天下午我这儿有没有时间?有什么什麼…,跟著想下去了,叫做随。起了一个妄想,你只要不跟著它,它「当念出生,当念灭尽。」所以大家都说:「我这个妄想太多。」我说:「你这种忽然之间而来的这个妄想,你要想去除它,那是除不了的。」还有的说:「我平时还不知道,我一念佛就发现我的妄想非常多。」这不是退步,这是很自然。就好像是一看见光进来之后,看见空气中有好些小尘点儿,不是现在你尘点儿多了,而是因為你看见有光来了。因為你念佛你就发现这心中有这麼些妄念哪,你这个要除,你把空气中的那些个点儿都要去掉,你怎麼去啊?你打扫,清洁卫生是行,你把那空气中的太阳光照的那个点儿,你要能去?去不了!所以大家也不用去除这个妄想,不管他,再一个,就是不随。所以「不惧念起,唯恐觉迟。」你就不跟著它就完了。就看著,妄想,没了,当处它哪儿去了?没有,它全部这一念都灭尽,它一点儿它也不存在,所以没有什么可怕的,这种妄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就在你随啊!

 

还有,也别去制它,就刚才说的,制不了的,就不许你妄想。所以有的人就说,有几个心管著,这个管著这个,那个管著那个,你来了我就给你一棒子,你看这就反而多事了,不随不制啊。所以这些开示都是极殊胜的话,不落两边,听其自然。到昨天咱们讲的那个《华严》的境界,这个妄想它就是法身哪!所以这个是最好的办法了。所以不随不制也充份体现了听其自然,用不著那些做作,你既不跟著它跑,也不要去制它。

 

那一天讲完了,一个通教寺的,穿著很时髦,可能是个比丘尼,年岁不大,她说她现在念的这个肚子里头老是笑,笑得很厉害,她觉得这不对劲儿,她问我怎麼辨。我说:「你念佛。」她说:「念佛来对治?」「不是对治,你对治,就跟它作对儿,就麻烦了。」我说:「你只要自己去念,你自己去听,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听你这一句佛号上,不管他笑不笑。」还有一个,昨天坐在我旁边儿,她是曾经著过魔。那一天我在广化寺讲完了之后,她就出来说:「黄老居士,我就是你说的这个情况,我简直就要死了,我活不下去了。」她就告诉我说:「我是念观世音菩萨,我就想见观世音菩萨,可是我真的见到了观世音菩萨,谁知从此就不得了了,满眼都是什么,这坐一屋子的人,眼睛都看见有可怕的,你没有什么,睁著眼睛也见,晚上也见,白天也见,晚上也不能睡觉。」她说:「我就要死了,我没有告诉我什么人,只告诉一两个法师。」她说:「有人劝我念《大悲咒》来对治,」我说:「你不要念咒去对治,它就作对儿了。」我就给她讲了一条公案。这个他看见了。那天她坐在我旁边儿,我没有注意的时候,我要注意我就要拦住她了,她在给我顶礼。上次她来了,我说从前有一个人,他结了一个庵,那个地方很闹,它不欢迎他们这些和尚在这儿住,就做种种的试验,种种的示现、种种的干扰。魔来了,鬼来了,佛来了,狮子来了,老虎来了,什么著火了,弄得大家非常的不安,就劝这个师父说咱们搬走吧,师父不动。过了三年就不闹了。不闹了后来大家谈起来就说:「还是师父高,你看这个事情也过来了,也不用搬了。」师父说了两句话:「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不闻不睹无穷。」她听了她很高兴。她说我记不住,那天我带著福良,我的女儿,她就说你给我写下来。第二次我在广济寺看见她,她就全变了,满面的红光,笑容可掬,向我致谢。她说福良写的条子到达以后,她就一切现象都没有了。昨天显得很年轻,这都六七年了,比那时还年轻。她后来,她磕头。所以就是这,对於这一切不随不制。这就包括不光是妄想,连境界也是如此。这不两种境界?它就在里头笑;一个就是看见的都是可恐怖的。所以有些境界,我们学佛的人都要知道。还有一个境界,是一个从前居士林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他的母亲修法,观想自己的心月轮上观音,后来他们告诉我说他母亲不能修了,很奇怪,為什么?后来我就问他為什么,他说是原来是观音的地方,出现一个狐狸。他说是不理它?不理它不行,那个狐狸它招你,它冲你歪嘴摇尾巴什么什么东西,让你不安,修不下去了。她一念就一个狐狸在里头了,这怎麼念?所以这个都是在修行路上,我们修行人必须知道的一些事儿,这一切皆如梦如幻。不随不制,就不管它,不理它。好的境界,坏的境界,一切平等,狐狸也是法身!它能扰你吗?所以这个智慧很要紧,我们不要什麼啊,哈哈哈哈…。它在那儿摇尾巴,做种种怪相,转法轮!我自己也有这个经验。替王上师修,修完法之后,王师就传这个《弥陀大法》,要观想弥陀,然后顶礼,观想弥陀放光,唉呀,观想弥陀放光,一观就是黑的,这观不出,后来,「黑也是光!」也就成功了,哈哈哈哈…。所以智慧非常重要。少有这些分别,这些情见的分别,所以勿随勿制,很重要。不是要去压制它,对治它,尽量看它如梦如幻,这是一种,也就是《金刚经》,跟圆教的看法,一切皆是法身哪!所以它这是有用的,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些东西要拿来用,不是说就这麼念念就完了,实际要用的上。你在日用中它要能起作用,这个才是真念了,不然就是这麼著,它就还是熏一熏,对於你的这个心、身,起的作用就不深入,就是表面的。 

 

【缘境违顺,尘影好丑,不起爱憎。惟常觉照,而忘觉照。】

 

那麼对於妄想如此,对於外界的境界。这个缘境,就是外境,有跟自己相违反的,有的和自己是顺心的。顺心的、不称心的,这都是尘的影,这是六尘。缘境是什麼?就是这个色、声、香、味、触,这六尘。色、声、香、味、触,加上法就是六样了,六尘哪,这是尘影的,对於这些所给你显现的这些个物质世界,种种的这都是尘的影子。对於这一切不要起爱,起憎。所以今天念这个经,咱们这里就要从这里头、这一段开示,你要即身就要得到证,那就要照著做。我们不是说念经就这麼念一念就有功德,念一念是就有功德,但是底下你要学呀,要接受这个开示。所以密宗说你要违反了佛的话就是破戒,入金刚地狱。所以為什么有人修了很多年不怎麼相应,这些地方注意得不够。「不起爱憎」,缘境的违顺,尘影的好丑,不起爱憎。没有所爱,没有所讨厌。我常常说这个事也讨厌,那个事也讨厌,这个我也留恋,那个我也留恋,留恋和讨厌是同样的东西,是一个性质的东西。但是它对於一个人表现,表现的不一样,有的人特别留恋,有的人就特别对於什么都不喜欢,什么都讨厌。有的人就是又对於什么都讨厌,又对於一些东西特别喜欢,种种都有。总之,都不应该。

 

「惟常觉照,而忘觉照。」一步一步的深入,所以这一段法非常好。「惟」,惟有,「常」是时常的,念念的觉和照。「觉」就是觉悟,这个地方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见是属於眼睛,闻是属於耳朵,觉知就属於心,从心里头去觉。照,也是心的事情。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夏老师讲的很好:六百卷的《般若经》可以归纳為一部《金刚经》,一部《金刚经》可以归纳為一部《心经》,二百多字了。一部《心经》可以归纳為前头这几句话,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几句话就是六百卷般若波罗密的《大般若经》。这五句话还可以归纳,归纳為「观自在菩萨」。这就要讲了,不讲大家不懂了,菩萨就是觉有情,要使有情都觉悟。菩提萨埵,简称為菩萨,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就是觉有情。那麼「观自在菩萨」,是名号,观什么?「观自」,自心,自性。「在」,所以「片刻不在,便同死人。」老观这个自,在,那就菩萨。那这个「自」老「在」,就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就是全部的《心经》了,也就是全部的《金刚经》,全部的《大般若经》。归纳成就是上来这一句,还可以归纳,归纳成一个字,就是「照」,「觉照」的这个「照」字。「觉」呢,三觉圆满就是佛,我们人人都有本觉,现在你开始学佛,已经起了觉悟了叫做始觉,始觉合了你的本觉,到了究竟觉就三觉圆满了,你就成佛了。「照」,就照见五蕴皆空。观想两个字也是不同的,观就细,想就粗。现在大家都是在想,所以修法这一段是想,想是什么什么样,观就心要更细了。照就是离开了心了。观,到了最殊胜的观是定中的境界,所以净土宗把这个观想作為定善,持名算是散善。因為你不定你不能做观,观想的想你也得集中,不然你也想不成。你念的时候还可以打小差儿,拉回来,打回来,又打小差儿,又跑了,跑了再回来,所以它这叫做散善,但是容易下手。所以时常觉照,要是真正能够觉照的人,他就是很不容易了。觉照,就是前头这些,自己本来,本来自心。

 

在你这个觉照之中,要把觉照这个事儿也忘了,所以天台有个偈子:「境為妙假观為空,能所两忘即是中,忘照何曾有先后,一心融绝泯无踪。」「境為妙假」,这个天台讲空假中三观:空观、假观、中观。这些境像、境界,就假,假有,是妙假。我做空观,观之為空,这一切皆空。能所两忘,所观和能观,都忘掉,就是中道,就是中观。你没有忘掉之前,都有能有所。昨天讲了个所字儿,心心离所,所以我们修持都有所。这个外道什么,气功练这个练那个,不要去理它,它都在所里头。这个能所两个都忘了,昨天那个,為什么那个自心它也是如梦如幻?你自心现佛像,你就有所现、能现,你这还有能所。能所都忘了,这才究竟嘛,所以「能所两忘即是中」。「忘照何曾有先后」,照跟忘两件事情那里有前有后,这个大家把它记住,事实是如此,现在先仰信。这个底下好像我照的时候就是不是忘了,忘的时候就没有照了,它这两个事是没有前后,正好就是这个话,「惟常觉照,而忘觉照」。不是觉照了,把觉照忘了,那就太低太低了。哈哈哈哈。这个忘跟照是同时的,所以不是凡夫的境界,不是说凡夫就不行,就是不是凡夫妄心的境界,不在你妄念不断的时候。从前我听夏老师讲了一个修行的过程,可惜这个全部我不记得了,但有一个问答我记得,我说:「老师你的开示,我在这个忘照以前所有的这一些过程,我都能体会,但是从忘照同时这个以后,我还体会不了。我就忘照同时,我就还体会不了。」那是去天津之前,解放以后的事情。夏老师说:「你能够体会。」我说:「我觉得我还是体会不了。」夏老师说:「你不是说,你看经,看到忽然间这个心花怒放的时候,你不是什麼都忘了吗?」这我体会了。所以在夏老师那儿念,闭了一个礼拜的关,出来之后,这个闭关也有很殊胜的境界,就是闭到第三天,这个心中的  字自然现前,蓝色的,阿达尔嘛佛的心印。这是闭关之后的情形。我以前的情形,就看著看著忽然间这一下,就好像是这个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儿花也开了,那儿花也开了,这个经的话,那个经的话,这个公案种种的,一下子都联繫起来了,都懂了,这个常有。那麼这个境界在这个闭关以后也还是有,再出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什麼?就是这麼忽然间心花怒放的时候,一切知解都没有了。这个忘,这个心花一放的时候就是照,但什么知解都没有了,忘,同时,没有先后。夏老师给我这一指,我才知道,所以这个善知识难遇啊!很多人都是白遇了,大家要知道,所谓当面错过。什么叫做当面错过?就是天天瞅著你,哈哈哈哈,他不知他是老几,没有得到任何的法益,当面错过。所以忘照同时,都是真实的。佛法都是真实的,不是一个空的理论,到了这里才有底下呀。 

 

【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底下还有哪,「佛心自心,本自如如。」佛的心和你每一个人你自己的心,本来就是如如的,两个如字,所以《金刚经》就说「如如不动」。「如如」,都是如,你的心就如佛心,佛的心就如你的心,而且彼此都是如,所以称為如来。為什么佛称為如来?佛就是从「如」来的。「如」字,就离开了一跟二,也就离开了一切多,二就代表多。昨天不是打个比方吗,就说这两个人相像,就是两个人儿才相像,不然怎麼叫做像?「如」那就是像,所以「如」它就是不一,一要说如干吗?什么叫像?黄念祖像黄念祖,这不成话,本来是一就用不著说如了,既然如,一样,那也不用两个了,所以这一个字就把一和二就都离开了。所以佛就从如而来,佛心和自心本来都是如如的,「本自如如」就是从无始以来就是如如的。

 

「我见破尽」,这个「我见」就不光是人我,连法我也得破。所以在「金刚经」讲的前头是破人我,后来破法我。「圆觉经」就讲的更深了,你认為你有所证,有所悟,就都是四相里头的了,就是都是人相、我相这一些。这个「我见破尽」就是人我和法我,阿罗汉破人我,阿罗汉之上破法我,这个我见要把它破尽。

 

「心一境性」,「心一境性」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境智一如」,境界和智慧。「境」就是这儿按现在这个本文来说,境就是性。一切境,就是法身,就《四臂观音》里头的头一句,所以我们就常常这麼念诵。境跟性,境和你的佛性和自性是一体,你证到这个,就是成佛。现在咱们只是说一说,就是听到了这个话,你慢慢能够生信,慢慢能够有所理解,然后根据这个话来起观照,观照之后然后再契入,证道就是成佛。但是首先要从听到这个话开始,现在听到了。「心一境性」也就是「境智一如」,智慧和境界是如一的,一如就是如一的,所以「青青竹叶皆是法身,鬱鬱黄花无非般若。」黄花是境,无非般若才是智,境智就一如了,那麼黄花就是般若。那个庞婆「百草头上祖师意」,百草头是境,祖师意那就是智慧,哈哈哈哈。文殊菩萨叫善财童子:「你给我去採一支药来。」就拔了棵草给文殊。文殊说:「我叫你採药哪,」说:「我遍观大地无不是药者。」整个大地没有不是药的。哈哈哈哈。所以这个通达的人,他就圆融啊。这个开示就到这儿。 

 

底下这个《因缘经》中用几句话来讚叹,说大士的教法「循循善诱」,一步一步的引导你到觉悟。「简明易入」,从开始就很简单,很明了,容易入。「随眾生根,普门摄受。」普遍的都能摄受。「无论业障轻重,宿缘浅深,遇斯教者,必定成佛。」不管你业障多重,缘是深是浅,能遇见这个教的,你能够相信,能够依止,能够依教奉行,都必定成佛。当然这里没有说必定是即身成佛,那就是说的过份了,但是早晚早晚。时间,实际说时间是一个错觉,现在爱因斯坦他们都认识了,时间、空间、物质都是人类的错觉。这就跟我们这个很接近了。咱们说都是由於妄想才有时间,有空间,有物质。咱们说妄想,这个爱因斯坦他说是错觉,这个错就跟妄相当,觉就跟咱们这个想相当。咱们提妄想,他提错觉,所以今后真正在科学界有深入的人,他来接受佛法将比较容易。过去中国是因為中国有老子,有孔子的这种很深的学说,我们是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现在是不行了,说老实话。但是我们这固有的文化,那是放大光明的嘛,正是因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佛教来,这大乘的佛法在中国就继承下来了。所以当时达摩為什么来,就是观东土有大乘气象。印度在咱们的西边儿,他管我们这儿叫东土,东土有大乘气象。他来了之后就禅宗,禅宗大家世界人认為是中国的,不说是印度的,因為在咱们这儿大放光明嘛,就禅宗哪。

 

(转自黃念老法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