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无量寿经讲座》67(第四十四品·第四十五品)

2016-01-26 13:55:17 点击数: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北京净莲寺长老慈舟老法师《无量寿经科判》,谓本品内容为“法师不退得记为劝”。其意为能演说本经者,信行不退,即得受记,以此普劝法师及大众也。慈老之判,契合经旨。本品文初明说法得利。中段明不闻退转,并劝为他演说。末段受菩提记。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本品就是劝说法的人当然还继续前品的内容增加一些对于说法的人的鼓励。“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在以后乃至到了正法灭的时候。一代时教经历正法、像法、末法的三个阶段。嘉祥《法华义疏五》说“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佛虽然去世了可是法的仪轨、仪式没有改叫做正法。佛去世时间久了、长了“道化讹替”这个道的教化“讹”就是错“替”把别的东西混进来冒充佛法就叫做像法。“转复微末”转,又更进一步变成微末都是些微细的末节就叫末法。所言正者就是证道。像就是相似。末就是微微末、微小。青龙《仁王经疏三》说:“有教有行有得果证(有修行证果的人)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证(教也有修行的人也有但是得果和证道的人没有)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证(也没有人真修行当然更没人证果)名为末法。”现在就是这时候有教有经有庙有塔敲钟打鼓都在那念不是真修行心里不知想什么也不知是为什么。这种时候就是无行无证无行谈什么叫证。至于正像末所经历之年数有许多说法不同。我们采用一个比较多的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所以现在大家所流行的佛历来说是佛历两千五百多年。正好这正法五百年也过了像法一千年也过了末法也过一千年了还有九千年。按古老的说法那已经三千年了那就是说末法已经过了一千五百年了还有八千五百年。“正法灭时”广指着像法和末法。因为像法也就一点点灭“讹替”假的来替代了来冒充、混淆。那印了一本《极乐世界游记》荒唐透顶很多人硬拿来流通。所以群众的水平太低了完全违反了圣言量完全是骗人的东西都是在讹替。造假的人很多上次大家听的黄念祖居士念佛美国来的根本不是我现在作假的人遍天下。像我这无名小卒冒我的名做什么呢?他就是好事者所为。当前正是末法之时此时众生的善根更差了无行无证。所以到了灭的时候人的根器就更差了。这是指一般的。到了正法灭的时候在像法、末法一直到最后法都要灭的时候必定还会有在过去生中广修功德现前还供佛念佛的人。所以就是“当有众生植诸善本(供佛念佛是诸善之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众生”者《弥陀要解》谓等觉已还皆可名众生。是以众生中上可有等觉大士从菩萨以下一切都包括;下则六道凡夫我等皆在其中。如是众生由于过去生中供养过无量诸佛现在又念佛修善故蒙彼如来威力加被的缘故乃于现世“能得如是广大法门”。由于佛的威神加被所以在现世能得到这样的广大法门。要知道我们能遇见这个法门应当深自庆幸下定决心深信切愿切莫错过必须要“摄取受持”。则可“获广大一切智智”。

什么叫摄取?《往生论》说极乐依正——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这一切庄严功德成就“略说入一法句”。把它汇总起来就是这三种庄严入到一个法句里头。“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所以极乐世界全部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之显现就入这一法句清净句了。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也说:“一一庄严全体理性。”每一样每一样的庄严全体是理性。如果能够了达极乐世界的一切庄严成就都入一法句。“从事达理”理体就是本体。从这些事相了达了什么是理体从现象而能够入到了本体。“即事而真”谛信万法庄严直入一句名号之中净念相继是为“摄取”之义。那么弥陀名号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法身的功德是不可思议法身功德就入了名号之中故名号的功德同样是不可思议。所以念这句名号就念的是法身法身功德不可思议在这不可思议之中净念相继就是摄取。所以这里有理有事。“受持”“受”者是信受信了才能接受依教奉行。本经的宗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宗”者修行要径依此而修始名为受。“持”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我们受持这个经就是要依这个宗来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十地菩萨不离念佛地地都念佛。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利益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同佛才能够究竟理解。我今天虽然是这么赞叹我所知者如大海中一滴水。所以等觉大士——离佛只差一位也不离开念佛。我等凡夫就应当老实念去。“老实念”三个字是非常好。所以夏老师说:“三字真传老实念。”有一位美国来的人拿这句话问我他说:三字真传哪三个字?我说不告诉你了“老实念”。三字真传就是老实念。这也正是反映什么问题?不相信“老实念”就是三字真传。所以众生遇见这个法就是一点一点破自己原来的东西。你不破处处是障碍那个东西在那堵着瓶里面有个塞子所以东西倒不进去这还是好的。还有那些脏东西刚装完你来装牛奶那味不好闻;再有刚装敌敌畏了这样的瓶子拿来倒牛奶吃吃了毒死你。瓶子很要紧所以老实念。

《弥陀要解》里有一句话:“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持名时,即是善根福德跟佛相同。当然这里有很多持咒的,也不是要把这个咒不念了换成名号。同样的咒是佛心,名是佛的名号,不二。这里憨山大师的话最好,如果人能念佛,念的很得力,那好极了;如果念了,念的心里不踏实、不安定,种种的不相应,这样念不下去,那就不如念几句咒。又比打坐、研究教等等不知强多少倍了。所以这话最圆融。各个要安于自己所修之法,就是要真正彻底的修下去。所以我赞叹:“灵峰大师此言,真得十方如来之髓。实应尽未来际顶礼膜拜此一句也。”一切奥妙,重要的心髓,十方如来就是如此,就是要把一个最好的东西给大家。“佛爱众生等同一子”,谁不是要把自己的产业,给自己最心爱的孩子,哪还有什么别的心。就是方便为究竟,普度众生,就是要把最方便的法子给大家。所以佛的父亲跟佛学法,佛就教他念佛。父亲说:有很多殊胜的法为什么不教我修?佛说不行,你做不到。凡圣都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一下子就跟佛的善根相同了,那只有念佛。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是如来之髓,“实应尽未来际顶礼膜拜此一句也”。念佛时,就是善根福德同佛时。蕅益大师还有一句话:就是“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佛的功德就是你的功德。刚才我的话说了一半:“于我等具缚凡夫,亦非分外。”极乐世界的刹土就是我成就的刹土,自他不二。还有“从事持达理持”。我把《弥陀要解》里头的两句话,这是一句;另外一句,“即凡心成佛心”,正好作一个对联。“从事持达理持”,两个“持”字;“即凡心成佛心”,两个“心”字。这都是极精彩的话。从事持才能够达到理持,一上来就要理持,那就是自欺欺人,说了唬唬土包子可以,明眼人是唬不住的,最后自己临死的时候,痛哭流涕。“即凡心成佛心”,妙就妙在这儿,凡心就成了佛心。“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你的善根福德同佛,你的心就是佛心,还有什么不是?这是极圆极顿之法。

末法众生,过去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由彼加威力故得到这个法门,并且能够摄取受持,他就“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就是佛的智慧。本来是一切智。二乘所得也称为一切智,所以又加个“智”字,以分别于二乘。总之,我们要明白这“一切智智”是跟二乘不共的,唯有佛得的智慧。所以《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耶,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如实知自心也。大悲为根者,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之苦,与以乐也。方便为究竟者,为一切智智之果,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所以《仁王经》说:“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自性清净,叫做本觉的体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所以皆是明白自心,不是心外有法。

从上面经文来看,今天我们能够听到、能够相信这个微妙净土法门的人,都是由于过去生中已经供养过无量的诸佛,广泛的修行了种种的善,忆佛念佛,因此现在能够得到诸佛的威力加被,所以才能够得到这样的广大法门。“此净土法门广摄万法”,无一法不在此一法门之内。所以这也就是《华严》十玄的道理,一切法都入一法中,如帝网千珠,所有的一切都入在一个珠之中。“普收众类”,不管是菩萨、声闻、天人、以及阿修罗,以至人、六道、地狱中众生,于此法门,若能信受奉行,就会得到一切智智,如实了知,自心本来清净。所谓密宗也是讲“如实知自心”。和密宗何曾两样,就如这个实际知道自己的心。我常说:“大家现在的毛病都在心上,把自己的真心忘了,没有看重。对自己的妄心估价的太过偏高。”要如实了知自心本来清净。

“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彼法”就是指着净土法门。这是佛当时说的,于此无上广大殊胜的法门,自己得到胜解,产生了大的欢喜心,这个法乐是不可形容的。只有法乐是清净的,一切世法不能相比,称为“大欢喜”。于是就广泛的为他人来作说明、来劝说、来演说,而且自己也常乐于修行。单单去说,这是言教了。若人能于净宗妙法得广大的胜解,了达净土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修净土是心在作佛,这个“心”就是佛。我现在修佛、要成佛,我这是心在作佛),心佛不二,念佛即佛之圆旨(念佛时就是佛,不念就是众生),则必能欢喜信受,常乐修行,而且以此广劝他人。

“广为他说”,下复云“为他演说”,本品末云“专心信受,持诵说行。”这三句都有“说”字。就是普劝大众演说弘扬本经与净土法门。现在正是到了流通分,所以就劝演说,以广流通。不演说不能流通。如〈愿力宏深品〉云:“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所以告诉我们喜欢为人家去说,劝导一切众生都来发愿,同入弥陀一乘愿海求生净土,这才真是知恩报恩的正行。所以我们得到了佛的恩惠,就知道这个恩,知恩才能报恩。我们怎么来报恩呢?你买了很多东西去上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你这个东西干什么?所以有个人刺血写经,我说的话当然是过了一点,我说你那臭哄哄的血有什么可贵?当然这是很难得的事情。说真实话,要你这个干什么?这个“说法”,有的时候要折,有的时候要摄,这是折伏,免得骄傲。我们使这个妙法能够流通,辗转教授,正符合如来的本愿。所以如来说,十方的佛都在那儿称叹阿弥陀佛的名字。如《法华经·法师品》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于《法华经》哪怕只是一句,能够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一切世间都应该当佛那样来供养你。这个人就是大菩萨,已经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极赞说法的人。又说:“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世人,是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善男子、善女人,在我灭度以后能够偷偷的给一个人,并不是公开争名争利,表示登座说法,具种种威仪,所谓“窃”就是这个意思。乃至只说一句,当知这个人就是如来的使者,是如来所派的,所做的是如来的事情。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都是赞叹说《法华经》的功德。又说:“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由上可证,演说《法华经》,功德无尽。而本经正是“法华秘髓”,如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说:“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即本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代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秘密的心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指南针),皆不出于此矣。”演说《无量寿经》,也就是演说《法华经》的秘髓,所以这功德与《法华经》里所说的是相等的不可思议,亦必为诸佛之所护念。但这里是一种完全利他的心,对自己所说的要很有把握。如果是贪图功德,这个心就是贪心,同样是贪,就是三毒。所以要善护己念,分得清楚,不要夹杂。万一自己还没有把握,明知道还有错,为了名闻利养就那么跟人说,这不但没有功德而是地狱业。又经上说“广为他说,常乐修行”,谕说法者应心口一如,言行一致,自不修习,何能劝人修习。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诸善男子、善女人,对于这个净土法门,若已经在求、现在正在求、将来要来求的,都得到大的利益。你们都应当安住于这个法门,不要疑惑。所谓普劝断疑生信。所以想说法利人,首先自心、自身须要断尽纤疑。极微细的疑惑都应当断掉。自己还是怀疑不解,疑虑重重,不知道对不对,这时应当很好的去进修,就是要断疑。要老实持念,勿生疑惑。所以咒里就有极殊胜的功德。讲咒的经典里常常就是“唯除于咒生疑”。你对于咒的功德不能相信,我念能有这么大功德吗?我怎么念了半天,没见着什么呀?这都是疑。不是说这咒是别人编出来的骗人,这样去想那就是更粗的疑,提不上了。所以要应当老实持念,都得善利,但是要“安住无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为诸善之本。当奉为纲宗,安住如是法中。所以就“应常修习,使无疑滞”。因为疑根未断,即是罪根。见惑,初果要断贪、嗔、痴、慢、疑,所以到了初果就没有疑了。要断疑根,应当知道方便。疑惑不断的原因,就是因为智慧不够,所以慧心不明朗。自己的慧心本来是佛,就是因为贪嗔痴三垢障碍很深,所以我们不要生疑。怎么能够解决呢?当然一方面我们要明理,理明就信深;再一方面要好好念佛。道绰大师的《安乐集》:“念佛三昧能除过去、现在、未来,贪嗔痴一切诸障。垢去明生,则无疑滞矣。如是则不堕于诸天、二乘、懈慢国、边地、疑城,如是等等‘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有的三昧能除现在的,有的三昧能除未来的,只有念佛三昧,过现未、贪嗔痴三毒,一切诸障都除。垢一去,光明就生了,也就没有疑滞了,这才能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所以佛就劝众生不要有疑,有疑就会进入到边地疑城。于佛的智慧不能生信,或者能信佛的智慧,但是于自己的智慧不能生信,就生到边地疑城,甚至生到懈慢国。都是属于珍宝所成的牢狱。珍宝喻彼中之乐,都是七宝所成的宫殿、楼台。牢狱喻未得究竟解脱,不能够自由去见佛,称为牢狱。所以叫大家要断疑,不要跑到这样的牢狱里面去。

又《安乐集》说:“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而能系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你能专一,而且是至一,这里就没有疑了。专心、专一这样念佛,一定可以生在佛前。所以劝后代的学者,要想深入的明白,那就知道“念念不可得”。“念念”,每一念每一念(这一念哪去了),皆不可得,这就是智慧。可我还是在念,相续不断,这就是功德。所以菩萨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庄严其身,这就是二种庄严。但是开始学的人不能够破相,就是智慧不够。只要“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这一条很重要。上面也是大劝,要以“无相智慧,植诸德本”。那都是上根利器,应当去做,而一般的人很难体会,就不要说去修行了。那怎么办呢?你只要“依相专至”,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供佛也是相、念佛也是相,就依着这些相,专心致志的(“至”是专一到登峰造极)别管有相、离相、还是无相,就只念当前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不往生的。这就是“老实念”。不要怀疑,这也帮助我们断疑。所以道绰大师此言,真是剖开诸佛密藏,直显净土宗的心髓。真正能信受奉行,依相专至,老实念去。纵然没有离相,你这暗合道妙,决定往生。依相专至,凡夫也能够行,离相是菩萨境界。《金刚经》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所以非凡夫境界,实非凡夫生灭之心所能及。净土宗的妙用,这个暗合道妙,实为方便中的方便。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世尊复举诸大威德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菩提,弥显流通此经之要。佛又叫弥勒,阿逸多是弥勒的名。“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世界上有许多等类有大威德的人,在佛法中能够生出广大异门。“广大异门”就是对净土法门说的,净土法门以外种种的法,称为“异门”。经云:“涅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如是这样有大威德的菩萨,虽能于佛法中,开显净土宗以外的种种方便法门,能够理解、演说等等。但由于对净土法门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上面说过,信位的菩萨就如空中的柳絮。为什么不闻这个法就退转呢?因为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的王。如果没有听闻修习此法,也难于究竟自觉。自觉达不到究竟,也就不能成功。再者,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径路中的径路,如果没有听过这个法,就不容易去普度众生,速脱生死,也圆满不了利他的胜行。所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都困难。“于自身则跋涉于艰险之途”,自己就在艰险的道路上跋涉,苦的很。“对众生则导引于坑坎之路”,引导大家走在坑坎难行的道路。“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弥陀一乘愿海的殊胜加被力,就达不到诸大菩萨的身上。因此有一亿菩萨,没有听见净土法门而退转于无上菩提。所以释迦牟尼世尊要想一切凡圣,都能听到这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说到这儿有人说,你这话说的不对,释迦牟尼佛说这个法时,《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还没出版呢?这就是时间的错觉,你又陷在时间的错觉里去了,超时间,大家要知道),所以劝令大家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信受奉行,并且还要流通。虽然仅仅是须臾(四十八分钟)之间,“为他演说”,劝人能听闻是经,并且让他不要生忧恼。这样说法,乃至至心精进,“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这样的人,“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彼人”即指“于此经典……为他演说”之人。此人在临终的时候,哪怕这个时候三千大千世界——地球、银河系、太阳系、种种的天体,在火劫之中都燃烧了,亦能超过,生到极乐世界。“是人已曾值过去佛”,这个人已经遇见过过去佛,受过菩提记。“受记”,就是指未成佛之前,佛说这个人将来一定成佛。像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就给授记将来一定成佛。假使这样的话,彼人以持说是经,能够读诵、书写、为人演说,以至于昼夜思惟等等之功德力,及十方如来威神加被力,在临终大火满三千大千世界,也能超过,往生极乐国土。如《普贤行愿品》曰:“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佛复记曰:“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佛为印证,如是之人,皆于过去已经遇见过佛,领受过菩提记,一定要成佛的。并为“一切如来,同所称赞”,这样的人,一切如来都同所称赞。

“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这不是假设,是事实,指劫火。因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每一个劫要二十小劫的时间。成劫之后为住劫;住劫之后有坏劫;坏劫之末有火风水三灾。此三灾亦称劫火。《仁王经》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大千世界都烧坏。天亲菩萨的《俱舍论》说:“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烬。”梵天的宫殿,连灰渣都烧没有了,所以这是劫火。现在看来就是宇宙的大崩溃,核爆炸,大的核爆炸,互相感应,全世界的核爆炸,这个毁灭很厉害。此人在这种环境之下,仍能安稳自在,从容往生。所以劝大家,“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专心”就是心专一、没有余念、杂念。“持诵”就是受持读诵。“说行”,如经而说叫做说,依教奉行就是行。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本品表当来经灭,佛以慈悲“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序分中〈大教缘起品〉世尊放大光明,光瑞殊妙,从昔以来所未曾见。阿难启问放光因缘。佛赞阿难曰:“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因阿难启问,世尊乃流出此殊胜希有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可见此经正因世尊“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故说此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第一希有之难逢法宝。直至当来经道灭尽,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深显佛慈无尽,佛恩无极。复表此经所宣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殊胜妙法,实是普济众生之阿伽陀药。法灭之际,众生业障弥深,仍可仰赖是法,而度生死。极显斯法究竟方便,不可思议。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指〈礼佛现光品〉极乐依正,一切所有,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因为当前正是极乐现前,会中大众,人人都看见了。以此胜缘,即令会众,都生起真实的信心。同时又因阿弥陀佛的威德加持,会众善根,悉皆增上,故云“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日本《会疏》云:“所当为者,当为往生愿行者也。”为了往生要发这个愿,达到行动圆满,是所应当做的事。“皆可求之,能顺佛经可得之也。”这一切愿、一切行,皆可求之就是皆可得之。大家看到极乐世界,所愿、所行都可以得到。不要因为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再三劝导大家不要生疑。有了疑不是把它楞压下去,每个人都须要注意这点,有疑应该很好的去解决。应当要找一找我还有什么地方有疑?疑是癌细胞,要医治。必须要看经、请教善知识、修法种种方面来去掉这个疑。所以《金刚经》的赞子,“断疑生信”,一上来就是“断疑”。“疑根未断,即是罪根”。所以在流通分,佛再三告诫大家,现即亲自见闻,所愿、所行都可以得到。不要因为我灭度之后,于极乐依正净土法门,再又生出疑惑来。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善导大师说:“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也就是一万年之后三宝在世界上就灭了可是最后这个经还长住百年。净影、道绰、慈恩、义寂、法住、望西诸师同之。所以我们也依止此说。《净影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者举彼未来法灭尽事。释迦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岁。末法万年。一切皆过名为灭尽。”《法灭尽经》讲的是先灭《楞严》。

“特留此经”者,《净影疏》说:“佛以慈悲怜悯众生,故法灭后,独留此经,百岁济度。以此经中开示净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大涅槃经》显示佛性,圣人先隐,为是先灭。此经教人厌苦求乐。济凡中要,为是后灭。”疏谓此经教人念佛生西,故独留之,于最后之百年救度众生。至于《大涅槃经》(与《首楞严经》)显示人人本具佛性,乃圣教中甚深之法。于后末世,众生根劣不容易理解,所以先灭。《涅槃经》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楞严经》已经很明显了。《楞严百伪考》等等就说《楞严》是假的。现在还有人护持,比方像圆瑛法师还在讲《楞严》,大家还在印,还在念。慢慢的几千年后,那吕学者的《百伪考》,就要成为圣经了。《楞严》也就没人念了,很自然就灭了。此《无量寿经》教人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乃救济凡夫之法要。所以最后灭。“经道灭尽”,佛又打譬喻:如油灯将要灭的时候,忽然间放的光比以前还要亮。就像太阳近黄昏,夕阳无限好。人临死回光返照,夕阳也就是回光返照,所以特别好看。法也是如此,在法最后要灭尽的时候,也等于是回光返照,特别亮,在这个时候众生还能够接受《无量寿经》。不然人都愚痴到那个程度,他还能接受《无量寿经》?但这时却出现了超前的智慧光明,这一百年还可以遇到《无量寿经》得度。所以我以慈悲哀愍众生,“特留此经,止住百岁”。虽然别的经也是佛的圣教,但是大家并不能因为有这部经而得度。像《金刚经》我们是赞叹极了,我就得《金刚经》的好处,因此经而悟,始终想报恩。但是后一百岁谁能从《金刚经》得度。“无住生心”,“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都是甚深之法。众生如何能懂?就算懂了,又能怎么做?所以有时我也想,现在也不能去责备这些法师,也要随着时节因缘,不能要求他们也和莲池蕅益那样,不可能了。现在都末法了,他们也只有这种水平。所以《无量寿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最后经灭尽了之后,会念“阿弥陀佛”四个字的人,就是金刚阿阇梨,那不就是很殊胜了,别人不会念。但就是因为这时出现的智慧光明,所以还能够依此得度。最后能说四个字,天空中有这四个字,大家看见,有人还能得度。所以佛以慈悲哀愍,特别留这部经来度众生,就证明这部经的重要和宝贵。它这种利生的究竟方便,我们应该深深的去体会。

“其有众生,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净影疏》曰:“值斯经者,所愿皆得,明留之益。法灭尽后,百年闻者,尚得利益,往生净土。况今闻者,何有不生。”众生能够遇见这个经的,必定可以满足其本愿,是乃证明独留此经之利益。至于法灭之时,闻经尚得法益,往生极乐。在最后末法的时候,众生遇见此经都可以得度。何况现在闻经信受之人,焉有不生西之理。故疏续云:“定得往生,莫自疑虑。”我们根器又好的多了,现在能遇到当然也必然得度。“得度”,度生死之海,就是超越生死,而证到涅槃。海喻生死,生死是中流,娑婆是此岸,极乐涅槃是彼岸。得度,就是超越生死这烦恼的中流,到达涅槃之彼岸。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本段叹闻经信受为难中之难,令人知经之难闻,生敬重希有之心。“如来兴世,难值难见”。“兴世”,如来出兴于世。“难值”,当年佛在王舍城,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知道佛名,见过佛;有三分之一的人只知道名,没见过佛;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连释迦牟尼佛的名字都没听过。又《资持记》云:“佛身充满,随物现形。示生唱灭(示现生灭),拯接群品。据娑婆所见:诞育王宫,厌世修行,降魔成佛,故云兴世。”盖谓:佛身遍法界,无有来去;三际一如,本无生灭。祇为应机度化,故现出生王宫,出家修道,降魔成佛,此即所谓兴世也。《净影疏》云:“明值佛难。世当佛时,名之为值。目睹称见。此皆难也。诸佛经道,难得闻等,明法难闻。于中先明经教难闻。手得经卷名为得。耳听曰闻。亦可领(读)诵名之为得。耳餐(餐,采取也)称闻。此等皆难。”故云“诸佛经道,难得难闻”。可以说手里拿着叫做得,耳朵听见叫做闻;亦可以说,读诵叫做得,听到算是闻。这都很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遇见了善知识,闻到法,能够行,这也都很难。“善知识”,“善”就是对我有益,导我于善道者。知谓知心。识谓识形。《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故知此“知识”二字,为知心识形之义。相知相识导我于善之人,称为“善知识”。又《圆觉经大疏》说:“善能知真识妄,知病识药,名善知识。”善能知道真,认识妄;知道病,认识药,称为善知识。能够了别真妄,通达真际,知道众生的病之所在,应病与药,就叫做善知识。《安乐集》根据《法句经》说:“佛言,善知识者,能说深法(善知识要能说很深的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这一切都是本体)。然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能分辨清楚);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缰绳,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有个绳子把你从生死中拉出来)。”所以善知识这个定义就很清楚了,比以前下得好啊!“于毕竟空”,无所有,没有这些差别,“炽然建立一切法”。炽燃!如大火般烧得炽燃哪!炽然建立一切法,所以不落空边。可是这一切法建立在何处?建立在毕竟空里。所以永明大师说:“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不是说梦中佛事就不作了,是大作梦中佛事。虽然大作佛事还是如梦,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法句经》还说:“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这就说明遇善知识的重要。又《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