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

2016-01-26 13:55:17 点击数: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我们举《无量寿经》的例子,在〈礼佛现光品〉里,阿难跟释迦牟尼佛说:我愿意见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佛说礼拜就见,阿难就如说礼拜,果然就显现了。所以现在总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我又没见过,好像总觉得只是书上这么说说,到底有没有啊?如果这样地来怀疑、来否定的话,那你自己没见过,而过去确确实实存在的事情很多。那孔子是不是有这个人哪?你没有见过;华盛顿有没有这个人哪?咱们更没见过了。所以不能说自己没有亲眼见就否定。为什么我们相信孔子和华盛顿?因为确实是多少人亲眼见的,因此写在历史上了。西方极乐世界当时也确实如此,多少人亲眼见,就在《无量寿经》这一个法会上,就是咱们世界上的人,两万——比丘是万二千人,加上比丘尼五百,男居士七千,女居士五百,八千,四众就是两万人。不但是万人大会,是两万人大会,那其他的天人、阿修罗、菩萨都不说在内。两万人都亲见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而现在许多修持用功的人,也很多人见了,我们都不提倡见,真正佛法不是依靠这个见。但对于咱们凡夫来说,就是靠这个来增加信心。那真正要求无上道的人,还是《金刚经》的话:“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么《无量寿经》里,当时大众所见的极乐世界完全现前,如在几尺之前的地方,“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一切佛的世界都明现,这个时候不但看见极乐世界,而且看见一切佛的世界,很殊胜。“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乃至于咱们世界的泥犁(地狱)、溪谷(很深),“悉大开辟”,都开开了,不是藏在里头了。同一个颜色,都是佛的金色光明。打个比方:像水劫,它水劫的时候宇宙万物都不见了,就看见都是水(我在河南的时候,有一次刚过了桥,碰见暴雨就不能走了,一会儿功夫,就什么都看不见了,都是水)。“滉漾浩汗”,形容水之大,之无量无边,所见的都是大水。这个是形容佛的光,在佛放光的时候,一切别的光都不显了。“彼佛光明,亦复如是”,也跟水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看不见菩萨的光、声闻的光、一切阿罗汉的光。这个我们也很好举个例子:比方月明星稀,月亮很亮的时候,星的光就很微弱,能看见的星星就很稀少了,也是隐显具成。佛的光明就是如此。阿弥陀佛放光之后,一切菩萨声闻的光都看不见了。他们不是没有放光,他们的光隐了,在明显之中,就包括了隐密的。从隐密这边看,谁的光放出都是无量无边的(灯的光,你说这屋里到哪是它的边。这屋子好多小灯不很亮,有个大灯很亮,那大灯的光也包括在小灯的光里头,那小灯的光你看不见了,但它还是存在),佛的光也包含在那些声闻的光里头。即表一切法即于佛光之一法。则一法(佛光)显而一切法(此土万物,圣贤光明)俱隐。这就是明显和隐密同时都成立。是为隐显俱成第五玄门之相。

所以就要常常破我们这种边见,要是有,就不能是无;要是一,就不能是多;要是空,就不能是色;要是众生,就不能是佛;佛就不能是众生。那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到了这个地方他就不行了,差别了。所以是本无差别,是我们妄生差别。所谓一切大乘经典,就是给我们破除这些妄见。我们学道不是长学问,而是去掉这些不正确的见。所以舍,慈悲喜舍,老子也说“为道日损”。

㈥微细相容安立门。《华严经大疏》说:“如玻璃瓶,盛多芥子。”像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头,装了很多的芥子。一个很小的东西里,可以包括很多的东西。所谓这一门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芥子纳须弥”。这个实际的例子现在是举不出来了,但真正的相容安立就是这个意思。一个小小芥子包含了须弥山,须弥山很多很多东西,小里头包括大。而这里更深的意思,是在很小很小里头,包括很多很多东西。所以现在科学也认得这一点了,过去这电子就是小,我们现在往大了说,银河就大,太阳系是银河中的一员;在太阳系里头,地球又是太阳系的一员。那么在地球上有很多物质,这个物质里都是各种原子,原子里有原子核,有电子围绕,跟这大的宇宙是一样的。往小了说,再小一套、再小一套,到哪儿算最小?现在有比电子小多少亿亿倍的东西,叫做中微子,遍满虚空,多少万里的钢板都能穿透,因为它太小了,什么东西都是有缝的,挡不住它。所以小是不可穷尽的(这一点科学和马列主义者都承认),大多少套也是不可穷尽,银河还只是一个星云,许多星云围着它的中心在转,这个大就比咱们想的还大,这个还是一个基层,还有更大的,往大上去没有头。时间,过去没有头,所以老找开始那一个点,那是一个很幼稚的、科学的、机械的想法,这个头不可得,佛教叫无始,释迦牟尼佛早就知道。所以“无始以来”,无始是什么?没有头,也没有终。这个也是广狭无碍、一多相容。它所殊胜的就是在无论如何微细之中,可以包容很多东西,所谓“一毛一尘之中,无边刹海,一切诸法,同时涌现,如一镜中映现万象”。现在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这个间谍卫星在空中转,给我们地球拍照,地球上的东西都摄在里头了,哪怕地下一个士兵今儿刮没刮胡子,它的录像都照得很清楚。但是所有这许许多多的材料、许许多多的信息,就在一盘小小的录音带里头。所以这些事情,就是微细相容安立。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个微尘,上面我说比电子小多少亿倍的那个微尘。这样小的微尘里安住尘那么多的刹。尘是多少,那不可说不可说。而且一个微尘中所有的无数刹,每一个刹中还有难思那么多的佛。这两句经极表这个微细相容安立门的玄妙。又“于一毛端极微中(毛端,在一根汗毛头上),出现三世庄严刹。”把空间也打破了。就在每位每位的汗毛尖儿上,就出现三世——过去、未来、现在庄严的佛刹。这三世同时出现。把小不能容大这个空间打破了,时间也打破了。所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后的科学,我们佛教界很欢迎,而且我们得到很多的可以来作为例子的东西。爱因斯坦这个结论很好,他说时间、空间、物质,都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现在科学进步,时代不同了,稍微前一段大家所遇见的那些困难,现在就不成困难了。那个时候总要讲这桌子为什么是空?很难讲。现在科学就好讲了,科学不过都是些原子,原子里不过都是些电子、中子,这些都是颗粒,颗粒都是二重性。二重性就是电波和一些能量,没有东西,那不就是空。他说物质是错觉,佛教就说因为一念妄动,才有无明,才有世界。妄想跟错觉不是很相当,妄不就是错,错不就是妄;想跟觉,也都是同类的,咱们说由于妄想,他说由于错觉。空间是这样,时间也是这样,若没有妄念,什么叫时间、先后?就因为你这个念,念念不停留,刚才一念,又起一念,又起一念,事实只是这个。因为念念不停留,于是乎先起这念,就要过去;正想这一念,就是现在;将要起那一念,就成了未来。三世就是这么出来的,都是错觉。所以真正是大丈夫,就别在这错觉妄想堆里过一辈子,这才是咱们出家的大事。在家人也应该如此,不应该让出家人专美。“识心达本,名为沙门”,识心达本,那就离妄了,这才叫做沙门。所以《华严经》这些经文,就显出微细相容了,不但是空间,连时间、三世都在一毛端显现。

在本经〈积功累德品〉,法藏比丘在因地中,“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花,其香普熏无量世界。”身口常出无量微妙之香,犹如檀。那多少里的臭树,只要长一棵檀,全林子都变香了。他这个香如檀一样那么香,如“优钵罗华”那么香,这个香普熏无量世界。一个人的口所放的香,能够普熏无量世界。一个人的口是很微小,而能容这样多的妙香。“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需最上之物,利乐有情。”有情所要这么些东西,他手中全可以放出来。一个手很小,可是他能够出无尽的宝,能满一切有情众生所需之物,这又是微细相容。再有〈宝莲佛光品〉,极乐世界莲花中,“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极乐世界的殊胜,不是画张画能画得出来的,就这两句怎么画?那么多莲花,一个莲花有三十六百千亿光,你就没法画了。而一个光中有三十六百千亿佛,谁能画?现在不能、我看未来也不能,科学再发达、用什么工具也不能。一光,只是莲花光中的三十六百千亿分之一,表示极微细。而一光含摄三十六百千亿佛,表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同时也表现极乐世界的殊胜。现在这些例子都打破了,小的里头还有小的,也都包括了无量无边的东西,所以微细相容。

㈦因陀罗网法界门。以上六种都是表现,小能容大,一多相即,这只是一重的意思,而未明重重无尽相入相即之义。因陀罗网是多重的,我们更不好思议了。以前这些境界,都是跟我们脑子所想的是不一样,跟我们常识是不合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是唯常识论,他只认常识,常识能说得通的他就相信;那违反常识,他就觉得都不对。那就太可怜了,你的常识就那么一点点,那常识之外的东西多了,这个都打破这些概念,因陀罗网是多重的。怎么叫多重呢?帝释(天帝)宫殿之中所悬之珠网,叫做因陀罗网。网上有一千个珠子,互相映照。珠子就是圆的镜子,镜子要是圆的就不可思议,也就很微妙了。这个镜子也就很妙了,来什么照什么,它是平面的。圆的就照十方了,这一个珠子就把其余的九百九十九个珠子,都照在这一个珠子里头了。一个珠子可以容了其余的九百九十九个,一中就有多了,这是一重;每一个珠子都带了九百九十九个,这样九百九十九个珠子又摄在一个珠子里头,这就两重了。这么一说,好像我们还不容易体会,我今儿给你们举个例子:如两个人相看,我看见他,他看见我。第一重,他进入我的瞳仁里了,我瞳仁里有个小人;我也进入他的眼睛里了,他瞳仁里有了我。但是要知道,我的眼睛里有你,所以你看见的我,是带着你进了你的眼睛里头了,多一重了;我看见你,可是你瞳仁里头有我,我又把我通过你又带到我眼睛里头来了,这两重了。实际上这个无穷尽。你想想看看,瞳仁里还有瞳仁……,是不是无穷尽哪?就两个镜子对照,你就看见无穷的镜子,不信回头你把两个镜子对着一摆,不知道是多少镜子。一个珠子现一切珠影,是第一重;一个珠子所现的一切珠影,又现在九百九十九颗珠子里,又再带到一颗珠子里去,第二重。这是重重无尽的重,如是千珠重重映现,来譬喻一切法的相即相入,一切法的相即相入是这样重重无尽的。还不是机械那样的相即相入。

《无量寿经》中的〈宝莲佛光品〉说:在极乐世界“众宝莲华是周满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阿弥陀佛是一个佛,阿弥陀佛一个佛的佛国里头有无数的莲华;一朵莲华里有三十六百千亿光,在一个光里有三十六百千亿佛。你看,从佛到莲华,莲华放光,光又现佛。这一切佛都在说法,“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上第六门中所说的,“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是微细相容门,这是一重的相即相入。更徵其前后之经文,则可广显重重无尽之相即相入之妙义。极乐世界有无数的宝莲华,一个华中放无数光,一一光中有无数佛。佛现国土,国土中又有无数的莲花,莲花又放光,光又现无数的佛,这样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说重重无尽。所以就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我们老在情见之中,不但对于这种很玄妙的玄门很难体会往往就是写得很明白的经典的意思也不容易体会真实义所以每一莲华喻一帝珠如是莲华周满佛国可见本经正显华严因陀罗网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玄门

㈧托事显法生解门。这个就特殊了,就要给密宗和禅宗的理论根据了。“托”,依托一个事情,来显现“法”。通过事来显法,也就是来显出本来的理体,也宣说一切妙法。“生解”,让众生得到真实的解。“托事”,由于上面的七种重重无尽,所以任何一个微尘、一个毛端,都是事事无碍法界,都是重重无尽不可思议。因此,就可以把任何一个微尘、任何一个事相,来显现法界的全体。如《华严经大疏》说:“立像竖臂,触目皆道。”立像,净土法门也有观像,一尊佛像,就看这个像。密宗可以观法器,观像,观字种,观曼陀罗。几个法器摆在一起就是个曼陀罗,几个种子字凑在一起是个曼陀罗。你到佛殿看见天花板上,好多梵文的字,那都是字种,那个字种凑在一起就是个曼陀罗,就是一个佛的坛城,都是“立像”。“竖臂”,竖个胳臂。“触目皆道”,碰着你眼睛的,都是无上之道。你所看的,没有一点地方不是道的。从前有一个人,在佛殿上吐痰,别人就批评他:“你怎么在佛殿上吐痰?”“好!请你找个没佛的地方我来吐。”那人没法说了。哪儿没有佛?“立像”,实质上到了密宗最高的心地法门,跟达摩祖师的禅完全是一味的。别人以为密宗之殊胜,就是因为它有很多法种种的,不是的,那还都是方便。主要最后最高的还就是达摩祖师的禅,六祖的禅。南禅不是北禅。

“竖臂”,禅宗的第一则公案,就是释迦牟尼佛拈起一支花来让大家看,这不就是托事显法生解吗?可是大众都莫名其妙,只有金色迦叶破颜微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嘱咐摩诃迦叶”。所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也没有阶梯。会,就是;不会,铜墙铁壁。又俱胝,禅宗一个大德,他住庵,一天来一个比丘尼,进来之后连斗笠都不摘。你可以摘一摘笠子吗?比丘尼说:“你道得就脱掉笠子。”能说得出一句来,就“道得”。那道得当然就富于禅机的。他无言可对了,就说:哎呀!天也很晚(因为来的是女的,也不方便),外头是这种很野的地方,你在这儿留宿一晚吧(怕她晚上有危险)。她就说:“你道得即住。”你能说出一句来,我就留下。他说不出,那人拔腿就走。俱胝很惭愧,我这个男子汉,连一句都说不出,就想离开。晚上做梦,梦见告他不要走,明天有个肉身菩萨可以来。结果第二天天龙来了,他就请问,天龙就竖一个手指头(我就是说明这个竖臂,竖指和竖臂是一样的),俱胝就开悟了。所以以后凡人见他问话,他都是这么回答,说一指禅。他说:“吾得天龙一指禅,一生受用不尽。”他接人问什么?都是这儿,所以就是竖臂。像雪峰,南来的把球给滚出来,那大惠用大竹篦子,都属于这一类。还有,灵云一看见桃花,大悟了。灵云是云门的师父,云门是一宗。他说:“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永不疑。”前疑永断,一点疑惑都没有、断了。这很不容易。香严就是击竹,他那儿扫地,看见地下一个石子,捡起石子一扔,旁边有竹子,打到一棵竹子上,啪、一响,开悟了。“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碰到竹子这一响,把所知的都忘了,不用再修持了。这都是属于这一门,“托事显法生解门”。《无量寿经》中〈菩提道场品〉云:“又其道场,有菩提树。……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花果树木都是相,它给众生作殊胜的佛事,一见彼树,可证无生法忍,就是第八玄门“托事显法生解”之玄旨。由于因陀罗网重重无尽,所以一切无尽无边的东西,正合一毛一尘之中,“青青竹叶无非法身,郁郁黄花尽是般若”。竹子都是法身,菊花都是般若,那岂但竹子、岂但黄花,那何处不是?

㈨十世隔法异成门。此门表延促无碍,延促同时,一万年和一秒钟是同时。以上八门,横着说圆融之相。这个是竖着说,单指时间。十世者,过、现、未是三世。过去、未来、现在,每一世里又有三世,过去里有过现未,现在有过现未,未来有过现未。怎么一世里有三世呢?我就用现在的例子来说:现在讲这个书,既然在讲就是相续的,我现在在讲书,刚说过的那一句,是过去;现在这一句正说,是现在;下面还有一句要说,这是未来。过去一句、现在一句、未来一句,搁在一块,正是现在讲书。还说正在讲,已经就包括过去了,过去、未来也都是如此。所以三世,每一世又各有三世,就是九世,九世互入,为一总世。总世与前九相合,就是十世。此十世是相隔之法,时间,过去,现在。本来相隔之法,同时具足显现,相异而成,所以叫隔法异成。别异之法俱时成就,谓之异成。《华严》有三种:晋译《华严》最早,是六十卷;唐译《华严》是八十卷,加上最后译的《四十华严》的《普贤行愿品》成为八十一卷。这是晋译《华严初发心功德品》说:“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正说明这个玄门。这一念的时间,就是无量的劫了。“劫”,多少百里的大石头,天人穿极轻的薄纱衣服,五百年下来一下,用袖子摸这石头一下,什么时候把石头摸完才叫一劫。这个时间就不好算了,多长。无量劫就是一念,还是爱因斯坦说对了,时间是错觉。又《普贤行愿品》:“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于一念见三世”。这当前一念,可是已经见到过去、未来、现在了。表示延促同时(延是延长;促是很短),长短的时间是圆融的,三际一如之义。我们常常说三际一如,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如是,未来如是,现在如是,三际都是如。说它是三,它又如一;说它如一,也可以把它分为三世,这就是佛法的微妙之处。《大疏》说:“若一夕之梦,翱翔百年。”一夕,《聊斋》的故事,黄梁梦,煮小米饭,这个饭还没煮熟呢,他已经从考中状元做二十年宰相,最后又罢了官,被仇人杀了。他这已经是一百年了,可只是一会儿的梦。在本经〈大教缘起品〉中同样的:“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在一念的时间里头,能安住无量亿的劫。〈德遵普贤品〉云:“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在一念的时间里头,遍游了一切佛土。一切佛土,就是无量无边的佛土。〈歌叹佛德品〉云:“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在一顿饭的时候,到了十方无边的净佛刹。都是显第九玄门,这个时间,短和长相如。

㈩主伴圆明具德门。横的万法、竖的万法(横代表空间,竖代表时间),都合起来成为一个总的缘起,法法都是相交相彻,你彻我、我彻你;故随举一法,其他一切法即伴之而缘起。亦即举一法为主,则其他一切法皆为伴,而赴于此一法。更以他法为主,即余法成伴而尽集之。所以我随便说一个法,就以这个法为主,其余的法跟着成为它的伴侣。就好像我们在北海看见水上起波,我们可以随指某一个波为主(其余的波跟它都连着的),其余的波就成为这个主之波的伴侣。另外举一个波作主,刚才这个主也就成了那个的伴侣。所以一法中就有一切法,也就是一法可以圆满一切法的功德。如北海的波浪,为什么是这样子?很多因素,岸、石头、地、风、种种惯性都是条件,来决定波的形状。水在动,前一个波的样子,决定下一个波的形状,所有的波,都起决定作用。所以随便举一个波来看,它过去、现在、未来将要什么情况,以及其它因素的一切情况,都在这一个波里。你怎么给隔断呢?划到哪算是这个波?它跟其它波都连着的。所以一个波为主,其余的波都成了伴,其它一切波中所有的一切的信息,都可从这个主这儿得到。是名圆满具德。所以《大疏》说:“如北辰所居,众星拱之。”北辰就北极星(老的名叫紫薇星),它所在的地方众星拱之。就是指定一个为主,其余都向它朝拱。

今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阿弥陀佛的“十念必生愿”,作为四十八愿的主体、根本。我们特别重持名念佛,名具万德。这一句佛号圆满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所以念佛法门,举体就是华严玄门圆明具德的真实义。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三藏十二部的道理都在里头。一切戒律都在里头。禅宗的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里头。还有一句,一切禅定的功德都在里头。我不是说一律都要念佛,你持咒、参禅都可以。但是我们的修持,要用这样的观点,不要老觉着不足,我这个好像不如他那里,他有些什么优点。所以有人一生病,就要念药师法;一死人,就要念地藏法;过两天又要修点财神法,又要拜忏,一听说参禅好,要参禅;一说是持咒好,就拜要求灌顶种种的。他不知道,一法就具一切无量法的功德。能有如是见,所以圆人修行一天,等于普通人修行一劫。能够这样如实地信受,能成为你的见,你就是圆人。跟大家一样吃饭睡觉,别人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来,但是你修行一天等于别人一劫。所以本经〈三辈往生品〉中:“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只念一句就行了。此明净心念佛一声之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又大愿中有闻名得福愿。十方众生听见阿弥陀佛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这个密宗还要挑下世缘,而且很难,怎么选胎。这个你只要听了阿弥陀佛的名字,就具足这个优越性了。又“闻名得忍愿”,他方菩萨闻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当时就得一二三忍,证不退转。那无生法忍就得到了。真正得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萨,那还了得。可见弥陀名号,微妙难思。如东密《阿字观》云:“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阿字主也。一切陀罗尼与一切诸佛皆伴也。一字之中,主伴功德无量无边,是即圆明具德之玄意。这也都是《华严》的道理,从一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一切咒都从一个阿字出来的;从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那么一切佛就在这一个“阿”字里头出来的。所以兴教大师也这么说,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有好处?阿弥陀佛里有这个“阿”字。这么来说,持名的人就可以放心了。你要真正能放心的话,那我也就真正要向你致贺。这些古德,没有一个要骗人的,都持戒,妄语还得了,尤其在法上。在法上说假话去骗人,那是大妄语,比诈欺取财严重得多。

圆明具德之中,我们看见极乐世界例子很多。又彼国土,色声香味触(五尘),一一都圆明具德。所以极乐世界有好处,为什么要去?一一圆明具德,见光、见树、闻声、嗅香,莫不增益善根,又没有退缘。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不退,一生之后就是阿鞞跋致,又寿命无量,所以决定成佛。怎么说色声香味触都是圆明具德呢?我们还引了很多经文:“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见光是色,色起作用,圆明具德。声音,八功德池的水,“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种种声音,圆明具德。香,“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闻到香,这尘劳污垢的习染都不起)。风触其身,安和调适(风吹的香到你身上安和),犹如比丘得灭尽定。”香也是圆明具德。味,“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尝尝菩提树果子的味),触其光影(接触到光、接触到影),念树的功德(这是意根),皆得六根清净,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所以色声香味触,连法也包括在内,这一切一切都是圆明具德。再补充一个例子,〈宝香普熏愿〉曰:“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极乐世界的香,是普熏十方世界的。所以大家常常有这个情况,在修行的时候,或者心清净的时候,会闻到一阵很清妙之香。可见一毛一尘,莫不圆明具德。

《华严玄谈》里头讲:“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从唯心所现故。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唯自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故必有可和融之理。”这一切法为什么能够事事无碍?就是“从唯心所现故”。因为一切法皆是心之所现。“唯心”,唯独是心之所现。“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没有别的东西。唯是自己的如来藏心,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心,缘起的差别法。从这个心而缘起有种种差别,所以森罗万象出现了一切。因为正是从自己心之所显现,它是一个体、一个性,因此就必然有可以和融之理。不管是小,或者有大;或者是一,或者是多;或者是长,或者是短;或者时间,或者空间,皆无非是心之所显现。一心所现之物,自然可以融合。所以《华严金狮子章》说:“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各无自性,由心回转,说事说理,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转善成门。”本来它没有自己独立的体性,都是由于心之转现,所以我们可以说事说理,有成有立。因此这个叫做“唯心回转善成门”。都是心那儿回转,而善于成就一切。唯心善成门,就是主伴圆明具德门。因为一切皆是本心,那么,一切功德就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