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净修捷要》五则(三)
2020-09-03 01:14:25 点击数:
【一心观礼.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十三
这又说到念佛号了。“六字统摄万法”,上次说了“洪名正彰自性”,这两句是一样的。洪名既然能彰自性,它自然就统摄万法。你自性就统摄万法,所以自性的功德那是不可思议了。所以五祖说:“明自本心,识自本性,即是丈夫、天人师、佛。”就才给衣钵。你不明白,那神秀你不能得衣钵;你明白但还不是和尚,你可以得衣钵。所以功德无量,统摄万法。其实六祖什么也没懂,所以他说了一个笑话:“十万里……”(注:《六祖坛经》: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就是他不懂嘛,所以“开口被人笑”,但始终是大祖师嘛。所以雍正皇帝说这是中国第一大善知识,在印度的(佛教),到中国的头一位就是六祖,第二位永明。雍正是个开悟的人,皇帝中佛法水平最高的一个。
“六字统摄万法”。这“六字”就指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统摄万法”,“摄”就是摄进来了,吸收了,摄一切法。六个字里头把什么法都摄进来了。“统”,比摄字还高,统管,统治,统辖,总管辖一切法,比摄受的力量还要大一点,这“六字统摄万法”。
“一门即是普门”,我们不需要什么都去学,什么都去做,什么都去修,只要一门深入,到最后都要一门深入。务广而荒,你不可、不能没有广度,(如果)非常狭,就很不全面,也很机械。任何一门即是普门,只要你用得上。但是为什么任何一门都可以是普门,而一定要用这个净土法门呢?这里有种种的因缘。
实际你看释迦牟尼佛不让徒弟念扫帚,什么都不能念扫帚。现在为什么我们这儿主要都念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有这个愿,而且我们已经多生在阿弥陀佛的救护之中。阿弥陀佛不知道救护我们(多少生),给我们讲经说法,来开导我们,不知道多少次了。他早已经一再一再地在那儿调服我们、培养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因此接着再修,就还是有缘嘛,这个世界大家跟着有阿弥陀佛法修。而且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大,跟十方世界都有缘,所以十方世界都劝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最大的特点,就好像我常常举例这考大学。这个大学,北京第一流的大学,要考几门功课的总分到六百分才行。最突出的,一般要到五百五六十分才行,而学生往往只能考三、四百,三百多分。这个水平,阿弥陀佛这个大学比较这个大学,二百分就能考取。你几门功课加起来,能考到二百分你就要,而特点是要了之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开除、退级、降班,各个将来是博士,而且各个是爱因斯坦,都要成功的。二百分你都没有,什么也不行,太不行了,所以你总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总得有点什么,你什么都不来那也不行,也不能是无条件,所以你(至少)要有个二百分,就是你稍微念念书,这都应该的。所以这种情况,这个法门最稳。
而且我们也看到,现在国内看了非常痛心,出现这种可悲的事情,佛教太不象样了,因此我们劝大家,对于这密宗千万慎重。密宗跟我的因缘很深。刚才我不是说吗,从重庆回来,主要弘扬的都是密。我不是在密宗之外,我还是在密宗之内,而且我在密宗之内还有特别的任务,现在还没有完全扛起来,因缘还不够。所以我这个说法不是不了解而毁谤,实在是危险。只有充分的有把握,实际上净土法门,已经把密法所有一切特殊的优点,它都有了,所以你放心。
那么我们是念净土法门,一门就是普门,密宗再殊胜,都在里头了。日本的密宗大德说的话,叫兴教大师,他说,阿弥陀佛中有一个“阿”字,“从这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一切的咒,就从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出来的。“从一切陀罗尼”,这是密宗的观点,“出生一切佛。”佛都是由于陀罗尼出生的,陀罗尼是由“阿”字出生的。所以大师说了,阿弥陀这个名号因为有个“阿”字,所以殊胜。这是他的观念。你还是不放心,还要去学修别的咒吗?都在里头了。蕅益大师说:经典都在里头了,禅宗的公案都在里头了,戒律都在里头了,或者另外又有说那个禅定也都在里头了。加上一切陀罗尼、一切佛,都是从这一个“阿”字出生,还有弥陀呢。这已经够了,还要那么多干什么?
“全事即理”,极乐世界种种黄金为地,都是事相。我们在念佛,佛有音声,也是事相。供佛,不管你是用一尊还是三尊,都是事相,都是事。供佛、拜佛、烧香、求生极乐、往生极乐,都是事。事相,虚妄嘛,事相都是虚妄,它是法身所流现。但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整个这些事就是理,事跟理也不二,就是你这个见的问题。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一切庄严都是法身,法身是理,理是高,庄严是事,事显得低。但这一切庄严都归到法身,都是法身所现,所以整个这一切事就都是理。
这个又可以打一个比方,法相里头很繁,要去学很难,但法相有两句话很好,佛教徒应该明白,“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三自性”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
一切都有这三个性,而众生呢,都在遍计执性里头。打个譬喻,这三个性怎么理解呢?麻搓成一根绳子,绳子扔在地下,晚上一看,一条蛇。接着还要问,像条蛇吗?你看见这个东西,认为它是一条蛇,这种现象是遍计执。根本没有蛇,在你情感上认为它是有,实际它是空的,这是遍计执。那么你白天一看,“哦,原来是个绳,没有蛇”,这就离开遍计执了。那么这是什么?依他起。因为真有这么一个东西在这儿,你就看见这儿有个绳子,第二步了;就没有那个害怕呀,什么就没有了。但是你还不够啊,并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叫绳子,它不过就是麻搓在一块儿,打开来,没有了。火烧了之后,没有了;刀一剁,没有了。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叫绳子,天生有这么个东西叫绳子?没有。是麻的变现嘛,如果你认识这些麻呢,圆成实了。
对于万事万物,这个打个比方。你这看见蛇,你害怕;或者认为是串钱,再去捡,都是假的,没有的,这是众生的那些错误见解,都是遍计执。老在那儿计较,执着,都是错误的、没有的。实际上没有的,没有蛇,绝对没有的,这你自个儿生出来的。所以“情有理无”,在你的情见上是有,你心里头这个妄心生的,实际没有的。这个绳子呢,相有,有这个相;体无,它没有什么本体叫绳子,它的本体是麻,没有一个什么绳子的本体,只是有个相是绳子。到了麻是“情无理有”,在情见上你不认识什么叫麻,而理上就是麻。这就是三种(自性)。
底下我们要说的是什么呢,当你看见这些蛇的时候,你看见什么?你真正所看见是什么?你脑子认为这是蛇,实际你眼睛所看见的是什么?你不就是看见麻了吗。所以说“见色闻声不用聋”,是你那个执着、那些情见出生的障碍。事实上你所见到的,就是最圆满的圆成实。它没有那个麻在那儿,怎么会有绳子?怎么会有蛇呢?所以你看见了那个麻,就是因为你看见麻绳,麻绳就是麻嘛。你不是看见麻了吗?不认识!问题是不认识,那现在全是法身,全是佛!你说我不认识,问题就在这儿呢,就是说。“全事即理”。
所以这些事相,你可以在前头来分,那就是事相和这个……,你认为是蛇,是个麻,没有共同之处。说到彻底来看,你有那个蛇的错误感觉者,正是因为你看见麻了,你已经见了法身了,但你就是不认识,全事都是理。而且蕅益大师说:净土法门,一切能所,你能见所见、能信所信、能念所念、能愿所愿、能生所生,所有这一切能所,没有一样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那么都是理了嘛,实相的印,实相就是理,实相理体。所以事,在座的你和我都是事,事就是理。
很多人说:“唉!我根器又不行,修行好多年,没有一点进步,也没碰到过什么人,没办法,就念念佛吧。”这种念佛的人很多,灰溜溜的。你这种感情这种念,那就照你所说的,灰溜溜的。所以见很重要,为什么说有圆见的人,他修行一天,等于别人修一劫。所以我就希望大家提高见,这比什么都快,比什么都伟大,提高一点是一点。关键是有了圆见,你修一天等于别人修一劫,日劫相倍,古人说的,不是我说的。那个差有多少倍?日跟劫那么一个比例。
“全妄归真”,你不是所有的都是妄想吗,但是你的妄想成了佛号了,而这佛号不就统摄万法吗。所有这个极乐世界的,不管能念所念、能信所信、能想所想,都是实相正印,这不是你整个的妄想都变成真的了,都变成真实的了?所以就是好,这顿法嘛。一真一切真,都真,你整个的是在妄,你整个的妄都真!这个法就是难闻难信,所以“此身已在含元殿,更从何处问长安。”含元殿是唐朝在陕西的皇宫里头的宫殿。你已经到了含元殿,还问哪儿是长安,你还找。你这已经到了北京,已经到了天安门了,你还问北京在哪儿。这说明什么?你念佛,你已经到了天安门了,你还要问开悟没开悟。你已经到了最中心的中心了,还问在何处,那是不在话下了。所以“全妄归真”。
这是“全性起修”,这个修不是一个小小的修法,只要一枝一节的修修。有许多法,比方这个密法里也有,你怎么求个神通。你要修他心通,每天晚上夜里起来看月亮,从月亮起到月亮落,一直送这个月亮,一直在看着它。从起来到晚上,这一夜就在那看月亮,第二天有月亮还这么看。你要看好月亮,总共要求你要看多少次,最后你就得某种通。这也谈不上,你就是一种锻炼就是了,我们这是全性起修,你是“是心作佛”。修,你不是在修吗,这不是在修吗,你修,你作佛嘛。谁在作佛?是心,心在作佛,心不就是你的自性吗,你是整个儿从你的本性上在那儿起修,从这儿出发的。
“全修在性”,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你的本觉,就是你自己的佛,就是你自己,也就是你的自性。所以你念就念的你自性,修就修的你自性,所以你全部的修持都在性上。珠子放光,珠子的光首先照亮的是珠子的本体,就这两句话。你念佛就是珠子放光,珠子的光先把你的本体照亮,所以全修都在性,修在你的性上了。这四句话了不起。
“全修在性”,(“广学原为深入”),我们知道要广学,所以下手的时候不可以太窄,很多都不了解,起码对于佛教,一个整个的轮廓、精神,都要有个基本了解。你要去广学,不是要去当传教士,当什么什么,只是为了可以深入。不广不能深入,就好像挖个坑似的,虽然口径只有一尺,但要挖一丈深,这个洞只打一尺,用铁锹去挖,挖不下去。要一个大一点的面积,才能挖深下去。广学为了深入。
专修,一门深入,“专修即是总持”。总持在佛经的意思很深,总持一切。“总持”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陀罗尼,陀罗尼的意思超过三昧。三昧,你是在三昧之中出现了三昧的境界;你得了陀罗尼之后,你就是不清净什么什么,一样出现总持。到了总持就是你所学过的东西都可以不忘,这些道理都可以不忘。这儿这个总持就是说等于全部的这个佛法,全部都能够掌握,都能够记忆不忘。所以你专修一种,就等于总持了整个的大法。
“声声唤醒自己”,你念佛念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每一声,每一声,是在叫醒你自己。咱们都是睡着了,入梦了,现在就是要醒,怎么才能醒?念佛可以醒,一声声叫醒自己。还有,动手术,上麻药,昏过去了,(后来)叫你名字,等把你叫醒过来就好了。我们就是要把自个儿叫醒过来。现在就等于麻醉药把你麻醉过去了,你这佛这一些都……。声声在唤醒自己,我念佛就是我自己在唤醒我自己,珠子放光先照到自己本体,而且自他不二。
“句句不离本尊”,声声唤醒自己是自,说我自个儿是在用功啊。“句句”,每一句每一句念的是本尊。我现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教主本尊嘛,在密法上你没有离开本尊。那么“声声唤醒自己”就是禅,禅不是叫你明白你自性,唤醒你自己吗?所以这一句,就是你念佛,禅都全部在内了。再下面一句,密法也全部在内了。密法就是修本尊,成就本尊,念的每一句每一句,都念的是本尊,所以你要说“就是禅、就是密,就包含这个”,你要讲出个道理来嘛,这就是道理。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微妙难思.绝待圆融.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十四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我本觉。三觉:本觉、始觉、究竟觉,成佛就是这三觉都彻底了。人人都有个本觉,所以是“人人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人人都有一个本来的觉悟,这是本觉。但是大家已经作为众生的话,他已经无明动了,就是妄动了。妄动之后就是无明,无明之后就越来越粗,最后成为现在了,就这样子,身口意都在造业,在轮回。虽然如此,本觉还是本觉,“无量光寿,是我本觉”。
“起心念佛.方名始觉。”这个始觉在教下都有,这是一个“我明白了我有个本觉,我要开始来恢复我的本觉,这就是开始的觉悟,叫始觉”。咱们净土法门,就把这个始觉的定义下得更合乎我们一点,更确切一点,就是你真正开始发了心要去念佛了,这才叫始觉。你有这个心想求觉悟,你还不算,因为你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你必须得发心我肯念佛了,这才是你开始的觉悟。这有了本觉、有了始觉了。
“托彼依正.显我自心。”我们的自心,我们的本觉,要靠着“彼”,就极乐世界,要“托”,要假藉,要拜托,依靠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依报,是大地山河,外境的庄严;正报,是佛的庄严、菩萨的庄严。所以情世间、器世间的庄严,来显明,显示我的自心。极乐世界无量光,遍照十方一切,大家遇见这个光就得到种种的好处。而这也是我的心,无量寿就永远没有穷尽啦。我这个度生的愿望,我这个利乐有情,没有穷尽,无量寿啊。种种功德,种种什么,都藉这个来明,都是我自心本有的功德,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不然你知道你有什么德相?就是藉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种种,这都是你自心的本具,你才知道你自心是如此伟大!
“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始觉和本觉要不相离,始觉合本,原来的话叫始觉和本觉相合,这就好了。现在就说,这个“始本不离”就是始觉合本,老合本,我这个始觉跟本觉是相合的,不是两岔的,分开的,那更不能矛盾了,那就不行了。始本不离,就直趋向大觉之路,一步一步就大觉了,达于大觉了。
“暂尔相违.便堕无明。”一刹那不合本觉了,你念别的去了,就无明了。或者说,你念佛人你就是阿弥陀佛,而刚一想“这回家做点什么东西吃饭”,你不是阿弥陀,你就恢复到你本来了,就是人了,暂尔相违就在无明里头了。所以这个念是要怎么念呢?就我们为什么要多念,真正说就是要绵密。所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就成了净土宗的初祖,大势至菩萨他叫大势至,“势”是力量。大势至菩萨走路的时候,世界都震动。他不是什么修密宗,修威猛法门,他就是念佛,单纯的念佛。不靠任何其他的方便,来打坐,来干什么什么,是不假方便嘛,就是念佛。说是“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鱼铺子的售货员,出来很远很远(就闻到)腥臭气。像茶叶铺子一进去就香的,那染香的人他就是香了。你老念佛,你一切际遇都好了嘛。
“如母忆子”,母亲想孩子,阿弥陀佛想我们,孩子不想母亲。儿子到外头去流浪,现在我们就是流浪汉,不想母亲,不孝。而你要想母亲,像母亲那么想你,你不就回家了吗,你就好好去照顾你母亲,不会离开了。就这么简单,不靠别的,你就是像你母亲那么想你,你想母亲,你就不会再跑了,你就这么老在一块儿,你就会“身有香气”。而且“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要再依靠其他任何的方便之法,自自然然的你就会心开,你就开悟,就成佛!“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没有另外一个什么,不要希望有什么,还要什么布施、礼拜、结缘,什么什么,都没有,就这一句!所以是净土宗祖师,真正的祖师就是他。
它这个就是原来的话,三觉是这样,始本不离,最后到了究竟的觉悟就成佛了。始本不离,最后就直趋究竟,究竟彻底就成佛了,三觉就这意思。底下这几句就《观经》的话。
“故知正遍知海”,佛是正遍知,佛是正智慧,“遍知”是无所不知,知道一切地方的情况。“正遍知海”,这智慧如海,它是入于众生的心想。佛的正遍知在哪里?不离开众生的起心动念之处,所以说不会委屈任何人。你一起心动念是什么?佛的正遍知海就在你这儿,没有离开你的心。所以我们的心就在佛的正遍知海里头,你想什么,你是什么,如来悉知悉见。你发个菩提心,想人家好事,阿弥陀佛知道。你现在懈怠了,想了个不好的,起了怀疑了,你起了烦恼了,佛也都知道,悉知悉见。所以这个正遍知海,入于众生的心想,佛就在我们众生心里头,那么佛这个正遍知,佛的是什么境界?是不是跟咱们这个差不多?不一样。
虽然是这样,可是“寂光真净”,常寂光是真实的清净。佛的心是“不涉一切情计”。虽然是入在我们众生心想,我们众生就是在烦恼,在情计之中,可是佛的心是常寂,是真正的清净,不牵涉到一点一点一点一点,一切各种各类的,这一种情见、计较;有好有坏,有什么有什么,有我有爱。所以有是有非、有好有坏,就有爱有憎。这是我爱的,那是我所憎的。有爱有憎,就有取舍。我爱的我就要,不爱的就不要。我所爱的,你也爱,两人就抢,是不是,所以这里头就有斗争,都乱了。就从人我是非、爱憎取舍(开始)。这些分别就是情,这也叫做情见,而且你计较,“那么好的一个,我怎么……”,由这个情出发了,我有取有舍,就要计较了,我怎么能得到我所取?而且你是真跟我好,还是假跟我好,老是探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众生的事,佛就不涉一切这一类的事情。
“微妙难思.绝待圆融。”这是赞叹阿弥陀佛,我们念佛就是始觉合本,佛的正遍知海入于我们的心想。佛虽然入于我们的心想,但就是不尘不染;不尘,不染尘。所以说什么是学佛,你要先还能入魔!你不能入魔还不是好汉。你一入魔,就让魔拉着鼻子走了;我入魔不受影响,我把魔还可以教化,就更高一层了。但是你没这个能力,那还是老老实实,你别找魔的麻烦,找自个儿的麻烦。
佛他就无所谓,虽然如此,他“不涉一切情计”,真净。“微妙难思”,佛的智慧极深、极微妙。这个“微”字,我们中国字用得很好,《书经》(注:《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话,很古的话,商朝就有了。“人心惟危”,人心,唯独就是危险的“危”字,就是凡夫的心,凡心。“道心惟微”,这个道理,“惟微”就是微妙的“微”,道心很微妙,凡夫不容易知道。“微”是微妙难思,神妙难思的意思。有些事情是你想不到的,是绝待的。“待”是对待,绝待就是现在的“绝对”。相对、绝对,相对就是两个东西比较;绝对的,就是绝待的意思,没有对待。不过这个绝待比世法说的绝对,还深一点。说绝对的怎么样,那个绝对还不是真的绝对,跟相对比较它有点绝对的性质,还是有对待的绝对,而这个绝待是绝对的绝对。这个是圆融无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