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一切圣教的中心:十念必生愿(一)

2020-06-17 03:03:47 点击数: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 讲于於北京居士林

 

 所以从前中国的居士中两位最有名气、最有修养的大居士,一个梅老居士,一个夏老居士。梅老居士就讲了,说:「现在人的淨土宗之衰啊,就是因为大家不念《无量寿经》了。」


那么《无量寿经》跟咱们念的这个《阿弥陀经》,说它是第一,它第一在什么地方呢?淨土宗第一部经啊,底下我举出八个内容来,我们可以看出来了这个《无量寿经》的重要,所以不念《无量寿经》,咱们这个淨土宗就不大容易深入。


第一个,咱们念说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是不是啊,阿弥陀佛怎么成的佛啊?经上没说,那《无量寿经》讲得很详细啊,遇见世间自在王如来,从世间自在王如来那儿闻法出家,这个成佛的经过。是我们这个淨土法门,我们这个教主是阿弥陀佛,有这么一个法门咱们能横超三界,人人都可以办得到,在家出家都可以,都能够出生死,都能够到了极乐世界里,必定证大涅槃,殊胜之法啊,这都由于阿弥陀佛嘛。所以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缘起,这个因缘和经过很重要,这个《无量寿经》裡头讲得很详细。


第二个,那咱们唱讚子,唱「阿弥陀大愿王」,是不是啊?大愿之王啊。所以弥陀最殊胜者是愿力殊胜,是大愿中之王,之中这个王字是形容什么,形容最高了,因为过去社会中王的地位最高,所以我们用这个王字来形容,这个是愿之中最高了,地位最崇高了,所以称为大愿之王。所以我们这个「阿弥陀大愿王」咱们讚子是念了,到底是些什么愿呢,对不对啊?咱们大家笼统说,知道有个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都是什么?这个在《无量寿经》裡头,《阿弥陀经》裡面没有,这是第二个,所以说《大经》之重要。


第三个,是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教主种种不可思议功德,这个世界中种种不可思议功德,《阿弥陀经》很扼要的讲了不少,但是《无量寿经》称为《大经》,它就更圆备。比方像《阿弥陀经》就没有讲佛的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常照光、安隐光、解脱光、不思议光、超日月光十二光的德。无量寿无量光,一个是寿是代表时间,光就代表空间,都是无量。德是无量、无边、无碍、常照、得解脱、让欢喜、清淨、超日月、不可思议等等,这个它《无量寿经》里依报的庄严、正报的庄严,这佛的功德的庄严是正报的庄严,那么《无量寿经》讲得详细。那依报中呢,也是《无量寿经》讲得详细。当然《阿弥陀经》只讲了莲华黄色黄光青色青光,这个莲华大如车轮,到《无量寿经》那个莲华之大,你就是不知大到多少万里了,无量的莲华每一个花放三十六百千亿光,每一朵花就放三十六百千亿种光,每一个光裡头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每一个佛又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依报庄严,这个都比《阿弥陀经》显得更详细,所以这第三点就是依正的不可思议。还有菩提树,菩提树只是看见菩提树的人,闻见它的香,看见树的影,都可以证无生法忍,所以极乐世界殊胜啊!这是第三。


第四呢,咱们既然是这么殊胜,我们就要去啊,十方佛都讚歎我们去啊。刚才我们说东方、西方、南方、北方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讚歎,他劝我们去啊。那我们就问,怎么才能去啊?所以这裡讲「三辈往生」,往生有三辈。咱们《阿弥陀经》只讲了一个若一日一夜七日七夜念佛,这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一种修法,但是还有种种往生的正因,各种不同辈的往生水平不一样,这个在《无量寿经》裡讲。


第五个,《阿弥陀经》裡讲的都是释迦牟尼佛在说,那么阿弥陀佛说法呢?说十方的菩萨都到了极乐世界,到了讲堂听阿弥陀佛说法,阿弥陀佛说什么呢?阿弥陀佛说的法在《无量寿经》裡有,所以说是不可不读《大经》啊。


第六更重要。《阿弥陀经》只叫你去往生,没有讲我们这个世界。《无量寿经》讲了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恶、五痛、五烧。人人都在造五恶,杀盗淫妄酒,可以这么说。这五个恶得到现世的报,苦报,就叫五痛,痛苦。谁都是有说不出的痛苦啊,这个世界人哪,没有一个是真正快乐的,这五痛啊。五烧呢?指着来世。做了恶今生受的报是痛,以后再受的果报叫做烧,无穷无尽。那个烧还更厉害,要入了地狱,那就不是咱们世界这样的苦了,那地狱中看咱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他就看的跟天堂一样。这个很重要,有很多念佛的人啊,觉得我就是念了佛了,我就什么都够了,对于这个世间所应当做的,所应该守的戒律,做人处事,应当行善种种,常常有所忽略了。这个在《无量寿经》之中,释迦牟尼佛再三的告诫我们,这个也很重要。所以你要是做一个佛教徒,先须做好一个人哪,这个也就是《无量寿经》重要的地方。


再有,讲到三辈之外还有「边地疑城」,还讲了将来什么经都灭了,只有《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留下来。所以我们现在念《阿弥陀经》大家很欢喜,这是一部特别的经,将来就只有这个经跟《大经》。「独留此经」说的是《无量寿经》,但是《阿弥陀经》跟这个是一部经,所以也都可以留下来。将来什么经都灭了,我们自己就说了,这个经是要灭的,第一部灭的,最先灭的是《涅槃》跟《愣严》,没有说永远的就都是存在的。咱们这是末法减劫,是要灭的,但最后是《无量寿经》,所以这么看起来《无量寿经》就很重要。


所以就是这两本经,咱们刚才读的小本是简要精练、精深,大本呢,圆融广备,这两个是一部经,互为表裡。那么我这些年在家裡忙的呢,就是注解这部《大经》,所以很少参加道场,埋头五年,还是体会得很肤浅,还有犯很多错误,现在初步拿出来,请求大家指教。


那么今天所要谈的呢,就是阿弥陀大愿王,也就是咱们淨土的根本。为什么有淨土宗?因为有弥陀的大愿。 这弥陀大愿的四十八愿中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第十八愿」。所以今天来向大家供养的就是第十八愿,也就是这个大愿,弥陀四十八愿的根本,也就是咱们淨土宗的根本。


善导大师,咱们中国因为把他的传写错了,说他自杀了。《思归集》这一点没给更正,这是错误。还有一个人问我说:「怎么善导大师自杀了?」我说:「没有,错了,善导大师没有自杀,那是问话的人自杀了。」那是道宣法师作的传记裡头,那是问话的人自杀了。所以这一点也顺便更正一下。像善导大师这样的大德怎么会自杀呢?不会的。他那说着法,来了一个年轻人,问他:「我这个念着佛死,我正死的时候正念着佛呢,我是不是就可以往生?」善导说:「是啊。」他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口气念,出去了;念出了山门,上了树了,还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往下一跳,死了。所以从树上摔下来的那个,咱们《思归集》上说的那个,那是问话的人。咱们中国好多书都记错了帐,记到善导大师本人,这一点咱们必须要更正。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说,纵然善导大师不是弥陀化身,至少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一流人物,所以他不是这样形容的。


善导大师是最提倡《无量寿经》,而且最提倡「第十八愿」,所以今天我们也就遵善导大师之教,向大家供养,谈一谈这个第十八愿。现在我根据的是会集本,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就是把各种译本的精华会在一块。这个经文就是这样了,


第十八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我作佛时」,这个「我」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发的愿嘛,我要成佛的时候,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十方」,不管什么地方,东南西北上下,任何地方一个众生,只要听到了我,阿弥陀佛,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阿弥陀佛说的话,阿弥陀佛发的愿。所以这个「我」字都是阿弥陀佛。「闻我名号」,只要听到阿弥陀名号,他怎么样呢?他就「至心信乐」。「至」就是至诚的至,当「到」讲的那个至。至心的信跟乐。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他所行的一切善,他一心,心心相续的,一心一心的,都把这些善根回向到极乐世界,这叫「心心回向」。「愿生我国」,这个「我」就是阿弥陀佛,愿意生到我阿弥陀佛这个国土来的。


「乃至十念」,乃至于他念我这个佛号,只念了十句。大家注意啊,所以这个愿又叫「十念必生愿」。所以善导大师就是弘扬这个第十八愿,抓住了这个核心。有些人就好像总是信不及,我这念的佛到底能不能往生?我又没有看见佛,我也没看见光,我到底怎么样?到底怎么样,你就把这一条愿看看你合不合?你合多少?不合多少?不合的赶紧改。是不是?愿就很简单,你只要十念,必生!只要十念必生愿。十念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这恭敬点,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连着念十句。只要前头这些条件你满足了,你只要能念十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方众生,只要有一个能这么做到,他不能来生的,我就不成佛了。这誓愿嘛,发的誓愿。那么阿弥陀佛成佛没有?成佛了。成佛了,那这个誓愿就证实了是成功的,这些条件你去做到的,你十念就必生啊。

 

不过我底下要说,十念是容易,前头不容易啊!前头有一些条件,后头也有条件,「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你前头都合了,但是你只念…。这就《阿弥陀经》没有的,因为《阿弥陀经》要求那个高了,没有谁能达到,说老实话。因为《阿弥陀经》裡头少了二十一个字,将来我们以后再说。咱们念的《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鸠摩罗什的翻译之后,少了二十一个字。这有什么证明,六朝有一个石刻的经在南方发现,在古时候宋朝以前就发现了,那个石刻的经文裡头,六朝,就离鸠摩罗什时代很近了,鸠摩罗什就是那时候的人,那个时候的石刻多二十一个字。所以好几个大德都主张,像作《圆中钞》的一个大德,幽溪,淨土宗的祖师,就是他要把这二十一个字添上去啊。是「一心不乱,持念名号。」它就没有说到,你要做到「事一心」或「理一心」。


总之,不管你是不是「事一心」、「理一心」,你能够一天一夜老念佛,这不容易啊!何况七天七夜,你老念佛,不睡觉,那个是不容易的事情。这个就容易了。这个就容易,但是也有条件,你「五逆」不行,「五逆」还「诽谤正法」这样的人。光「五逆」还可以,又是「五逆」又「诽谤正法」,这不行!这就是第十八愿的全文。我再读一遍,「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逆,好几种解释,咱们找那个最通俗的,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毁和合僧。」杀父杀母的人,把阿罗汉给杀了,佛身上你给他刮了一下,出了血了,庙裡头大家僧众很好,和合僧,你在这儿离间,造謡生事,把大家弄得不安,这叫五逆。


这个五逆是入无间地狱。入无间地狱中就没有一会儿是你休息的时候,这是一个无间。而且地狱,它是不可思议的,不要说佛国是不可思议,地狱也不可思议。地狱就是说,你在地狱中有多人在裡头,这地狱也是满的,你一个人在地狱中,你也是满的。所有地狱一切刑具在那儿工作的地方,你都在那儿受罪,这叫无间。空间也无间,时间也无间。犯了五逆的罪,杀父母、杀阿罗汉种种的极重的罪,再加上诽谤正法,这样的人不能生啊。这就是这个愿的全文。所以从这个愿就出现了三辈往生,成就了极乐世界,种种的一切法,都是以这个为根本。 现在我们就把这个愿文简单的、择要的解释一下。


头一个就是「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很重要。第十八愿之前就是第十七愿,阿弥陀佛有这个愿哪,让十方的佛都称讚阿弥陀佛的名。因为要是不知道有阿弥陀佛,那怎么念?所以就必须要让人知道,知道这个法门嘛,知道这个法门你才能念,念了之后才能去往生,所以这个「闻名」就很重要啊。


现在咱们不但都是闻名了,而且是已经在念,而且已经在发愿。要知道这个闻名是很不容易啊,能闻到。不要说阿弥陀佛是十万亿佛土以外的佛了,就是当年在印度的时候,在王舍城,这印度大城,很多经典都是在王舍城说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王舍城。佛在王舍城的时候,待了那么些年,在王舍城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闻佛的名、见过佛的,只有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只是闻了名,没见过佛,知道有这么个人;还有三分一,连名都不闻哪。所以闻佛名是很难哪。生的跟释迦牟尼佛同时,同在一个城裡头,你都闻不着名。咱们现在能对于十万亿佛土之外的一个佛,咱们能闻名,千万要重视!这个机会要把握,不要随便哪,这可不是容易事。所以第一个是「闻名」。


第二就说是「至心信乐」。「至」就是至诚的意思。我们粗浅说,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心,这个「信」、这个「乐」是登峰造极了,到了顶,没有能再过于此了。也可以说是,这个至心是什么心呢?是个清淨的心,这个心中没有一点夹杂。有的时候我们信佛的人有一些夹杂。还有的是世间的名利我不想要,又想佛教的名利,我要当个法师,当个什么博士,或者如何如何,这种种的想法,要成为佛教的学者,这都是名利心。出来要人家都知道我,被人尊重,这都不是至心,这就已经是很杂乱的垢心,杂乱而污垢的心,不是清淨心。


再说,就是「一心」。所以说「一心不乱」,一心两个字很难。一心,咱们用文字也很难表达,但是可以用经典来解经典,一就是不二,《维摩诘经》就是入「不二法门」,一切平等。所以观世音菩萨最后耳根圆通,先是没有「动」相,还有「静」,后来动静都没有了,那么再一步一步都把它破了;还有「空」,还有「觉」,什么都破了之后,还有「灭」,「灭」也破了之后,真正的「寂灭」,「寂灭」之后,就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得两种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跟十方的佛同样的有那么大的慈悲的力量,可以救度一切;「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我跟六道一切众生一样,我这悲仰要求佛加被。他这个就是平等心哪,既是跟佛一样有那么大的慈力能够普救一切,又跟众生一样求佛加被,这种就是不二的心,「心佛众生」没有差别了。


我们现在当然达到不了这种程度了,所以我们现在怎么下手呢?我们达到不了观音菩萨这种「一心」的程度,咱们就是俗话说的,就「一条心」,那就一个心眼,我就是要念佛,我就是求佛力加被,我要见佛闻法。因为见佛闻法之后,我才真正理会了正法,我才能跟别人说出的是正法,我的药方才能治病,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往生不是为自己去图安乐,去找个防空洞,打核战争没我事,你那个往生不了。他是个大悲之心,我要彻底度众生。我怎么才能彻底度众生,最快的、最彻底的度众生,怎么能做到?见佛闻法,马上就分身尘刹。高的就分身尘刹度众生;不能到这个程度,回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可是你已经闻过法了,再有,你就不退了。这个娑婆世界种种的退缘,你要没有智慧,没有定力,你就被这些个所牵染。你来生再来,再来之后你不定怎么样。当然,你的定力够了那又当别论。


如果你定力不那么够,你像窥基,他这不咱们眼前哪?唐玄奘的弟子,窥基,他不是跟唐三奘约好了嘛,唐玄奘取经的时候遇见一个老人,他这多少年坐禅,身体都…,他要做玄奘弟子。玄奘说:「你这个身体跟着我去取经,你还受得了?这么着,你到长安去投胎,你投到皇帝家,等我回来正好你二十来岁,你出家,你正好接我的法嘛。」他就去了,告诉他皇宫什么什么样。结果这个老人他性子急,他看错了,他投到皇宫旁边的,投到尉迟恭家裡去,成为尉迟恭的侄子。等玄奘回来一找,玄奘还知道他,叫他出家,他不干了。不干了,就让李世民下圣旨,非出家不可。他就是这样,他就迷了,这样的水平都迷了。是跟玄奘约好了的,玄奘来了之后,他不干了。那李世民就下了圣旨,圣旨你还敢违抗吗?结果这位先生很有意思,他说:「那这样,你非叫我出家不可,我圣旨不敢违,可是你也得叫我活着,我就是不能离开这些妇女,我也不能离开我这些讲究的厨房,你要让我带着我这一班厨子,带着我这些个歌伎、伎女跟我一块,让我出家,那我就出家。」他说:「好,你就带着。」就带着!所以一车妇女、一车厨房,后来又带着一车经书,所以称为「三车和尚」。后来碰见文殊。文殊说,你这样不如法吧!他就把那两车不要了。


所以你不能往生,难保你不退转。他还跟玄奘有这个约会,你要不定这个约会就很难了,所以就是说其他很难了。我们从这个地方说到淨土法门,我们要至心的信乐,求生极乐。为什么要求生淨土?这个不是为了个人的一种利益。

 

「至心」还有一个比方,是鸠摩罗什大师打的,这个我们也能体会。我们这念佛,怎么能算是至心的十念呢?他说就好像你后头有强盗追你,你的冤家债主要杀你,拿刀子追你,你在拚命跑,可是前面有条河。你知道前面有条河,后头他追你追得很紧,这个时候你心裡想的是什么事呢,你心裡想的事到这个时候还想?他就想怎么过河,他不会在想,这回加级给我加几级啊,我家裡头还有那什么吃的会不会馊啊,我的小孩哭有人管没有,他是都没有了!他就是一个心,我怎么过这个河。这么念,这样十念,这个咱们做得到,这个比方打得很好。实际这个生死的敌人追咱们,比这个强盗还紧哪!我们并不鬆快,就应该想怎么渡河啊!这样念,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