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开示龙树菩萨中观见

2020-04-12 11:41:35 点击数:

 

音频地址:https://od.lk/s/MTJfMTAxOTQ5Njlf/14905.mp3

 

问:关于中观见,龙树菩萨造的《中论》里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名中道义。」但是这中观我总是领会不出,我记得贡噶上师讲过:「两边都不住,中道也不居。」……


黄老答:这个是真正的中观。


问:可是如何建立好这个中观?是不是有一个办法?或是有一个如何去做的次第?接著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念佛才是合于中观?


黄老答:先从龙树大士这四句说吧,你引了三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复是假有」,也是假有,「是为中道义。」这就是中道。你得先把龙树这四句琢磨一下。「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接受了没有?


问:这个「空」字,从这知解上看,好像还不行。「即是空」,像在这几句话上融会这个「因缘所生法」,这一切法……


黄老答:一切法,所谓因缘所生的,不是因缘所生的不在其内。


问:但是问题就在……,所以一切法……


黄老答:不是一切法,一切因缘所生的法。像这个大圆满那就非因缘所生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这个道理,再补充两句,你再考虑考虑。为什么因缘所生法又说是空?又说是假有?这一切因缘所生是「缘生故有,缘生故空」,就解释了,龙树菩萨这意思就解释了。


这一切法是因缘所生,所有世间这儿的一切法是因缘所生,因为缘生,所以它「有」啊,没有它生个什么啊?但它到底是个什么?它不过是因缘所生,它哪儿真有啊?所以「空」。就这两个字,同一个前题,「因缘所生」,因缘所生,所以我说它有,所以我说它是空,这个意思就在这儿,所以这就是中道。


不过是因缘所生,它有什么实际东西啊?都是假有,都是空,所以中道啊,「又空又有,又有又空」,就是中道了。落在有边是一边,落在空边是一边,所以就是中道了。但是你把两边跟中道对立起来,那就两边都错,中道都对,抓住了中道,你又有了一边。所以中道也不居,这个又进了一步。


第一步先从「缘生故空」这儿下手,凡夫先从这儿下手,先把它看空。看的是有,你天生就看的是有,你不用再作观了。现在要看的是,你看空它。这一切你能认为它是空,你就大大地进了一步,你就很有受用啦!


你为什么要生气?你是认真了,哈哈哈哈……;骂你一句,你就受不了,你就火冒三千丈,你要把这骂黄某人是王八蛋,你这王八蛋、黄某人就都搁在一块儿,加上个「是」字,你就受不了了。哪一个是真实的?黄某人是谁?王八蛋是什么?王八蛋何尝坏?哈哈哈哈……,这有什么关系?都是假,都是空谷回声,所以这《谷响集》啊,你有什么可顶真的?可什么的,不就是空中之响啊?所以这名字还可以呀,因为空谷回声啊。所以说空谷回声是无心之应,就没有说我要预留一个心,我要想回答什么,想写一本书,那就不叫《谷响集》了;空谷回声嘛,你这一喊,别人当成回音壁,这会儿一说,那会儿听见一句,就是这,所以就先从空下手。


但是不要落到顽空。最近有个人,她有她的来头,她一入定什么都没有了。我说「你别入顽空。」她最近体会到顽空的错误,进步很快。这个人进步很快,很年轻的一个人,一个女的,所以有人她就可以很快地进步。(我还没有回她的信。)所以说,可以进步的,人都是可以进步的,就是说只要你路子对。先从空下手。


空,是空这一切相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阔有穷,有好有坏,有走运有倒霉,这些是现象,这都是虚幻的。不是说根本没有,不是说根本是兔的犄角、乌龟毛,那是根本没有。这都是虚幻的,都不真实,都不常存,都是当时就灭,当时就灭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都是生灭法。我们为什么看见它有个你?刚才那个你已经死了,这会儿的你又出来了,就是电影,一片接一片,「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不知哪儿去了?这是因为它是生灭法,它灭了又生,又生又灭,就无穷无尽在那儿生灭。极高的速度,是你的惯性,眼睛的惯性看成了「刑警抓小偷」。其实都是一片一片的,都是死的,没有谁在跑,也没有谁在追,也没有谁要开枪,也没有谁被打死,每个照片都是一片的,哪有这些?这一些是你眼睛的惯性把它连续起来的,就是你的妄心的作用,所以这个能空。


但不是说这一片一片根本都没有出生过,那这叫做什么?所以这个刹那,我们真要知道刹那就好了,就是刹那出生刹那灭,灭到哪儿去了?从这头想也可以,从那头想也可以明白。我起了一念,再起一念,前头的念全没了;你第二念一起,第一念全没了,哪儿去了?灭尽了。何处去?无去而去。下一念怎么来的?无来而来。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有什么踪迹?但相续不断哪!那就是这样。要知道这个生灭,它就都不存在,都灭尽了。妄念也当处灭尽,这个世界也当处灭尽。


实际刚才那个你(那些个细胞、那些个什么,你死了好多细胞,又出生好多细胞,你又有……),那么多细胞的你已经死了,又长出新细胞的你又生出来了,哈哈哈哈……,就是这个嘛。它刹那地在变,就靠著这个……。


这电视都是如此,不过是一个点儿跟那跑,一个光点儿啊。所以要调谐,要同步,这个点儿经过跟它那个经过是一模一样,因此加上你的惯性,加上仪器的惯性,你看出了「哦!这儿赛球,那是干什么干什么呢!」它传播的只是一个点儿啊。就好像咱们拿语言讲佛经是一样,你只是一个点儿啊!我这语言你是抓不住的,你要是同步才行,同步。抓住一看,哗啦哗啦就是这;这还琢磨著「我懂了好多东西」,其实只是哗啦哗啦,什么都不是。没有同步,愰一下也行,愰一下,你知道我这机器不坏,调好了你就享受。


问:是不是老在同步中,所以有生死流转?现在从同步中我抽出脚步来,是不是这样?


黄老答:不,还不同。我这同步跟「这个」相应,跟这个「真」相应了。我这比方打的「同步」,是跟这个「真」的相应了。反正就是说,咱们老是在哗啦哗啦之中,哗啦哗啦之中,不是跟它跑了,就是那个电视什么也看不见,就是一道一道一道,就是黑白道,那个光导的光坏了,愰,就在这个之中。


因为譬喻很难全面,不能从另外一方面再把它说清楚,所以我们用刚才那些譬喻说什么呢?就是说,这个……,都是当处灭尽的,因为你的这个惯性,所以它才连续。它在连续,所以它才有生老病死,有这一生一生,有这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是连续的,从小到大,就觉得我一直活到现在,没死啊,是不是?这个连续,是靠你自个儿的妄念在那儿连续起来的,说明这个东西。实际这个东西上我们不须要……,我们只要能把这些都给认识,这一切一切都不真实,都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句话就可以解决那个话了。当处出生就有,当处灭尽就空,当处当时,「即空即有,即有即空」,所以中道义。

 

问:要作如是观,作如是观之后,练习熟了,就要如是对待它,是不是这样?


黄老答:观就是对待。


问:观就是对待,那更直截了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黄老答:它这里你不这么看,这问题你不这么看,你这不都灌了火了?你就欢喜了。奖金来了一千块,你就赶紧去吃好的去了,就高兴了,就不认识这是空啊,是不是?这一下子失业了,就唉呀!发愁了。就这些假的事,就把自个儿就迷惑住了,如果这些事情都看得很平淡……。所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就喝一瓢水,吃剩饭,住这破房子里头,好的根本就……,睡觉枕头也没有,乐在其中,他就不靠这物质生活了。所以儒教,「颜回死,圣道绝」「三月不违仁」,他这个「仁」,能三个月不间断哪,其余间或为之〔注一〕,其余的弟子,子贡子夏等等,则偶而到一到。这个孔学很深哪,所以为什么他们批孔,我说:「你们批的是孔子的街坊。」哈哈哈哈……,他没找到孔子,他不知道孔子是谁。


这个中道,天台就是三止三观,所谓空观、假观、中观。所以一上来先修,是修空观,那么修假观,最后就修中观,这叫次第三观。圆顿三观呢?就圆融了,就不须要分阶段,这一切东西就是中、就是空、就是假。就是这样,就是如此,所以这个很不容易。


底下呢,这个念佛它就自自然然地,就从容,所以从容中道,这个很高的境界啊。就是你很从容,就到中道上了。不是我要作一个观,我要中观,我这么去看,这已经就落到……不是落二落三,是落七落八了;是自然地在中道之上,那是一种自然的事。所以用力量要勉强,都是离题很远哪,所以「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迥,转变最胜。」〔注二〕一连续的自然哪。


这念佛之妙,你也用不著再加上什么中观,你就是要老实念就对了。问题就在于不老实,就是在你这个「散乱固成病,分别引魔军。」就是喜欢分别,我念得怎么样呢?好一点还是坏一点?怎么才对?怎么又不对?就老在那儿分别,不踏实。踏踏实实就这么念,就是自念自听,没有附带任何啰嗦,不是我在念佛之中还要加一个中观。你能这么老实念,自然就是中观,就是中道,而且从容中道,而且是中道第一义。


此心了不可得,空!禅宗;可是能念的心灵灵不昧,我这能念哪,虽然心了不可得,我能念哪,所念之佛也本空,那儿生的佛见哪?可是一句佛号历历分明,这还不是中道?是极殊胜的中道啊!


这个道理在我二十岁的时候,第一遍念《金刚经》的时候,我就体会了。所以「无住生心」这个殊胜,那就是这么殊胜,不可思议。而那次看经确实是无数次的醍醐灌顶。那无数次的醍醐灌顶,那个安乐,那个是不可形容,而且体会到要无住生心,凡夫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


后来又想到一句,「念咒可能更好」。那个时候为什么只以为可能更好?因为那时候传说我大舅父学了密,但传说的都是反面的话,哈哈哈……,所以对于密法那时候大家是很反感的,传的都是反面的话,说我舅父学了密就开荤了,我那个舅母坐在帐子里修财神法,不许人看,有人偷偷往帐子一看,里头做凶恶之相。她在观想哪,观本尊,白财神、黄财神都是威猛相。那时大家不清楚,就传来这些片断,所以对于这密法当时是不理解的,虽然不理解,可是还体会到可能持咒更好。这更好从那儿来?我当时的思想(那时候我还不到二十岁,或者刚刚二十岁),当时就想:因为你念佛,阿弥陀佛还有个佛字;念咒,你就完全没有讲,可能更好。那时候的认识就认识到这儿。


所以那人到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真见文殊了,进了金刚洞,那个大殿上,就只有佛座,没佛,所以就问文殊(他当时不认识是文殊,后来才知道是文殊),问说:「怎么没佛像?」「我这儿用不著。」这个事,通愿法师知道这个西藏人,招待他的,这西藏人就说:「哪有这个人?哪有这个事?我们没这个地方,还有这么些喇嘛,这么些和尚,没有啊,没有这个地方。」他还不信,翻开来看了导游图,什么什么地方,根本没这个地方。「我亲眼看见金刚洞,我进去了,我到了大殿,我见了老方丈。」后来那个人说:「你是碰见文殊菩萨了吧!」大哭,饭也不吃了,本来那人留他吃饭。就连夜拜,一步一头、一步一头,又拜到中台了,拜到他发现这金刚洞的地方,来回找,找不著了,天都亮了,怎么找也找不著,这个地方没有了。你再一步一头也不行了,哈哈哈……。


所以它这个就是这样,第一步就是要恭敬佛、拜佛,从这儿开始,这都是对的。至于文殊就仗剑哪,文殊的这个像就是仗剑,那个剑是智慧剑。那个在法上表示什么?就是去掉〔佛见〕。文殊当时杀佛呀,这就很难懂了。不是要杀,佛有什么叫生死?有什么叫杀呀?佛还能被杀吗?要去掉大家这些佛见、分别见。众生跟佛就有分别,不能知道他不二。所以佛法它最高是中道,一切也都是如此,都不在两边上。堕落在两边,所以就没完,都是对立的,两边都是对立的嘛。


好跟坏是对立的,正跟邪就是对立的,有跟无就是对立的,一切一切都是对立的,贫跟富就是对立的,佛跟众生就是对立的,都是二啊。有二它就有站在某一边,反对另一边,所以老子也懂得这个道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要不死,强盗是完不了的,这是对立啊。「弃圣绝智」,所以老子比孔子高,圣不要,智不要。当木头去呀?不是啊,他高一步,少这些分别。所以很多人,对这孔门就反对二事,其实不知道他很浅哪,他不懂得老子这些道理。


下手处还就是这样,还是跟那个某某讲的,首先要有出离心。世间的事情不要去贪恋,这是假的,空的,都是因缘所生之法,转眼就没有了。那天在电视上,那个张立芳〔注三〕,唉呀!我看了这个婆娘可怕,哈哈哈……。他们说,张立芳从来是这样。我说,可不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我在重庆见她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昔日的张立芳没有了,那儿去了?空了,可是大家不知道,转眼就什么什么都没了,就是这么回事。要有出离心哪,而且这六道轮迴确实是苦啊,这刀山剑树都是真的,这油锅等等的刑罚,佛经所说。佛吓唬人干什么?你做,佛也……,释迦牟尼佛不要你一文钱,那钱都是世俗和尚拿去了,释迦牟尼佛要你什么?不要你一文钱哪,也不拉你一张选票。不过大家嘛,就都要信佛的这些话,出离。底下就是慈悲,要普度广度,再进一步就是发菩提心。


所以我们就是先从空观,也就是出离;假观就是慈悲,要度众生;最后还要落于菩提,才是中道,哈哈哈哈……,也就是这么一个层次。你首先不能贪恋世间,虽然世间事是要断离,你到了讨厌世间就不对了。这一切都厌离,我要当鲁宾逊,我要跑到荒岛上去,人我都不愿见,都讨厌,这个什么什么,这种讨厌的心,就娑婆世界处处都是反感,这个也矫枉过正。就是不要贪恋,处处不要贪恋,我要慈悲救度,众生太可怜悯了,我要去救度。其实说到实际,那里有众生啊?也就是从空观就出离,从假观就要救度,你就有假观了。那么就要虽度而无度,虽修而无修,虽证而无证,中道啊。


那么你这样一步一步来是可以的,这钝根;一超直入也是可以的,直接就是中道,都随其人、都随其人哪。而你一会儿次第三观,一会儿圆顿三观,也可以。就好像坐电梯,你上到五楼就下来了,转一圈,等会儿又坐电梯上八楼,到八楼又下来了。这里有顿有渐,这顿渐交叉也可以,都不是死的嘛。不是死拘一格,一定要有什么辙,什么法子,都是下等。所以我们就还是诺那祖师的话:到年终结算结算,自己是不是更明白了一些?更慈悲了一些?这话非常好!


再有一个话,就是你绝对不要忘记咒和种子字,至少不要忘记一样。这话都是绝对绝对的。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做到,你一定要有一样不忘记。这夏老师他做到了,但是他也不是就这一句咒,他说:「我这可以在任何时、任何处,我总是没有离开佛,可以念咒,可以持手印,可以想著经典,可以怎么怎么样,反正是没有离开佛。」这也行,所以夏老师这个也行。夏老师这个是为什么呢?它更切合咱们居士身的修行。诺那祖师他们因为是喇嘛,他们出家,他们闭关,那个要求就又……,实际说是最低的,其实在我们这儿都高不可攀。


〔以下约三分钟的录音极不清楚,故删除;之后的录音虽不清楚,但所开示之内容,甚为珍贵,故竭力将录音文字整理登出,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就是有一个根本修持,这个一定要要,有一个定课,就是要坚持〔以下数句录音听不清楚〕……,咱们就是达到这一些,你能成功。你所有的功德也都不可思议,即生就圆满你的所愿。〔以下数句录音听不清楚〕……,至少要跟这个相反,要跟这个相反,反了之后马上能够觉,掉头回来;所以一个背觉合尘,一个背尘合觉,咱们就别再背觉合尘了。一背觉合尘,赶紧就自己回头。至于这个用什么方法?不一定。有的人就是想一部经,想一部经论,或者是礼拜,或者是持咒,或者是修法,或者是念佛、念观音,或者是拜忏,没有一个不是好东西!这些法都是好啊!也不是说你非得用哪一个,或是不许用哪一个,只要自己专一,自己修一点什么,比较专一就比较快。我们修行要生处熟,熟处生。生处怎么能熟啊?你专弄一样还比较快,你什么都来就更不熟了。〔以下数句录音听不清楚〕……要放下,都放下!


注一:《论语》雍也 第五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注二:这一段经文出自《无量寿经 •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注三:此处人名不确定,可能是早期出名之公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