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六十九集摘录(六)

2018-01-07 08:01:59 点击数:

 

“净宗无上之法,非易可遇。乃难信之法。虽有能说法者,能说余法,但于此超情离见之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妙法,亦难开演,令众生信。故《阿弥陀经》中,十方如来称赞世尊于此娑婆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十方如来皆谓难说,正显此法“亦难开示”。若此难遇难示之法,虽已遇已闻,但若不能深信,虽闻何益,终成辜负。幸能深信,实为万劫千生希有难逢之一时,故应勤修坚持,常念不绝。但能信愿持名,莫不疾捷得道。”

                               黄念祖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六十九集说:要求生极乐世界净佛刹,这一句结束全经。“求生佛刹”是为一大藏教的总归,不但是净土法门的总归,是一代佛教总的归宿。华严圆摄诸教,而以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今经正是华严中本。这次我的论文也是:“于此经末,以求生净刹,普劝有情,同归极乐。”在这个经的末了,以求生净刹来普劝有情。我也常说,不管你修什么,必须求生极乐净土。当然有人求生兜率内院,也是好的,总之是不如求生净土。今所劝者,正是弥陀的本愿,往生之后就是寿命无量,永不退转,一切都使增上。不但决定成佛,而且是很快成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与十方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的本心。所以释迦牟尼佛与十方三世的佛都在普劝,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劝一切有情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所以不求生佛刹,就放弃了一个要实现度生愿望的最好办法。有很多人不懂得,以为我再来是度众生的,不想发愿去极乐。而不知道是走了一个难行路,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有蒙古大夫的那些医疗手术。真要度众生见佛闻法之后,这才没有错误。而且乘佛的威力,你的神通可以遍到十方世界去教导度化,这才真能实现你度生的愿望。所有度化做的都是真正有利益的工作。“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给众生的是真实之利,不是浮夸的、虚假的、颠倒的,甚至于有毒的。所以这个事,有人以为高,实际反而低了。你不想度生就算了,你想度生怎么度?只有自已快快的往生,往生之后早早的见佛闻法,然后再到无量世界中去广度有情。


释迦牟尼佛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来说这部《无量寿经》,也就是愿意众生都入弥陀一乘愿海,都得到真实究竟的大利益,所以是普惠真实之利。信愿行是三资粮,三资粮中“愿”是一个关键!要想出生死海必定要有愿。所以蕅益大师说,念阿弥陀佛,念得是风吹不入,雨打不透,要没有愿,不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跟修行好坏是两件事。往生要靠愿,修行再好没有愿,佛不能勉强把你拉到极乐世界去。要是能勉强拉去的话,早就没众生了,哪还有地狱。佛从来不做勉强的事情,所以是绝对的平等。佛跟众生一切平等,绝对的自由,一切都是自己走,自已做主。你想想看,这一切一切什么事不是自己做主?你脑子里的东西都是自己做主,别人不赞成都可以不管。所以自已做主,有时就主到地狱里去了,有的主到天堂,有的要出离,就主到极乐世界了。但如果自己做主到了地狱,那就不自由了,也是自己去的,自作自受。做了当然自己得受,不是别人要怎么样,自己就奔着这个去的,自已做主。所以“愿”是一个关键,要出生死海,就要有赖于阿弥陀愿王之力。


“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门”。涅槃虽然是一路,方便有多门。不同的方便,就有不同的入口处。因此有禅密教观,八万四千种修持方法,甚至于不止八万四千,可以说无量,门门都可以。但归元无二路,就是一路涅槃门。涅槃:法身、般若、解脱。诸多方便中,究竟的方便唯在往生。所以密宗是“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你度生最方便的办法,才是你究竟的成就。究竟的成就,就看你有没有最究竟的度生方便,不然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究竟方便就在于往生。修行其他的法门,想在今生超出三界,则为难行道。唯此“求生净刹”,称为易行道。你至心信乐愿意生,十念就生。净宗的正修,就是持名,可是你修其他法门,发愿求生,亦为弥陀所摄受,而横出三界。昨天看了一段幽溪大师的《生无生论》,幽溪大师讲《生无生论》每天“天乐盈空”,大家都听见,这明末希有殊胜的人。他的《生无生论》里讲到,一个人念了十万遍“大悲咒”而得往生的。所以不管是坐禅、修密,都求往生极乐世界。莲花精舍以往生极乐为共愿,这是超出很多密教团体的地方。所以蕅益大师是大德,有参禅的人跟他说:那我不参禅,念佛。蕅益大师说不用,“你就以参禅的功德回向净刹。”这都是最好的开示,所以圆融。不然就生了好多种执着分别,不能圆融。只要是至心的回向求生,当然是正宗。这就是长行的总结,最后八句,理事正助全有了,救命的这句就是“求生净刹”。坚决求生,愿要切!愿要切念不念、自然要念都行。相反的,念的很好,你的愿不坚,还留恋娑婆,有时不见得去的了。留恋娑婆,喜欢谁是留恋,讨厌谁也是留恋,爱和恨是一件事,情见!总之是娑婆世界人的情见。一个人,我心里老讨厌他,讨厌得不得了,同样是留恋娑婆。这娑婆世界的东西,你老想着他就是留恋娑婆,放不下;放得下,才叫不留恋。一切事,只要放不下,皆是留恋。“求生净刹”,就是要放下。所以夏老师《无量寿经》这次放光很殊胜,出乎意外,这样流行,大家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