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讲解莲公开示笔记 第五会之四

2016-01-24 11:41:35 点击数:

第五会之四 处事当用第一念 勿用第二念

 

【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事未至勿将迎,事已过勿留滞,坦坦荡荡鉴空衡平即第一念也。】

 

底下呢,就说到这个境界上了,做事,所以佛法、世法是要打成一片的。你说我这个念佛,我坐下来念多少,闭关什么的。出了关,自己完全就是贪嗔痴,一样一分也不减,那这个以身谤法,这个叫以身谤法。我从前就对于这个佛教我不信了,我就看见一些大居士,我说,「你们这个起心动念,还是这么曲里拐弯的。」那时我念初中了,我说,「你们信这个佛,这个佛教没起作用。」所以后来等到念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看《金刚经》我才明白,噢,我看不是这么回事儿。我说这些人辜负了佛法,哈哈哈

这个在事上,我们怎么是第一念呢?就是「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这是儒教的话。「廓然而大公」,开廓。我们的心太小了,要开,大公无私。我们这问题,其实这都是,这个你要这么做事,你就是极殊胜的修持嘛。所以这个道教什么,也都是这么讲:「静处养,动处练」,「长养圣胎」。你也是在那个静处那儿养啊,你光是会养,你动处不能练你怎么行啊?你就是温室的花木,一到风雪之中你就完啦,那你养什么啊?花养的固然再好,你不能拿到外头来的,不能成为松柏,不能成材。所以要「静处养」,要「动中练」啊。所以这个不能离开世法,不是能打成两截儿。「大公」!所以儒家就是说:「无私者明,无我者公」。「公」,他没有我,就公啊;没有私心,他就明啊。所以总是我们这个有一个摊儿啊,那是一个摊儿啊。有的人只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这是我的家庭,或者是我的学校,这是我的什么单位,或者是我们的同学会啦,什么什么,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大公」!所以佛就为普度一切众生,「大公」啊。

「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这个心,内心对于一切事物之来,「顺应」。顺着很好嘛,相顺它就没有矛盾了。抵触、矛盾、计较、分别,种种种种的,那就都是不顺哪。「物来而顺应」,相顺。为什么它能顺呢?因为物跟我是一体呀。所以孟子也说,「万物皆备于我」,不要说佛法了。「万物皆备于我」,我就备有万物,那万物就是我的一部分哪。那么,既然这个来的这一切都是我,你这还有什么叫做不顺哪?还有什么矛盾哪?我跟我自己矛盾?我这个左手跟右手闹矛盾?我就让你这右手去干活,左手我不帮忙,哈哈哈,没有这个事儿。所以没有矛盾,没有抵触,配合的非常好嘛。你牙它就咬饭,舌头就往里头送。牙一闹矛盾,牙老咬舌头这就不行了。它这不闹,顺嘛,很顺,这都是很顺嘛。前脚走了,第二腿就跟上来了,它一体嘛,配合的非常好。当然这个顺应,还有两个比方,回头说一说。

「事未至勿将迎」,事情没有到,你不要先就在这儿,哎呀,牵肠挂肚啊。事情过了,过了之后你也不要在那儿思虑重重啊,在那儿留恋哪。当然这个「事」字包括了一些内容啊,不是非得去拘泥这个事儿来。你说明天要考试,我今天到了卷子来了之后我再去答问题,这么体会太机械了。当然连那个准备也在这里头,你先要去准备每次入学的题目,我先去做,先去温习。虽然考试还没有到,但是你这个准备也包括在这个「事」里。事情过了之后嘛,我要好好总结总结,这都包括在「事」里头。不要单起心,「噢,我这个事儿先就别管,后头我也不管,所以只有到了考场给我卷子我才开始,我才管。」这个有几分机械。事,要包括计划呀,什么什么种种的这些都在内嘛,酝酿啊,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事情完了之后总结啊,这都属于事的范围。这些事情没有到之前,你用不着你在那儿先烦心。过去了,过去总结完了就完了。做事情就是这么。事情都要做,要做嘛就要这样去做。

「坦坦荡荡」。所以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他老是在那儿愁啊,老是揪心吊胆哪。所以《无量寿经》说的很好,是「有无同忧」。那儿说,「我现在是发愁,就是我没有嘛,你把房子也给我了,什么东西也给我了,什么东西都来了,我就不忧了嘛。」那才怪呢,没有这个事儿,有了你更忧。有了,你又怕万一这要地震了,我这些好东西一块儿给我震没了,哈哈,来了什么社会秩序乱了,来了什么,像过去红卫兵来了,都给你搬走了,是不是。所以「适小具有,又忧非常。」眷属也是这样,没有爱人,想有爱人,有了爱人之后,爱人回头又跟别人感情好了,又害怕。我有个孩子,孩子他中间他万一他要病了怎么办?他要死了怎么办?他出去,他要回来晚一点儿我就担心哪。「小人常戚戚」,他就没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总那儿提心吊胆。君子就坦荡荡,心中不留一点点东西。来啦,事情来了就办,办完就完了,是不是呀,「尽人事,听天命」嘛。我人事该做的我做嘛,这到底怎么样,成功不成功,那还有一个天命呢。他要听天命了,就没有常戚戚了。不是这个都是你事情所能决定的,办对了这个事情就成功。这事只是你尽到你应当做的那一份。你该做的你做,到底怎么样,还要听天命嘛。要懂得听天命,他就不这么忧苦啦。

 「坦」,就是平的意思;「荡」,就是空的意思,坦荡荡。所以底下就说「鉴空衡平」。「鉴」是镜子,镜子就是由于它「空」啊,所以来什么,它能照什么。镜子里头原来没有影儿,镜子本来什么都没有,它空的嘛。它是你什么时候来了就显出来了,所以荡荡然,镜子不是荡荡然吗?一切都没有,荡然无余呀。「衡」就是秤啊,度量衡,衡就是秤,秤杆一平,它「平」,它就给你约出份量来呀。那个坨一弄一平,一平嘛,答数就出去了。「坦」就是平啊,这个心中很平啊,心中很空啊。空如那个秤的「平」啊,这就是坦坦荡荡。「平」啊,平坦;「荡」,荡然,空啊。也是要放下,没有这些,连放下也放下, 这就是「物来而顺应」。你看这个秤,它一平,多少斤就知道啦;镜子它空,谁来一照就清楚了。比如这儿有一点儿没洗干净,看见了,啊,我要再洗一洗,这是第一念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