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讲解莲公开示笔记 第五会之三

2016-01-24 11:41:35 点击数:

第五会之三 散乱固成病 分别引魔军

 

「卜度」,老琢磨,我怎么样啊?看经也是,啊,这个是什么什么位次?这到什么什么位次?我这儿,我怎么着啦?老卜度,老琢磨,刚念得好一点儿,哎呀,我这个是不是,我这个要如何如何啦,老琢磨。所以它这个都是分别嘛。

「散乱固成病」,夏老师的诗。你念佛念得很散乱,乱七八糟,当然是毛病啊。你「分别」就「引魔军」。你说这个话就是这个,大家要切磋,夏老师的东西呀!这是菩萨。我跟你们说,要是不这么看你就对于这话你不很好去重视。那是肉身菩萨!我们就是不懂得这平常,我们就非得奇特,他放光,哈哈哈,这才是菩萨。对于这肉身菩萨他就是平常,你就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就是这。这个「散乱固成病」,你念佛念得散乱这个当然是病呀,固然是病。可是你要去「分别」去,你就引来魔军哪,「哎呦,我这念得是好?念得是不好?」你这就把魔军,八万四千魔军都引来了。你那个不过是点儿病,你再去分别,你就把魔军都找来了。这两个份量大不一样。

所以你就这么念,你就这么,好也是这么念,不好也就是这么念。念着念着,这里头总有几句它是第一念,自然暗合道妙了,总有那么一句两句是近于现量。到了这个时候,这个一句两句就比你那个散乱的千句万句不一样,因为它到了那个时候它是个无限大。你在这个第一念中的一切,它是个无限大。其他你总有点儿琢磨,我用功夫怎么怎么样去变化,你那个数字你可以说等于多少亿亿,亿的亿次方,亿的亿次方你也有个数儿吧,亿的亿次方和无限大比较,这亿的亿次方等于零,忽略不记。你有数,亿的亿次方再跟无限大比你也是忽略不记。

「希冀玄妙」,总惦记着开悟。还有的人说,「我这儿念着,我这儿不是还有这个声儿吗?有这个声儿嘛,不是还是这个是尘哪!」「我这儿念着还有一句佛号,佛号不是还是有念吗?我没有离念哪!」就在那儿瞎琢磨。用「离」干什么?就多了这个「要离」啊。

底下又说,你这个「背境向心」哪,这些境有什么问题呀?所以求开悟是一个「希冀玄妙」,再有很多人希望见佛、见光啊。那个是亲增活佛啊,那时候这个日本,亲增活佛修了法之后,接着是虚老修了法之后,重庆就没有轰炸了,那很立竿见影。那时候重庆炸隧道,一死死一两万哪,那苦哇。炸隧道之后他出不来,他憋气呀!不是说日本人炸弹死的那么多。那炸弹的威风我也是领教过,那个炸弹在顶上那儿爆炸的时候,人在里头就蹦起来。就是我住的那个地方,就是从防空洞出来,有的时候一看四面都是火,都烧起来了。所以我们这个不要希冀玄妙,不要求通啊,不要去求什么。总之是,一种是想开悟啊,玄妙啊,得到什么一心不乱哪,总是先有「盼着」这种思想;再有嘛,就想见佛啊、见光啊、得到殊胜啊。

那不就是亲增活佛来吗,当时就是炸得这么厉害。亲增活佛来时,有一个人问了一个问题,「咱们修密的人,如果修到我能看见本尊,跟本尊说话,这咱们修密的是大成就吧?」亲增活佛说:「这只是刚刚的开始。」所以大家有很多人就觉得这个密宗感应很快呀,很兑现,就在这个地方上,好像你就是,你看这不是很好嘛?其实这个不算什么,这个不算什么。

真正的密宗是第十三地的佛。所以「十住心」,第十个心是超过华严哪,是「秘密庄严心」,所以这个在妙觉之上还有啊。《楞伽经》里就有这话,《楞伽经》就有这个话。所以达摩拿《楞伽》印心。所以这个经,别死心眼儿,你说我就这本经,只有这个就是绝对的,别的跟这个不一致的就是不行。不一定,他另外他还有经啊,一个经他是对于这一班人说法,他都有一个对机的问题。《楞伽》就讲妙觉之上还有大觉胜智,还有一位,那就是妙觉之上就是第十三地了。初地、二地到十地,这是十地;等觉、妙觉两地,十二地;再高,大觉胜智就是十三地。大觉胜智是什么?就是密宗说的「如实知自心」哪。

所以禅宗的开悟不能小看。但是禅宗的开悟呢,在密宗里头排在第八个位次上,华严是第九个位次上,密宗的「秘密庄严心」是第十个位次。这个心哪,你这个深厚到什么情形也不一样。你看见月亮,大云大雾的时候你看到的月亮是个什么样?万里无云的时候看见月亮是什么样?所以这个等觉菩萨见佛性还如雾里看花,在雾里头看见那个花儿,看见那个佛性。只有佛真正那是万里无云,一点儿云雾也没有了。所以真正的你十二地、十三地就都是,所以到了地上菩萨,就是破一分无明嘛,显一分本心嘛,也就是见一分法身嘛,不过就都在这个问题上透彻的程度不一样。但是这个都不是你去希望求来求得来的。你只要有一点儿想求得的心,你就得不了。这个话大家必须得注意,你这儿老这老想得着这个,你就得不了啦。夏老师不是下头说,你要想这个一心不乱,你就不会一心不乱了,都是一样的道理。你要想开悟,你就开悟不了了。

那要想见佛,那就坏了嘛,印光法师讲这个话,我把印光法师这话在这个广化寺一说。当时一个女居士来找我,她说:「我就犯了这个病啦。」真是兑现哪,我估计有人会有这问题,我就在那儿说了说,那还是估计,没想到就真是,真有这个情形。她说:「我就念观世音菩萨一辈子,我就想看见观世音菩萨,我就看见了观世音菩萨。谁知从此就不得了啦,成天这个东西、这个怪象都来了。就没法办哪,成天这满屋子都是呀。那请坐一屋子人也不行,也是满的,晚上我也不能睡觉。」憔悴,形容憔悴。她说:「我没跟人说,我只跟两个出家人说过,跟您这是第三个人。」说这话的时候,围了一圈儿人,大伙儿也都知道了。她说:「别人告诉我说,让我念念大悲咒,您看行不行?」我说:「你别念咒了」,我说:「你用念咒去压它,还是跟它作对儿呀。」我说这个,「从前一个老和尚,种种给他变现哪,这个野鬼呀,他说:『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不闻不睹无穷啊。』就是个不管它!」那么后来福良把这个东西抄了给她之后,她后来她给我道谢,她说:「没有了。」就安了。这个希冀心就这么坏,那个印光大师就说:「你没有得一心之前,千万不要求看见这个,看见那个。」那这个就是一个很眼前的人,就是咱们现在的人,就是居士林的人。她说,我念观音,想看观音,很自然,看见了观音,谁知道从此天下大乱哪。所以我们就是说,没有这个正修行啊。后来我告诉她这个公案,从前一个和尚,他就在一个野地上就立了座庙。这个地方本来有妖魔鬼怪的,这些妖魔鬼怪就不甘心人跟那儿住,它不安哪。我们有鬼跟这儿,我们不安;鬼有人住在它的地方,它也不安哪,它就想赶你走。有的现佛,有的现菩萨,有的现狮子,有的现豺狼虎豹,有的时候现成妖魔鬼怪。大家全庙都惊扰了,「咱们搬家吧。」老和尚不理,就这么,就不动。三年之后,就什么事儿也没有,看不见了。大家说现在都安定了,老和尚就总结了,「哎呀,野鬼伎俩千般是有尽」,它总有一天它完啦;「老僧不闻不睹就无穷嘛!」它就是在这些地方,所以我们是要知道些第一义谛啊。所以现在大家就是容易犯这些毛病,「希冀玄妙」,想开悟啊,想得一心不乱啊,想见佛见光啊,想得感应啊,还有人想得点儿奇异功能啊,或身体得到什么通达呀,这都是它都就是流入第二念,你就不是第一念了。

所以头一个是「矜躁卜度」。第二个是「希冀玄妙」。第三个这个毛病更多,「计功」,老那儿计算着我这个功夫,我的功夫怎么样了,哈哈哈哈。老那儿计算着那个功夫,计算我那个工程,我这些工程到了什么程度啦。老那儿计算,我这个到底怎么样了,不安心啊。「一声佛号一声心」哪,当体即是。「念佛时即是见佛时,见佛时即是成佛时。」因此你念佛时即是成佛时,这多么直截了当,你还有什么在那儿盘算的?他就要颠倒,就对于这个信不及,我就非得去把这个金刚钻,我去和人换根儿冰棍儿吃。他就不知道我这是颗钻石,是个宝;宝在手里头,他看见别人冰棍儿好。但是由于你这个信不及呢,这个金刚钻嘛,你没有换嘛,你还是个金刚钻。但是你这个佛号它可就不是,你这么念的时候,你不是这种安安心心的念,就变成第二念啦,而第二念就是识啊。第一念就是智啊,第二念就是识啊。

「计功求速」,总想快,这个总想快的心是个什么心?就是个不安份的心,它不是个悲心。悲心那要是想快它就不一样,它就表现在一切处它是悲心。它只是我修持上想快。修持上想快那就是突出我自己嘛,我先成功了,我早成功了。想快,也是不耐烦,不安于这一种长期的艰苦的修习,就想很快很快就行。你「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总是只想梅花扑鼻香,不愿寒彻骨。总是想快,快了还要快。所以净土法门已经快得不可思议了,密法都快得不可思议了,这都快,还觉得还不够快,求快。这前头这些毛病大家都也是很普遍。对于它是个毛病我们还都很好懂。一提,咱们都认为这是毛病。总没有人说这是优点的,我看我们在座的人还没有。你说这个「希冀玄妙」是优点,没讲可能认为这不是什么毛病,现在我们都知道这都不是什么,都是属于第二念了。

底下这个「背境向心」,一般不大容易认识。那觉得这个对嘛,我不去追那个境去,我背着那个境,我向我自己的心,这不是很好吗?所以这个话,就是夏老师说呀,所以「自警」啊,要求高啊,所以见的也尖锐啊。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个恐怕就是好事。我就追逐境去了,迷了心了,你当然这个更坏。我这已经「背境向心」呢,这还是在第二念里头,你要知道。你「背境向心」,你不是要舍掉那个境,取这个心,向这个心吗,我要舍掉那个境,取我这个心,这不就是有取有舍吗?有取有舍就是分别。刚才说这个境,他就是心哪,你何必去背呢?这一切里头都是现量嘛,都是妙明真心嘛,都是麻嘛!你所谓的蛇,实际上它就是麻嘛,你还有什么可背的呢?向心,就是由于你有一个向心的这个念头起,你这个心也就成了境了。你所谓的这个心哪,就是一个不动的、安静的、死的,也成了境了。明明那个境就是心,你去舍,你要去取你这个境;由于你这一执着、一分别,你这个心就成了境了,还是个境啊,你不多了一件事儿了吗?

再有,刚才就说那个念佛,佛号和咒语,这一句当体即是。一切佛,一切佛土,一切功德,一切经论,一切戒律,都在这一句里头。不缺少什么,你念就是。这里头不缺少一个要去「背境向心」哪,还需要你添上个「背境向心」干什么?所以夏老师说,若有这些个,或者是「矜躁卜度」,或者「希冀玄妙」,或者「计功求速」,或者「背境向心」,也就是说,不是老实念。老实念,我就这一句安安心心,平常平常,就是平常,道就在平常中啊,惜君未晓此。那么这个要还吃不消,但是说这种总之是毛病,我不要把这个作为是正确的,我们第一步先不要去坚持那个错误。你就老老实实念,你只要有这一些,你就是流入到第二念。你这个念佛是第二念,这样的念。

第一念是智,第二念就是识。所以学佛不外乎就是四个字,唯识宗就是「转识成智」。咱们人就是八识,八识变成四个智慧,就是成佛了。你这个修持不就是为了转识成智吗?可是你第二念你还是识,你念了半天你还是识。第一念,前头这个念就是智,大家要注意。你就是放下这一些,你别管哪,你放下这一些,你就是清清楚楚这么念,就平平常常这么念,就老老实实这么念,就是智慧!就是四个智慧,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你第二念就是意识,就是识,你就没转,你还是识。这就差别很大了。

而且怎么样呢?随着识就是染哪,你还是染法呀。所以你这个佛号,你念的不清净,你随着识就染哪,你念咒什么都一样,染哪!也都花了很多时间,大家要知道,不能不闻法,不能不问哪。你这个还没有离开染哪,你要依着智,就是净了,就是清净了。所以汉译的《无量寿经》,叫做《无量清净平等觉》,这个名号非常好啊。这个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翻成无量寿、无量光、还有一个无量清净平等觉啊,是清净啊,是平等啊。所以平等,他就少了好多事儿啊。问题就是在不平等上。你家里这个问题也就有点儿不平等了,这个人他怎么有点儿。念佛也是这个境界,我这么着就好,那么着就不好,你总之在这里头要有取有舍;这平等觉呀,这个说的是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