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五十八集摘录(二)

2017-08-16 11:03:50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五十八集讲:这四句话实为一大藏教之纲宗。“敬”者恭敬。佛就告诉弥勒说:能恭敬于佛的这是大善,实实在在地应当去念佛,截断狐疑。这个敬字,一般只能体会我要正心诚意怎么恭敬,在佛前顶礼,贡品要洗的很干净,脏东西都要摆的很远,一切只是在这些地方上,体会这就是敬,其实不相干。真正“敬佛”的涵义,如《净影疏》的解释:“敬荷佛恩,名为敬佛。”“荷”是承担、领受。什么叫敬佛?你能够承当、承担,担的起,不是形式上的。像有人赞叹王胜宣,念佛之前要洗三遍手,这都是形式,也可以说都是罗嗦,你的心呢!所以“敬于佛者,是为大善”。“领受”就是佛说的话要能体解。“承担”,要把弘法利生、佛的伟大誓愿,也承担起来作为自己的誓愿,这才是敬佛。也就表示佛不是希望你给磕头如捣蒜,献很干净的供等等庄严道场,让人一看,这一切都是有为法。对于初机没办法,所以现这些事相,为了初心,也是功德,或者是福德。这些都是表面,也如梦幻泡影,有什么真实意义?你的心呢!所以真正就是能够承担得起,能够领受佛的教诲,这样才能体会佛的话。敬于佛者是什么?就是当佛的接班人,这才真正是敬,真正是大善。大善不是相对的善。因为如来万劫薰修,入佛知见。现在以佛的知见,来开示我们,让我们都能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以佛的果地觉位,作为我们众生因地的初心,所以就可以不经过三大阿僧祗劫,顿入佛智,一生成办。此正是佛之深恩。所以贡噶上师,我亲自问他,他亲自回答,往生极乐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凡夫处处都是二,达者处处是不二。夏老师常常说:“京戏有一句话,你就坏在这二上了”。夏老师常常把一些京戏的话,拿来说无上法。那么我们遵依佛的教诲,给我们这些遗教都是文字般若,从文字般若而起观照(像无住生心,这个不容易,你先从如梦幻泡影,这是可以观照,事情来了,喜、乐都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能作到就大变活人了,保证人家会感觉你变样了。你现在就不拿它当梦幻泡影,认真),观照越入越深之后,证入实相般若,是名“承荷佛恩”。依此经中种种教诫,端正身心,止恶修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于是横生四土,圆登不退,这才真实是敬佛。所以叫做“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大者,即大方广之大,绝诸对待,强名为大。此云“大善”,谓无上之善。又《会疏》曰:“三业敬奉,是为敬。”以己之身口意三业恭敬奉事于如来,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乃名敬佛。


“实当念佛,截断狐疑”。只有念佛,方是“敬荷佛恩”。蕅益大师说,释迦牟尼佛成佛所证的就是这一句。你自己明着做不到,只要去念佛,就暗合道妙,你不知不觉也能契入无住生心。所以一乘愿海,六字洪名,是佛恩中最上的恩。又以念佛方是“三业敬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身口意三,全入佛中,始是真实归敬。若欲真实念佛,首须“截断狐疑”。狐性多疑,所以渡河的人,看见有狐狸的脚印就可以放心走过去了。因为它很小心,要听底下有没有流水的声音。行人不能绝疑,不敢勇猛直前,所以叫做狐疑。要知道疑根未断,即是罪根。如果时信时疑,半信半疑,或者勉强念一念,可是心中还不安,我这么着没法子,等修时再说吧;或者口虽然在念佛,心里想着其他的,还想着有机会去学点别的,这都不是真实念佛,都是在有疑。所以密宗就是这样,那些咒的功德都吓死人,就是“唯除于咒生疑”。如果听了咒的功德吓一跳,就是生疑,对于你就不兑现。要之,疑情不断,正信难生。信愿有亏,资粮欠缺。故须“截断狐疑”,老实念去,蓦直念去,拼命念去,直拼到死!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如是才是“大善”。


“截断狐疑”有两方面的意思:⑴不要狐疑,老实念佛。⑵念佛可以断疑。所以道绰大师《安乐集》说:“若能常修念佛三昧,能除贪嗔痴。无问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所以愚痴少智,心则狐疑,念佛能够除痴,只要念佛达到念佛三昧,这种疑情就自断了。莲池灵峰两大师均云“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