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七集摘录(二)

2017-08-14 13:43:04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七集讲:显发心有异者,今谓行者,修因发心具其三种:一者,要须识达有无。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二者,缘修万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等。三者,大慈悲为本。恒拟运度为怀。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名发菩提心。又据《净土论》(即《往生论》)云:今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


解释云:“发心”有异者,他举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一种是净土的。初者,行者于因地中,要发三种心。⑴就是要“识达有无”,与了达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自性本净,见前注)。至于“识达有无”,实为悟心之玄关。怎么识达“无”?《心经》中说,从无眼耳鼻舌,以至无智亦无得,一大串的无字。发菩提心,你要先识这个“无”。又即《大涅槃经》云,“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佛在涅槃的时候入种种禅定,回来又告大众:我遍观了三界找“无明本际”,众生都是因为无明(一念妄动)流转生死。无明本际它的性本来是解脱的,无明并没有真正在那儿缠缚什么。我“于十方求”,我在十方一切殊胜世界去找这个无明,“了不能得”,哪有一点无明,我找不到。“根本无故”,根本它没有,所以从无明所伸展的十二种因缘、以及老死、忧、悲、苦、恼等等也都没有了。无明解脱了,就都解脱了。以这个因缘,“我常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这就是世尊最后慈悲微切之垂示,给我们证明,无明于十方找不到。这就是永明大师在《宗镜录》写的:愿于无量劫,把皮剥了当纸,拿骨头来当笔、血当墨,书写这个话来报佛恩。没有“无明”啊!所以《心经》我们随嘴就读过去了,“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根本无无明,还迷个什么?我们现在是在妄中,知道这个妄本来是空。譬如做梦,梦里老虎来了,山也要崩,还要着火。你要想法子阻止山崩、着火、拴老虎,那很费事。但这只是梦,它根本没有,梦一醒就完了。妄它就是这么回事。真正了达妄的本空,真性自显。这就是“知无”的要义。禅宗开悟因缘,那都是真性自显,不是一个口头的事。现在有人略略尝了一点清净,尝了个顿然间,消除一些粗的妄想,就以为自己是开悟了,其实很危险,有时就要变成大妄语。


至于“知有”,宗门常说:“必须知有始得。”你必须得知有。曹山也说,必须要“知有”,无论你在无明、烦恼之中都不要紧,就是要知有。《涅槃》的话:“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六祖说:“密在汝边。”密,佛最密的就在你那边。有人说:你到井上看看。井里一看那就是自己。又傅大士的《心王铭》:“水中盐味,色里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水里那盐味有没有?你一尝咸的,决定是有。但是盐味是个什么东西,你抓不出来。我们打个更好的比方,就是磁性。磁就能吸铁,磁性要消失了,就变成一块普通的铁,一充磁又能吸铁了。有的电磁一充电,磁性就出来了;电没有了,磁性就没有了。磁性很厉害,多少吨的东西它一吸就起来了。但磁性是什么样?你把铁砸成粉末儿,也找不到磁性。就用这个来譬喻,明当人各个自有心王(佛性)。如铁的磁性,决定是有,应物随情,发挥妙用,但不见其形。所以知有者,就是知有这个佛性。《心灯录》说:“所以古德都要人知有。若不知有,总是虚妄。”所以曹山自比为小释迦牟尼,就是他真“知有”。以上解释知无与知有,就是要“识达有无”。又“识达”,就是识心达本。了达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说清净者其他皆无,然而自性决定是有。此正相当于《大乘起信论》中之直心。直心者,正念真如法也。⑵“缘修万行”,相当于该论之深心,修八万四千诸波罗蜜,就是乐修一切诸善行。⑶“大慈悲为本”,相当于彼之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是以此三种发心,正《起信论》之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知发如是之心,即是发大菩提心也。


再有《净土论》(《往生论》)所说:“今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此心初看,我们往往就容易觉得,好像前头要真实心,要能识达有无种种的难一些。实际是不然。因为净土往生法门是一个难信之法。所以夏老师在会集本里就把玄奘这个“极”字摄进去了,净土法门是极难信的法,信心未生,何能发心。所以你要摄受众生生极乐世界,自己要求生净土,这个信心很希有。《阿弥陀经》:十方诸佛都称赞本师,于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又本经〈独留此经品〉里:“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受”是接受,“持”是奉持,听了本经,能信、能乐,愿意受持,难里面没有再比这更难的了。这就表明能信净土,实在是一切世间的难中之难。难能就可贵,于此难信的你能信,这就是大智。信和智是一致的,信和清净也是一致的。顺着这个信心,发起要成佛度众生同登净土这样的愿,悲智都有了,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但能真实的信受,自然能发如上之心。要“真实”的信受,一般人只能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往生是好。我常常说,有的人念佛就是为了消灾免难今生要好,愿他死了之后也要好,总是个人打算,你生不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切愿都是利他的大乘法,发了大乘的心哪!能真实信受这个法,才能够发这样的心。这又是净宗殊胜之方便。如《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是以念佛之人,必宜早生信愿,是即发菩提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