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八集摘录(二)

2017-05-31 07:44:59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八集中说:“《弥陀疏钞》这个事理:“着事而迷理”,就执着这个事。现在净土法门很多人是属于这类,执着事相——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黄金为地等等好极了,但是他不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像小孩子念《四书五经》,他不懂,就只会背。年纪很小,智慧没有开,只能读文章不了解意思。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整天在念佛,不知道是佛在念你。我们念佛,正是佛在念我。这是一类。另一类“执理而遗事”,什么东西都不能执着,理是好,但有人执着这个理,把事丢掉了。就像一个穷人拿到了富人家的账本,银行有多少存款,说我发财了,账本是人家的,这数他人宝,与你有什么关系。虽然知道即佛即心,佛就是心,可是你的心现在决不是佛。譬如镜子:我们本心如镜的明照,但是上头涂满了红墨水、蓝墨水、沥青等等,自心的光明显不出来。那看见的只是红的蓝的一大堆,就是“判然己心”,你的心不是佛。所以从理上说,就没有可念;从事上说,无可念中,我就是念,所以有事有理。虽然在无可念中我还就是念,为什么?念就是无念,又破你的情执、情见。你说只有一切都无,像无相、无念、无为,很多人把“无”字,就当成断灭的“无”去理解,是个大错误。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两个不是两回事。不相异,有念不异无念,无念不异有念,这是“理事双修”,又修了事、又修了理,即本智而求佛智。所以也可以作幅对子,蕅益大师是“从事持达理持”,莲池大师是“即本智而佛智”。一样,这才叫做大智。莲池大师再说,“着事而念能相继”,你执着这个事相,可是念佛能够相续,“不虚入品之功”,可以往生入到品位的功劳。“执理而心实未明”,有人就觉得我现在禅宗很高,执着这个理,而废其中这些事,反受落空之祸。这几句话好,大家都要很好的去衡量衡量自己。你并没有真正的开悟,反而看不起念佛,那个还有入品之功,你就受到落空之祸。又说:“假使骋驰狂慧”,没有开悟“而轻谈净土,蔑视往生,危害非细”。所以重禅轻净,这个害不轻。现在有的人只是重视净土,谈一点禅都不许,就好像你背叛了我的净土宗了,这个也过。一部佛法没有不好的,什么法门都是一样,兼修都是好的,只要能把一切好的吸收进来,都是好事,总之,脚踩两只船就决定不行,一定会掉到水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