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五集摘录(五)

2017-05-31 07:44:59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五集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往生,若应当往生,都入了“正定之聚”,决定成佛。这一段很重要,所以我们总能遇到特别重要的内容。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叫做三聚。“聚”,就是物以类聚的“聚”,也就是类。关于三聚的解释,大乘与小乘差别很大。净土是一乘法,纯一大乘,所以这里不介绍小乘的说法,我们看大乘。大乘也有许多不同提法,现在只选择切合于当前佛教徒水平的解释:⑴《大智度论》说:“一者正定聚,必入涅槃。二者邪定,必入恶道。三者不定。”这就是说:能决定证入涅槃,圆满无上佛果,叫正定聚。相反,决定堕入三恶道,叫邪定聚。时好时坏,进退不定,目前不能决定是成功还是堕落,叫做不定聚。⑵《释大衍论》一书提了三种说法,本书只选一种。“十信前名邪定聚……三贤十圣名正定聚……十信名不定聚。”虽然是佛教徒,信位都没有达到,这是邪定。这就严格了。必入恶道,大家说我还不至于必入恶道吧,我顶多是不定,这是十信以前。你敢说你现在就到信位了吗?到了信位很不简单。十信以前就是邪定聚,因为“不信业果报故”。如果真信造业受果报,还敢破戒、敢做坏事吗?为什么敢?因为不相信,决定要受恶果报。一般人说起来信,但实际行动上却不信。要真信的话,你敢破戒吗?(那地狱是真的,这点我敢再三负责说。比如说你不懂法律,犯了法还是枪毙。所以信业果的事很不简单)为什么你不去研究戒律,当作自己真正的老师?为什么破了戒不赶紧忏悔?你就是不真信!所以作为邪定。“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大乘的贤人,称为三贤。到了十地,就是“十圣”,三贤十圣是正定聚,成为贤圣(不退了)就必入涅槃了。所以“十信”叫做不定聚,因为他或进或退,升降不等(已经有了信心)。但是在这之前,不信业果报,所以是邪定。于是跟那前头一样,必定要入恶道,所以是邪定。到了三贤、十地是正定了,也就必入涅槃了。到了三贤、十地,必入涅槃,才是正定聚,所以这是佛教中很崇高的境地。


经中说往生彼土的众生都是住正定聚,是属于正定这一类,是相当于三贤十圣必入涅槃之类。唐代新罗国(朝鲜)憬兴师说:若生净土,不问凡圣,一定趣向于涅槃。往生的人一定要行六度,一定会得解脱,所以必定是正定。《甄解》遵善导大师的意思说,从佛果一直到十地三贤都是正定聚。净土一切众生都是大乘,所以也都是住于正定之聚了。有的显现十地三贤,但本体必入涅槃,因为三贤十地当相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甄解》认为三贤十地本体就是法身,所以是入正定聚,所以“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现应特别注意:《唐译》、《宋译》不但是“已生”,甚至“当生”也住于正定聚。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人将要生到极乐世界,那就是“当生”。若有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就合乎弥陀的大愿,佛必定在这个人寿命终了时慈悲加佑,接引往生,所以这样的修行人就是当生。当生的人不须等生到极乐世界,已经是正定聚了,已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度生方便,显示了一乘愿海与六字洪名的奇勋。当生也入正定聚,也是善导大师的意思。善导大师世间公推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赞叹善导说:纵然不是弥陀化身,必然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流。善导大师在长安教化,长安城里人人念佛,这个感化力有多大。善导大师主张正定聚的利益通于彼此二土。彼土是极乐,此土是娑婆。《甄解》说:“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彼土正定聚是显益。”极乐世界一切都增上,所以入正定聚是决定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非常明显,这是显益,明显的利益。在我们世界,你如果真能信愿持名,或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真实做到,就应当往生,你也入了正定聚,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利益是密益,这个利益不是那么明显,你自己也不知道,旁人也不知道,但是你确实得到了这个利益,所以称为密益。《甄解》又说:“若为现生密益者,今家不共义也。”日本人对于善导是尊崇极了,又称为亲家、今家,是非常之亲善、非常之崇仰,说这是善导大师不共的见解,善导大师独特智慧的见解。一个当生的人虽然身还在娑婆世界,已经得到了入正定聚的利益,这是不共的妙意。


先师会集本经,采入唐、宋两译的经文,正是同善导大师心心相印。《唐译》文为:“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其中最关键的话——“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这是反证法。如果他是邪定聚或不定聚的人,就不能够建立这个当生的因。当生的因是什么?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彻悟大师的话。他把大经、小经的宗旨合在一块了,“发菩提心”是大经的话,“信愿持名”是小经的宗。你“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就不是只想得一点法益、或者图口头上漂亮,而是为了解决自己和无量众生生死问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要解决大家的生死问题,不要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枉受轮回。你本来就是佛,你现在是做梦,做了个噩梦,十分恐怖,没叫醒你之前就跟真的一样,但是很冤枉,没有这回事,所以要把大家叫醒。自己也要醒,自己若还在梦中,能知道把别人叫醒吗?醒了才知道叫人。出了梦,便知要自觉觉他,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你真是这样的情形。那邪定聚和不定聚,不能建立彼因。有邪见的人会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吗?不可能!所以说“不能建立彼因”。彼因就是上面所说真实发心、信愿持名的胜因。不但邪定聚不能建立彼因,不定聚也不能建立彼因。今天发心,明天退心,进进退退,升升降降,经不起考验。也不是说他一直没发过菩提心,他一直没发过这种菩提心。所以“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世因中多”。鱼下子很多,成鱼的极少;庵罗华是印度一种花,开花很多,结果很少。菩萨初发心,发心的很多,成佛的很少,他退了。所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个动力就不一样了。并且由愿起行,深信切愿持佛名号,这个行就保障了愿。这样修行,阿弥陀佛就派二十五位菩萨随时保护行人,避免了一切魔的干扰。真正发心念佛就得到佛的加持,决定往生极乐,决定成佛。这就是入于正定之聚,所以也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等到临终的时候,看见佛来接你才放心,只问问自己是不是符合当生的条件?不定聚的人没有恒心,也就是没有真实发心,所以不能建立决定成佛的妙因。


当生的人同往生极乐的人一样,都住于正定聚,决定成佛。这个意思《阿弥陀经》里头也有。经文是:“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要真实发愿,愿意生极乐世界,你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就入了正定聚了吗?大小两经相合,证明当生极乐的人,身仍在娑婆,就同往生的人一样,同入正定聚。这真是无上的幸运!所以先师夏老听到净土法门后,一个人在屋子里头笑了几天。就是自己笑,笑什么?笑!“我这回可得到出去的路了”。不然,哪里有路!所以这一点很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