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二十九集摘录(五)

2017-05-31 07:44:59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二十九集中说:“世间自在王佛首先肯定了,至心求道,何愿不得!对于怎样来满愿,一连串指出“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一口气连下了三个“自”字,真是其妙绝伦。三个“自”字很可让我们深思,这就跟《法华》大众三度请求佛演说实法,世尊都回答“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三次都用“止止,妙难思”,也就说明这事不可说,但是不可说而说也不是就停在无说之中,所以三请而后说。而且这三个“自”字,这是世尊“老婆心切”(老婆心切是禅宗常用的话,婆心就是悲心),悲心太切了。三次“止止”同此处的三个“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不须说”?就因为“妙难思”。这法本不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唯当默契、自知。所以《法华》的“止止”,同样是指出这个“自”字。所以这三个“自”,我们可以从禅宗公案来体会。六祖就说:“密在汝边。”密在你那一边。如来密藏是在你那一边,就是说在问话者那一边,就是你有全部如来密藏还来问我做什么?也是直指问话者自己。还有古时禅人答问,说:“汝自会取好,我不如汝。”这都是最好的开示。更直显的,如“即汝是佛”(你就是佛)、“清潭对面”(人问:什么是佛?答:清潭对面的是佛。清潭对面不正是自己)。临济说听法的人是佛。世自在王如来一连摆出三个“自”字,正跟禅宗一致。


日本大德《会疏》对于三个“自”字有三个解释,说:“此含三义:㈠谓法藏菩萨宿殖(同植)深厚。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净佛国土之事,久既洞达,虽佛智无所加之。故如汝所知,汝自当行之也。㈡谓摄取佛国,各随乐欲。或取秽浊,或求清净,或摄三乘,或愿一乘,故任菩萨意乐,宜摄取之,不用如来之指示也。㈢谓凡于净土,有报有化。法报高妙,非菩萨之分。唯应自分,宜摄取之也。故云‘汝当自知’。”㈠“谓法藏菩萨宿植深厚”,“宿植”就是多生以来植种了很深、很厚的善根。“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是称赞法藏比丘的话。这个净佛国土之事他早就通达了,虽然是佛的智慧也不超过他。这事儿如你所知,你自己可以去做。就是说你水平很高了,这些事情你自己知道。㈡摄取佛国,是各随自己的乐欲,想怎么摄就怎么摄。有的像释迦牟尼佛,是秽土;有的像药师佛,是净土。因为浊净,是菩萨成佛各个的愿力。或者是三乘,或者只是一乘,像极乐世界是一乘法,去了都要成佛,不是已成阿罗汉就可以究竟的。所以这个佛国,就任着菩萨的欲乐自己摄取,不用如来指示,是你自己的事。㈢这是说净土中的报土、化土。报身佛居的实报庄严土是报土,化身佛居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是化土,法身佛所居的常寂光土。如来有两种报身:⑴自受用身;⑵他受用身。菩萨只能见他受用身。所以自受用身所居的报土,也和法身土一样非常高妙,不是菩萨所能见、能知、能测的事,因此唯有以“自分”来摄取。也就是说,唯有自己的本分来摄取。自己的本分,正是自性、佛性、真如、实相和法身。常寂光是法身境界,非菩萨之分,必须要超过这个有修行、有次第的分际。超过这一切,那只是自分。


当年唐朝皇帝问忠国师,忠国师说:“陛下应当在毗卢顶上行履。”皇帝你应当在毗卢遮那佛的脑袋顶上走路。这是禅宗的话。所以这不是菩萨之分,你只应自分。一切佛都从“毗卢遮那”流出来的,日本称为“大日如来”,最高的佛。不是皇帝应当如此,另外换个小太监来问,他也这么说。所以宗门叫破三关。破初关,应当见法身;破重关,是安住于法身;破三关(摩侯罗关),是法身向上,不仅仅安住在法身。所以禅宗批评:堕落在法身数中,没在法身量里。你沉没在法身这个量里头了,还要超出,法身向上事。比法身还要向上,汝应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