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二十六集摘录(六)

2016-09-01 10:01:40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二十六集中讲:“在世间自在王如来弘法利生的时期,有一个大国王名叫“世饶王”。这个国王就是阿弥陀佛多劫以来的前身,他听到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法,内心欢喜踊跃,十分庆幸,并且顿然心开,理解了如来的真实义。我的先师夏老居士,听见净土法门,回来之后一个人在屋里笑,像个神经病一样笑了两三天,他说:“这回可有出去的道路了。”我们不是拿来作为一种装饰品、资本,是要趁这万劫千生终于有机会得人身闻佛法,自己要了脱生死,而且要惠予众生真实之利,这才真正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怎么去做?比如说“演慈辩,授法眼”,佛把法眼给我们,我们自己哪有能力选得到,要不是佛的加被也不可能啊!真正的要知道庆幸。“欢喜开解”,顿然心开,了解实义是开解。所以我们说能听就是这个意思,你听了之后,得有所开解,要去掉点东西。要知道,修行跟搞学问,“为学则日增”,求学问是一天比一天有所增长,与道无关。“为道是日损”,你要一天能去掉点东西,这才绰绰入道,不是搞学问。所以开解,这扣开开了,去掉了,叫做“开解”。对于学教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叫做大开圆解。要开解,而且是大开圆解,这是在深入书本之后,突然从中跳出,开解了超越文字的实义。参禅的人须要顿悟、证悟,三关齐破,一关一关地破。念佛也可以,一个是往生,一个是现生可以证念佛三昧,事一心、理一心。到了理一心跟禅宗的开悟是一样,都是破无明。所以修持那都是自然有一个果实,能够开显你本来的智慧德相。


“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寻”是随即,“寻发”是紧接着就立即发起。“无上真正道意”,“无上真正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佛所得的道;“意”是心意,即指能求的心。即此求菩提道之心。所以发心是关键!现在的修行人,第一个是出离心,出离心不光是身出家。身出家当然已经比我们俗人强了,出离了,还要心出家。出离心就是慈悲心,平等普度。所以“发无上真正道意”就是发无上大菩提心。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这就是世饶王发菩提心后的实际行动。“捐”也是舍弃的意思。世饶王就舍弃了国王的地位,这就是众生的榜样。封建社会国王是人类最崇高的地位,同时富有四海,享受也是人间第一。闻法后毅然决然一齐放下,表现了真实的出离心,这是学道的基本。一个人虽在弘法利生、讲经说法,可是内心深处总和声色货利、功名富贵、名誉地位、眷属恩爱搅成一团,不能出离,那么想要成道,请您等待驴年吧!


“沙门”,原先各种宗教的出家人都叫“沙门”,后来成为佛教僧侣的专称。义为勤息。《会疏》说:“此人勤修善法,息诸恶故。”至于《四十二章经》说:“辞亲出家(这亲是难舍而能舍),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所以作为沙门,看看沙门的定义。有人跟我说:我就希望一生老穿这衣服。我说:“你穿这衣服有什么了不起。”最可怕的是“在袈裟下失却人身”!披着袈裟,你把难得的人身丢掉了。所以要识心达本,识心是识自己的本心;达本是通达万法的本体,也即是本源。能够解无为法,不是搞有为。我和通愿法师第一次见面,我就说:“可惜!明明是无为法,但到很多人手中变成有为法。”他回我一句:“明明是无漏法,到大家手中变成有漏法了。”可见要做一个名实相符的沙门十分不容易。


“号曰法藏”,就是世饶王不当国王,出家为僧,法名法藏。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因地(成佛是果地)。又“藏”者,《探玄记》云有四义:“⑴含摄,⑵蕴积,⑶出生,⑷无尽。”一切法为所藏故,名法藏。如《嘉祥疏》曰:“在能蕴蓄佛法,故曰法藏。”又以能开佛法藏故,名为法藏。


所以我这个课不考试也不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净土宗就是希望每一个人听了课之后不要去谤净土就只有这一个愿。因为谤法之罪是不可思议而且谤净土宗谤的是佛内心中所最关心的法。所以十念必生后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有人就问:《观经》五逆都往生你这怎么不能?我说不行他不但是五逆还有诽谤正法比《观经》那个重。为什么《无量寿经》跟《观经》不一致?还有诽谤正法当然就很对。有人又问:如果这两个人一个是诽谤正法没有五逆十恶一个是有五逆十恶没有诽谤正法如果要念佛到底哪个能往生、哪个不能往生?这是道绰大师答复:五逆十恶不谤法当然往生《观经》就是例子。要不五逆十恶只是谤法不能往生。而且谤法之罪大劫的时候这个世界都碎为微尘地狱都没有了地狱中的众生也就出狱了。但是谤法的人不行到没崩的世界继续去服刑。“若欲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现在大家很轻率密宗现在当然是很不好但你不把整个密法说成是佛法而看不起净土宗。有人说净土宗是幼儿园这都属于谤法。我的目的不是很高希望大家如果有发大心的从内心重视净土法门这个事情十方诸佛都欢喜赞叹不但不谤法重视净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