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六十九集摘录(二)

2017-05-31 13:15:20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六十九集中说:“净土法门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看见有许多佛教徒并没有去,因为“万”字里头没包括他。真修才算,真修还不要做反面的工作才算。有很多人做反面工作,那不属于万修,那就打问号了。你真是,万修万人去。故知行人受持此经,就应该依教奉行,如听见佛亲自的训诲。“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所以本经就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宗就是宗旨,也是修行的纲要。既然念了这个经,要依教奉行,当然就得念。所以“常念不绝”,究竟所指,就是要落在这一句名号上,那就要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绝。“不绝”就是净念相继。所以大势至菩萨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就开悟了。修行人只要是真实发心,老实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继。那就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所以“发心不难,难于真实”,你真实的发心。有的人就是为了好些复杂的面子,这个那个来做功德,不是真实发心,也发点心,不真实。大势至菩萨说染香的人(比如茶叶店的售货员,身上有好多香味;那卖鱼的售货员,多远那个鱼腥味就闻见了),自然而然就出现,熏的。所以佛常用“熏”字非常好。咱们《无量寿经》就在熏大家,如染香人,在香味里自然就香了。所以就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都不是临终的时候,临终之前就出现。不过一般人就只有在临终了,因为你的功德不够,但是不局限于临终。晋朝的一个穷人,他发心念了几天,弥陀就出来说法,他就是活着得无生法忍。所以念佛现在得了无生法忍,临终还是佛来接引往生,这是肯定的,但不是只有在临终才显现作用。所以临终接引,这是在临终,不然怎么叫接引?但是他临终之前就见佛了,佛就给他说法,他就得无生法忍。那《观经》上韦提希夫人也是一样,见着阿弥陀佛说法,她就得无生法忍。五百侍女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不都是活的时候就得了法益。所以你如果只说成就是在临终才有,这就不圆满。“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决定往生”。所以一般的修行,就要靠佛慈悲加佑,他力法门。靠弥陀愿海,佛的加被力径登不退圆生四土究竟涅槃。所以佛慈示“常念不绝则得道捷”。你老念中间不要断断续续、不要停止得道就快。“得道”就是无上的大成就大觉悟彻底的觉悟究竟的觉悟以这个为道。“捷”是迅速捷疾。又如捷径指径路。就是说持名一法这是修行的径路老实念佛得道就迅速。因为信愿持名之法是“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以果觉作为因心”。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是果觉是法藏比丘万劫千生修行成就的这句名称是万德的结晶万德之所成就万德之所庄严因此这句名号就具足了万德。所以把果人觉悟的这句万德洪名作为我们修行人因地的初心。我们发心念这句佛我们心中所念就是这句佛这就是我们的心而现在我们的心就是弥陀的果觉所以这就是“果觉因心”。


《弥陀要解》里有两句话:“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说理持你无法下手,“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心一动就错了,怎么下手?也做不到。要从事持才有希望暗合道妙,最殊胜的法就是这儿,所以我觉得比别的法都殊胜,暗合,不知不觉就巧入无生,即凡心就成了佛心。净宗的奥妙全在于此。所以为什么要用持名、持咒的方法?就是这儿。佛教父亲也是念佛,父亲就说:你有这么好的方法,为什么不教给我?你不行。所以佛都是最孝的,教父亲也教他念佛,没有教他真如实相。你怎么下手?“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心一动就错了,下不了手。你只管念佛,念来念去,不知不觉……很诚恳、老老实实,暗合道妙。别去管它合不合?一管就错了,一琢磨、一干别的就不老实了。“老实念”就这一句,即凡心成佛心,所以得道就快。而且念佛法门是阿弥陀佛大愿的根本。所以日本大德说,一切经典要跟《华严》比,别的经都是不实,只有《华严经》是实;《华严》如果跟《无量寿经》比,《华严》就不实,《无量寿经》才实;《无量寿经》的经文要跟四十八愿来比,那四十八愿是实,其它的就不实;四十八愿中各条的愿文要跟第十八愿来比,那只有第十八愿是实、是真,其余的都是权。第十八愿就是“十念必生”。所以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之海就第十八愿是根本,就是“十念必生”。这个问题阿弥陀佛早就替大家想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教父亲念也是念佛。这个最易下手,最易成就,即凡心成佛心,多顿!只要老老实实念,正在念的时候你凡心就成佛心了,所以称为易行法,径中之径。最后世尊叫大家念《无量寿经》、念佛号。有人持咒,不要妄增分别,《净修捷要》里说:“称名无异持咒”,称名跟持咒没有分别。这是大德的话,夏老师是大德。我们要好好的听这些话,不要自己老有主意,东听一句、西听一句,盲从。那就很难了,遇见了善知识跟没遇见一样。对于他的话你也听进来,别的话你也听进来了,这是个大杂烩。所以要专一,老老实实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