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二十集摘录(三)

2017-05-31 12:37:16 点击数:

 

黃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二十集中说:“入空、无相、无愿法门”。“三空门”,就是指空、无相、无愿,三个皆空。二乘虽然也能够见到三空门,但是他偏于空了。菩萨就是入空、无相、无愿法门。“空、无相、无愿”者,《净影疏》曰:“众生及法,悉无自性,故名为空。乃至因缘,相亦不有,说为无相。此离所取,远离妄想能取之心。故曰无愿。”龙树菩萨,中国佛教分为十宗,而八宗都奉龙树为祖师。经典里说龙树的过去是妙云相如来,龙树大士的著作,普被三根,深入浅出,浩若烟海,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就称为《大智度论》。“空、无相、无愿”,《大智度论》解释说:“观诸法空,是名空。于空中不可取相。是时空转名无相。无相中,不应有所作,为三界生。是时无相转名无作(即无愿)。譬如,城有三门。一人身不得一时从三门入。若入则从一门。诸法实相是涅槃城也。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若人入空门,不得是空,亦不取相,是人直下事办,故不须二门。若人入空门取相得是空,于是人不为门,通途更塞。若除空相,是时从无相门入。若于无相相,心着生戏论,是时除无相相,入无作门。”一切法皆空,所以《心经》讲无色声香味触法,一直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无得,都是无、空。所以诸法都是空,这就叫做空门。既然是空,还有什么相可取?一取就成有了,不可取相。空转的意思就是这个空的涵义转化为无相。空中无相可得,不可取相,这是无相法门。无相就不应有所作为,也就是无作。根据《大智度论》说:“无愿(不求世间的功名、富贵种种的)故不造生死之业。亦名无作。”所以无作就是无愿,一个事实两个名词。既然空的涵义转为无相,无相之中就没有相可取,也就远离了能取;能所之相都不可得,还有什么可作?这是无作门(即无愿门)。一有作就是三界的生因,既然无作就远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生因。这时就从无相转为无作。


怎么说菩萨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而修持上说这三件事,到底是三是一,从何下手?《大智度论》有个好譬喻,譬如一个城有三个门(假定北京城三个门,你一个人决不可能从三个门同时进诚。要进安定门,你从安定门进。你不可能一个人从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同时进城),从一门就进来了。进了门,城是什么?城就是涅槃。我们大家要知道,这是选佛场,我们都是要成佛,要证涅槃,不是当个方丈,作个大法师,成一个了不起的佛学家而已。我们要进涅槃城。涅槃是三德齐彰,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得到解脱,证了般若,恢复了法身,要进了这个城。这个城有三个门:空、无相、无愿。《大智度论》说:一个人进了空门,不但诸法皆空,他也不见空相,也没有停住在空上,他从这个空门进来了。倘若入门时见有一个空相,就在空相上有所取、有所着,在空上停滞,这个空门就堵住,不能进入了。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知道,往往不是没有人能够入门,但刚一进门就堵住了,非常可惜。这个人就没有从空门进来。他抓住了一切皆空、本来无一物,堕在空相之中,就“通途变塞”,堵住了,门就成为关了,就把你关在这儿了。如果这时去掉空相,这就是无相门。不但一切可见之相都除了,连空相也除了。你真的无相了,那你就从无相门进来了。可是,“若于无相相,心着生戏论”。无相本来是无相,你这一执着,无相也就成了一个相。这个相就是无相的相,叫它无相相(所以一切都不可执着,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你就死于句下,执为定法。这句话,对你来说就成为一个系驴的橛,而且是一万劫都存在的)。心一执着就生出戏论(错误的,乃至无用的见解言论,称为戏论),无相门也就堵住,不能进城了。这个时候你把无相之相也除了,在无相里面没有什么可作的,这就直入无作门了。所以不是一个人一身从三门入,而是有三个门可以随宜而入。这就叫做“入空、无相、无愿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