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五十二集摘录(二)

2017-05-25 12:07:13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五十二集中讲:“极乐国土一切菩萨威神光明,咸皆殊胜。但别有上首二尊,于一切众中,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就问了:这两位菩萨的名号是什么?“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其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浅说,则观世人称念彼菩萨之名而垂救度,故名观世音;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而自在拔苦与乐,故名观自在。进言之,如法藏之《心经略疏》说:“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观自在)。又随机往救(众生一念就去救),自在无失,故以为名(观世音)。前释就智,后释就悲。”于事理无碍方面能够观达,很自在,所以称为观自在。前一个解释是从“智慧”说的,因为通达这个理;二者,度众生是从“悲”来说的。观世音跟大势至菩萨,侍弥陀左右,赞佛教化,俗称西方三圣。显教说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密教说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又观世音的本地是正法明如来。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所以早已成佛。又《观音三昧经》说:“观音在我(释迦牟尼佛)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释迦牟尼是观音的弟子,所以观音是古佛。又《首楞严经》讲: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于古观世音如来,受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法。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反闻自性,得无上道。总之,观世音很不可思议。在《观经》里说,观世音菩萨头顶上的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五百乘五百,都在观音顶上的圆光里),无量诸天以为侍者。”所以观音菩萨,跟我们还是特殊地有缘。又“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观世音菩萨成道的因缘,主要就是《楞严经》所说的,这里把它归纳为四句话:“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反闻自性,得无上道”。观世音菩萨过去遇见了古观音如来,传授观世音菩萨如幻的闻薰闻修金刚三昧,就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修行都要走的道路。但是要知道观世音菩萨的闻思修,比我们的闻思修要深入得多。我们的闻思修,闻了经典、闻了法,要去思惟弄清楚之后,就要有行动、要实践,这个意思很浅,不是观世音菩萨的闻思修。所以有好些人就是违反了咱们经上那句话,“当信佛经语深”!他们没有信这句话,以为佛经语浅,所以很浅地体会以为它就是这样。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这个“闻”字是指着闻性。首先认识了闻性,闻一个是尘、声音,而能闻的这个耳根、耳识还有它的本性,能闻的性称之为“闻性”。先从闻性这个地方下手,安住于闻性,然后不断地彻底,这叫闻思修。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那这个三摩地,不是一般的禅定,也不是一般的三昧,是《楞严》的大三昧——“一切事究竟坚固”。和本经的话,“一切皆成佛”,是同样的语言。所以我们这个经,是登峰造极的一些文句。“一切皆成佛”,你还有什么不了的?还有什么可修的?还有什么可断的?一切都成了废话。正因为“一切皆成佛”,所以《楞严》才有这话,“一切事究竟坚固”。现在都说这一切事是虚妄的、是生灭法。那《楞严》不是这么提了,“一切事究竟坚固”,不但坚固,究竟坚固。说到它本体上去了,一切事相都不离开它本体。所以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是楞严三昧,没有出、没有入,所谓大定无出入,有出有入的都是普通的三摩地。这是文殊给总结的话。《楞严经》一开始就讲如何见道,不见道怎么修道?所以“见”很重要。一上来就是“七处征心”,阿难求心不可得,最后在见道上,有所了悟,就要修道。在修道的时候,请了在座的二十五位大圣,各人说自己的修持经过。说了之后,释迦牟尼佛说都好,就让文殊菩萨根据娑婆世界众生的情况和时节因缘,让他品评谁最好。文殊指出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观世音菩萨最主要的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以能闻的本性反闻闻自性,心所缘的悉皆成就无上道。这样成的无上道。所以一向都以观音所说的代表禅宗,大势至所说的代表净土宗。事实上,真要尽快的来证“首楞严三昧”,一切事究竟坚固,那也确实文殊菩萨的总结是不错的。因为他总结的是这样一个条件,谁第一,那观音这个第一。如果要去总结,什么是在这一生之中就能出离六道,要是按这个范畴来总结的话,那就是大势至菩萨第一了。

“大势至菩萨”。“势”,势力,表示一种威势。菩萨的智慧和力量、威势,可以遍至一切处,可以达到一切处,所以称为“大势至”。在《首楞严经》里,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同时说:“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大势至菩萨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入了无生法忍。所以净宗学会把大势至菩萨作为第一代祖师,因为大势至菩萨真正是念佛三昧,以念佛为法门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除了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外,不须要有其他的任何方便来助道,像参禅、作观、持手印、念咒等等都用不着。“自然心开”,心开就是开悟。“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就在娑婆世界上摄受一切念佛的人,使他归向西方极乐净土。他和观世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两个胁士。《观经》说大势至菩萨的名号:“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为大势至。”这跟前面一致,不过把智慧、光明与“势”结合在一起了。又《思益经》说:“我(大势至菩萨)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至”。你们看看,念佛成就的菩萨是这样的威力。而且经典上说,大势至菩萨在极乐世界是永不涅槃的。《观经》又说:“此菩萨(大势至)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时,有五百亿宝华(涌现出来)。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故《大日经疏五》曰:“如世国王大臣,威势自在,名为大势。言此圣者(大势至),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为名。”又《观经》说大势至菩萨,“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

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此二菩萨的根本,都是在娑婆世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常在阿弥陀佛左右。这就给十方世界的人民示现了一个典范,大家都应当学他们,普愿众生去求生净土。所以“现居此界”,此界就是娑婆世界,因两个菩萨跟我们世界有缘,所以还在这个娑婆世界。这个没有妨碍,比方像弥勒在兜率内院,但同时也在极乐世界。不可以拿我们的俗眼来看,只能在一处,就不能在另一处了。菩萨不离本处,可以一时遍现于十方。“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同生极乐。所以是念佛的众生,他就摄受从来不舍弃,让你不但离开三途,更能得到无上力。所以我们出轮回能够往生,这须要无上力,有他力门在这儿。“令离三途”,这个“令”字,是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让念佛众生离开三途“得无上力”,得无上力是个“令”字贯下来了,就显出他力来了,这个“力”使大家都同生极乐。所以为什么自己修法,很快得了点甜头,随后就出很多不可思议的惨剧?昨天晚报上登的,那个宇宙语害人,一个个都是高才子弟,后来就自己拿刀杀母亲,杀了母亲要杀自己,这都是练功练的走火入魔,所以我们不能盲修瞎练,不能看到有些什么便宜、取巧,都是一种诱惑、魔网。观世音菩萨,世间称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所以经云:“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两位菩萨都在此土摄念佛人,特别提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单独有这个愿。因为大势至菩萨只摄念佛人,不是很广泛。观世音菩萨就广泛了,你念不念佛没有说,有急难恐怖,允许你临时抱佛脚,观世音菩萨马上就救度。佛这心胸气魄不是跟常人一样的,临时肯抱佛脚还是不错的。所以《法华经》说,苦恼的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楞严经》说,观世音菩萨修一切都放下,最后就是灭,连灭也灭了,灭灭都寂灭了,寂灭之后忽然间就是两种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个时候,自己的心和佛的心和众生的心就是一个心了,三无差别了。所以众生的心一有什么事,就是观世音的心,观世音就知道了,观世音的心就是佛心,佛的力量就在这,佛的力量马上就到了,中间不须要传达。《普门品》又说:“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让大家无所畏惧)。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都称观世音菩萨为施无畏者。我一个老同修在电台工作,后来解放之后就把他遣散了,给了三个月工资,他就拿这个钱去走单帮做买卖,维持生活。那么跑到北方过河,这河是冻冰的,走到中间解冻了,一块一块冰都解冻了,底下水都流了,他在这个时候,退回去也不行了,在中间,也是那么远,只有往前走。他说一生念观音菩萨,就是这时候念的最好,也平安度过了。若有急难恐怖,求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