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无量寿经讲座》57(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2016-01-26 13:55:17 点击数: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指世间冤报之事,这些事情相更换的,来彼此互相成为患、成为害。“患”是病患、祸患,“害”是毒害。“虽不临时”,虽不是马上就表现出来,可是因果不虚,决定不爽。所以就连佛成佛之后,还要示现马麦、金枪、天足之报。因为很多阿修罗寿很长,看到修行的人最后就不受报了,就说因果没有了,所以佛就示现受报。琉璃王来打释种的时候,也是一个报应,佛也头疼了三天,成了佛还要示现受报。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一个天旱,没有东西吃了,后头有个池子,池水都干了,鱼就死了,他们就吃鱼。最后有条最大的鱼,释迦牟尼佛当时是个小孩,看鱼很大,他还没吃鱼,就拿竹竿敲了鱼脑袋三下。结果等到这些人又到印度了,聚集而居,成为释种贵族。这些鱼就变成琉璃国,这条大鱼就是国王,领着军队来杀。本来杀的时候,大目犍连看见佛不救这些本族的人就很奇怪,怎么佛不管呢?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他就拿钵把佛比较亲的这些人,一起搁在钵里托上三十三天,等战争过去之后,大目犍连把钵拿下来一看,全都化成了血水。过不去,佛也头疼三天,表示果报不虚。佛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实在是罪性本来空。所以百丈禅师的那一则公案,说是“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就当五百年的野狐。问到百丈,百丈说“不昧因果”,这个野狐身就解脱了。不是堕落在因果,不昧因果,因果还是有因果。所以说法哪有那么容易,一字之差五百世野狐身,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责任非常大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游戏的事情。即造业因,必结恶果,而且结成大怨。报应虽不立即显现于当时,但因果不虚,决当报偿于后世。你一定要想明白,决定是如此,你于这一切一切不要那么爱恋去追求,都应当想破,没有一样你能跟得上去的。所以众生但知畏果,菩萨则畏因也。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爱欲”,指情爱与贪欲,爱别离,实为生死之本。爱不重不堕娑婆。世人举体沉溺于爱欲之中,于是死此生彼,流转无穷。“人在爱欲之中”,与这个世界就是相随如爱别离。所以想得到这个,想贪爱那个,可你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纵使眷属满堂,于生死之际,生是孤身来,死时就独自去,没有谁陪着你来,也没有谁能代替。“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指苦乐的果报,受苦受乐都是自作自受,都是自己承当,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至亲的夫妻儿女,忧心如焚,也很难过,但不能因为他的难过而减少你的难过,不能替你,自己所做的一样也跑不了。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善恶变化”有两种解释:⑴憬兴的解释:“善变化即善趣报,恶变化即恶趣报。”所以善恶变化就指着善恶两种报应。⑵《会疏》不这么解释,说:“今世虽善果,(所作)业因恶,则来世变招殃过。现在虽恶报,所作善则后生化享福报。千变万化,不可具述。”今生在享福,是善的果,可是所做的业都是坏事,因此来世的报就要变成受罪。现在虽是恶报,在受苦受罪,可是行的都是善事,来生要变为福报。总之,都是如是因、如是果,确实千变万化。所以造因不同,果就是不同。这一些善恶果报,“追逐所生”,所生之处,果报相随,只有这些报应跟着你走。至于所去的道路,那是各个不同的。至亲的人,甚至于说一个炸弹下来,炸死的人去处也都是不一样的;也有一样的,因为大家性质差不多,工作差不多,不能说绝对都不一样;但是会一样,更会不一样。随其业因,感得善恶之报。“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嘉祥疏》曰:“作善者,天堂果报以待之。作恶者,刀山剑树以待之。”因果各异,生处悬殊。故临终分手,竟成永别。三途一报历五千劫,辗转六趣,何日重逢。再相会就无期了,而且重逢也不认识了,“会见无期”。这是最苦的事情,一转之间谁跟谁都不认识,所以锅蒸外婆肉,鼓打舅母皮。这都变了猪、变成牛,皮剥下来打鼓了,肉在那儿炖着来宴宾客,其实都是亲属,再见也不相识。就是这样提醒我们,不要为了这些,争那不急之务,这一切都没用,我爱这个、我爱那个,到了最后,自己走的路谁也不能替你,你爱她,又爱不了,不能尽一点力量。所以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就是把一个大悲剧变成大喜剧,这不是死,而是生;不是爱别离、永别离,而是一个大团圆的开始。有一个人往生了之后,就可以去“辗转度脱”,把所有亲眷都度脱,在极乐世界会见,是真正的大团圆。世间的大团圆是一刹那,马上就分散了,谁也不认识谁了,只有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大团圆的开始。道路不同,就相会无期,世人愚痴不知道。所以佛就劝勉,“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为什么不在你们强健时候努力去修善,还等什么!

人生最难得的暇满之身我们还都是暇满之身。“满”者是没有残缺神经智力体力还都健全没有残不瞎、不聋神经也不错乱总还有闲暇时间可以修持。这暇满之身很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这一切难已经都通过了所以何不趁强健时突破这一关!大家都要争取对于往生有把握。尤其临终要是善根发动很好用功佛来接引就很有希望。那哪一位敢说已经有把握决定往生了?这话就不好说了我自己也不敢说但是我要争取到有把握这才是最急之务。这强健时还不能念到了有病痛的时候就更不能念了心力也不够了。不是说病来了自然而然就会知道这个要紧、我去念不尽然。实际上病中确实是难念只有趁强健时增加自己的能力能够达到佛愿里所说的那些条件。第十八愿:所谓“至心信乐十念必生。”“至心信乐”这四个字“至心”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心信和乐到了登峰造极了。我们敢说我们自己是“至心”了吗?我们是有心了我们也是信了、也是乐了但是不能自己就给自己加个封号说我是至心信乐我就符合第十八愿那你得每个字都不能放过。“至”字怎么讲?所以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圣人中的登峰造极的圣人就称为至圣。皇帝称为“至尊”。“至心信乐”哪能这么草草的讲讲。所以我们现在何不于强健时去争取有把握的往生而去做到至心信乐。把所有一点点的疑都要给它破掉什么地方不懂那都是疑当然不是去钻教海算沙了去追求名相。现在上海“带业不能往生”之说大盛这都是有人造谣兴事所以就是一种邪说。现在我们就是要真正地相信带业往生若没有带业往生就没有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也不可贵了。所谓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国外解决得不够好。总之就是大家对于正法很难起正信对于这一类邪说大家很容易感兴趣所以下里巴人大家都喝彩这阳春白雪没人理。我们就要坚持正法的住世都要趁强健时努力修善而念佛是善中之王。

本经〈往生正因〉,读诵《大乘无量寿经》是第一句话。所以“努力修善,欲何待乎?”还等什么?年青时不修,还说要等我退休。他不知道,人老体衰,难于精修,如《涅槃经》讲:“迦叶:譬如甘蔗,既被压已,渣无复味。壮年盛色,亦复如是。既被老压,无三种味:一、出家味。二、读诵味。三、坐禅味。”佛告诉迦叶说:譬如甘蔗,甘蔗的甜汁都压出去了造糖,那个渣子没味。“壮年盛色,亦复如是”,壮年时候的盛色,那个体力也是这样,就像甘蔗一样充足。“既被老压”,老了之后就等于甘蔗被压成渣子了,就无三种味:⑴出家味。老年不能出家了,老年出家只能当沙弥。有些都是破格,因为严格的戒老年人受不了,做不到了,所以正规的老年只能当沙弥。⑵读诵味。读经诵经脑力不够了。人老了之后,十个有八个脑力下降。首先记忆力不行了,还有点理解力,再老连理解力也不行了。⑶坐禅味。坐禅,这一坐总要在两个小时以后才能够体会出坐禅的作用,才能够得到进步。真正盘腿端坐。所以基本功不趁年青时练好,老年人一坐两个钟头也不可能了,那腿都硬了更没法盘了。所以何不趁强健时努力修善,这就是《涅槃经》的话,等老了之后再来时,时间是有了,可是这三种味就没有了。说来说去大恩大德的阿弥陀佛,幸亏有净土法门,不管老少、贤愚都收。所以大家应及时努力,莫要蹉跎。佛还来劝我们,“欲何待乎”,还等什么呢?这话很深刻。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

本品明此土秽恶,众生三毒炽盛,造恶可哀。初段表贪毒,“贫富同然,忧苦万端”。次段显嗔毒,“至成大怨”。本段示痴毒;如“身愚神暗”,“不信经法”,“善恶之道,都不之信”。痴毒之祸,伤人慧命,且为三毒之本,故痴毒为患极深。

经义为:世人愚痴,不明何者是善,何者为恶。各逞己意,妄加分别。于善恶三世因果之恒规,不能生信。故云“世人善恶自不能见”。世间的人看不到果报,所谓三世因果,所以有人就常常这么说,为什么不立即给他现报?有时是不可能的,排不进去,不能今生就给你受报。只有极特殊、极严重的情况才能排得进去。张宝善一个气功师,他跟刘世为说点实话,他的后台就是个无头鬼,他到阴间看见过生死薄。刘世为就问他:生死薄有能改变的吗?他说:有,但是极少。只有特殊的善、特殊的恶,才可以改已排定的程序,但是一般没有这种力量,也就是原来的不动。所以佛教讲宿命,不是宿命论,就是因为它都可以改。但不是特殊的因缘,过去的一笔一笔的因果错下来,因为是双方的,我要还债,那个债主要来我才还给他,他不来,我还给谁?所以这个事情很复杂,种种因缘自然排在一起,确实是有,这个自己是不能见的,但它是三世因果。还有很多阿修罗寿命很长,他都记得谁做过什么事,将来他受的果报,因为看不见受报,不信因果。所以现在的人就是不信因果,谁信做好事得好报,做坏事得坏报。贪污财物,不拿白不拿,他不相信这个以后要有果报。既不知因,便不畏果,但图当时快意,不惧后患无穷。纵情恣欲,任意作恶,竞造恶因,不顾当来之凶祸。所以“吉凶祸福,竞各作之”。又《嘉祥疏》谓,世人以“死之祠祭杀生为凶,嫁娶等为吉。世人于此二事,竞各作之。”盖吉凶是因,祸福是果。杀生祭祀是凶,杀业所感三途之报为祸。世人皆以嫁娶为吉。但不知因喜庆而杀生,反成凶事,而招当来无穷之祸。此正是世人不明善恶所招之恶果。所以吉的事、凶的事、祸的事、福的事,都努力拼命地去做。

“身愚神暗,转受余教”。《嘉祥疏》曰:“身造恶故云身愚,心不信故云神暗。”又《净影疏》曰:“身愚神暗,心塞意闭。生死善恶,自不能见。”这种人身在做恶,所以说他身愚;心没有去正信,所以说他神暗。故知愚暗,即是痴毒。以愚痴故,心意闭塞,不能正信因果。不能听受经法,入于正道。对于外道邪说,反易信奉。故云“转受余教”。他不信佛教,跑去信外道的邪说,所以真正说起来,众生能信正教的很少,信邪说的人确实是多。那个张香玉,万人空巷,现在被捕了。其实她非常落后,非常无知,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应该信。但是现在看恐怕很有常识的人都要信,那就是属于这一类愿意信邪教的,很容易相信接受。对于正法不能生信,转受余教。因为现在很多人说是信佛,实际上是糊里糊涂的,那天来了一个女的,是大同煤矿的教师,先教数学,后教语文,最后教政治经济学,现在好像还很有点地位,打着佛教协会的印子到处跑。她跟我谈谈,见过上海的郑颂英,郑颂英把我的《大经解》送给她,她说看了很有好处。但是她还要搞道教,她说我那个小周天、大周天,是不是都不要?我说:“光这个要,用不着管这些事。”她说有人跟她这么说:你信了佛教,把道教的加上去不就更快吗?所以这种思想很可怜,她觉得佛教的东西我也来来,道教的东西我也来来,好处我都吸收在一块了,不更快吗?劝她的人就这个理由,她也就接受了。我说你这样的话连佛教徒都不是了,连三皈依都没有了。所以大家就是“转受余教”,坚持正信很难,就是善根业力在那儿斗。每个人都要知道,趁现在我们善根占上风的时候,用释迦牟尼佛的话,因为我们的具体情形还可以补充,就趁着我们现在善根占上风的时候赶紧用功,要“谨防业力发动”,最怕业力发动,要谨防谨防!“转受余教”,这是最可怕的事,一切障碍之中最可怕是中断障。把你杀了,这是断你的寿命;你要是不信了,修持中断了,这是断你慧命。所以中断魔、中断障是最厉害的。如是颠倒之见(佛教不信反去信邪教,这就是颠倒),相续不绝,以致产生出无穷的颠倒,于是乎就永溺于生死苦海之中。根本正是因为众生愚痴,生死无常,以痴为本,就是无明为本,所以就说“颠倒相续,无常根本”。在无常生死中,以死为根本。

“蒙冥抵突”,“蒙”是有眼睛而不能见,“冥”表示暗昧无知,“抵”是抵触,“突”是冲突。义寂解释说:“无所了知,触事违犯。如小儿夜行,狂犬妄走,无所不作也。”蒙冥抵突什么意思呢?就是“无所了知”,这个人很无知,碰见事就违犯、都不同意。“如小儿夜行”,小儿在夜里头看不清道路,胡跑。“狂犬妄走”,疯狗不知道方向。“无所不作”,没有什么事不敢做的。他愚昧,不明白经中的意思,跟他讲也不懂。而且他还抵触,听了就冲突,还要批评,对于经法不能信受。于是“心无远虑”,不顾后世,考虑不到来生这些事情。“各欲快意”,就求眼前痛快,有酒当醉就醉。而且嗔心很重,很容易生气,就“迷于嗔恚”,在嗔恨心之中使自己迷了。“贪于财色”,一个是嗔,一个财色,贪!所以贪嗔痴三毒,贪财好色。“终无休止”,没有停止的时候。这种人“哀哉可伤”,是悲哀可伤,佛感叹!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净影疏》曰:“素不为善,明其无行。不识道德,彰其无解。”无解无行,愚痴之极也。世代相承,子受父教,都是邪说,不谈善恶果报。就是由于祖先愚痴,不懂得道德,没有人跟他讲,“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先人痴顽,后辈无知,事乃必然,所以也怪不得。现在抓的那些犯人,把父母拿去陪斗,父母是最有责任的。“死生之趣,善恶之道”,《净影疏》曰:“生死之趣,不能自见,不识果也。善恶之道,不能自见,不识因也。于因于果,自心不识。他无语者,故永不解。”是以“都不之信,谓无有是”。要是都不信的话,并且说根本就没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没人跟他说,他也不相信,佛的话也不听,听的时候也抵触不同意,就认为这一切都没有,可是自己会看得见。“更相瞻视”,只要好好注意自己会看见,或者父亲在哭儿子,或者儿子在哭父亲;“兄弟夫妇,更相哭泣”,这个哭那个,那个哭这个,死别之时,互相哭泣,无得免者。

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一生一死,迭相顾恋”,世人愚痴贪爱,不知世间万物,都是幻梦空花,误为实有,而不知无常迅速,不能永保。生时愈亲爱,死时倍苦伤。生死之际,一个死,一个活,互相思虑留恋。存在者,就伤亲人之永别,我还存在,可是亲人和我永别了,我很悲伤;亡者,就悲自身之长逝,我的身体在这个世间不存在了,我要走了,再也不能同大家相会了。所以这“爱别离苦”,生离死别,互恋难舍,“如刃刺心”,就如同刀子扎在心里一样。这个必定你能看得见,就是不信也不能免,所以“一生一死,迭相顾恋”。昔日的恩爱,现在都成为忧苦了,爱要别离了。爱也罢,苦也罢,束缚你的身心,如同绳子打了结,让你出不来,所以说“忧爱结缚”。忧和爱捆起来了,没有解脱的时候,众生就是如此。“结”,《大乘义章》说:“烦恼暗惑,结缚行人,故名为结。又能缚心,亦名为结。亦能结集一切生死故。”“烦恼暗惑”,能够把行人捆住了,就叫做结。“又能缚心”,把心也捆住了,也叫做结。也能够结集一切生死。所以“结”字就有两方面的涵义:⑴就像打上结、栓成扣,跑不开了,这个叫做结。⑵它能结集生死,把多少生死都给集起来了。所以“忧爱结缚”,这些生死,就是由忧和爱结缚起来的,没有解脱的时候。要知道“思想恩好”,所谓相思,“思”就是互相想恋,彼此有恩,彼此感情很好,是“不离情欲”。所以西方的哲学赞颂爱情,东方不如此,爱情没有什么神圣的,是不离情欲。情还高超一点,欲就跟动物是一样的,动物都有欲,所以兽欲,谈不到什么神圣。一个人为什么不爱一个岁数很大的贤者?不管是男的女的,必须看上一个年纪相当的美貌男子、或女子,这就是欲,没有什么理智,也没有什么尊重。与其说是爱对方,还不如说要满足自已本身的要求,说穿了就是这么一回事,没有什么高超。比如有一方残废了,他还跟她很好,这里就不是欲了,而且有情。但是要知道,修道的人里,情也是堕落之因。咱们人是情和想各占一半,所以“纯想即飞,纯情即堕”。“纯想”,这个想就是理想那个想字,就离开了情,所以我们说超情离见,要超出这个情。纯想即飞,就可以生天;或者善根厚,可以生西方极乐世界;再高的话,可以当下成就,飞在佛的心中。所以这个飞,只是表示快速之说,超越空间,不要体会成鸟飞那么飞。堕落也不要体会就掉下去了,不是说地狱都在地心,地狱哪都有,经上说海边上、树林里、空中都可以有地狱。所以都是由于情和欲。世人所珍,究其根源,实由情欲。而不知“欲为苦本”,“纯情即堕”。若不能于此“深思熟计”,一心修道,以求解脱。转瞬无常到来,寿命终了,至此则徒唤奈何。人命在呼吸间,故云“年寿旋尽”,“旋尽”者,就是转瞬即尽。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对于这个都看不出,那都是对于道迷惑。所以“道”是一个很深的字。“鬼神重德不重道”,鬼神不是不重道,他不懂得什么是道。德,大家就能懂了,都尊重,所以百神护持。对于道这个字,他不能懂。像牛头禅师没有见四祖以前,百鸟衔花、猿猴献果,尊重他;等他开悟以后就没有这个事了,鬼神不能测了,不了解。因此,像这种还在情与欲之中的人怎么能够悟道呢?他对于道只是迷惑。所以“惑道者众,悟道者少”,能够懂得道的是非常少。

“各怀杀毒,恶气冥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杀业这个毒,这就说到嗔心了,嗔恨之心。所以古人说:“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贪嗔痴,嗔心就是地狱报,痴是畜生报。因为嗔心一来,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了。世人能够醒悟的很少,能够懂得因果的很少,更谈不上悟道了,对于正道是迷惑的。所以他心中就是一种杀毒,而这个杀毒,好像我们世间人都有杀毒,世间上吃荤者没有杀毒啊?这一天杀多少?一个年、一个节杀多少?大家为什么不觉得惨?赞叹吃活的,赞叹把鱼吃完了鱼眼珠还在动。赞叹南方人吃炝虾,虾在桌子上乱蹦,煎了之后往嘴里头吃,这不都是杀毒吗?所以耶稣教说上帝造给我们吃的,耶稣教的致命伤就在这儿,它愿意慈悲什么什么也好,它要造出这些东西很有美味,而且它并不痛苦,那我要给上帝磕头,我也就不吃素了。它真疼!那它就不公平了,为什么造它要这么痛苦给人吃,而且死得这么惨?那个螃蟹在蒸锅里爬,活活的蒸死、煮死。所以娑婆世界的五恶、五痛,五毒恶世这个“毒”,大家好像觉得我从来没有杀过什么,但是要仔细想想这口福之祸是很严重的,到处去宣传赞扬,什么活的动物、各种各样都吃,而且越吃越多,这都是杀。现在又是种种的恐怖主义,就以杀为能事得意,恶气炽盛,从冥入冥,所以称为“恶气冥冥”。“冥冥”就是幽暗,无知。所作皆妄,所做的事都是错事,所追求的都是妄,因此就“为妄兴事,违逆天地”。《嘉祥疏》说:“上不顺天心,下违阎罗王之意。”如是喜欢杀生种种的任意作恶,所谓“恣意”。一旦恶贯满盈的时候,“顿夺其寿,下入恶道”,立时就报应了。按他的宿命本来不是,这要改生死簿了。“顿夺其寿”,就不等世寿终了,顿然的斩断他的寿命。所以《嘉祥疏》解释说:“灭寿夺算”。把他寿给灭了。天算如果是七十,就立时夺过来了。所以《净影疏》曰:“痴故起嗔,共相残害,各怀杀毒,恶气窈冥,为妄事等。”续云“造罪之人,宿罪之力,自然招集非法恶缘。随而与之,恣其作罪。待其罪极,顿夺令尽。将入恶道,受苦无极。”世人因为愚痴而生了嗔心,相杀相害。心怀毒恶,唯作妄事,没有真事、正事。如是造罪之人,由其宿世罪恶之业力,于是乎种种恶缘自然相随。大家要知道,这因缘愿力能生善根。坏的方面也是如此,坏的因缘业力也能出罪根。所以就恣意作恶,忘形任性的做坏事。等到恶贯满盈的时候,果报就显现了,顿然夺其寿命,堕入三恶道。所受的果报,无有穷尽。最严重的地狱,无间地狱,将来宇宙有个大爆炸,一般的地狱就释放了,可是无间地狱不行,这种人还得换到没有爆炸的世界去入狱。因此要入了这种狱,就欲出无期,所以就“无有出期”。

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末段普劝,止恶从善,求生极乐。“若曹”,即“汝等”。这是释迦牟尼佛说大家,“当熟思计”,你们好好的想一想,要“远离众恶”,不要觉得无所谓,这一切恶都要远离。“择其善者,勤而行之”。一切助人都是善,而善中之王是念佛、弘法,要挑这一些去勤行。要知道“爱欲荣华,不可常保”,自己所爱、所欲要的荣华富贵,安乐享受,是不能够常保持住的。“皆当别离”,都会和你分手的,都是假的。“无可乐者”,这就是佛大智慧的话。《会疏》曰:“荣华不可保,会者定离散。爱欲不可常,盛者必衰故。颠倒妄乐,故无可乐者。”彭际清曰:“一切世人以欲为乐,不知是苦。智者观之,唯苦无乐。所以者何?以有为乐,无即是苦,不知有者无所因故。以得为乐,失即是苦,不知得者失所因故。以聚为乐,散即是苦,不知聚者散所因故。以生为乐,灭即是苦,不知生者灭所因故。”盖谓众生所乐正是苦因。从兹苦因,必生苦果,故云“无可乐者”。就是你现在认为这可乐的东西,也没有可乐的。实际上真是如此,我常说,看着是很好看,那只不过是一个肥皂泡,五光十色,实际马上就破了。一般人常会有这种感觉,一个盛会,当席散人空的时候,就觉得有些悲哀,刚才盛会不在了。可是我从小就有这个感觉,盛会正当兴高采烈之时,我这种悲哀的心已经出来了,有时还觉得看见自己正在里头,这是个无可乐者。但是看见别人在那儿狂欢,我就觉得这些人都很苦,尤其现在看到这种音乐,表现狂欢的这种舞蹈,实际也可以说是一种挣扎,一种嘶叫,很苦,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实际说真是,在娑婆世界没有什么是真实可乐之处,“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精进”,指在正法上进步。世尊正在劝导所有在法会上听法的大众,这里最当机的还是以阿难为首的,当时在座地球上的人是两万——一万二千是比丘,七千是男居士,五百比丘尼,五百女居士;还有天人阿修罗种种的就不知道多少数了,还不光来的大菩萨,实际上也在劝我们,我们今天读到这段话,也等于听到释迦牟尼佛在告诉我们,你们要好好思计,“远离众恶,勤而行之”,这一切都不可常保,皆是无可乐者,要勤精进啊!你们已经做了和尚、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今天又听了佛说极乐世界,而且底下还有“礼佛现光”,极乐世界现前。所以在这一会的人都大有因缘,要精进,要在正法上进步,你们应当生到安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