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讲座》16(法会圣众第一)
2016-01-26 13:55:17 点击数: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与大比丘”,与是共同之义。表佛与大众同在一会之中。“比丘”。依佛戒出家的男子,叫做比丘。比丘是梵语,含有三义:⑴乞士。乞是乞求之义,现指乞食乞法。出家的人依佛戒律,不经营贮积谋求生活,故以乞食(讨饭吃)来维持生命。所以“万缘放下,一意清修,乞食养身”。要一些吃的来养身。进一步还须要乞求妙法,寻师求道,露宿风餐,询求妙法,期成圣果,来修养自心。⑵破恶。指能破烦恼,用守戒来防止身行的过失,破除邪恶的东西,习定来消除自心的乱动,用正慧来观察(破烦恼之恶。生气是烦恼,忧愁是烦恼,欢喜也是烦恼),使心悟解,能破见惑与思惑,二惑尽消,超出三界。⑶怖魔。让魔恐怖。《涅槃经》说:“魔性垢弊,忌他胜己,见彼胜己,故怀恐怖。又惧其人,多化众生,同出生死,空其境界,故生恐怖。”“垢”是恶。魔就是妒忌障碍,最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看见有人超过自己他就害怕。由于比丘能破恶,魔就恐怖,认为这个人不但超出我的管辖区,而且他教化我的眷属徒众和我远离,都跟着他走了,我的群众少了,队伍就衰了,使我宫殿形同虚设,所以心中惊怖。若人出家受戒,地行夜叉就唱,谁谁谁受戒了,空中夜叉听到接着唱,以致声闻到欲界六天,魔听到心里很恐怖。
“大比丘”的“大”字含三义:大、多、胜。⑴大者《净影》云:“旷备高德,过于近学,故名为大。”“旷”是空旷、广旷之义。有多德很广,然而不以此自居,很谦虚,是旷备高德。“超过近学”,超过一切浅学之人,所以叫做大。⑵多者,内典(佛教)外籍(像孔子学说等),无不博通,非寡解也,不是知道的很窄,所以就是多。⑶胜者,超过余学,九十六种外道之上。所以“大比丘”的“大”字很重要,是指回小向大的比丘。从原发的只求自觉的小乘心,发展为普度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殊胜广大、无上的觉他大愿;从原先的小乘回转到趋向大乘,从行声闻道变成行菩萨道,这就是回小向大。参与法会的一万二千比丘,都已发起大乘心,正在行菩萨道,所以叫做大比丘。嘉祥师说:生大解,破大恶,证大果,叫做“大”。《佛地论》又有三义:所谓“大”者,一、最极利根,根性最利了,就是波罗蜜多种性,是要到彼岸的。涅槃是彼岸,生死是此岸,烦恼是中流。现在许多人修法他不能到彼岸。这个耶稣教、回教、道教,最高是生天。生了天还是在此岸,在生死轮回之中。非想非非想天,最高的天寿八万劫,八万劫过后心里又动了,慢慢起来,还是要回到轮回中来。二、得到无学果位,已证阿罗汉。三、证果后更趋向大乘菩提。以上三义,称之为“大”。由上可见大比丘是德高望重,回小向大的比丘,乃比丘众中的尊宿。
“万二千人俱”,标比丘人数。日本《会疏》说:“诸经多标千二百五十人。今经(《无量寿经》)与《法华经》标万二千人,盖是出世本怀,一代盛会,故十方大德皆云集乎。”因为佛出世的本怀,希有的盛大法会,十方的大德都来了,也正表所说的经法,正是本师世尊久蕴在心中,欲说而未能说的真实心要。这两部经典都是开权显实,都是大白牛车,都是每人衣底久有的宝珠,都是佛的知见,所以参会法众盛大希有。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达就是证。这两句赞叹大比丘的德。“一切”就是普遍都在内了,赞叹为“大圣”。《嘉祥疏》说:“游心空理,隐显难测,故称圣人。”“游心空理”,心之所在,都是契合于空理。“隐显难测”,圣人之心,凡夫没有法子解。所以常常问:什么是祖师息来意?凡夫没法子测,所以称为圣人。日《会疏》说:“初果以上,悉名圣者。以究竟大阿罗汉,故名大圣。亦可虽外现声闻,内秘菩萨之行,故名大圣。”初果以上,都叫做圣者。因为都是究竟果位的阿罗汉,所以叫大圣。再有,很多大阿罗汉在佛的左右,都是已经证佛位的人,助释迦牟尼佛来弘化。所以外面所现的是阿罗汉、声闻,而实际都是大菩萨、甚至于佛,像须菩提等等都是佛的显现。《净影疏》说:“大有两义:一位高名大,一德胜名大。会正为圣。”在众中位也高、德也胜。综上可见,从德而言,是契合于空理。阿罗汉都证到了我空。“会合正道”,得到初步的涅槃,叫做圣;从位而言,小乘初果以上可以叫做圣人,但须回小向大,行菩萨道,直趋佛果者,是名究竟大阿罗汉,方能称大圣。又他方世界佛菩萨权巧示现,表面是声闻,实际早证大果,也称大圣。
“神通已达”,“神通”,身、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漏尽六通。“神”是不测之义,非思惟所能测。“通”是没有障碍。又隋朝慧远大师《净影疏》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为的很神异,所以名为“神”。因为它神异,凡情所不能达。“无壅”,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堵住,就不通了。我们眼睛本来是通达的,耳朵本来也是通达的,但是我们自己把它障碍住了,所以看也不过就看几十里远,所看也不过就是一段段的光谱,太长太短都看不见了,种种都是如此有障碍了。“达”者,嘉祥大师《嘉祥疏》说:“达者言证,证六通三明等是也。”所谓神通已达,就是证到神通了。阿难当时只证初果,没有得漏尽通,要到四果才证漏尽故,为什么也列在“神通已达”的大圣之内呢?《净影疏》解释说:“阿难是增上利根,虽居学地,而成无上胜妙功德。故曰大圣。于神通中,解了毕竟,亦名已达。”说阿难是特殊利根,虽然还是在学地,没有证阿罗汉(就是无学地),可是他成就了“无上胜妙功德”,对于神通“解了毕竟,亦名已达”。净影着眼点有二:一是阿难成就了无上的胜妙功德,他能忆持佛所说一切经法,又在今经里能问妙谛,佛就称赞说:“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从佛说法以后,都因为你这个问,而使一切的众生都得到度脱之法。二是于神通虽然没有全证,但是他“解了毕竟”,已彻底了达,从果知因,所以也可以称为神通已达。再者,阿难正是方才提到的大权示现的人物。根据密教《胎藏界曼陀罗钞三》说:“阿难密号集法金刚”。在密教中,金刚是现威猛相的佛,可见阿难之本早已是法身大士,阿难在教中,集结经藏;在禅宗,继承迦叶,成为二祖;在密教,把世尊预嘱传付之法,转授密教教主莲花生大士。可以这样说,佛教能传下来,首先是依靠阿难传承圣法,这是多么胜妙的神通。阿难在里头完全是当之无愧。
以下列举大比丘中几位年高望重、四众钦仰的大德作为代表:
首先是“尊者憍陈如”。“尊者”,梵语是阿梨耶,翻为华文是“尊者”、“圣者”之义,是智德具尊的人,这是对阿罗汉的尊称。《净影疏》说:“有德可尊,故曰尊者。”《会疏》说:“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憍陈如”全名是“阿若憍陈如”。憍陈如是姓,华语火器,因他的祖先是婆罗门,祀奉火神,所以家族用祀神的火器当作姓。阿若是名,翻为“了本际”、“解本际”。本际的解释是“每人本有的实际”,即是人人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真心、佛性。于此有所开解了达,就是阿若的原意;或者说“已知”、“无知”,无知不是没有知,是知道“无”这个涵义。《净影》解释说:“阿之言无,若之言智,证无成智(是从无证入,成就了智慧),故曰无智。‘无’是一切诸法本性(实际理体。本来无一物,不受一尘),名为本际。于此本际知见明了,名了本际。”憍陈如是佛最初转法轮度化的五比丘之一,他首先悟道。《法华文句》说:“是释迦法中第一弟子。”第一个悟道的。《增一阿含经》中,佛称之为“是我声闻中第一弟子”,也是第一。并称赞他:“宽仁(宽大的仁德)博识(广博的知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培育同修证入初果到四果圣位),不失威仪(严持戒律,所以在行住坐卧中能保持威仪,作大众的模范)。”憍陈如在经中名列第一,他的实德也正是世尊门下比丘四众的第一,恰好暗示:凡能听到信受本经的人,都是释迦牟尼佛法中的第一弟子。也包括在座的诸位。在本经〈非是小乘品〉说:“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皈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所以能信受这个法门的,都是释迦牟尼佛法中的第一弟子。再者,最令人感动的是,憍陈如过去生中即是《金刚经》中的“歌利王”,他污蔑忍辱仙人(本师因地的一生)引诱妇女,并且用节节支解(把身体割成一一小段)来残酷迫害仙人。但是世尊真实平等,冤亲普度,就是这个歌利王成为第一个得度的弟子,并且在弟子中列名为第一。世尊的大智、大慈、大恩、大德,令人衷心钦仰,刻骨铭心,永劫顶戴,无有变易。
“尊者舍利弗”。舍利的意思是一种鸟——鹙鹭。他的母亲长得非常端正,眼睛像鹙鹭,大家就用鹙鹭来形容他的母亲。“弗”是子的意思,她的儿子所以称为舍利弗,就是鹙鹭子。也叫做珠子,拿珠子来形容他母亲的眼睛。又叫身子,因为他母亲身子很端正。舍利弗在佛的弟子中是智慧第一。母亲怀着这个孩子的时候,跟人家辩论都能胜过余人,并且能胜过她兄弟俱絺罗(俱絺罗很有学问,后来也成佛的弟子,证阿罗汉)。舍利弗八岁就登外道的讲座对大众说法,十六岁到各国去游说。他说法弘扬,辩论无双。他学佛之后,七日之内遍达佛法,智慧第一。本经所要说的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见《阿弥陀经》),只有是大智慧的人才能够深信不疑,所以在憍陈如之后就是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连”。大目犍连也就是摩诃目犍连。目犍连是他的姓,可以译为赞诵、采菽,莱菔根等等。他们这一族里头出家的人很多,对于他加一个大字,称为大目犍连。他的名字是拘律陀,本是树名。他的父亲是宰相,从拘律陀树神那儿求子得了儿子,就把树名作为儿子的名字了。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智度论》说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足第一。舍利弗在佛的右面,目犍连在佛的左面。他的神通很大,曾把一城的释迦牟尼佛的本家托到天上去避战祸。阿罗汉都有降龙伏虎、颠倒日月等种种神通,但他是其中拔尖的人物,最为第一。
“尊者迦叶”。迦叶也是姓,这个姓翻译为“龟”或“饮光”,名字叫毕波罗,也是树的名字,也是父母向树神祈祷得子,而把树的名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因为他智大、德大、心大,所以称为大迦叶。也因佛弟子中有三个迦叶,而尊者的年岁最大,所以称为大迦叶。再有,他是大富长者之子,很有钱,但是他不但能够舍,还修苦行,为佛菩萨所称赞,所以称他为大迦叶。迦叶翻为龟,因为祖先学道,曾有灵龟负仙图的瑞象,所以这一族就叫做龟氏。又叫做饮光,因为上古有仙人名为饮光,迦叶族是他的后代,所以用饮光来作姓。又因在毗婆尸佛的时候,尊者是一个炼金的师傅,他一时要为佛像贴金,但他的金子还缺少一点,不能把像贴满。当时有一个贫女,恰好有这一点金子,贫女就布施了这一点,正好使他补足了,来庄严佛像。从这以来九十一劫,这两个人都是身如黄金,光色显耀,好像月明星稀,他们身体很光,别的光就不显了,所以称他为饮光。他在佛弟子中是头陀行第一。头陀行我在《大经解》里引了十二种,现在只举两种:一是过了中午不但不吃饭,而且不喝浆,连水都不喝了;二是不睡觉,但坐不卧。老了之后,释迦牟尼佛说:你已经老了,别这么苦修了。但他还是坚持。佛很赞叹他没有想求安逸的心,并说:有头陀行,我法就久存。头陀的意思就翻为抖擞,抖擞有去掉的意思,抖擞这些尘劳烦恼。但是更应当注意的是,大迦叶是传佛心印的初祖。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梵王到了灵山,拿金色钵罗花献佛,舍身为座。用自己身体作床座,请佛坐在他身上说法。你看这是一个梵天的天子,对于佛法却是这样的恭敬(咱们的二祖,雪都没过了小腿还站那不动,达摩还认为他不诚恳。他把胳膊砍断,为了求法)。佛就登座拈起梵天所献的花给大家看,大家莫名其妙,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领会佛心,十分庆幸,不觉笑了出来。佛就宣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嘱咐摩诃迦叶。”这就是世尊传心的拈花公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大法心印传付已毕。正法的眼藏,涅槃圣德的妙心,实相无相的微妙法门,一齐付嘱给大迦叶,于是迦叶成为禅宗初祖。迦叶独佩法王正印,涅槃等经多有旁证。《涅槃经》说:佛将涅槃,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说,你们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我所有的“无上正法”都已经付嘱给大迦叶,他为充当你们的大依止。所以将来对于经典,你们都莫衷一是的时候,就问迦叶,经典的解释权在大迦叶那儿。只有得佛心印的人,才有解释权。这个文字,可以这么讲,可以那么讲;可以体会的深,可以体会的浅。“传佛心印”,只能打个比方,你在银行存了一百万,你要取钱,光填个单子,不会给你,他要看你的印鉴,印鉴对了就付钱。“心印”就是这个譬喻。这就是禅宗第一条拈花微笑公案,传心给迦叶成为初祖,阿难成为二祖。你看初祖、二祖都在这法会上,阿难是当机。之后二十八传到达摩,到了中国,第六传传到六祖。禅宗在中国大盛,确实是大放光明。所以把禅宗的初祖摆在这儿,也就表示“禅净不二”。还有《舍利弗问经》:“我(世尊)寻(就要)涅槃,大迦叶等当共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异。迦叶传付阿难。……”又《华首经》,世尊看见迦叶到来,就分半座让给迦叶,并说:“汝当就此如来半座。”以上的印证,深表法王心印的重要、传佛心印的禅宗的重要。若是显明了禅宗,也即是赞扬了净土。《大集经》称净宗为“无上甚妙禅”。蕅益大师在《要解》中说:净宗的一切能所,无一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世尊付嘱给迦叶的,也正是“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净土与禅宗从来不是两物。
“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阿难”,翻成庆喜、欢喜,又可以翻成无染,是白饭王的儿子,佛是净饭王的儿子,所以他是堂弟,是在佛成道日出生的。净饭王听见自己的儿子成佛,又听见宫中生子,所以非常高兴,说:“今天大吉,是欢喜的日子,这个小孩就叫做欢喜吧!”就是阿难的因缘。他在佛的成道日出生,所以佛说法三十年他才当侍者。他随佛到天宫、龙宫,见到其中极美的妇女,都不生喜爱的念头,所以又称为无染。阿难平常是这么好的,还蒙受摩登伽之难。他不是一个登徒子、好色。大家读《首楞严》知道,这就是不明白二种根本——生死根本、涅槃根本。就是修行也堕落为声闻、缘觉,甚至堕为魔子、魔孙。阿难就是犯这个病,因为不明白这两种根本,还是免不了摩登伽的难。阿难出家随侍世尊二十五年,佛所说的他都能够记得住,一个字不忘。所以《涅槃经》里称阿难是多闻士。迦叶也称赞:“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所以阿难是多闻第一。
“等”,因为《魏译》中列了三十一人,今《会本》只列了上首五个人的名字,所以用等字来概括其余的人。“而为上首”,今称首座为上首。就是大众一座的上位,称为上首。各经的上首人数不一样。唐玄奘所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只列了四个人为上首,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泥律陀。本经列了五个人,是一切大圣,神通已达的大尊者之中的上首。在《密迹金刚力士经》里有这样的话:“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俱,菩萨八万四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是赞菩萨的话。今本经中用来赞叹声闻,就表示常随的圣众,他们的本地都是证了法身的大士,隐了本地不显,纯是一种恒寂之相,来显现出声闻的相。还有他方的圣众来帮助佛的弘化。所以“一切大圣”,指其本地都是究竟菩提的人。“神通已达”,表示从体起用,游戏神通来到地球上助佛弘化。所以我们知道,所列的声闻众,都是大权示现的法身大士,帮助释迦牟尼佛来开显净土。
以上五人是会中二千人中的上首弟子。所谓了本际,就是了知他久远的本际,故为首位。真要了了本际了,《楞严经》那两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这个最要紧,搁在第一位。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表示弥陀的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的深广没有边际。目犍连的神通第一,表极乐国土圣众可以遍游一切国土,来显示游戏神通的誓愿。大饮光,显示弥陀的殊胜光明无不照见,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庆喜表示闻名欢喜,所以“闻佛名号,至心信乐,心心回向,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第十八愿“十念都生”,没有说绝食,所以那位加上绝食能往生,这样不合适。就是要念到最后,都能度脱,所以欢喜。再有,迦叶是宗门初祖,阿难是二祖,憍陈如表当人的本际,舍利弗表众生本有的智慧,目犍连就是众生本有的神通。饮光正好像百丈的话:“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开悟后你的灵光独耀!“独”,无侣,光明独耀。“迥脱根尘”,迥然超脱于六根、六尘。庆喜表开悟后庆快生平,痛快!这一生参学事毕欢喜无量,心心相继,所以一部大经,也就是付法传心。《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这个道理,很多参禅的人不大懂。所以参禅的人不信净土,古人就说:“管保老兄欠悟在。”那就表明老兄悟的还不够。所以一句名号,直显本来面目,一声佛号一声心,佛号就是你的心。这是圆教的道理,仅仅限于顿教还不能理解。所以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彻底了解。有人说念佛是浅,只能说他自己浅。于此荐得,在这个地方能够破,才能称得上是带角之虎。但当蓦直念去,就是无上的深妙禅。无论定中念、散中念,都功不唐捐。
再有,本经先列声闻后是菩萨。据《佛地论》说:“先说声闻,后说菩萨。声闻众者,近对世尊,亲受化故。又诸声闻,常随佛故,形同佛故。”为什么呢?声闻众都是在佛旁边的,离佛最近,亲受教化。而且声闻最庄严,都是现比丘相,因为常随佛,形象都是三衣钵具,跟佛的形象相似,所以先列声闻后列菩萨。
“又有普贤菩萨”。“菩萨”,全称是“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摩诃”翻为“大”;“菩提”翻为“道”;“质帝”是“心”;“萨埵”是“众生”或“有情”。这个名号全翻过来就是“大道心众生”,简称为“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涵义就是觉有情。佛所证的是觉,无明还没有尽就叫做有情,要使有情的觉悟都同于佛,就是觉有情,这就是菩萨。所以觉有情就是“菩萨”两个字的涵义。为什么菩萨称为大道心众生呢?《清凉疏》(清凉是国师,是华严宗和净土宗的祖师)说菩萨有四种“大”:“一者愿大(有大志愿),求大菩提故。二者行大,(要广利众生)二利成就故。三者时大,经三无数劫故(可以经过无量数劫,来度化众生而无疲厌)。四者德大,具足一乘诸功德故。”不是一般的功德,一乘的功德,一乘就是《法华》的一佛乘,具足一佛乘度一切众生都成佛的种种功德,因此称为大道心。《法华》指出六大,就是信大法、解大义、发大心、趋大果、修大行、证大道。具足六大叫做大道心。
“普贤”也可名“遍吉”。《清凉疏》说有三种普贤:⑴位前普贤。就是发起了于普贤十大行愿相同的大菩提心。所以修佛法先要发菩提心。必须先要明白菩提心是什么?现在有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菩提心。净土宗三辈往生的人,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你只是专念没有发菩提心,就像是自行车只有一个轮子,鸟只有一个翅膀。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的心,融合无碍的心。是大慈悲,不是小慈悲。⑵位中菩萨。指等觉菩萨,就是等觉的普贤。所以普贤菩萨可以示现为因地,只发了普贤的愿;可以示现为位中菩萨,和等觉菩萨只差一位,就是佛位了。等觉之上是妙觉,妙觉就是佛了。等觉菩萨只有一分的生相无明还没有破,就差这一点点,这一点破了就是佛。⑶位后普贤。已经成了佛之后的普贤。因他得了佛果,还不舍因地之所行,所以称为位后。《清凉疏》说:“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地曰贤。”一切果位没有不穷尽的,佛位也穷尽了,这就叫做普。他已经成了佛,还不舍因地做菩萨时的行愿,还在普度众生,所以叫做贤。这是位后普贤的涵义。至于《会疏》说:“体遍法界,故曰普(妙体遍于法界就叫做普);位邻极圣,故曰贤(所证的果位靠近了极圣——佛,所以叫做贤)。”这正是等觉菩萨的妙位。他的觉位邻近于登峰造极的圣果,所以这是位中的普贤(会中旳贤护正士就是等觉菩萨)。普贤菩萨在法会圣众中位列上首,德为众尊,位超一生补处(弥勒)与等觉菩萨,可见是位后普贤,早圆妙果,为了尽速圆满导归极乐本愿,所以示现菩萨身助佛教化。
普贤、文殊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士,就好像极乐世界的观音、势至一样,是释迦牟尼佛会中的上首,在华严会中也是毗卢遮那的上首。在《四十华严经》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一切如来有一个最大的儿子,他的名字叫普贤。这是什么意思?因为古人重视长子,正常情况国家的皇位都是由国王的长子继承的——先主嘛,长子当太子。如来有长子,这是一切如来的继承人,就是普贤。可见普贤正是如来法身之所流现,化身为等觉大士,来演畅圣教。如果从密教来看,普贤大士就是密教的初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也就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在《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说:“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所以金刚手就是普贤,是法身大士。又《五秘萨诀》说:金刚萨埵者,就是普贤大菩萨的异名,也叫做一切如来长子,也叫做大阿阇黎。本经中将普贤大士列为上首,是显密净不二。刚才说了“禅净不二”,这显了“密净不二”,念佛号就是念咒,大家都轻视念佛号而想去念咒。《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要能信得及。所以禅宗说:一径草可以当丈六金身用,丈六金身当一径草用。实际上许多问题都是仁者妄生分别。先师夏老居士说:“净土宗就是密教显说。”密教公开了就是净土宗。藏密的最古是红教,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红教尤其尊重阿弥陀佛,劝大家生极乐世界。
“文殊师利菩萨”。文殊翻为曼殊室利,也翻妙首、妙吉祥、妙德,是诸佛之师。释迦牟尼佛在《放钵经》说:“我今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释迦牟尼佛成了佛,是由于文殊师利的恩惠)。过去无央数诸佛(过去说不清那么多的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未来的一切佛也是文殊菩萨的威力加持所成就)。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极赞文殊大士是一切佛出生之处。《心地观经》说:“三世觉母妙吉祥。”三世诸佛觉悟的母亲,就是妙吉祥,就是文殊菩萨。《法华·嘉祥疏》说:“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明明了了)见佛性故。”为什么称为妙德?疏文真是一语道破,由于明明了了见自佛性故,于是涅槃三德全部圆证,如来妙果摄尽无余,所以说“德无不圆,果无不尽,称妙德也。”无边至德、无上圣果,只由于了了见佛性,一齐圆满,所以名为妙首、妙吉祥、妙德,实在是众妙之中的最妙。所以禅宗说,悟了就是佛,不悟就是众生,中间没有过程。日《会疏》说:“具三德秘藏,神化不思议,故名妙德。”涅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的秘藏,而神化不可思议,所以称为“妙德”。妙吉祥者,幽溪大师《圆中钞》说:“微妙三德,同佛所证,故亦云妙吉祥。……惑业苦三,有少分在,皆未吉祥。位居究竟,三德圆彰,故又号妙吉祥也。”文殊菩萨在菩萨中智慧第一。在咱们世界是文殊,常常示现在五台,实际遍一切处。他在北方的常喜国成佛,叫做宝积如来。过去是龙种尊王如来,将来成佛叫普见如来。所以文殊乃过去、未来、现在三世都是成佛的人。现在示现在大会之中,大士是大智宏深,表示净土法门唯有大智才能信入。《阿弥陀经》说净宗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切世间”里包括一切世界六道、声闻、圆觉、菩萨这九种。清净的信心正是来自殊胜的智慧。又妙德者,了了见佛性故,今邻普贤位列上首,正表示禅净不二之旨。
“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弥勒是姓,可以翻为慈氏;名字叫阿逸多,翻成无能胜。合说就是慈无能胜。《弥陀疏钞》里讲,因为弥勒菩萨在母亲胎中就有慈心,所以他们这一族都叫做慈氏。又过去生中遇见大慈如来,他也发愿,愿意跟他一样的名号,于是就得了慈心三昧。再有,在他当婆罗门时候,他号称一切智,在八千岁里头修习慈行。又在弗沙佛的时候,跟释迦牟尼佛一块发菩提心,修习慈定。《思益经》说慈氏,“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悲华经》说:弥勒“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