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漫谈篇四 27.介绍高峰禅师

2020-12-31 13:30:49 点击数:

四、漫谈篇四(1991年北京莲舍开示)


27.介绍高峰禅师

参话头成就最突出的就是高峰,我们可以把高峰给你们介绍。这相当于中国的密勒日巴,苦啊。他的弟子就是中峰,就是那“辟义解”,他是国师,弟子遍亚洲,日本、琉球、高丽、台湾,反正他们都是独立的,种种的国家,那时候很多人都派来留学。

中峰的师父是高峰,他是参话头成功的,你看六祖那儿参话头了吗?没有嘛,是不是,没有参话头,就有的一问一答,问题就解决了。这到了宋朝大慧之后就用参话头为法门,这又有不少人解决问题,现在也没谁肯参了。他说:“参禅不难,难于生疑。念佛不难,难于起信。”这疑有什么难啊?我这怀疑有什么难啊?不知道他的疑不是咱们这个怀疑,这个怀疑是你什么也不信,他那是大信之后才有的疑,现代人没有这个疑了。比方最普通说:“父母未生前,什么是你本来面目?”一般就说管他的,爱什么面目就什么面目,不管他了,那你就……。这“疑”一定就“唉,这奇怪了‘父母有了我是这个面目,父母没生我,没出来以前,我是什么面目啊?’”他对于这个疑,他就是这一件事了。

这可能说的是东北那个王老善人,当时他也是自个儿有一个什么疑,后来破了这个疑。他特点是孝,有时在坟墓旁边住。所以“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他负责任哪,就说这个话:“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那“万法归一,一在哪儿?”你叫他把这一句话……。

有人就做这种比方,当然不是完全的恰当,但是相当的恰当。“念佛,像拿个金的簪子剥那个门,门不开,金簪子还有,你念佛有功德嘛;禅宗,我拿个大砖头敲门,威力很大,没敲开,什么破砖头嘛!”不过这个不是绝对的,禅宗也不会完全同意这个话,不过这种程度上的分别还是存在的。你参了半天,这个疑就是大信,对佛法上负责任,这个问题自己想不通就要把它追究明白才行。

高峰的故事。他可能还不到二十岁,年轻就出家了,立了一个誓愿三年之内要开悟,当然不是这么容易。就在这儿参,后来有人告诉他说:“塔那边有个老和尚很关心你,他跟我们问到你。你去求求法嘛。”他拿了香就去了,到了那儿就给老法师顶礼,结果老法师拿着棍子就打,给打出来了,他当时就哭着回来了。虽哭着回来,可是第二天还去。

这都是考验,一打就退了,那你就算了,退了就退了吧。打了之后还不退,那就是你真正有向道之心。连夏老师也是这样,见了省元法师,省元法师大骂一顿,连侍者都看不过,说:“师父你也慈悲慈悲。”他说:“这就是慈悲!”哈哈哈……。第二天夏老师去了,就招待,谈得两人非常投机。就是骂不退、打不退的。现在施主到庙里,那都是财神爷来了,供在头上,呵呵呵,所以他闻法很难哪,你没有这种千锤百炼成钢,没有锻炼,成功很难。非得要烧、要打,舒舒服服不能成佛。

后来老和尚就告诉高峰:“你来了之后,我们就谈用功的情况。”后来就告诉他应该怎么用功,他就去做,做了之后果然很上路、很得力。这么做了一段时期后,老和尚就不谈用功了,就问高峰:“谁叫你拖这个死尸来?”是谁让你把这死尸拖来的?他虽然是个活人,老和尚说你拖着个死尸来。他刚要回答,就打。就这样每天去每天问:“谁叫你拖这个死尸来?”刚要答就打,打出来了。就这么过了几个月,天天去、天天问、天天打。结果这个师父别的一个很远的庙请他去,高峰还要跟去,就是说,这成天打他的师父,他还要跟去,所以他是根器不凡啊。

他就回家辞别一下父母后,又要去找师父。他父母亲就等他睡着的时候,偷偷的把他衣钵偷走了,受戒的戒牒,跟他那个钵。和尚没有戒牒,庙里不收。庙里要收,你必须要有戒牒、证件。这他哪儿也去不了了,就只好在附近的庙待着。还不到二十岁就乱跑,他父母亲捨不得,答应他出家已经很不错了。于是他就在另外一个庙里待着。

这个时候他自己就是参那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参来参去起了疑情了。他心中没有别的,就是这个,所以起了疑情。“开悟是在入了无心三昧以后的事情”,这也是高峰的话。就只有这一句话头,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就这么如醉如痴的样子。

那么庙里头很多和尚,大家要做佛事。一般他们队伍转到祖师堂上头都要念一念,转一转这个殿、那个殿。这些和尚队伍转到祖师堂时,他看见了就跟到后头。因为本来没有排他参加这个的,他在那儿参他的禅,参他的话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他就跟着队伍走到祖师堂,走到祖师殿,后来看见很多祖师像,他就跟那儿待着,一下看见五祖演的像。五祖演当时是宋朝的大德,他门下有“三佛”。他的像赞题了“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原来是这汉。”一百年不就是三万六千天吗,这三万六千天,原来反反复复的还就是这个汉子,题了这二句话。他突然间就想到他原来那个师父的“谁叫你拖了这个死尸来?”把这个公案打破了!当时正在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已经就到了这种无心的境界,就是这样,这个时候看见这个像,看见这个话:“百年三万六千日朝,反复原来是这汉。”一下子想“谁叫你拖这个死尸来?”“反复原来是这汉。”这一下子没有这些思想,一下子就把他这个打破了,开悟了。正好他发愿三年,这就三年。师父也给他证明了,后来他就到他师父那儿去了,师父叫他还跟着师父在那儿一块修。

一天他师父问他:“你白天这么很忙忙乱乱,你都能作主吗?”“弟子能够作主。”“你晚上夜里头睡梦,你睡梦中能作主吗?”“能作主。”很不简单了。他说:“你夜里睡着了,没梦的时候,你主人翁在哪里?”睡着了没作梦,你的主人翁在什么地方?答不出。师父说:“好,我也不要你什么什么,搞这搞那,你就是回答我这问题去吧!”他下了决心,我拼着当一辈子呆汉,专致这个问题。

大概经过了七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一开悟就没事了,悟后他这个问题还是答不出嘛,所以还有这个话,高峰的话:一开悟之后,你没有资格说话,你大法未明。一般以为开悟就不得了了,你就是佛了、就是什么,你就……。这还都是体会的很浅。你真正见了法身,大法还未明,你不能说法为人哪。

旁边一个人睡觉,他枕头掉了,叭哒!就叭哒一声,开悟了,这第二度的开悟。宋朝的大慧,最有名的禅师,他一生大悟十八次,小悟无数,所以禅宗这个悟是很殊胜的事情。(高峰)悟了之后,他入死关不出来。在天目山入死关,在山上用木头,整个鸟笼子似的,搭上几根;自个儿就一件衣裳,找了一个破的缸的底下半截,那就他的锅;一天自个儿煮一顿吃的,就拿那个锅,用柴火点着了,煮一顿,吃这一顿。春夏秋冬就这一身衣裳,也是常年不洗澡,那地方哪儿洗澡去?哪儿去弄水?在那山上里。闭死关就是不出关的,而且他那个地方,上那个山,他说中间得搭上两根木头,才能爬到这儿来。他要是给抽掉一根木头,谁也过不来了。

就这么在那儿修,后来还是很多人找上来了。之后就又在附近搭上庙,人多嘛,就请他到庙里去说法,这就是高峰。

莲池大师就得高峰的力,所以莲池大师后头得法以后,就印了他的语录,并且说︰“可惜啊,大藏里头没有。”这么大一个禅师,编藏经的人把他给漏了,所以夏老师就嘱咐我说:“后世你们要印藏经的时候,一定把他收进来。”后来大概已经入了,《高峰语录》,现在也有单行本,这个很殊胜。

高峰这苦行的事情,他是整天不睡觉的,站着修的,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坐一坐,上蒲团,其余时候都在行跟站着之中修。为了怕昏沉,他就跑到山崖的边上去站着。你要摔下去就是死,你还打盹不打盹?你看已经两次开悟了还这么用功。

那么有一天还是打盹掉下去了,半空中有一个人托住他,把他托上来了,他就问:“您是哪位啊?”“我韦陀。”他心想噢这韦陀都在护我的法,看来我是不错。韦陀就说:“你啊,动了我慢的念,五百劫不护你的法。”他的一念,韦陀就知道了,“你在我慢”。韦陀护卫法,就觉得他自高自大。“啊这坏了!”大忏悔,“怎么起这我慢的心哪,自己满足。”接着修吧,经常就还是站着,有一天又掉下去了,又有一个人把他接起来了,把他托上来了。他问:“你是谁啊?”“韦陀。”“唉呀,菩萨你不是说五百劫不护我的法了吗?”“你真实忏悔就超过五百劫嘛,五百劫就已经过了。”

他的弟子就是中峰,他是元朝的国师,多少人都来求法,而且中峰是提倡净土宗的,高峰就没有很明显,但是中峰很明显。

他那个《辟义解》,你那些个理解,他都给予否定。这“一法不立”,禅宗是一法不立,你立了一法,“一句合头语”,就“万劫系驴橛。”你这一句话精彩,我要记住它,始终搁在脑子里不要忘,念兹在兹。和你对了头了,这一句话就是一万劫拴驴的那个木头橛,把你那个驴就拴住了。所以不是把它当作一个教条,当作一个规律,在这儿死记死背,老提醒自己老什么什么。一般说起来这已经很难得了,但是在求无上法来说,这个还是嫌执着,所以禅宗他这个很高上,他连法身都还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