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无量寿经大意 之一

2019-12-16 10:26:54 点击数:

导  语

 

黄念祖居士于1987年8月从北京远赴美东维州弘法,其间曾举办数场佛学讲演,此「无量寿经大意」影片即当时的一场讲演中所拍摄的,摄于9/05/1987,地点是当年的维州莲华精舍,此日正逢淨土宗初祖大势至菩萨圣诞,因缘十分殊胜。此讲中黄老介绍了《无量寿经》出现善本的因缘、《无量寿经.礼佛现光品》、《无量寿经》的体相用、《无量寿经》的宗旨,并介绍了几位淨土宗、密宗大德讚发菩提心及念佛法门的开示。此录影年代稍久,质量有限,但实属珍贵,影片中仍可感受到一代大德的弘法悲愿,故本网站将其影质略为整理后,仍决定公诸于世。

 

 

这不是一个讲经说法的仪式,只是我个人应华府佛教会之约,向大家来报告一下自己学习《无量寿经》的一些体会,向大家请教,是一个座谈会的性质,所以我们很自由。看到如果所谈要是有不妥当,甚至有错误,请大家指教。


今天因缘十分殊胜。第一个,今天是我们淨土宗的初祖大势至菩萨圣诞。淨土宗因为大势至菩萨专门提倡念佛,所以公认是我们淨土宗的初祖。今天是初祖的纪念日,所以这个日子大家聚会,时节非常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今天我们在这里研究的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是稀有难逢法宝,这是第二个殊胜。


第三个呢,这是华府佛教会和我们新成立的莲华精舍一个大联合。这个大联合呢,代表淨土宗和密宗大家的圆融,将来彼此互相的合作、促进,这是一个法门的瑞相,这是第三个殊胜的因缘。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研究这部经是一个殊胜的因缘呢。因为《无量寿经》是淨土宗的第一部经。淨土宗是最殊胜的法门,因为它是易行道。佛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传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哪一个不是最殊胜,最好的呢?但是考虑到,结合到我们现在的具体条件,在这个时间,在这个空间,众生是这个根器,那就有什么是最契机,什么是不很契机的。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别的都称为难行道,只有淨土法门称为易行道,这个淨土法门就很殊胜。而这一部《无量寿经》呢,是淨土宗的第一部经。


所以说「此是淨宗第一经」,淨土宗有说「三经」的,有说「四经」的,有说「五经」的。不管你说是多少经,那第一部经都要推《无量寿经》。那么《无量寿经》既然如此殊胜,那在这一本(编按:指会集本)出现之前,《无量寿经》在我们中国,读的人很少,注解的也很少。所以寺院里头、人家里头读的都是《阿弥陀经》,读《无量寿经》的很少。注解的,从古到今,注《无量寿经》的只有两个人。所以说《无量寿经》尘封大藏,让尘土把它封盖在大藏里面一千多年哪。那么这个第一部经,为什么它要尘封大藏呢?因为这一部经我们翻译的本子,翻译得虽然最早,翻译的也最多。但是到现在为止,在这一本出现以前,没有一个认为是妥善之本,所以没有善本。各个都有它优越的地方,各个都有它不足的地方。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缺乏善本。


这个翻译得最早,在汉朝就翻译了。我们佛经正式传入中国是汉朝,汉朝就翻译了,这部经还存在,我们称它为《无量清淨平等觉经》,这是汉译本。汉译本称为《无量清淨平等觉经》,汉朝翻译的。从汉朝以后翻译的,列入记载的,翻译得最多,翻译了十二次。现在人间流传的只有五种。后来有曹操、曹魏翻译的,有孙权翻译的、称为吴译。从汉朝到三国已经翻译三种了。晋朝翻译的很多,都没有传。到了唐朝还在翻,到了宋朝又翻了。所以现在流传的有五种译本。


这五种译本,它的差别非常大。大家看过《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有两种翻译,有玄奘翻译的,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出入不很大。《金刚经》也有好多种翻译。最著名的也是这两位大师翻译的,鸠摩罗什翻译的,玄奘大师翻译的。那就连各种译本都算进去吧,出入也不很大。唯独《无量寿经》出入最大。我们举个例子吧,就可以知道它出入的悬殊。大家都知道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其中四十八这个数字,在几种译本之中,它并不佔多数。比较流通的是魏译。魏译和唐译都是四十八;汉译、吴译是二十四,二十四愿;还有《后出阿弥陀偈经》,只有偈子,那很短,「誓二十四章」。所以说「二十四」的就有三种,说「四十八」的只有两种。宋译是「三十六」。你看,这个悬殊了吧。是吧!这个弥陀的愿是最根本的东西啊,而且这几种译本,这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就说明它的这个出入之大。为什么出入大呢?因为佛不只一次说,因为这个法门太重要了,多次说呀。多次说是因为对象不同啊,这个出入就不一样,这个记录也就不同。而且梵本都是零碎的叶子,大家看过,一片一片散装的,也很容易丢失。写在贝叶上,有的时候也就很容易脱落。这个出入很大,没有善本,所以尘封啊。


到了宋朝,有王龙舒居士的,大家都知道《龙舒淨土文》,他是个大德,是个进士,站著往生的。他的《龙舒淨土文》刻版出舍利。他是第一个把四种会集,他是四会,他里面没有把五种都会集,他只看到四种。王本唯一的一个缺点,他是有些经文,他的会集本里,他的经文,是根据经的意思,是用他自己的文字写的。这样是一个很大的一个缺陷,就开了一个例,就好像用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写出来的东西说是经啊,这也就是不允许的。所以他这个功劳很大,很多都流传很广,大家喜欢念,因为文字也比较通顺。比其余五种原本,他的大家很容易了解意思。辞句也通顺。但是,就是有这个毛病,这是一个缺陷。


清朝初年,彭二林居士把《魏译》删节,成了一本。所以有五种原译,王龙舒的会集是第六种,彭际清居士,清初的,单把《魏译》删节了,很多重复的删节了,成了第七种。


清朝咸丰年间,有个魏承贯,魏默深,是个大文学家。他就要解决王龙舒这个缺陷,他又会集了一次,就是用五种会集的。他是有胜过王龙舒的地方。但是他没有完全避免王龙舒的毛病。还有各别的字句是他自己的,自己编出来的。


因此,先师夏老居士,他就闭关,求佛力加被,成天念佛持咒啊,花了几年的功夫,写出了这部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那么这个经一出来,大家公认是善本啊。这部经是在中日战争,日本投降以后才正式定稿。所以这一本出现于世,是最近的事情。那么大家都庆贺得到了善本。而这个善本呢,在台湾和美国都得到流通发展。这也正是说明法运昌隆,也说明我们台湾和在美国的佛教徒水平很高,能够识法,眼光很透啊,所以就是说,才有这样一个因缘。


这个经,它究竟何以故,称为第一经呢?就是因为这个经,它最完备了。你看,《阿弥陀经》读了,《观经》读了,阿弥陀佛到底怎么成佛的?什么因缘哪?阿弥陀佛,都知道四十八愿哪,发了什么愿,这两部经找不著啊。发了愿之后,这个愿是如何成就的?所以在这些个最基本的内容上。我们要往生淨土啊,这个淨土是我们到了以后,彼土的导师啊,佛就是导师,如何成佛的?我们要成佛,我们要学习导师呀。导师如何「行」,我们应当学习呀。而这两部经都缺少这个内容。


《无量寿经》里头,那就比其余的经论都详细了。它就说,过去有个「世间自在王如来」,那时候有个国王叫作「世饶王」,他就听到这个如来的法,就发心出家,捨弃王位。出家之后,得的法名叫「法藏」。所以「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过去生中的前身。「法藏」比丘「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异」就是异常。他发了无上之心,就把他的心愿向佛说。他说,「我愿意摄集一个佛国,要比现在所有的佛国都殊胜,可以不可以呀?」就发了这个殊胜之心愿。这个心,我们不要把他体会成「我要超过」过去的佛。而是说他愿意让众生成就和解脱更方便,更容易嘛。是一个无量的悲心,所以发出了这么样的一个大愿。


「世间自在王如来」为了他的请求,咱们就简单的说吧,就把二百一十亿国土都示现给他看。这二百一十亿国土的粗呀,妙呀,善呀,恶呀,种种呀,所以阿弥陀在「世间自在王如来」这样的一个加持之下,看到这些佛土,他就总结啊,把一切适合于众生的,利益于众生的殊胜之处,把它总结成四十八愿或者我们称为二十四愿,这只是数目字的问题了,实际内容是一致的。这个时间是花了五劫啊。这个在经本里头只占几页书,从「发大誓愿第六」,这个是二十页到二十八页就完了。总共就这么几页书,花了五劫的时间。我们人要写一个志愿书,写一个总结,那这几篇你有五天就足够了。那阿弥陀佛怎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哪?足见这个大愿是阿弥陀佛的悲心智慧长期的、专精的去推敲才总结出来的愿。他这个愿,这个愿文成就以后,就到本师「世间自在王如来」汇报。「世间自在王如来」就赞叹,之后他就多劫的修行,多劫的积功累德而成就这个大愿。


所以要制订自个儿的志愿,在「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帮助之下,看到了二百一十亿佛国,然后总结提出了自个儿的愿,得到了证明之后,多劫的修行,使自个儿的心愿都落实了,都成为实际了。我们要发个愿不难哪,但是要这个愿成为事实,这不容易!阿弥陀佛就做到了,做到了所以成就了西方的殊胜的极乐世界,极其庄严。所以这部经就把这个说得非常详细。而经中所说的极乐世界的庄严就远远超过了《阿弥陀经》的内容,所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


例如我说一件事,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个凡圣同居土,那很多人哪,还是凡夫嘛,在池中游泳啊。我在敦煌的壁画就看见极乐世界游泳池的情况,那种庄严啊,那游泳的人,各个头上都有圆光啊。那游泳池边坐的人也都是身上都有圆光啊。它这个经上说,这个游泳的人,在水中沐浴的人,各个想法不一样。在一个池子里面,有的人希望水浅一点,刚刚到足跟,就到这儿;有人希望到膝盖就到膝盖;有的人希望到腰,到上面一直到…,有的人希望淋浴就是淋浴。有的人希望这个水流得急一点,它就急一点;这个人希望流得缓一点,对于他就缓一点,种种随你的意。就是一个池子的水,能满足所有一切沐浴的人的心愿,所以这个是极其不可思议呀。


不但这个不可思议,而且这个水波扬无量妙法音声。这个水波啊,就能够发出无量的妙法音声,你可以听到从四谛法,到极殊胜的法,到甘露灌顶受位。你各个闻都可以不同啊。你闻了之后,而且你可以了解。你不愿闻,你也不听。不像现在有的人,屋子里有一个什么什么,你不想听嘛,那对你就成为躁音了。它这你想听什么就听什么,听了你就了解。你不愿意听,你一点声音也没有,很清淨。


所以这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所感。这一切都是阿弥陀心之所现。所以就说明这一切都是华严的境界,一切无碍。有情无情啊,你说这个水是有情是无情啊?它这个无情之物,它怎么能知道大家的心念?它怎么会说法呢?有的人不懂得无情说法,怎么无情说法呢?这个水鸟树林都说妙法嘛,这就是无情说法。就显示出这个极殊胜的境界。

既然如此殊胜,那么大家就要问,我怎么才能去啊?《阿弥陀经》就说了一种情况,就是念佛念一日或是七日七夜。这个《观经》和《无量寿经》就详细啊,有三辈九品,各辈情况不一样,就是三辈往生如何能够往生啊,而且给我们指明道路。


更重要的呢,就是「礼佛现光品」,给我们后世众生做很大的一个证据。有人说,你们修念佛,去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你们谁看见过极乐世界了?你们谁看见阿弥陀佛了?那这个事情就是在当时,在佛说法的时候,在这个「无量寿如来会」上,大家都见了。我们不能说以我亲见了才算哪。我没到美国之前,我不知道华盛顿是什么样子啊,那我不能说我没见过华盛顿,华盛顿就没有啊。可见有些提法是不科学的。别人都见了,事实是如此,那就是有嘛。不能说要自个儿见才承认有。极乐世界也是如此,当年在印度的时候,这个法会上是两万人哪,就是我们地球上,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的人,两万。大比丘万二千人,因此要知道这个法的重要跟这个法的殊胜。《金刚经》一千二百人,这个是万二千人,零头就比别的经典多了,这就是重要啊。这个居士七千人,这就是一万九,比丘尼和女居士各五百,一共是两万人。还有种种他方世界来的,还有种种的天人,还有种种的大菩萨,那么这个数量是没办法子数,用计算机说不出啊。就是说真正我们地球上的人就两万人,这两万人亲见。


后来佛说法的时候,阿难就站起来,他说,我想要见极乐世界啊。他也就是替我们众生提问嘛。佛说,那你向西方顶礼嘛。他顶礼之后,头还没起来,极乐世界就现前了。而且跟我们的距离就像这一排跟我一样,如处一寻,就是八尺。彼此他看见我,我看见他;我们看见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看见我们。阿弥陀佛说法大家都听见了。一切世界都遍是光明。所以这个经是三度放光。佛一开始,未说之前,佛就放光;之中「礼佛现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放光;圆满时还放光。这就是证明,这个放光,表示佛的这个法殊胜,圆满哪。


而且不但是这部经,那个《观经》大家也亲见了,那个王后和宫中五百个宫女都见极乐世界。这个是淨土宗三经。不过他们见的人没这么多,这人数很少;这个是大会,大众共见。这是一方面。


再有一方面,它这个说了两面,一方面说了极乐世界的殊胜,一方面说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恶苦,浊世恶苦啊。所以把这个两土作了一个很好的对比。极乐世界是那样清淨庄严,而我们这个世界种种的污秽不堪,种种的苦。众生造种种的恶,受种种的报。同时也对于这个众生做恶造苦,佛也给予很大的警诫。


既然给你指出这两土,叫你知道欣厌,淨土法门就是一个要欣慕极乐,厌离娑婆,这是一方面,把两土都指出来了。同时也包括了在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做人哪。所以真谛、俗谛也都圆融啊,所以这个经很圆满。尤其是现在,好多修行人就说,「只要我有阿弥陀佛保佑,我其他就可以随便,我可以任意了。」是不是,那么这就不行,你要做好「人」哪,才是一个好的佛教徒,这是俗谛。所以六祖也说,「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所以我们是直趋大乘,但也还是人天乘。我们也是要尽我们最大的一切努力,要去做佛说的,为人表率。

 

——转自黄念祖居士法音宣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