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五集摘录(七)

2017-09-29 08:55:44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五集讲:“一念净信”。本段全盘托出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体与用。经中极言“一念”的重要,慈舟老法师为本经作科判,特别提出往生极乐的一心三辈。老法师顶门上有金刚正眼,才能开显前人所没有说明的内容。本经与科判关键在一心,所以在这里应深入参学。笔者认为这个“一”字不宜只看成是数目字(一、二、三……)中的一个数“一”,而应看成它是代表“不二”的圣义谛(真理)。《维摩诘经》主要阐扬了不二法门的妙要。因为“二”就有“差别”、“对立”、“矛盾”等等情见。出生差别,由于“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应注意这里的“一”字,真如之中万法皆如,一切都如,也就是一切如一。这个“一”正是“一念”的一字。所以《大智度论》说:“行般若波罗蜜者,一念能散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诸山微尘。”就是说修习智慧到彼岸的人,能把十方一切像恒河沙那样多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地与诸山所有的一切微尘,在一念之中散尽。为什么“一念”有这样大的力量?正由于“一念”契合了真如。所以彭际清居士说:“一念至诚回向,即得往生。行者诚能于一念信入,何须更论种种功勋。”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信特别要紧,“一念净信”,一念净信就可以“随愿皆生”,这个不可思议。《教行信证》说:“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我们说一念,就是指信心无二的心;无二,所以叫做一念。一念也就是一心。一心就是往生清净报佛国土的真实正因。法身咱们本来有的,法身不待修、不等修。咱们要成功就是修证报身,修证了报身就居于清净的报土。现在你这一念,就正是清净报土的真实之因。《会疏》说:“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故。”这就是说往生的正因只在你的信心达于一念(一心)的程度,能达到就决定往生,不是依靠你念多少,这与《要解》往生全凭信愿的说法一致。《教行信证》指出“信心无二心”,又说这是往生清净报土的真因,现《会疏》说“往生正因唯在这一念”,两者都把一念、一心结合于信。《疏钞》说“信即心净”,也等于说信心就是净心。一念净信,就是契合于“真如法一”的净信,所以经中下文是“愿生彼国,随愿皆生”。这与《教行信证》的报土真因、《会疏》的往生正因,都是互为表里,正好参证。


    《弥陀疏钞》引证了《成唯识论》说:“信者,谓于实德,深忍乐欲。心净为性。何言心净,以心胜故。如水清珠,能清浊水。又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信正翻彼,故净为相。”什么叫做信?就是对于真实的妙德,能深入的安忍,欢喜愿求。“忍”就是安忍、安住。“欲”是愿意领会、愿意相契。信以心净为它的性。什么叫做心净?因为心很殊胜,如同水清珠。珠子放在很浊的水中,水当时就清了。信心就有这样的妙用。但是染法就相反了,种种染法,各个都有自己的相,唯有“不信”这个染法,它有一个特点是“自相浑浊”。它不但自己浑浊,而且还能浑浊其它的心所。如极脏的东西,它不但本身脏,谁碰到它谁脏。所谓“自秽秽他”。就好像要把脏的臭的大便放到干净的帽子上,帽子也就脏了,它使别的也脏。“信方翻彼”,信正好相反,能清浊水,把问题翻过来,所以信和不信差别很大。在初始不觉得,有人信、有人不信,都是一块没什么差别,但实际上非常明显。信是以净为相。所以莲池大师说:“今修净土,主乎心净,信为急务,明亦甚矣。”修净的人以心净为主,所以要明白生信是紧急的要事。《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所以能信的人,你本身就不可思议;所得到的善业果报,也不可思议。不是你能想得到的。《要解》说:“唯有大智,方能谛信。”没有大智慧你不能信。所以若能真信如是之事,你这个人就不可思议。


    《安乐集》依《往生论注》立了三个心:一者淳心,是信心很深厚。二者一心,信心很纯一。三者是相续心,信心相续不杂余念。并说:“若能相续,则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一念净信是信,从信起愿,所以信愿是往生的根本。用自己的善根,至心回向求生极乐。“至心”,《观经》说就是至诚的心。善导大师在《四帖疏》说:“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內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指恶性牢固)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至就是真,诚就是实。就是要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的解和行,必须是真实心中的东西,而不应当外现贤善精进的相(真实,表里如一,不是外现一种大德的样子),可是内怀虚假,里面是“贪嗔邪(不正)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这种人的内部是贪欲、嗔恨、邪恶、虚假,并且奸恶狡诈,诡计多端,好恶成性,无法教化,所作所为如同蝎蛇。“虽起三业”,由于“外现贤善”,当然表面上也做很多好事,修庙、造像,但这“名为杂毒之善”,你这个善里有毒。“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这个批评得很厉害。所以要用自心所修真实善根来回向“愿生彼国”,往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我们依止弥陀六字洪名一乘愿海真诚地发愿,来回向求往生极乐,这就是无上的回向。有了一念净信,把这一念净心来回向,决定“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所以日本《会疏》说:“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这一念是指的“一念净信”。不是靠你天天拿着念佛珠,“口念弥陀意纷纭”,心里想的不知是什么,你念的再多,不如这一念净信之中的一念。所以《弥陀要解》也说:“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定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有好多人不明白,对于净土宗他不在信愿上用功。所以这同《会疏》的话一样,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这个地方不谋而合,关键是“信愿”。信要有智慧,要清净。又《弥陀疏钞》说:“但有愿者,无一不生。方知愿力,如是广大,焉可不信,焉可不愿。”我们才知道愿力是这样的广大,怎么可以不信,怎么可以不愿!


    本品名为十方佛赞。十方佛为什么要赞叹弥陀呢?就是愿意听到的人都发清净的信心,来忆念、受持、归依、供养阿弥陀佛,乃至能够出生一念的净信,也就是不二的信心。正如《信心铭》:“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非去来今(没有过去、现在与未来)就是打破了时间,当然一并打破空间和一切虚妄情见。在这种远离一切垢染的清净信心中,把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极乐,于是随你发的愿必定如愿往生,而且住不退转,乃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十方诸佛没有一佛不赞叹,没有一时不赞叹,只是希望一切众生能闻如是妙法,希望每一位众生闻佛名号,同生净信,至心持名,愿生极乐,随愿皆生,同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