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六)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2017-09-02 10:04:27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六十集讲:“皆由贪着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至于苦因“皆由贪着财色”,贪恋。多求无厌足为贪。贪心牢固就是着,抓住了不肯放。《宝积经》云:“邪念生贪着,贪着生烦恼。”所谓“财”,就是钱财货物。包括现在所说黄金首饰、钱财、房子、一切享受,各种近代的这些新设备等等都属于财。“色”者色情,指男女间之情欲。《嘉祥疏》说:“或贪财,或贪皮肉。”就是肉身的这一种贪着。现在还不仅仅是男女之间,同性恋、人和畜牲,同样都是色。这个在真正的戒条里写得很清楚,都在内,都要禁止的。所以坏的东西都是共同的,中国古代一直传到现在还是有,中国在春秋时这就属于男色,而且现在外国还都很发达,各国都有,这坏的事情就很普遍,这都是贪着。“不肯施惠”,不肯以财物等利益好处布施与人,不肯给人方便去救度别人。《会疏》云:“贪欲虽多,以财色为大,故偏举。不能施惠,悭吝之相也。”

 

“各欲自快,无复曲直”,每个人都是只求自利快心,不问是非曲直。现在、古代很发达,崇拜撒旦(“撒旦”是基督教所说的魔鬼)。他的纪念日快到了,已经有十几个人把自己小儿子准备好,杀了来祭祀,胡作非为。在礼拜日行礼的时候可以强奸少女。他们要求自由解放,就是这“各欲自快”。我要干什么干什么,不受一切拘束,只考虑自己的自由,没有考虑别人的自由,想强奸就强奸。你是自由了,那被强奸她自由吗?这魔说,现在势力很大,有组织。所以“各欲快意”,到这个时候登峰造极了。“痴欲所迫”,贪欲之心,实根于痴,故曰痴欲。《遗教经》云:“若有智慧,则无贪着。”故此经文明痴贪二恶。“所迫”者,《会疏》云:“爱欲逼迫,常想欲境”。是故损人利己,但慕“富贵荣华”,以求快意于当时。不愿忍辱修善,积累福报于来日。于是威势不常,随即消灭。

 

“不能忍辱,不务修善”。这个“忍”字,中国清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的语录里有两句话:“千万忍耐,忍耐万千”。千万要忍耐,你所忍耐的事不是一件两件,要成万成千的忍耐,所以“千万忍耐,忍耐万千”。佛教忍辱是六度之一,在《金刚经》里先讲的布施,应该要不着相的布施,三轮体空。特别指明了“忍辱”。具体举例就是歌利王节节支解。忍辱很重要,所以要难忍能忍。一个人不能忍,处处讲自由,老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将来非干到地狱去不可。凡事都要有所不为,所以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自己要有约束。哪里能这么放纵,只考虑自己,侵犯对方的自由,自己还觉得很有理,这就是造恶。忍辱者,就是克制自己,把自由让给别人。他骂你,你要回骂,那彼此都不自由了。他骂我之后,而我没有反抗,他就自由了,让给对方。为什么必须我得自由,不让别人自由?这一点耶稣教的话很彻底,当然稍微有点偏。耶稣的话:“当人家打我左脸的时候,我把右脸送上去。”“不务修善”,不肯修善。许多人就“各欲快意”,想怎么痛快,就怎么做,那很危险。“威势无几”,现在你还在横行享受,还有威有势,但这威势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前生修善,今生得人身享受善报,等于一个人继承了家里的遗产,还容许他挥霍,但是坐吃山空,没有几天就花完了。这威势就“随以磨灭”,都消磨没有了。除尽了叫做灭。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施”就是张。“天道”,自然之理,法尔之道。《会疏》云:“今所言天道者,但是因果报应之报。”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谓很多外道就求天,其实天也是在执行这样一个法度。一个执行的人,也要秉公办理,不能说因为他磕头就赦免;上上供就把罪减了,那不是天在那儿受贿吗?有很多人糊涂。《净影疏》云:“天下道理,自然施立。是故名为天道施张。造恶必彰,名自纠举。”而天就是自然的因果,就是要“施张”,就是要起作用。“自然纠举”,“自然”,不用造作,不用安排,自然而然。“纠”就是纠正那个纠。“举”就是举发、检举。一切一切的罪恶,自然而然都暴露了。“茕茕忪忪”,“茕茕”,是一种忧思,无所依,孤独。“忪忪”是心悸不安,惊慌失措。《会疏》云:“茕茕者,单独貌,独生独死故。忪忪者,心动也,惊惶貌。轮回无间也。其中者,五道之中也。”又《净影疏》云:“罪者归之,无人伴匹。故云茕忪当入其中。”那真是孤孤单单,“万般将不去”,你的同伙、哥们、至亲爱的眷属,没有谁能跟着你的,“只有业随身”,孤独恐慌的很。“当入其中”,自然走到你的罪业之中,轮回在五趣里头,到你应该去的地方。故云:“古今有是”,从古到现在都是这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悲痛可伤啊!众生本来是佛,自己不明白、不相信,不但是妄想执着,而且种种造恶,在冤枉之中受轮回。这个梦就越做越恶,越做越恐怖,不能醒,所以“痛哉可伤”!表三毒所作恶因,定感痛烧之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