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一)“唯此五恶世间”是“最为剧苦”

2017-09-02 10:04:27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五十九集讲:“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第一个就是指着杀恶。所谓五戒:杀、盗、淫、妄、酒。五戒又包括十恶,所以佛的教诫是很全面的。世间诸众生类,从内心就是想作种种的恶。现在看见国外正在纪念撒旦,很多人已经把一岁多的儿子准备好了要杀,十多个。把儿子杀了,拿这个血来纪念撒旦。在这个集会中,他们可以强奸少女,种种的做些不法的行为。所以众生种种恶的根性,“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就想要做恶。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这么解释小孩是错误的。说天性,小孩本来是善,没有的话,有的小孩残害动物,虐待动物,把虫子去喂蚂蚁,哪儿善呢?“人之初,性本善”,是指着最本,人之初是人之本,人之本是善。“强者伏弱”,持强凌弱,能杀者为强,所杀者为弱,人畜皆然。“转相克贼”,“克”是克制,“贼”是盗贼,贼就是害。互相偷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亦取雀,这就是互相克贼。“残害杀伤”,活活的一条生命,残害!你看蚂蚁吃那个槐树虫子,槐树虫子疼的蹦,蹦下来之后蚂蚁咬着不放,这残害。杀伤,它以为乐,逮着个东西吃,而那个被吃的很苦。“迭相吞噉”,互相你吞我、我吃你。“不知为善”,不知道行善。人现在也是一样,不过经过厨房就是,也是成天在吞食动物,没有两样。以上诸句,明杀生恶。“不知为善”,乃至“不肯为善”,皆表造恶之过失。“后受殃罚”,以广为不善,复杀生害命,后受到灾殃,受罪责罚,所以在世界上有“穷乞”,贫穷要饭的;“孤独”,没有人照养的,孤儿与老人;聋子、瞎子、哑吧、愚痴。“尪”是瘸腿的,“狂”是精神错乱的。这都因为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造成今生这样子。

 

另外有一种,“尊贵”等,表为善之得,弥显作恶之失。“尊贵、豪富”,地位很尊贵,家里很有钱。“长者”,乃积财具德者之通号。又为年长多财者之称号。“贤明、智勇、才达”,乃人中贤智之士。有智慧,勇猛精进,才华通达。世间富贵贤智之人,都是由于多生的慈爱和孝顺(父慈子孝),“修善积德”所致。“慈”是与人为乐,“孝”字,为什么孝道可贵?因为孝道不是为自己的。你跟爱人好,爱人跟丈夫好,一半为对方,一半为自己;你爱儿女,喜欢儿女你慈悲,一半为儿女,自己也喜欢他,他发愁,你也就苦,但他快乐的时候,你也得到快乐。只有对于父母,只是单纯为了父母,这个心是在父母那一边,不是自己想得到什么好处,所以这个功德非常大。“世间有此目前现事”,上述之因果不虚,乃世间所见之事,有人受罪、有人享福。上举之“穷乞”乃至“尪狂”乃殃罚中之易见者。而未知“寿终之后”,其苦尤为深剧。“入其幽冥”下,正表其罪苦。“幽冥”,阴间,所谓冥界。总指三恶道,别指鬼趣与地狱。“转生受身,改形易道”。《会疏》曰:“脱人身,受鬼畜等身,故云‘转生受身’。四生转变,云‘改形’。六道生死,云‘易道’。”四生指胎卵湿化。比方舍麻雀身而得鹦鹉身,就是“改形”。只是改形没有易道,都是畜生道。又如舍人身而作鸟,则从人道变成畜生道,是为“易道”。众生轮转于六道之中。“泥犁”就是地狱。“蜎飞蠕动”,是小飞虫,小爬虫,最下等的动物。

 

“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嘉祥疏》曰:“譬如王法者引喻况。报轻在前,重苦在后。如似王法治罪,先杻械诣市杀之,先现报后入地狱,故云‘极刑’。”其义谓,作恶受报,先受现世轻报,身后复受重报。如王法中,惩治罪犯,先置狱中,身被枷锁,受诸剧苦。此喻现身苦报。最后乃处以极刑,断其生命。“极刑”即喻地狱。地狱之苦,如火焚身。又死后堕入三途,乃有泥犁、禽兽、蜎蠕之属。地狱尤苦,故云“极刑”。“魂神命精”,“魂神”是指第六识,“命精”,即第八识阿赖耶,乃“去后来先作主人”者。此第八识相似相续,舍命之际,随重投堕,故云“随罪趣向”。就随着你的罪业,而定下一生的趣向之处,依其罪报,投入恶趣。“所受寿命,或长或短”,若陷无间狱中,永劫难出,是名“或长”。或为微菌,则刹那生死。像朝生夕死的小虫,有时一天要几生几死,是称“或短”。这个都不一定,短也并不是说一下子就解决了,不是,老是这个东西,它老生。所以给释迦牟尼佛布置精舍的时候,一个阿罗汉就哭了,说前一尊佛修精舍的时候,地上的蚂蚁就是蚂蚁,现在到释迦牟尼佛了,它们还当蚂蚁。说两佛之间多长的时间。所以“或长或短”,其中寿命无量差别,皆是宿业所感。善趣以寿长为福,恶趣则以寿长为巨祸。也就是说念《长寿咒》的人,不要对着动物念就这个道理。你念了之后它听见长寿,对于它是很大的祸患。“相从共生,更相报偿”表冤冤相报,无有穷尽。《会疏》曰:“杀生等人,生生同出,彼此互害,报其怨恨也。”都是因为业力的关系,你跟着我、我跟着你。被杀者为索还命债,必追逐其冤对,同时出现世间方能报偿。所以一生的来来往往,其实都是债务关系,互相讨债还债,是故怨家债主“相从共生”。今生人杀其羊,当来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又如猫死为鼠,鼠死为猫。世世同生,讨命偿债,故云“更相报偿”。互相你来回报,你来偿命,又因讨债之人,往往报复过甚,又结新冤,故无了期。如果“殃恶未尽,终不得离”。所作之殃恶没有受尽,永不得离,则必辗转恶趣之中,无有出期,痛不可言。就好像那个肉虫让蚂蚁咬,它那儿蹦来蹦去,不等吃光、吃死,停止不下来,所以“累劫难出”。多少劫就跟那蚂蚁一样,释迦牟尼佛又成佛了,它还当。因为你想,它的识神里头,所见的只是蚂蚁,同志都是蚂蚁,敌人也是蚂蚁,又结了些新债,新债还是蚂蚁,是“难得解脱”,不容易解脱。而且就是信了佛,修了佛法,还是难得解脱。所以夏老师听到净土法门之后,一人在屋子里呵呵呵的笑,笑了几天,他笑“我这回可有办法出来了。”这才真是“生死心切”!大家缺少这个心,生死心不切。不知道生死可怕,也不知道能够出去是多么重要!所以我说:信不深、愿不切,就是生死之心不切。哪还有那些闲情逸致,要如救头燃。不光岁数大的人如救头燃,年青人一样如救头燃,你脑袋上着火了,是“痛不可言”,这个痛苦是不可说的。所以释迦牟尼佛看见鸟吃虫子要出家。就是互相杀,互相吞噉,互相报应,难得出离,痛不可言。这个痛苦,它不是死一回,是老生老死。现在这种科学培养,大量的孵出来,这个生死的次数更多了,挨刀的次数更多了,生死的报应更快了,是“痛不可言”啊!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自然就是这样。义寂云:“作恶虽不乐欲苦果,苦果自应。修善虽不希望乐果,乐果自应。义同影响(指如影随身,如响应声)。然此经多言自然者,为显因果决定法尔。”又《会疏》曰:“因果必应,故云自然。”自然如是作了五恶,就要受五痛,死后有五烧。“虽不即时暴应”,“暴”乃猛急突然之义。“应”指报应。善人行善,恶人行恶,应受之果报,或不当时立即显现。但因果不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业恶业都归在你本身上,一样也跑不了。于其后世,必受其报,故云“善恶会当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