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四集摘录(二)

2017-08-14 12:30:57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四集讲:“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众生听到水声说法所得法益。“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清是清凉);三者甘美(喝时很甜);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不但可以解渴还解饿);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长乐受用。”这最要紧的一句,“增益种种殊胜善根”,水还能增益种种善根,真是不可思议,极乐众生真是多福……往生的人听到以上种种妙法音声,“其心清净”,大家心中清净。“无诸分别”,“分别”,思量识别诸事理,以妄分别为体。乃妄于无我无法之上,而分别我与法也。般若无我、人、众生、寿者之相,平等无差,一味无别。离开垢污同杂染,也离开了种种虚妄分别、对待,入了不二法门,契和中道。所以经说“正直平等”,正就不邪,直就不曲。无二无别就是平等,中道就自然正直。不邪为正,没有任何邪思邪见;不曲为直,直心是道场。众生心不是邪就是曲。我是佛教家庭,从小就信佛,广济寺没有一个小旮旯我没走到,可是念中学的时候我不信佛,就觉得这许多有名的出家人或者居士,心里还那么曲里拐弯的,就觉得佛法没用。等后来念到《金刚经》才知道,不是佛法无用,是大家对不起佛法。真正修行,正直,没那些曲里拐弯;平等,没那些分别。“直心是道场”,所以直心很重要,禅宗提倡直起直用,唐代有台山婆,人问台山路怎么去?她只回答:“蓦直去”。这三字极平常、极奇特,但无边妙义与玄理都在其中。于是善根自然成熟。《阿弥陀经》:“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天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弥陀疏钞》说:“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这一点是极乐最殊胜之处。在极乐世界所听到的法,你不但都能领会,并且立即同法相应。现在我们有很多人岂但不能同法相应,就是正确领会也极端困难。我们娑婆众生,极多的人都没有达到六根清彻,耳内有许多垢污,先要去掉你的垢。打个比喻:像是拿个杯子去舀甘露,但是你的杯子刚刚装过敌敌畏。你用这个杯子去喝甘露,喝了就会把你毒死,你杯子里有毒呀!所以要无垢,也就是先要消除贪嗔痴三毒,才能听进去。至于“相应”十分重要,相应就是契合。《往生论注》说:“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这就是说,相应就像匣盖的相称相合。《华严论》说:“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今经云“随其所闻,与法相应”,深显弥陀本愿功德,不可思议。诸往生凡圣同居土的凡夫,善根成熟,所闻妙法,悉能契会。蹑解起行,行起解绝。忘照同时,能所不二。智与理冥,乃至种种所闻,悉能顿契,与法相应。说提到实相,就跟实相相应,谈到平等,就跟平等相应。你只听到这个名词,顶多还知道一些名词的解释,你没有相应。怎么叫相应?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就相应了。你真正是照了,不然你把那两句话天天念,就等到有那么一天相应,那没有相应之前你还是苦。


“其愿闻者,辄独闻之”。自己想听什么,就听见什么。那不想听的人就一点也听不到,一点也不受干扰。所以极乐世界微妙难思,时时闻无上法,处处得真实之利,耳目所对,全显本心。举足下足,咸作佛事,所以“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水说妙法,显示极乐世界无情说法的不思议功德。“微澜徐回”,水中波浪,大的叫做澜,小的像水面的细纹叫做波。现在经中说“微澜”,所指的是波。这些水波安和地徐慢旋回,“转相灌注”,波与波的水互相注入,你灌到我、我灌到你。水流有声,“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演放出无量的微妙音声。水波正在广宣法音,饶益众生,使闻者各个听到自己愿闻的法。


一、“或闻佛法僧声”。佛法僧是三宝,《阿弥陀经》:“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二、“波罗蜜”。译为到彼岸。修菩萨的大行,能由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叫做波罗蜜。


三、“止息寂静声”。止是停止,息是休息,指息灭种种妄想。止息即止观,《止观三》:“法性寂然曰止。寂而常照曰观。”这是说寂然不动叫止,相当于戒定慧三字中“定”字的意思。在寂定之中仍有觉照的作用,就是观,相当于三字中的“慧”字。“寂静”见前诸根寂静注。


四、“无生无灭声”。清凉国师:“诸法本自无生,便自无灭。”《仁王经》说:“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心经》的空相就是《仁王经》的“真实空”,就是第一义谛空。一切法既是真实空,从何处又有生灭去来,所以本经“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远离去来、生灭、空有一切分别的相,所以清凉国师说:诸法本来无生,既无生,当然也就无灭。


五、“十力无畏声”。十力,如来证入实相之智力,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十力。


“十力”者,如来所有之十种力用。⑴觉是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又指知一切众生因缘果报。作乐业得乐报。因果相契,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⑵业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或善不善,有漏无漏等之智力。⑶定智力。知诸禅定,解脱三昧之智力。⑷根智力。知诸众生,诸根上下,随机施教。⑸欲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知他众生,种种乐欲,各各不同。⑹界智力。乃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也。⑺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知所修何教道品,得至何位之智力。如五戒十善至人天,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⑻宿命智力。知众生一世乃至百千万世,姓名寿夭苦乐等。⑼天眼智力。见众生受生舍报,生生死死,从何道来,向何道去;以及善恶业缘,或苦或乐,无障碍之智力。⑽漏尽智力。于一切妄惑习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不受后有之智力。“无畏”者,又云无所畏。佛在大众中说法泰然自若、无所畏惧的德。一共有四:⑴说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⑵说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⑶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⑷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六、“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无性”,一切法都没有实体,所以说“无性”。“无作”,是没有安排造作的意思,和无为相同。如有所作为,就成有为法了。《法事赞》:“极乐无为涅槃界。”涅槃是无生无灭,除尽一切有为的法,离开一切有为造作。天台主张,权教法相宗的佛是修行感得佛果而成的佛,为酬报三大劫修行的因所成的佛,所以是有为法的佛。圆教佛的三身都是本来自然如是的佛性,不是由因地中修行造作的果实,所以叫做无作三身。《法华经·守护国界品》:“有为报佛,梦里权果。无作三身,梦前实佛。”这是说:权教从有为法修成的佛,这个佛果只像人在睡梦中所得的果实,这是如来为众生权巧方便而说是佛。若是由无作法所证圆教佛的法报化三身,那是入梦以前真我,这才是实佛。


“无我”,有恒常一定的体,又有主宰的作用的,叫做我。在人身中执定存在这个的,叫做人我;若在法上执有这个的,叫做法我。人身只是五蕴的假和合,没有常一的实体,所以没有人我;诸法总之是因缘所生,也没有常一的实体,所以也没有法我。《止观》说:因为没有智慧,所以认为有我。若用智慧来观照,实在是没有我。要说有我,我在哪里?从头到足,各肢各节,一一寻察,但找不到我。可见何处又有他人和众生呢?又《原人论》说:肉体形象所显的色身,以及能思能虑的我心,从无始以来,由于因缘之力,一念与一念,就是一生一灭,后念生则前念灭,念念相继,就是生灭相继,没有终止。像是涓涓的水流,后浪追前浪;又像灯蜡的火焰,前焰刚熄,后焰已燃,焰焰相接,生灭不停。人的身心与之相类,由于因缘,身心假合,好像是一,又好象是常,其实只是相似相续,既不是一,更不是常。但是凡愚的人缺少智慧,认以为我,宝重此我,引发无量贪嗔痴三毒,造一切业。


七、“大慈大悲喜舍声”。慈悲喜舍是四无量心。⑴慈:与众生乐。⑵悲:拔众生苦。⑶喜:见他人的离苦得乐,自心生起欢喜的心。⑷舍:内心平等,没有执着,于众生舍一切冤亲等等的分别,舍弃一切贪、嗔、痴过失。众生修习得无量福与果。


八、“甘露灌顶受位声”。甘露本是天人的不死药,吃了能延长寿命,味美如蜜。密典《秘藏记钞》:用法水给弟子灌顶,叫甘露灌顶。《大日经》说:如来是法王,为令佛种不断,用甘露法水给弟子灌顶。从这以后,一切圣众对于得受灌顶的这个人都很敬仰,知道这个人决定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一定继承法王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