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四十八愿: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金刚上师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

2017-06-05 16:06:46 点击数: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念老在讲座三十六集中说:“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愿文是:“我作佛时……至于成佛。”从本愿起,这五愿都是指他方世界闻名受益的情况。他方净土中人都是断见思惑、发菩提心的大心行者,都是菩萨,没有凡小,所以愿文直呼为“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字有信受、思惟、如说修行。只要一闻弥陀的名号,“皆悉逮得”(逮是追跟上的意思就是及时得到)也就是跟着就得得到清净解脱普等这三个三昧(《宋译“应时获得”正与“皆悉逮得”同义)。


清净是什么意思呢?没有疑、垢、染着。阿弥陀佛又号无量清净佛。在本经中,行人如能达到“一念净心”、“一念净信”,求生极乐净土,都可如愿。可见清净十分重要。正定在清净之中,就叫清净三昧。现在有很多人入定时稍有一点净境、得到一点轻安就喜欢,这就是染着,就要走上错路了。染着定中的清净安乐。所以念佛四大秘诀,“莫贪净境”,要不染不着。所以菩萨都怕三禅,因为三禅之安乐是不可说,到了三禅就过不去了,他就喜欢这个、太舒服了。稍微用一点功的人都知道世间的乐不算什么,与法乐是没有法子相比的。应知清净三昧是无染无着的三昧。


“解脱三昧”是离开一切缠缚、自由自在的三昧。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就生气,你就被动得很,你被捆住了。他一扯你,你就跟着跑,哪能自由自在。到了解脱三昧,你就拴不住我了。所以什么叫“善知识”?善知识只是给人解粘去缚,哪个地方粘住了,拨一拨;哪个地方捆住了,解一解。所以禅宗说:“我此门中,实无一法与人。”


第三、“普等三昧”。普等,“普”就是普遍,“等”就是平等。不要小看普遍平等这四个字,一切东西普遍都能平等了,这是什么境界?这就到了不二法门。所以《维摩诘经》就是要入不二法门。不平等就是二,邪和正这是二,善和恶是二,佛和魔是二,种种的二。世间的二就更多了,男人女人也是二。一切都没有差别才是平等,普遍没有差别就普等了。普等三昧是很深的三昧。


“诸深总持”。“总持”就是陀罗尼。“住三摩地”,就是安住在正定正受(现在许多练功,不是正定,由于邪定引发邪通,走入了邪道,最后是堕落,所以欲升反降,越练越坏,可怜悯者。动机并不坏,但无知就走上错路)。因闻名得普等三昧是本愿正意。于是自然得到种种甚深总持,安住在正定,最后果满功圆,“至于成佛”。


愿文中三个三昧,《会疏》说: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都是念佛三昧。因为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宝王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宝、一切三昧中之王(十地菩萨不离念佛),就具足了一切三昧的功德。既然具足了一切三昧中的功德,当然它也就具有一切三昧的名号。念佛三昧具有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及种种其他三昧的名称,所以最后是他方世界的菩萨,只要一听到佛的名号就得殊胜三昧至于成佛。闻名所得之益超于以前各愿,这就因为闻名的是菩萨,已经断了见思惑,正在断除尘沙与无明,惑障已轻,易与菩提相应。就像垢镜已经打磨自然易显来照者之形一句佛号因果同时具足宝王三昧一切功德亦即一切三昧功德他方菩萨闻名相应同契入宝王三昧普等三昧一切三昧并具足一切三昧功德


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他方菩萨由于闻名住于正定,在定中常供一切诸佛,虽在广兴供养,正处于繁忙的功用之中,可是“不失定意”。所以本愿叫做定中供佛。这是甚深的地上菩萨境界。《会疏》认为他方初发心菩萨,因为听到佛名,顿登上地,得诸三昧力,所以能定中供佛。《论注》说:“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闻名顿登上地,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弥陀愿力不可思议。所以极乐世界,破了无明就分证常寂光。常寂光是寂而恒照。“寂”是寂然不动,在寂然不动之中常常是无间歇的照用;照而常寂,虽然在起照用,还是寂然无所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就是定中供一切诸佛,不失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