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四十八愿:二十一、悔过得生愿。——金刚上师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

2017-06-05 16:06:46 点击数: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念老在讲座三十四集中说:“第二十一、悔过得生愿。重点在悔过。本愿前部与十九愿非常接近,愿文大意是:十方众生听到弥陀名号,就至心向往,一心想念极乐国土,并且“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非常坚固没有退转,培植众德的根本,勤修种种功德,广种善根。“德本”,念佛是诸善中王,也是德中的根本。今生闻名发心,悔过向善,以至诚的心来回向求生。“欲生极乐,无不遂者”,没有不满愿的。临命终时蒙佛加被,不堕三恶道,往生彼国。是为本愿之殊胜慈德也。故云“四十八愿,愿愿皆为众生”。大悲慈父,恩德无极。我辈佛徒,当何以报?


把本愿与十九愿相比较,两者基本相同,唯一重要差别,第十九愿中“一心念我,昼夜不断”是专修持名,本愿是“植众德本”,是兼修或其他不同于专修的修持。这不宜把植众德本当成也是专念名号,那便与第十九愿重复。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第十八、十九两愿都是专重持名,本经的纲宗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足证专修持名是净土宗。但从古至今持咒、诵经、参禅,以及种种兼修而得到往生的,也常见于多种著述之中,这正在本愿所摄之内。最明显的例子,蕅益大师说参禅的人不必放弃禅而改修念佛,只要把参禅功德回向极乐就对了,大师真不愧为“真佛眼”,是开显弥陀本心的大善知识。


本愿以下阐明“悔过得生”的特点。过去生中有很重罪恶的人,我们就以悟达国师是最好的例子:他在隋朝是国师,在汉朝时他是袁盎,给国王献策把宰相晁错给杀了,晁错含冤不服多少生要报复,但就是没有机会,他都是高僧,一直等到隋朝,国王雕了檀香的宝座请他升座说法,他在升座时有一念自满,在汉朝的冤孽就找上他了,马上长了两个人面疮。所谓人面疮,长在膝盖上(膝盖是神经、关节最多的)像个人脸,有时去看戏,也要把人面疮露出来让它看戏,会吃东西种种的痛苦,这是一种冤孽病。我们要说我这一生没干坏事,你前生干什么来着谁知道啊?种种的宿业。“若有宿恶”。过去多生直到今世所造下的罪恶叫做宿恶,一般人肯定是有,但往往不自知。若有人听了佛的名号,恭敬和不恭敬的差别也很大。所以“一切罪从忏悔灭,一切福从恭敬生”,尊法重道是恭敬心。罪只有从忏悔灭,不能够以做好事来赎罪。做好事得福报,做坏事是恶报。你要消灭这个报,只有靠忏悔,承认自己的罪恶,虔修忏法,痛心悔改,誓不再犯。学道作善,持经持戒,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人在寿命终了之后,不会再堕三恶道,立即生到极乐国土。所以按他前生的罪恶,原本应该入三恶道,但以弥陀大愿加被,直接往生极乐;既生极乐,就永远不再入三恶道,这就是一乘愿海的无边功德。所以此土人民纵有宿业重罪,都可以带业往生。目前海外有人认为不能带业往生,消业才能往生;也有人说带业往生是带善业,这都不符合经义。第一愿中的“不复更堕恶趣”,与本愿的“不复更三恶道”,都表明往生的人仍有再入三恶道的罪业,现因弥陀大愿加被而往生极乐,不再堕三恶道。所以带业往生之说是肯定的,历见于种种古德的伟著,不能否定。至于带业必须是指恶业,若带善业那就用不着说了。至于消业之说,请看蕅益大师所说:念念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人每天早中晚三个单元的时间都在念佛,每念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了一百年,所能消者只是像人手指甲上所带的一点点土,所没有消的还是像整个地球的土。请问这业怎么消?所以万不可用消业往生来代替带业往生,那样的话就没有净土宗是易行道的说法了。所以就是带惑往生(惑就有罪业),惑没有破到了极乐世界还是凡夫,真正破了见思就是声闻缘觉;再破了尘沙无明就是菩萨。惑都在那儿去破,业都在那儿去消。据笔者之意,消业两字也有重要性,本愿中的悔改就表明愿意消业。只要知道自己有业,肯去消业,符合本愿指示去修持,这一生消不完的罪业不管有多少,往生的时候都可以带,阿弥陀佛全部承包了,都可以托运。如果有业不肯消,那就往生不了。因为消业才是本愿的悔改行动表示。所以若是肯消业,不管还有多少未消的罪业都可以带;若是根本不肯消业,那就往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