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十集摘录(八)

2017-05-31 12:37:16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十集中说:“本经所宗一向专念更为明确,更契众生根机,弥显慈尊恩德无极。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说:“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这是益大师,注解《阿弥陀经》的话,“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或散或定都可以,还有散乱,还有这些情况,就生的低一点,分三辈九品。念到一心不乱还有散乱吗?没有了,所以不须要念到一心不乱,只要一向专念就行了。你或者还很定,没有相续、很清净,或者有时还是很多妄想纷飞,就是生的低一点,随着这个可以分三辈九品。若到了事一心,就是方便有余土;理一心,就是实报庄严土了。所以散心持名,不是要定,也没有到不乱,就能够往生同居净土,这一点很重要。


很多老修行,也坚持非念到一心不乱不可,这是他自己生出来的看法。你看蕅益大师的《要解》就不是这么说,而印光大师给印证了,这是《阿弥陀经》注解中最好的一部,就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来写也不能超过蕅益大师。所以散念,也能往生同居净土,这就等于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若能念到一心不乱,不管是事一心、理一心,那就是更高了、更好了,此实为圣贤的行径,而不是芸芸凡夫所能做得到的。若必须要求一心不乱,始能往生者,试问苦海众生能有几人得度?咱们世界上能往生的人就太少了,则持名方便法门,亦将是难行道矣。所以本经很明确,以一向专念为宗,但是强调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不容易,没发的赶紧发,已发起的要增长。密教的关键,不是有其他的秘诀,或特殊的巧法,关键就是劝导行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念到一心不乱。这是《大经合赞》的话:“依此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方得一心不乱故。不能专念(专念你还做不到),决难一心故(就更难于一心了)。”综上两说,故知本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全显极乐与娑婆两土导师,与十方如来的本心,也就是弥陀无尽大悲之胜愿,方便至极之大慈,力用难思的果德。所以不须要念到一心不乱,散乱心,只要信愿持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都可以往生。而且是凡圣齐收,利钝悉被,乃至于五逆十恶,饿鬼畜生,能够发心专念的都能度脱。我听见先师夏老师说的:“地狱中的鬼老念佛不已,等他业报满的时候,一出地狱就成为清凉华菩萨。”连鬼、畜生,上次说夏老师那个老鼠跟着念佛绕佛的,那不是很明显嘛,都得度脱。“广被一切含灵,普惠真实之利”,让一切含灵都得到真实的利益,大恩大德,大愿大力,度生大用,微妙难思。只有这样,一切都能得到普度,一切都能得到真实之利,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


总之可以把这一大段文章,归纳为四句话,“方便力用”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中间两句:“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既然听到有阿弥陀佛的名字,听到了净土法门,听到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就发了无上的至诚心,“踊跃欢喜,至心信乐,愿生其国,乃至十念”,以至于少到仅仅只有十念,都必生,这就是方便。“普摄顿超”,普遍的摄受上中下根,乃至于动物、地狱中的众生,上至文殊普贤。而且是顿超,这方法很顿,不是很慢的,像爬楼梯,慢慢的上一步、走一步,这就是渐法。顿法,一进来就上电梯,一下子就上了屋顶花园,这是顿超之法。所以五逆十恶的凡夫,临终十念,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所以普摄顿超,现生成办,也可以说一生成办。不是说今生来了,下生还要来,还要来,无穷无止地修下去,结这个善缘,等到缘成熟了,才能解决问题。而是在这一生之中,就现在父母所生之身,问题成功办妥了,这就是它的力用,很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