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十九集摘录(三)

2017-05-27 12:57:57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十九集中说:“调众生,宣妙理”。调者是调和,宣是宣扬、开示。妙理就是实相的理体,也就是《法华经》所说佛的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这是宣妙理。要让一切有情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就是调众生。现在你要度众生,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佛知见?这弘法就很难了。


“贮功德,示福田”。备具多德就是“贮功德”。这些大菩萨都有种种功德,就可以给众生当福田。“福田”者,就是种福的田。种稻子的田叫稻田,种福的田称为福田。《净影疏》:“贮积多德(修行积累了种种的德),名贮功德。现受物供,故名为示。生世福善,如田生物,故云‘福田’。”修行积累了种种的德,叫做“贮功德”。所贮功德示现于外,接受众生的供养,让众生造福,像田长东西一样,可以得到世间的福跟善,所以称为“示福田”。《甄解》说:“福田者,供养如来,所施虽少,获福宏多。犹如良田,所种虽少,收实甚多。”供养佛哪怕只是一枝花呢,过去释迦牟尼佛就是献点花,但是得福就宏大了。譬如良田,撒下的只是种子,但是收成就多了。又《菩萨本生经》,“所以佛为福田,贮无上功德故。”这些大菩萨都是修习种种功德,显示出来作为众生的福田。佛是真正的福田,因为功德最圆满。《俱舍论》有四种福田:一趣田。趣是畜生。现在很多外国人爱护动物,你爱护众生,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所以佛是最平等的。所谓畜生很苦,你放生种种的优待动物,这是一个福田。不光佛是福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第二是苦田。我们去救济一切贫穷困苦的人,这些人都可以给我们当福田。第三是恩田。父母师长等对我们有恩,我们在父母身边行孝,就是种福田。第四是德田,功德的田。小乘、大乘,三乘教的一切贤圣都是福田。小乘,从初果一直到四果。贤圣,就是地前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地上菩萨就是圣:十地、等觉、妙觉。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众生有种种病,所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种法,也就是八万四千种药。应病与药,所以法也无定法。等到病好了药也就不要了,老吃药就执药成病。本来药是为去病的,这病好了还吃药,倒添了病。药是喻如来的妙法,病是喻众生的苦。所以《涅槃经》说:“度众生故,为说无上微妙法药。”“三苦”有两说:一、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⑴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这个事本身就是苦的,是苦苦。⑵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这个事本身是可喜的,但一旦破坏了就难过了。比方世间的眷属,夫妻恩爱,当时觉得很幸福的,但一天死掉一个,那个活的就很苦了,对于孩子也是如此。你有个很好的电视机,天天要看,喜欢的不得了,一天被人砸掉了,你就很难过。这是坏苦。⑶行苦,行者,迁流之义。因一切都在迁变、转化,无有停息,而生苦恼。念念迁流这个苦,大家一般理会不到。二、嘉祥大师说三苦是三有之苦。三有就是色界、无色界、欲界三界。三苦是指三界众生的生死之苦。这两种说法都对,日本《甄解》评论说“祥释为稳”,说嘉祥大师的解释稳当一些。因为要除众生生死之苦,就很合净土宗的宗旨。净土宗的特点,是使众生即身出离生死苦海。别的法门要出三界须断见思惑,达到阿罗汉的水平。见惑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贪嗔痴慢疑十样。思惑就更细的贪嗔痴慢,不但是人间的这种贪嗔痴慢都去掉,连天界的贪嗔痴慢都去掉,无色界天的贪嗔痴慢都去掉,这才证阿罗汉,才能出三界。试问一下,谁能够贪嗔痴慢一点也没有?恐怕不是没有,我看起码我自己这贪嗔痴慢是具足的,所以要出去就没有希望。只有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断尽见思惑是竖出),这是带惑往生、带业往生,不是叫你断惑,这个是最突出之处。所以用净土法门信愿持名的无上醍醐妙药,来普救众生沉沦三界生死苦海的厄难,叫做“以诸法药,救疗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