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漫谈篇二 19.一门深入则大可,是一非余则不可

2020-12-31 13:30:49 点击数:

二、漫谈篇二(1989年北京莲舍开示)


19.一门深入则大可,是一非余则不可

这都是平等的。你有缘遇到这个经,跟这个经很当机,它就巩固你。既然如此,那就这个经的功德不可思议,就超出一切,而实际也正是如此。换另一部经,你没有这么当机,生不起这种恭敬心,你去修当然不如修这个经。既然别的不如这个,那这个经不就成为最唯一最突出的吗?所以一切问题都不是抛开了实际的,脱离了对象,脱离了众生。因为脱离了众生就根本没有语言了,用不着说了,什么都不要说了,是吧。

要针对这些众生情况,你遇见什么,跟什么人有缘,就巩固你,叫你一门深入。所以你什么都来呀,就“广学原为深入,一门即是普门。”《净修捷要》里头有许多话都非常精彩,为什么要广学?我们现在也提倡相当的广学,广学就正是为了要深入。研究净土的人别的东西也学一学,什么什么也是一样,要广学。广学是为了什么?因为这样你就知道,全明白了原来这都是如此,因此就很放心,这个法门就坚决学下去。

夏老师说:“释迦牟尼佛现前,告诉我还有个更好的法去修,比念佛强,我也不换了。”这个例子当然是夏老师说的,但有一个实际考验的例子是我经手的。贡嘎上师对我说:“现在只有夏老居士根器最好,只要他肯来皈依,我可以把全部的法传给他,他就完全可以继承我来弘法。”可是我跟夏老师说,他说:“我已经信了净土了,如果现在改变了,这很多跟我学的人就无所适从了。”没有来接受这个。我回去跟贡嘎上师做报告,贡嘎上师微笑,没有不愿意。这就是证明嘛,现在你可以当活佛当……,他说我不换了,这很坚定。所以我们在广学的基础上,认定之后,就是要一门深入,所以广学是好的。

还有,“一门深入则大可”,这夏老师说的,一门深入是太可以了;“是一非余则不可。”就承认我这个对,其余都不对,这个不行。我们往往就跑到一边去,你如果不能一门深入,什么都好,今天看看这个,明天望望那个;这个道场我也转转,那个道场我也转转,这已是一无所成。“一门深入则大可”,这个很好很好。“是一非余”,只有这个一,我这门是是,别的都非,其余都非,这不可。这绝对不可,因为你这样说“非余”的时候就谤法了,谤法之罪你的功德往往抵不过来啊。

所以就很不容易,说老实话。比方说佛教刚才我们谈了,你怎么能够满大家之愿,要在各个方面、各个团体之间,都做得恰到好处,这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自己要很发心,也要时常求佛加被。有一句话很好,这是夏老师的,我现在也常常这么求,“求诸佛示我行处”,诸佛来开示我应当如何走,常常这么祈祷,有的时候你自己就会了。并不是要佛来告诉你,你自己就会走上了正路,常常这么祈祷就会这样。

这就没有矛盾,不是说假话。你要是说人家说假话,那到底是观音好还是地藏好啊?咱们说你只能有一个对,若有一个不对那就佛要说妄语了。不是这样,都是一种方便,为了众生得利益,都是巩固。

总体来说,“法法皆是无上”,这个开示很高,都是无上,就是叫你信受奉行。经后都有“信受奉行”,这四个字大家都轻轻的就念过去了,其实这四个字很深入。头一个要“信”,对于佛之所说你都能信,这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受”就都接受了,比信又深一层,成为是自己的了,接受不就成为我自己的吗?你给我,我接受,就变成我的了。“奉行”,照着做,如说修行。所以“信受奉行”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佛也就告诉大家,法法无上都好,只要去做,对于这个法门能够信受奉行一直到成就,这也就避免见异思迁。众生有时候学到老了,好多人觉得自己还没什么,看见另外一个人学了不久就这样那样了,他就放弃自个儿的去搞那个。换了那个又没有成功,又换一个。换来换去这一生就完了,所以不能见异思迁,要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