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15-1 掩耳不闻末后句,无心犹隔一重关

2019-12-16 12:08:58 点击数:

十五、其他

 

TM居士问:蕅益大师的《金刚经破空论》是写关于什么的?


答:他就说很多人理解《金刚经》只是无相无为,他很强调生心,破掉这一切皆空,不是说就是无住,就是无为,就是无相,就是无念…。所以“莫道无心便是道”,不要说无心就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谷响集》后头我不是写了四个八句偈吗,“掩耳不闻末后句,无心犹隔一重关。”底下谈末后句,掩耳不听末后句,别说是无心,无心还隔一重关,现成人家的句子。这就是《破空论》的出发点。不要以为我无心无所住什么什么就是了,佛法很深,很多人就在这地方以为是是了。


他还举了例子,打坐打到什么都空了,不见人了,不见房屋了,不见什么什么,那是极初步的定。有的人就以为我如何如何,证了什么空性了什么东西,没边啊!就是“宁可有见如须弥,不可空见如芥子许。”这也是学法要知道的事情。我宁可错误有像须弥山那么大有见,宁可有这个有见,而不要有像一个芥菜子那么一点儿空见,都不要有。有见像须弥山那么大,都比那个空见如芥子那么一点儿还好。


夏老师有四句偈子最好了:“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净土,有佛无量寿。”我在天津大学的时候,咳嗽、吐血、病得很厉害,病得很难过的时候,想到这四句偈子,病就好了很多,就轻安了。我见到夏老师,我就谈到这个事,他说这是八句,当年我写这八句的时候,大病中我就预备辞世,跟世间告别写的。写出来之后,病也好了。他说前头八句是这样子:“生已无可恋,死亦奚足厌;”活着有什么可羡慕的,死有什么可讨厌的。“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本来有什么叫生死?六祖一开悟了,本无生无灭,“何其自性,本无生灭”。


这是前头四句,后头还有四句,我当时只是想起后四句,实际上它是八句:“生已无可恋,死亦奚足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净土,有佛无量寿。”因为他要死的时候,他说生死本无。“始信一切有”,这个就很重要,有的人一落空,就不信这些有了。我说了知诸法皆空,才信这一切都有,而西方有净土,有佛无量寿。他这个信是从一切皆空出发的,这个话慢慢体会,慢慢体会。所以那个《破空论》也就是说,不是到了一切都空就为止,无心就为止。

 

TM居士问:要空中生妙有?


答:妙有,还就是要了知,始信一切有,这就跟他那是一贯的。这才是从容中道,才是中道,所以摄佛国、度众生,实际上是“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现在我们有六趣,实际上我们还是在梦,所以《金刚经》说:“如梦幻泡影。”我们现在还都在梦中,我们要醒这一场梦。一醒,心里头何尝有六趣,大千世界也没有,是不是?到了这时候,真正大觉之后,还要摄佛国土,还要度众生。


虽然他没有,但还是有很多人在作梦中,所以“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这样我们才不是执着在“有”上,但也不是说既然都是如梦如幻,那我还建立道场干什么,做佛事干什么,这不多余吗?这又落到“空”那边了。所以“修而无修,无修而修”,说这些东西才是第一义谛。终日度生,终日也无度。所以最后这四句“了知诸法空”,在了知之后,才真信一切有了,“西方有净土,有佛无量寿。”这八句很好。


以前我是因为那时候没有考虑生死,只喜欢这四句,在病中想到这四句就得到轻安。现在老了,前头四句也有用了,这生死问题也就近了,我现在“生已无可恋,死亦奚足厌”啊,平常得很哪。

 

1989年于北京莲舍答弟子问

《茎草集》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