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老文集
-
(音频地址:https://www.lizhi.fm/163854208/5099962199921525766)
今天这三个问题,这个比较深入。这谈到法身,这里头他就有感觉了矛盾。既说是“所见一切皆法身”,这个就是见了,那《金刚经》里头,玄奘法师译的:“法性不可见,法体不可知。”那么一个是可以,一个是不可以,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这个矛盾。
这个法身是离一切相,所以,离一切相,你还见什么呢?法身就不可见了。法身“离一切相”,它“即一切法”,就是说这个实相是无相,也无不相。无不相,两个无,就负负得正,那就可以见了。所以要知道这个事儿,就不是咱们凡夫的这个思想,一种就认为是可见,一种就认为是不可见。那可见就一定都可见,就没有不可见;不可见就不可能再见,就不可能体会到见法身的这个意思。
所以见法身、见性,不是“见闻觉知”的那个“见”,所以“了了见,无可见;无可见,了了见。”我清清楚楚的见了,可是我没有见到什么,“了了见,无所见”;你没有见到什么,那不就无所见了吗?而“无所见,了了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见了。这才是见法身的意思,所以是一个大事因缘。
所以这个开悟称为到法身第一步,初步的第一关,就是破本参,破初关,称为到法身边。法身哪有边?就是见一见法身,这个非肉眼所能见,不是见闻觉知的那个见。但是,当见的时候,是了了分明的见哪。了了分明地见,是没有见到任何东西啊!不是个物,所以“说似一物即不中”。所以大家以见个物的那个情形来形容“见法身”,那就不是见法身的意思了。
那底下大家就说他说的这个话是错了,那么凡夫不能见嘛,只能见一个极小的部份,这个就还是世间的那个看法。既然是不可见,你就不可见那一小部份。能见到一小部份,那也就是见到全体了。这“一多相即”,局部和全体,现在的数学都知道了,这局部就包括全体。大家知道,现在有一些学术方面的进展还是可喜的,局部包括全体,数学证明了,你要能见到一小部份,那也包括全体了。
那么我们说“所见一切皆法身”,那么不就说你看见山,山就是法身?看见水,水就是法身吗?这个就是从道理来说,这一切都在法身之中,一切皆是法身之所显现的,显现都是本体之所显现。你见着它所显现之相,这个显现是从那儿显现呢?是从本体而显现嘛,就如水生波。你看见水,你看见的都是波。波,众生心一妄动就如水生波,波动了。波动了这月亮就照不出来了,没有了。就如凡夫的心,你这个心的妙用就没了。所见到种种波的相,有的是惊涛骇浪,有的是微微的如春皱,总之是波,各种的不同。水就没有什么不同,它平等一味。但我请问你,波是什么呀?你回答回答我,波是什么呀?波不就是水嘛,你见波就见水啊,但就是自己不知。
这个“五法三自性”,三自性是依他起性、遍计执性、圆成实性。就是麻,你把它搓成绳,你看见是……。麻就代表圆成实性,是本体;搓成绳了,这个绳是随便显现出来的,这本体所显现出来是个绳,这依他起。因为有这个绳,你就看见这个相,你就有这个概念,所以从他而起。这句话就是唯物的,依他起嘛,不是存在才有这个概念吗?有个绳。可是你看见的是蛇,这完全是妄了,所以众生都在这遍计执里头,“啊!吓得跑啊!来蛇。”哪有蛇?是一根绳。但是哪有绳?就是麻。
所以众生不能见法身就是这样,他认为是条蛇,所以种种颠倒。现在告诉你,你所见的,哪是蛇呀?就是圆成实性,就是麻,错不错?一点儿也没错!你看见麻绳跟那儿,你看见是蛇,你不看见那麻绳了吗?你不是看见那麻了吗?所以说“所见一切皆法身”,可是你不知道,你认为它是蛇,你看见是美女,你看见是这,看见是那,种种颠倒。
所谓认识到佛,这一切皆是法身,你也就平等了,你就是所谓大平等舍呀。这爱憎取舍,一切执着,可以舍离。但是这个见,你要真正……,这是从理论的、比量的知道,“哦,原来它就是法身。”那么从这儿可以慢慢地转换这种执着、这种颠倒。那你老念“所见一切皆法身”,你相信“所见一切皆法身”,有这么一天你真正的“了了见,无所见;无所见,了了见”,那你又是一番天地。这个就不是妄心所能达到的,不是“见闻觉知”的那个见。
所以底下说到“知”,也同样的。说到这个知,不是“见闻觉知”的那个知。所以大家就不知道自个儿错,你有一个知解,错了!所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你立了一个知,我这儿有个知,这就是无明的根本;“知见离见,斯即涅槃真净。”所以这个知是离知的知,不得已勉强名之为“寂知”,这个是佛法中最玄妙、玄奥、精要之处。不是别的,就是“寂知”。
“寂”是寂然不动;“知”是知道,感而遂通啊,“通”,通达啊。在寂之中而通达;通达之中而是寂,所以不动一念。所以“无住生心”,心是明明朗朗在那儿生,然而你是不住一切相,没有动一念。不动一念那叫做寂,而不动一念而能知。所以照和想就是不一样嘛,“观世音(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是用“照”字啊。大家也念《心经》,也讲《心经》,也说的头头是道,但是你这个五蕴不空,苦厄不度,为什么?就你不是“照”,你是“想”,你从思想中你理解,这都不济于事。照和想的不同,照就是无心,关键就在此。
那么如何去下手?多念嘛,行解相资。一方面读诵大乘,一方面诚诚恳恳地心中老提自个儿根本的这一句,这样熏习熏习,你有一天触着、碰着了。那么不能达到这一步,而能够谛信“所见一切皆法身”,你能够趋向平等一些,少执着一些,取舍心淡一些,也是极宝贵的收获。这是大圆满见,“所见一切皆法身”是大圆满见。“大圆满”是大圆满的境界,在大圆满中是一切都圆满,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圆满的。所以《楞严》讲到后头,也都是趋向于这样的境界。先是要破妄显真,后头妄就是真,地、水、火、风、空、见、识,都是性德,一一都是大圆满,一一都是不可思议,一一都是法身,这是大圆满见。大圆满见,话是说了,在个人份上又有差别了嘛。你当做一个几句开示,几句经文,或者几句什么,这么去把它理解了,那还是很浅很浅嘛,是不是?要了解其真实义。
我们主要要用到的,先从这个地方入手,相信自己所念的这个咒,相信自个儿所观的字种等等,那就是法身,就是实相。这是密宗的道理,“声字皆实相”,先从这地方入手。你就是相信你现在这个修,就是最高的修持,你就在实相上用功了,那还不是最高的修持吗?你现在持名念佛时就是实相念佛嘛,对于这个念佛增加这亲切感,让这体会得很亲切啊,这样就亲切了,就真正的知道珍重啊。先从这儿入手。
“如实知自心”,刚刚说到“知”,这都是离开“见闻觉知”的,所以如实的知,就不是妄心的知,而是寂知。所以这个从怎么样去体会、去修持?还是从持咒、持名下手最容易。这是经典的话:以这个凡夫的生灭心,要来入诸法实相,唯有持名最容易。现在我加上一个持咒,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你只要是真正诚诚恳恳、老老实实的念,念来念去,你就自然而然哪,你就是……,诚恳了嘛,当然就把别的这些东西都放下了。你不能全放下,你总有几句念的时候,它就离开了这些世间的攀缘、这些计较、这些分别,这个完全可以做到。
所以现在最近常常有人说,说我这个……,美国有一个人说:“我现在是下意识就能念了。”他这个下意识能念,其实就是他的语言,实际的语言就是“不念自念”,我不要去念,而自己念了。但是就有人他又出了错误,到了“不念自念”这个境界,他就以为是“无念而念”。这个不行,能分别这个地方的人很少。这个不行,你们能分别吗?“不念自念”只是代表你念纯熟了,你不要起心去念,自己就念了,这个念还不是离念的念。
离念的念大家可能还体会不到,最多能体会到“不念自念”,代表一种纯熟的情况。能够不念自念,这个念就容易成片儿!所以不要求一心,就先求“成片”吧。成片,先成小片啊。就这几句念得很清净,没有别的,这叫成片。这小片、小片、……,慢慢就成大片了。在成大片之中,这一片里头,他慢慢就能够把能所都忘了,(忘了)谁是能念的我、所念的是什么。就剩这一句了,这就能离开能所了。你常常离开能所,就能够证入一心。当然证入一心还有事一心、理一心,证入事一心比较容易,证入理一心比较难。在这种情况还能证入事一心,还是可以的,这个路子还是可以达得到的,不是高不可攀的,但是确实还是不容易,就是这。
所以“如实知自心”,不等于说是你知道我自心跟佛心一样,如何如何,这个都是鹦鹉学舌呀。你得离开了你这个妄,而如真实的;如真实的在这个你所知的时候,你是离开了妄。所以在这个妄心之中,你就不可能见哪,所谓真正见这法身哪。这法身所显现的你可以见,真正见法身的本体,你见了也不认识!就在这儿,你见了也不认识!那么从这个地方…,所以就是从持名这个地方入,先叫他念得很熟,慢慢成片。慢慢念得好时,离开能所,那么真正把这个能所都离了之后,就有机会能够一心相契。先相契,然后再谈证。证到一心的时候,你见思惑就没有了,这是事一心。你证到理一心,无明就破了,那就是即生成就。你不要以为净土宗就不能即生成就,一样即生成就。但若不是很勤奋,发大菩提心,这样这个事情就……。
这“昭昭在目前”哪,这法身就在你眼前哪,“觅就不可见”,你想找就没有啊,哈哈哈……,处处都是法身哪,就是你不认识。这就是说,“所见一切皆法身”这句话是对的。有人认为法身不可见,(因为)你不认识。那么先作如是观,就这样先作如是观。作如是观还不行嘛,先作如是想,这个想可以。想了之后,你的路子走对了,一步一步地,就纯熟了。先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希望能够平等一些,能够分别少一些。所以这根有利钝,有人一下子,擦一下子,就轧掉一块,有人拿个小剉子一点点蹭,半天才能蹭掉一点点渣。但是不管怎么样,你只要能去掉一点点东西,都是可贵的。不是添东西,你添东西就不可贵了。现在学法的人都在想添东西,所以成功的人少!
慈悲喜舍,要舍,去!“以无所得故”,《心经》啊,你老想得,你这还叫般若啊?你背道而驰啊,十个有九个半都是想得啊,得神通,得禅定,得什么什么,那就得驴年哪,所以他就是根本上有差别、有错误。所以我们要从根本这个地方明(白)起,所以这些地方很重要,要体会这个“舍”字,慈悲喜舍。大家这个“慈悲喜”很容易体会,这个“舍”字往往就体会错了,以为肯布施就是舍。那还用你说,还搁在第四这儿?你慈悲就不布施吗?你不布施还什么叫慈悲?布施早在里头了。这个舍是大平等舍,一切不平等东西都舍!
慈悲喜舍是“四无量心”,它还在前头的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所以现在大家就是一样,总知道慈、知道悲、知道欢喜,都是好的嘛,(但)就是在这个舍上。先舍什么?先舍这个我见,慎勿信汝见,汝见不可信。这样的话,就不是拿自己的这个思想,在那儿批判接受善知识,以及佛、以及经典中的意见,“我觉得这个对这个好,这个也是对这个也是好,我就接受。”这个叫批判接受,是我在那儿批判。你别看这差这一点,就差多了!
而是要倒过来,以佛法与善知识好来批判自己。不是我在那儿批判这个谁谁谁什么什么,我这儿在选择,我在抉择在什么,而是把这些东西拿来批判我自己。你能批判到我自己就是舍了,“通达无我法者,是名菩萨。”所以孙某说的话,“信不及就在我字当头啊,如聋如盲啊”。小孩的话很好,小孩的话你不可轻视;大人有时说不出,大人他是污染更多了,不是越活越进步了有时候是。
所以我们这一切一切,就先是“人无我”、“法无我”嘛。这一点就是一年要算算账,明白一点没有、慈悲一点没有?这两个都得“去我”呀!你单有“我”字在这儿,我的孩子得吃好的,别人孩子我就不管,那叫什么慈悲啊?没有我了,这就大慈大悲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要慈悲也就无我,所以投身饲虎啊。伟大的佛是我们的导师,我们学习呀。学习不到,那景仰啊!你努力往那儿去做,做不到不要紧,慢慢来啊,要知道这个方向。你要明白,更得没有我了,所以“无我者明,无私者公。”这中国的话,你不要明白一点吗?什么才能明白?中国的话“无我者明”,没有我才能明白呢!没有私才公,一有私心就不公正了。所以就是嘛,这诺那祖师说年终要结账,这捡两个方面都要成就。
这引《金刚经》的话来结束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几句确是《金刚经》很殊胜的话。这个比那别的话更容易理解,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要言就不繁,不是一大堆,繁言就不要,就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