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无量寿经讲座》70(第四十七品·第四十八品)

2016-01-26 13:55:17 点击数: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普贤是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华严经》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广大无际,尽未来际,供养礼拜一切无量,最后导归极乐,利济无尽,称为大愿之王。所以本经来参加法会的圣众,共同都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可是在《无量寿经》里,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方便中的方便,于圆顿中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普贤大士代表的是差别智,把普贤的无边行门,会归到文殊大士的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心只想一个佛,念他的名字,这是大智文殊菩萨的法门。所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广摄十大愿王(十里有十,就是一百),就是无穷无尽的大愿,导归极乐。现在把一切愿都是摄在一句佛号里头,就提倡信愿持名。就是从差别智又回到根本上来,只道一句么,又都归到根本。先从根本起差别,又从差别回到根本,提高了,所以这是“行超普贤”。说“此身已在含元殿,更从何处觅长安”。那信不及,老东找西找。已经是行超普贤,这又回到根本智上了,就这一句。这持名的妙行,以果觉为因心,而且因果同时。所以莲花不同于别的花,花一开小莲蓬就出来了,果就在里头了,因和果是同时出现。所以性修不二,因果同时,不可思议法门,直截了当,不假方便,不落阶梯。所以讲次第法,有的人就须要那些法。但是禅宗、我们无上的净土宗、无上的密宗,都是不落阶梯。你也可以按阶梯去办,如果是那种根器也不否定阶梯,但就不承认有坐电梯的办法,只承认要一步一步爬楼梯。爬楼梯可以上楼,对!一点也不错,但是他还不知道旁边有个电梯,用百分之一的时间就到了顶。正如《弥陀要解》说:“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徹,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你念就是。所以“即凡心成佛心”,这是“行超普贤”。普贤大士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念念都是弥陀。而且十大愿王,义理很深、很广大。如观想:我同时在拜无量无边的佛,每一个佛前有无量的我在顶礼,供养之物如无量的云海一样。一切都是如此,你这心力就不够用,而且尽未来际都是这么做,永远无有疲厌。一般的人很难,不容易发起来。而持名一法,普被三根,五逆十恶,也能够靠此而度生死。譬如大夫,能够治那不治之症,癌症到了后期已经扩散,群医都肯定他就得死了,那五逆十恶就是这样的病人,地狱都现出来了,有个大夫还能治,你说这个大夫是好是坏?有这样的蠢人,说这个大夫治那种重病的人,我没这么重的病不找他看,没有这样的糊涂人,只说越是能够治那不治之症的人,才是最高明的人。又傻子照相机,傻子都可以用,不懂照相技术一样可以用,你说照相机是傻子吗?那照相机并不傻,创造照相机的人脑子强极了,电脑都给设计好,什么情形下都自动化,所以称为傻子照相机。念佛法门就像傻子照相机,像能治那不治之症的大夫一样,正是它的殊胜之处。所以能治不治之症,那是良医之首;能度极恶之人,是善法之王。所以持名是行超普贤。只要信愿持名,定登彼岸,所以说“行超普贤登彼岸”,就是如此。

“是故博闻诸智士”,世尊垂慈,复劝谕博学多闻,听闻很广,有智慧的人,应当相信如来之所教化,皆契实相理体。经中如理而说,唯是实相。故云“应信我教如实之言”。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是妙法幸听闻”,今谓念佛乃行超普贤之法,故称“妙法”。如是难值、难闻、难信的微妙殊胜希有之法。今天能够有幸听到、闻到(听字就浅一点,闻字就深入一点),故应信受,依教奉行,时时念佛,而深自庆幸欢喜。故云“应信我教如实言,应常念佛而生喜”。再者,念佛之人蒙佛慈光摄受,“垢灭善生,心意柔软”。身得轻安,心生欢喜。如《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因阿弥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应时即得无生法忍。善导大师谓韦提希夫人所得之无生法忍为喜忍、悟忍与信忍。喜忍者,大师说“念阿弥陀佛而生欢喜心”也。是故经中“念佛生喜”。因念佛而自心自生欢喜也。流通分,就表示普遍都流通,所以末后复劝谕行人,不但自己受持此法而度脱生死流,而且广泛去度脱在生死流中的大众,更应自他俱利,广宏此经,劝导持名,都去“辗转教授,辗转度脱”,出离生死。如是之人,世尊赞之为“真善友”,就是真正善知识。善友就是善知识。此乃世尊极赞之辞,盖善知识即同如来。此末后四句,正是世尊对后世能逢此经能闻此法之一切众生之期望与训诲,故我等实应哀切领受,刻骨铭心,恪遵遗教,勤修坚持,切莫辜负慈恩。

本经之末世尊重劝念佛十方如来本心一时和盘托出此品中“福慧始闻”“微妙法”“救世行”“智慧海”“难中难”“行超普贤”等均指此信愿持名之无上妙法至于念佛法门之妙纵以无量身一一身有无量口一一口有无量舌一一舌出无量音穷未来劫演说不绝亦难道得少分故不多说唯恭录灵峰大师《要解》中二则以归结本品之解

一、《要解》云:“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二、《要解》云:“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本品名“闻经获益”。广显闻者,获益难思。《无量寿起信论》云:“闻经之益,如是不可思议,皆是无量寿本愿力故。亦以本师威神加被故。凡有众生遇斯经者,其所获益亦当如是。”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尘垢”通指烦恼。“尘”是根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垢污。如《维摩经》云:“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法眼净”者,《维摩经·嘉祥疏》云:“云法眼净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两种)。小乘法眼即初果,见四谛法名法眼。大乘法眼,初地得真无生法,故云法眼。”本经不是只有两万人吗?怎么又出了这么多众生啊?一个法会,如人是两万,但是参加法会的那就不知有多少。所以不要觉得一个很小的法会,这闻法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如是等众,离开尘垢。又《净影疏》云:“见四真谛,名净法眼。”对于四谛法,“苦集灭道”真正见到了,这就是法眼净。法眼是“见”的问题,初果就断见惑。所以他不是大乘,因为下面还只是三果、四果。“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也叫不还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漏”就是惑。见惑、思惑都尽了,烦恼断尽,“心得解脱”,证阿罗汉之果。可见经中法眼净及诸漏已尽,都指的是小乘果,声闻乘。

有人就问,闻此大乘无上经典,为何闻法的人得小乘法益。《净影疏》说:“小乘众生,闻说娑婆秽恶可厌,深心厌离,故得小果。”它这么解释:这些众生听说娑婆世界这么秽恶可厌,生的厌离心强一些,所以得小乘果。朝鲜憬兴师也是这么说:“众闻此方秽恶可厌,故得声闻之果。”也就是说,大家的根器、断惑的程度,听到这些法,见上没有疑惑了,就是初果。若对于天界的这些思惑都断尽了,就是阿罗汉果。是断惑的水平,可“见”是大乘见。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发大乘心。说声闻,是指断惑只达到声闻的水平。“断”就是证,断了再也不起来了。“所证”与“所见”,是应该有区别的。当然有上根利器最殊胜的一见就证了,但可以说绝大多数还是要分两步走。所以先解决见(见修行果),才有修,才有行,才有果。

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本段正指闻法所得之大乘法益。“不退转”,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又表勤行修习,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等。

“住不退转”,净影师疏曰:“大乘众生,闻弥陀威德广度,坚心愿求,故得不退。闻此多益,誓欲济度,名誓自庄。”盖谓闻名求生志愿坚决,故得不退。誓欲利他,故名弘誓功德以自庄严。

“得不退忍”“忍”者《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又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例如无生法忍据《智度论》释为安住于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者也可见忍者即安忍谓于理决定而无移动之念也准此可知“不退忍”就是无生法忍即安住于不退之理而无移动之念是则念念皆无退转应相当于三种不退之念不退也所谓三不退:一位不退所修得之位次不退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三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观经妙宗钞》曰:“若破见思名位不退则永不失超凡假(指永超出于凡夫之假有)伏断尘沙名行不退则永不失菩萨之行若破无明名念不退则不失中道正念”今不退忍者指安住于实相之理念念不移则应是念不退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大愿的愿庄严所行不会退回到小乘)则相当于行不退闻经菩萨根机不一闻法之益自有差殊也

“今始初发”者,发菩提心也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先心难所以就看见这发菩提心是件大事,在经中都大写一笔有“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过去没有发起菩提心,到这时把经都听完了才发心,才“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而且在极乐世界以外的无量他方世界次第成佛,都号为妙音如来这是指着在会上有这么多人,将来成佛都同名妙音如来

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本段表明十方具缘众生普得授记益。还有十方佛刹现在正往生的未来往生的见着阿弥陀佛的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得到佛的授记。佛对于众生给你作一种预记、悬记授当来成佛之记叫做授记。“授记”有四种:⑴未发菩提心授记。佛可以给你授记将来知道你一定发心。⑵已经发菩提心授记。⑶隐覆授记。他人得闻当人不知。⑷现前授记。佛现前你清清楚楚佛给授记。这四种只要得到任何一种都叫做授记。所以如上这些人得到“授记法忍”。上文得不退忍是念不退住不退转是行不退。此处得“法忍”者即弥陀四十八愿中之三忍无生法忍。得佛授记证入无生成无上菩提。如是之人故云“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过去生中的愿力过去生中的因缘所感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在《唐译》里把这句话说得还清楚一点:“八万亿那由他众生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无量寿佛昔行菩萨道时”过去没成佛以前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所成熟的有情。佛已经教化大家使大家善根成熟如是这些人都当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一切法从因缘生。如是这些众生在过去生中能够与因地中的阿弥陀佛相遇深蒙教诲使其善根成熟是乃无上殊胜之善缘。又因多生以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曾经从闻而思、而修从思发愿。如是这样有正的思惟、正的愿力印在自己八识心田之中如食金刚决定不消。所以这就是无上殊胜的善因。现在弥陀功圆果满成为究竟觉了。于是因缘都成熟了现在又蒙佛的威力摄受“俱得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过去有了种子成为现在的因现在又蒙佛的威力加被摄受成了缘。如是因缘都具足就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有因、有缘。过去种过这个根这有因;自己又发了这个心是因;又遇见许多善缘、助缘这都很重要。所以为什么唐朝的一个莲子现在长出莲花来了。以前没把它搁在水里它没有这个缘但因不坏。所以我们就可以想到极乐世界为什么往生的无量无边正是表示阿弥陀佛在因地之中在无量劫的生死海里来教化摄受六道众生实际是无量。所以现在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有这个因缘成为善根得到往生。而且我们今天于此妙法能闻能信肯定弥陀在过去劫中“追逐我于泥犁之中”泥犁就是地狱。在地狱之中阿弥陀佛也来救度我们。“教诲我于火宅之内”如大火聚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摄受不舍”摄受我们从来不舍离。“劝导不休”劝导我们没有休止“不惜共同轮转于六道”。共同发菩提心的人如果有一个堕落了那不堕落的就要去度他因为他们曾经在一起发过菩提心就要追到地狱中去救他。所以佛菩萨的心大乘行者的心就是这样伟大。“但欲我回心于一念”为什么要追我们这么不舍弃就愿我们有一个机会能够“一念回心”知道过去错了。一念回心不可思议。就怕老认为我一贯正确。“一贯正确”就表示你这若干年来从来没有得到真的进步。而这种回心于一念感觉佛的恩德无极威德无穷给我培植善根很幸运的现在能够增长。“注释至此不禁泪零”!这当时的情况写到这的时候眼泪就如雨啊!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本段表法会圆满,复现奇瑞。本经现瑞,既现序分,复现正宗与流通。深显此经实为初善、中善、后善,万德圆满。如序分〈大教缘起品〉,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放大光明,数千百变。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有。如是之瑞应称奇瑞,以昔所未有也。正宗分中〈礼佛见光品〉,既见弥陀,如黄金山,高出海面。复闻十方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弥陀掌中放光,一切佛国悉皆明现。如是之瑞,正是奇瑞。末于流通分中,“尔时”就是佛说这个经要结束的时候,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东涌西没,复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在虚空中奏乐,出随喜声。经云“希有神变”。故今所现亦是奇瑞。所以这就是佛教,不是在这些瑞象、瑞应上头作过多的描述,一语带过。又幽溪大师讲《生无生论》时,每讲都如此,天乐盈空,大家都听到。乃至色界诸天,也听得到诸天在那奏乐的声音,都“叹未曾有”。都感叹说这是未曾有的事情。“无量妙花,纷纷而降”,天雨妙花。所以经中三度放瑞,总之就是为众生证信,劝令众生于经所说的难信之法,要生起实信。

“尊者阿难”以下,《净影疏》云:“明说广益,教惬群机,大众同喜。”你看佛就不一定按世间那个排队,这个声闻名字可以摆在菩萨前头,摆在当来佛前头。因为阿难最当机,就先说尊者阿难,然后说弥勒菩萨,然后再诸菩萨声闻,这声闻才搁在菩萨底下,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都无量无边,“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欢喜”,《无量寿经钞》说:“法位云:‘依《伽耶山顶经论》明欢喜有三义:一说者清净。于诸法得自在故。二所说法得清净。以如实清净法体故。三依所说法得果清净。以能证得清净妙境界故。’今谓大众,闻弥陀愿,荷释尊恩,自得大益,何不欢喜矣!”准《钞》意:⑴说此经者,是我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是为说者清净。说者是法王,于法是自在。因此大家听得欢喜。⑵所说之种种功德,只是一清净句。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就是一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乃所说的法很清净。⑶得果清净,如灵峰大师云:极乐世界“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依教修持,横出三界,迳登不退,圆生四土,究竟成佛。是乃得果境界是清净的。因为所说的法具有三清净,闻者得无上益,所以皆大欢喜。所谓“皆大欢喜”,正是因为“信受奉行”。信受了之后,才觉得这是一种殊胜希有难遇的不可思议因缘。而且听到的人,不但是欢喜,是“皆大欢喜”。这个事只有佛才可以做得到,不要把这四个字看的容易了。他不是深受感动,信受!就不可能出现皆大欢喜。所以这是希有的法会,是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最后我们用彭二林的话来结束这个注解。彭二林叫彭绍升,清朝初年,是位大居士。《无量寿起信论》:“此经具无量寿全身;亦具一切诸佛全身。于此信入,即具一切佛智。故曰闻此经者,于无上道,永不退转。至经藏灭尽,此经独留。所以佛慈加被,殊异余经。奉劝后贤,普同信受。”此经具无量寿全身,也具有一切诸佛的全身。于这个经如果能够相信、能够契入,你就具有一切佛的智慧。这句话,大家应该很重视。所以这不是小缘。说是“授法眼”,众生没有法眼,这就把法眼给你了,法眼是抉择。你怎么知道选这个法门?怎么知道要求生净土?所以你没有法眼就等于有了法眼,那你也就是佛眼了。所以肉眼当佛眼用,你也就具有一切佛的智慧。佛的智慧不是要叫你现在能够出现什么神通,叫你自度度他。自度也是这个法,你能把这个法给人讲明白,他能够去信,你就度了他,这就是佛的智慧。有的人四禅八定以为是深,其实那是走了很弯的弯路。所以闻到这个经的人,于无上道永远不会退转了。等到经藏都灭完了,这个经还留下来。所以“佛慈加被”,从这个来看,也“殊异余经”,也大大的不同于其他的经。“奉劝后贤”,奉劝后世的贤达之士,“普同信受”。都共同发心来相信接受。

我们共同把《大经解》学习一遍,经过两年现在能把它讲圆满了,这个录音带就有一套整齐的,也是在末法期间的一件很有重要性的事情。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结了善缘,要常常依止这个经作导师想。今天能圆满,恭祝大家,每个人的所愿,同一圆满。“南无阿弥陀佛”,圆满!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