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无量寿经讲座》62(第三十八品·第四十品)

2016-01-26 13:55:17 点击数: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于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阿难亲见弥陀如黄金山德相端严。及彼土种种清净庄严皆昔所未见。于是对佛说:“彼佛”指着阿弥陀佛。他的清净国土“得未曾有”从来没有见过。复闻十方佛赞生希有心发起大愿愿生极乐。正表阿难当机契会圣心故发愿求生。“我亦愿乐生于彼土”我也愿意、我也高兴能生到彼佛的国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其中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些人都已经亲近供养过无量诸佛事奉学习广植种种功德之本。正如《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汝欲生彼应当一心皈依瞻仰”。“皈依瞻仰”是遵从、仰望礼佛、观佛、念佛、忆佛诸义。这里指出要“一心”。一心者清净心。又如《阿弥陀经》六朝襄阳石刻本云:“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是故阿难一心皈依瞻仰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亦如诸已往生者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故必能满往生之愿。所以“一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议!你现在一心皈依瞻仰阿弥陀佛就等于亲近诸佛植众德本就能够往生。这一心与那些功德就相等。所以我们难得一心都是半信半疑三心二意要一心无二意的来皈依瞻仰要全心全意才是一心的初步。

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譬如日出,明照世间。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我土导师释迦牟尼佛正说这个话的时候,彼土阿弥陀佛即于手掌中放出无量的光明。正显世尊劝往,弥陀接引。两土导师同心同德。所以阿弥陀佛将来接引大家,如接引佛像,一手捧着莲花,一手结接引印,手垂下伸出来,掌中放出无量光,佛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我们读经要身临其境,依文作观,随着文字就要观想),表弥陀普摄十方凡圣悉令往生。因佛光加持,会中大众,皆见十方佛国(此时一切佛国都明现),如在一寻(八尺)之地。阿弥陀佛的光明殊胜,光中极尊。所以殊胜者,就因“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又名黑岭)、雪山(即喜马拉雅山,山顶常年积雪)、金刚、铁围、大小诸山。以及江河(指水)、丛林(大的树林)、天人宫殿”。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包括天,南瞻部州才是地球。如是一切“无不照见”。大家都看见了。譬如太阳一出来,就把世间照亮了。“乃至泥犁(地狱)、溪谷,幽冥之处(指深谷不见天日的地方)”,悉皆开辟明显,故云“悉大开辟”。而且一切诸物“皆同一色”,都同一个颜色。“一色”,《观经》说:“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又第八观云:“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又是金色。《七佛神咒经一》说:“其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作金色。”又如《法华经》放光现瑞时,“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有“色”来说,应该指的是金色,都现金色光明。进言之,则“一色”者,表万法一如。于佛妙智光中,悉显清净本体。差别相泯,唯露真实。是故“皆同一色”。

“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劫水”者,三灾之一,指坏劫时之大水灾。遍地都是水,其中的一切万物,尽被淹没破坏,都看不见了。“滉漾浩汗”,指此水之大,唯一看见就是一片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这个世界,唯一所看都是佛的光明。而“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就不显现,隐蔽了。例如月明星稀,月亮很亮的时候星星的光就不现了。星也有光,但为月光所掩蔽,肉眼就看不见了。“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光明照耀,明显赫奕,有威力。

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踊跃作礼,以头着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

“此会四众”,大比丘众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复有普贤、文殊、弥勒、十六正士与贤劫无量无边一切菩萨。诸天梵众乃至“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就是护法:阿修罗、紧那罗、龙等等的)”,悉是会众。都看见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此界四众弟子合为二万人,皆是血肉之身。人人皆见正报“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在高座之上。“威德巍巍”,佛是有威有德,是庄严貌、高大貌,崇高。“相好光明”,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种种的光明。许多声闻、菩萨弟子,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海”,不一定是指氢二氧这样的水所形成的海,像空中到处都是微中子,微中子的海,须弥山就在这样的海里。作为譬喻。须弥山是四大部州的中心,非世间土石,纯是四宝所成。故云“无有杂秽(没有不干净的东西),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都是七宝庄严所成。正报光明无量,故云“明现照耀”。依报“宽广平正”,“清净安稳”,故云“清净平正”。“声闻、菩萨围绕恭敬”,故云“圣贤共住”,凡圣同居。地上的菩萨是圣,地前三贤就是贤,还有凡夫共住。都见到了阿弥陀佛,高座巍巍,譬如须弥山王。

“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当时大众不是阿难一个人,所有的人都非常欢喜,“踊跃作礼”。大众蒙恩睹瑞,欢喜踊跃,故皆五体投地,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三藐三佛陀”,我们的咒语就“三藐三布达耶”。翻译为正遍知,就是佛,佛的十号之一。所以“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即六字洪名。大家都在念南无阿弥陀正遍知。

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于虚空散作供养。

不但是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我们世界天界的人民,以至于蜎飞蠕动小虫虫,能够看到阿弥陀佛光的,“所有疾苦,莫不休止”。疾病、痛苦都停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都得到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这是一个大加持!是很特殊的加持,普及一切。地藏菩萨的母亲入了地狱,她超度母亲,结果不但她母亲出去了,同地狱的人都出去了。像董兆荣是邮电部技术处处长,南下工作时,半路上有人告诉他说:你怎么还不念咒?他就念起来了。结果过一个公路桥,一个车队都掉下去了,别车的人都死了,他的车上没死人,因为他在念。所以只要有人在念,佛就是平等,别人同样得到好处。在这种情形下,蜎飞蠕动小虫虫都得到利益。一切的乐器,钟罄、琴瑟、箜篌等乐器,不要人弹奏,自然发声演奏。“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十方天人、菩萨大众,于虚空来散花香,普作供养。现在我们想一想整个场面,释迦牟尼佛说法,大会中有两万多人听法,而这个时候极乐世界在我们眼前,十方佛国都显现,我们大家欢欣鼓舞,而且十方佛国的菩萨大众都来献花、烧香、供养。

经中详谈见佛、见光、见土等等瑞象。或以此有着相之失,惜彼未知净宗之妙,端在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故不必拨相求道,离事见真。且此经纯是《华严》事事无碍境界,一花一香无非帝网之珠。一一圆明,一一胜妙,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体。圆明具德,不可思议。

尔时极乐世界,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彼见此土,亦复如是。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这时“极乐世界,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就是十万亿佛土。极乐不离自心,理也。“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事也。理事无碍,故十万亿程,即在目前。故《观经》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会众诚恳,“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净秽两土,互现目前,像看眼前一样。“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像清净的天眼,看八尺距离的地方。“彼见此土,亦复如是”。他们看见我们这个世界,也是这样。“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彼土圣众,皆见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于会众中,大比丘有一万二千人,四众弟子加起来是两万,围绕着释迦牟尼佛,在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因为这个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个是,法门深奥很难信,超情离见。再有,末法的众生情执深重。于此最极圆顿、一乘了义、究竟方便之妙法,就是信不及,反生疑谤。说极乐世界谁也没看见?所以不止这个经,多次的让大家都看见极乐世界。这个意义,在这方面讲是十分深刻了,除了本经地球上的人两万,亲自看见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亲自听到十方诸佛在那儿称赞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为作证明,令生正信。欣乐愿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皆获四悉檀之益。今仰体圣心,我这儿引证了几种,以证极乐妙有,免堕偏空。亲自见到极乐世界的记载,⑴最主要的是净土三经里头的《观经》,国王要杀父亲,母亲去探监,身上擦了点果子酱之类的东西和点面,父亲吃了就可以不死。被查出来是母后所做,于是国王大怒要杀母亲。母亲非常愁悲苦恼,就求佛(她皈依了释迦牟尼佛),佛就飞去给她说法。她说这个世界我不想呆了,想求到别的佛国。佛就给她现出了很多佛国,我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佛就是特独的把极乐世界,强力的现给她看了。那么在这一个法会上,“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欢喜赞叹之至,过去所没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所以出家人、在家人的根器,就不一定要这么划分,说出家人必定要高于在家人。在《无量寿经》两万人的大会里没有这个记载。而韦提希夫人当时就豁然大悟,得无生忍。所以有人说念佛就是临终往生,这不就是现身得无生法忍。大家常常有这种情见。念佛主要的作用是在临终才表现得出来,但是在生命未终了之前,就得大受用、证了无生的人,从古至今有很多。只是大家用功不够,情执深重,所以就不能豁然,心里都捆住了,捏的太紧,放不开。五百侍女同时看见极乐世界,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得往生,而且得大受用。所以经中常常把发菩提心作一件大事记下来,这就是发菩提心的重要!

⑵《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里头有这样一段:“时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会中,所有诸菩萨摩诃萨(一万二千人),芯芻(比丘二万人)、芯芻(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梵王、帝释、护世四王并余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悉能见彼极乐世界,及见无量光如来。菩萨、声闻大众围绕。光明炽盛,如妙高山。”佛的光明炽盛,如妙高山。“妙高山”就是须弥山。须弥山非世间土石,纯是四宝所成。这个又是所有会众都见了,比丘有两万人。

⑶《十往生经》云:“佛告山海慧菩萨:汝今应当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观阿弥陀佛国(向西正念,不要作任何邪思,发心观想彼国),愿见阿弥陀佛。尔时一切大众,亦皆起立合掌,共观阿弥陀佛。尔时阿弥陀佛,现大神通(本来大众没看见,这一起立合掌,阿弥陀佛当即就感应了,中间不须要时间),放大光明,照山海慧菩萨身。尔时山海慧菩萨等(包括大众),即见阿弥陀佛国,所有庄严妙好之事:皆悉七宝、七宝山、七宝国土;水鸟树林,常吐法音,彼国日日常转法轮。”山海慧菩萨是当机。以上皆证当时印度人民,或数以百计,或以万计,都亲见了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西方有极乐,有佛阿弥陀,此两有字,应深着眼。

这里须要解释一句,免的将来误会。他说“七宝山,七宝国土”。极乐世界是地平如掌,没有一切山,怎么这儿说个七宝山?不是一部经,多少经都说没有山,地平如掌。所以这些问题,我们都应当很清楚,首先要知道地上没有山。《观经》是观想水上冻了冰,冰上一层玻璃,这就是大地。水上冻了冰,当然是平地如镜。第二、还要能够解释经里的这个山。这有一部假的书,叫《西方极乐游记》。那天有人拿来了,我说这个是假的,他还不服,说找出证据来。我一翻就翻出了这个证据,书里说:到了极乐世界,首先看极乐世界中央一个大黄金山。我说:这不就是假的吗?极乐世界地面上没有山,他怎么看见山了。他又提出反对了,你看这个经上说有山。所以我们就是要深入。《观经》把琉璃地观想之后,要观想琉璃地的地下,有金刚七宝所成的金幢,金色的宝幢撑着这个地。这就很像我们的供盘,七个圆盘是地,地下还有一个撑着它的。幢是八方,八个面、八个楞,“一一方面是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有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撑着极乐世界的宝幢,就是这儿所说的七宝山,地下就有这个山。地面以上琉璃地是平的,没有山。这个附带说一下,将来万一有人在这个地方搞不清楚。佛法没有什么不清楚的,就是答话的人目前不清楚,众生不清楚,是你不清楚,不是佛法不清楚,你放心好了。这些就是证明。

总之,本品具四悉檀。“悉檀”,这是印度话,可以翻译为“成就”,翻译成“宗”。四悉檀就是四种成就、四种宗。再有,南岳思有一个解释,说悉字是中国的话。“悉”者就是普遍,如来悉知悉见,皆知皆见。“檀”是檀波罗蜜,就是布施。而悉檀是普遍的布施,普遍的饶益有情。为了成就众生,四悉檀:⑴世界悉檀。极乐世界依正现前,是世界悉檀。确显妙境,令众欢喜,让众生生欢喜心,生欣求心。⑵为人悉檀。对人有帮助。阿难大众看见之后,欢喜作礼,称念圣号,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为人悉檀。令生善故,持名往生是善中之善。⑶破疑生信,是对治悉檀。最坏是疑,唐密里有一句,叫做“唯除于咒生疑”。对于咒怀疑,念这个有这么大的功德吗?它有这么大功德,我念行不行?都是有疑,怀疑就是否定。你就是佛,你要否定,那咒的功德就不能显现。都是唯心所现,它现出那个否定的结果,也是自己现出来的。“疑根未断,即是罪根”。疑根就是罪业的根。所以这个对治,断疑生信。“信力圆时,全成佛力”,真正信力圆满的时候,佛的力量全成了自己的力量。⑷第一义悉檀。上面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那都是初步。真实要普利的那是第一义悉檀,第一义谛。所以这里就显出心佛不二,感应道交,妙感难思。事理不二,妙境现前。从理上说,十万亿佛土,如对目前,本来就没有空间。在事上说,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就在当前、就在当下。所以事跟理就不二,显出第一义谛。说明这一切都是本来所具有的,“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假托极乐世界依报如何庄严,正报如何庄严,显示你自心如何庄严。不然你不能信,也无从去想,这是借着他而显自,就为了令入实相故。所以这第一义悉檀。

彭二林的《无量寿经起信论》云:“上明无量光明遍照一切。极乐娑婆同一法界。本无彼此。安有东西。山河大地皆是众生目眚所成。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无量光明普周尘刹。三途六道同时解脱。不独阿难以佛威加被得见佛身及诸依正即今末法众生但能入此法门不离当念疾得见佛。《华严经》云:‘诸佛一似大圆镜我身犹若摩尼珠诸佛法身入我体我身常入诸佛躯。’是知诸佛众生本来不二。名为见佛实无见者。何以故?不可于一体中互相见故。”他说:极乐和娑婆同一个法界没有彼此之分也没有东西之别。极乐世界也遍娑婆娑婆也遍极乐。所谓大地山河、森罗万象都是众生眼睛生了翳子眼睛病所看见的。比如青光眼就能看见种种好看的光、好看的色。这是眼中有翳所成。“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无量的光明尘尘刹刹无不遍满。三途六道同时解脱了。所以这顿法有如染丝一成一切成。不独是阿难当时蒙佛的威神加被可以看见阿弥陀佛的身及种种依报正报的庄严。不但是阿难当时也令末法众生也就是我们大家一起“但能入此法门”你只要能入这个法门“不离当念疾得成佛”。就不离开当下这一念很快成佛。《华严经》说:“诸佛一似大圆镜”佛就像大圆的宝镜。“我身犹如摩尼珠”佛如镜我如摩尼宝珠。“诸佛法身入我体”我这个摩尼珠中可以现一切一切的品相;诸佛的法身——大圆镜我这个摩尼珠都摄尽都入我体中。“我身常入诸佛躯”我的身体就常入一切诸佛的身躯之内。所以互融互摄我们融入一切佛也为诸佛所摄;我们摄一切佛诸佛也融入我们的自身自心。所以说“无毫厘许间隔”没有一毫一厘的地方是间隔处。“是知诸佛众生本来不二”。这举了《华严经》的例子如水跟牛奶倒在一个杯子里还是二吗?你拿勺子能够舀出点水、或牛奶来吗?谁也分别不出来了。“本来不二名为见佛”。什么叫见佛?这个叫做见佛。所以大家的见解在这个地方要扭过来。如果真正了达诸佛众生本来不二这个叫做“见佛”。“实无见者”实在说没有见者。所以一定以为我见到佛、见到光这就是见佛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不过那个水平低。在第一义谛之中实在没有见者。何以故?“不可于一体中互相见故”。既然是一体谁见谁?眼睛就从来没有看见过自己眼睛什么样?有没有眼睛啊?眼睛不可能看见自己眼睛。所以须菩提那个比丘尼变成转轮圣王排在头一个来接佛佛说:“你没有见到我须菩提是第一个来见我的。”须菩提当天也知道佛要从天上下来他在山洞里修行他说去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也无来去我又何所接呢?不动了不去了。他这不来的人先见了佛这个排队排在第一的人真正先见了佛佛说你没有先见我。这才是佛法不然就是附法外道。

“无所见”说的是法身境界。须菩提没有来佛说来那是法身境界。那天有人提了一个问题他看了《黄檗传心法要》拿出来一段说这一切都无所来、无所去临终看见什么也不要跟着走那我们往生怎么办?我说:禅宗修的是法身境界法身还得向上。所以如须菩提的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可是你要知道净土宗的往生是凡夫的事你是凡夫反正得有所去如果不能不受后有就不如受往生的后有;真能不受后有那你自由自在了不能不受后有那只有随佛往生。他要往生不问了他明白了这是不同的境界。往生有〈四料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是决定生去就没有去。“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我是决定去了;可生没有什么叫生?证无生。“生则决定生去则决定去。生亦实不生去亦实不去”。这些意思我们都要圆融各个按照自己量体裁衣。你做衣服要先量一量适合你的身体才对。再进一步说纵然就是证了虹光身了来去自在了也就是文殊、普贤还要示现求生极乐世界。所以就是“八十翁翁舞教导儿孙故”。八十老翁也要跳跳舞是为了教导儿孙。因此不管是上贤、下智都应当示现往生求往生得到往生。一切众生皆以此法而得度脱。

这部《无量寿经》确实是很殊胜,从开始一步一步加深,一直到最后,没有一个地方松懈。下面就是现在的佛和未来的佛看着极乐世界的对话,非常生动。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刹不?阿难对曰:唯然已见。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佛告诉阿难及慈氏菩萨说:你看没看见极乐世界的那些宫殿、楼阁、泉池、林树,都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你们看见没有,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都拿了香花洒到佛刹里头了?阿难回答说看见了。佛又问,你听没听见阿弥陀佛的法音流布一切世界,来教化众生啊?听见了。佛又说,你看没看见极乐佛国那些净行之中的大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在虚空之中宫殿是随着他,可以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这句话要紧。看没看见极乐世界那些人相续在念佛啊?如果说念佛,一往生我就不念佛了,那恐怕也往生不了。极乐世界圣众念佛相续,是弥陀本愿之核心。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万类齐收。凡夫发心,十念顿证不退。大士行径,十地不离念佛。是故凡夫念佛而得往生;既往生已,仍复念佛。念念相续,尽未来际。故佛特示大士,令亲见作证。所以到了极乐世界正好念佛,没有这些干扰。在我们世界难得念几句好的。还有众鸟在虚空中出种种的法音,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你们看见没有?慈氏总回答:“如佛所说,一一皆见”,如佛所说这一切,每一样每一样我都看见了。这就是现在佛与未来佛在这一次法会上,对于极乐世界在作证明。

为什么佛经上就专指这两个人呢?因为阿难是集结经藏的,慈氏当来下生,佛灭度之后,佛法要存在于世间靠这个经。所以阿难很重要,结集经藏的是他,传佛心印的是他。迦叶之后,二祖就是阿难。传授密法的还是他,莲花生大士,是阿难得到释迦牟尼佛预先嘱咐了要传的法。所以佛以此微妙法门嘱咐这两个人,这是大事因缘。首示极乐庄严微妙,诸天雨花之象,令作见证。“色究竟天”,是净居天之一,这是色界天最殊胜的地方,是三禅天,外道也可以到这个地方,只要是证了三禅。佛法证阿罗汉,证三果、不还果的人所居之处。净居天唯圣人所住之处,也包括小乘的圣人,所以他不到地球上来了。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的是胎生的,有的是化生的,你看见没有?胎是特别指出胎生的。弥勒回答说:世尊,我看见极乐世界人住于胎者,犹如夜摩天人一样,在宫殿之中。夜摩天乃欲界第三天,在四天王天、忉利天之上,彼天中人时时唱言快哉快哉!可见天人之乐,是非常愉快的一个地方。同时我又看见,有众生在莲华中跏趺坐,自然化生的。“胎生”,也是化生。《会疏》曰:“胎生者,譬如胎生人。初生之时,人法未成(指尚未成人)。胎言其暗,借此况彼耳。非胎胞中胎生。何以知之?安乐国土一向化生故,故知非实胎生。”就是借胎来说明,胎是还没有成人,他还有暗,没有出胎之前,他不见天日。说明这一类的众生,如同胎中的小儿一样愚痴,所以管他叫胎生。所谓胎生者,只是疑惑没有尽,障碍还存在,未能见佛闻法。就是见佛闻法,他也听不懂,所以就用胎儿作譬喻。若论其实,一切往生之人都是自然化生。弥勒问佛:何因缘故,极乐世界的人民,有的是胎生、有的是化生呢?《楞严经长水疏》云:“佛教因缘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

边地疑城第四十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本品明胎生之因,劝生深信,免堕边地疑城,五百岁中,不见佛僧,不闻经法。佛回答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这就说明为什么会有胎生。有的众生是做功德,可是他心中的疑没有断,他要求生净土是实在的,但是他不能了达佛的智慧。这一句是总的。对于佛智不能了达哪些呢?他对于佛的“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四个智慧不能了达,而且“疑惑不信”。可是他还相信有罪有福,相信因果,修善得福,造恶得罪。不敢做坏事,多做好事。“修习善本”,善本,念佛就是善的根本,善中之善。以此来求生其国。这个水平,就是胎生了。

昙鸾大师《略论》云:“又有一种往生安乐,不入三辈中。……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安乐国土,谓之边地,亦曰胎生。”就有这样一种人,他不在三辈之中。他是往生了,可是五百岁中见不着佛,听不到经法,也不见菩萨大众等等的。那么这样的话,在极乐世界叫做边地,也叫做胎生。就分别于三辈往生。所以边地和胎生,是同体异名。《略论》又说:“边地者,其言五百岁中,不见闻三宝,同边地之难。或亦于安乐国土,最在其边。胎生者,譬如胎生人,初生之时,人法未成。边言其难。胎言其暗。此二名皆借此况彼耳。非是八难中边地,亦非胞胎中胎生。何以知之?安乐国土一向化生故,故知非实胎生。五百年后还得见闻三宝故,故知非八难中边地也。”五百岁中不见闻三宝,咱们说是八难之一。学佛不容易,他这五百岁中不见闻三宝,也不是很困难,同于此界生于边地,没有佛法的地方。但到了极乐世界他也不闻,因此,管他叫边地。昙鸾没有把它肯定,也或者边地就在安乐国土正边边上。昙鸾大师为什么不肯定?因为说极乐世界有个边,这个话也不大好说。但是对于这种有疑惑的人,他就疑惑出来个边。不过根据懈怠国来说,那就是在边上也是完全对的。懈怠者到中间就不前进了,这就到了边上。所以这些说法,往生之后才会完全清楚。“胎生”也是譬喻,小孩儿还没出胎,眼睛、耳朵、鼻子都没用。所以“边”表示难,“胎”表示暗。这两个各说了一边。

“疑城”,人如果在疑心之中念阿弥陀佛,生到极乐边地的七宝宫殿里,五百岁中,不得闻三宝之名。有疑惑的人所居,所以称为“疑城”。《守护国界主经》云:“若人命终之时,预知时至,正念分明,洗浴着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善俱现。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若人念佛持戒无精进心。命终亦无善相,亦无恶相。地府不收,安养不摄,睡眠而去。此人疑情未断,生于疑城。五百岁受乐。再修信愿,方归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