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无量寿经讲座》38(第七品·第八品)

2016-01-26 13:55:17 点击数: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所以日本的古德评来评去,《华严》也不如《无量寿经》,因为从《普贤行愿品》而能够发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样得益的人,还是甚少。但是念佛法门就是一直不断,现在国内国外出家在家种种的,不断地听说谁谁很可靠地得到往生。所以从这个利益说,真正让众生得到真实之利,那确实是莫过于净土法门了。因此就是说,开法藏,既有广义的开明众生的本性,也有开显一切法藏,而其中真正能惠予真实之利的,那是净土《无量寿经》。 

“广施功德宝”,“功德”,利益他人的是功,消归自己的是德。又,恶全消尽是功,善悉圆备是德。上句为众开法藏,其目的就在于广泛施与众生无上功德之宝。“宝”有三个意思:⑴美称。例如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佛菩萨的这个印契称为宝印。⑵宝是摩尼珠的直译,若是意译应为如意宝珠,能满众愿。因为摩尼珠可有种种颜色,随着念珠人的心愿而现出他愿见的色。⑶真实法宝。《智度论》说:“于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得法的人从现在直到入涅槃,都从中得利益,所以称为实宝。现在经句中所施的功德宝,这个“宝”具有以上三个意义:⑴美称;⑵能满众愿;⑶真实法宝。从当前一直到涅槃都从中得利益。 

《观佛三昧经》有一个极好的譬喻,其中说一个王子出游,带了一个宝瓶,里头有王的宝印,一个穷人用骗术把宝瓶偷跑了,大家就追,许多毒蛇也从四面八方来咬偷瓶的人。这个人最后爬上了树,有六只黑象用鼻子把树拉倒了,这个穷人从树上掉下摔死了。可是在这紧急的关头,这穷人早就把瓶子和印都吞下去了。穷人摔死了之后身体散坏,可是这个宝印在瓶内还在放光,便把这些毒蛇都吓跑了。佛的譬喻说完了,就告诉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 

世尊开示“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这真是如来无上心珠、一代时教的至宝,也即是真实究竟的功德之宝。所以净土法门是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同赞,正因为“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心印”两个字是什么份量!诸大祖师祖祖相传的,正是佛的心印。当年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佛说:我的涅槃妙心、正法眼藏,嘱咐给摩诃迦叶。迦叶传阿难,直到达摩,那传的正是心。“印”是法王的正印,是譬喻,并非真指法王的印玺,而是表明其重要作用,如同印章。佛教祖祖相传的是心。过去的地方长官交接的是印,接了印便接了一切权利,指挥军队,掌握财权、法权,都凭这方印。以这来譬喻佛佛相传、祖祖相授的心。心即是佛的印,印表示佛的心,心印合在一起,意义更为深刻、明确。所以诸佛诸祖心心相传、心心相印,所以说佛佛道同。这是根本的根本。一个住于念佛的凡人,就有佛的心印,并且心放光;这就像那个摔死后的穷人,因为身有宝印,尸体还在放光。所以这真是一大藏教的眼目。你持名念佛的时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时候,所以说“一声佛号一声心”。住于念佛者,就是心印不坏,就是常照,就是放光,那你念佛的时候必然心光显现。所以《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是禅,不但是禅,是深妙之禅;不但是深妙之禅,而且是无上深妙之禅。如来“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的开示,正是诸佛以心印心的印,诸祖以心传心的心,若能信受,就是给我们开了智慧眼,必得光明身。 

如佛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说法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

上段以前,都是弥陀大誓愿海四十八愿的总结、提高与深化。本段这八句的内容是愿文中没有提到的,这也是佛经的常例,在偈颂中添补了长行所没有的内容。本段的内容,确实是有无比重要的涵义。

本段的大意是:我愿有如佛一样的自在无碍的佛智,和佛所行大慈大悲普利众生之行,愿如佛一样常作天人的导师来教化有情,成为三界中无所畏惧的大雄。我愿圆满我过去所发过的一切大愿,那就是“一切皆成佛”。这八句偈,尤其是前六句,法藏大士愿成就无量光、无量寿,普开智慧眼,同得光明身的同时,力求自觉,不断增长,等同如来。由于全部誓愿都是觉他,若要别人觉悟,首先须要自己觉悟。自己还整个在无明分别之中,全体是迷,怎么能启发引导大众求得觉悟,其结果只能是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在当前末法中,这个毛病特别显著。无论在家出家,往往好为人师,或自加活佛、法王等美号,登坛卖法;或者自夸妙语,妄谈相似般若。其上者于弘法中难免放毒,所谓治病,实质是庸医杀人;其劣者则毁教败法,盗名欺世,断人慧命,作恶多端。所以真实的佛教徒对于这些应该十分警惕。

所以法藏大士为了真实贯彻自己的大愿,就必须不满足自己的所得,继续直攀妙高峰顶,究竟证入无上菩提。据善导、昙鸾两大师所说,法藏大士这时已是十地菩萨,可是大愿无尽,誓求如来悲智双圆的无上觉悟,祈得佛的“无碍智”与“慈愍行”。

“如佛无碍智”,是愿求自己有等同如来的智慧。“无碍智”,对于生死涅槃等等不二之法均自在通达,自在融通,没有障碍。所以《涅槃经》说:“如来不尔(如来不是这样),悉知(完全知道)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来名无碍智。”《大集经》说:“无碍智慧无有边(不能穷尽,无有边际),善解众生三业事(众生身口意所造的一切事,如来都善于了解,善于解除)。”又世尊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无碍智,自在通达,自在融通种种不二法门,正是“于法自在”,所以无碍智是如来智慧。所以法藏大士愿有如佛一样的无碍智。“所行慈愍行”,这一句是法藏大士愿如同佛的大慈大悲,自己所行如同世尊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看待众生等同一子。这两句话,上句求无碍智,愿与佛同等的智慧;下一句是求同佛一样的慈悲。这两句话很重要,就是智悲并运。智慧与慈悲如同鸟的双翼,缺一不可。这些阿修罗的智慧并不低,本领也很大,但是他就是缺乏悲心。只有悲心没有智慧,要去救度也不能彻底,所以必须智悲并运。这一点也就是给我们作很好的榜样。

“常作天人师”,天人师是佛的十号之一,以前讲过了。“得为三界雄”,“三界雄”也是佛的一种德号。《净影疏》(中国第一部解释《无量寿经》的注解)说:“世雄,佛之异名。”因为佛断尽了一切烦恼,雄猛无畏,所以成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的大雄。所以寺院的正殿供养世尊,叫做“大雄宝殿”。这两句就是说,愿意福和智都如佛,为天人之师,普施教化,无所畏惧,成为三界之大雄。

“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师子就是狮子。古说狮子一吼,百兽畏惧,譬喻世尊所说之法是无畏决定之说,可以使大众震动、外道胆寒。《涅槃经》说:“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师子吼佛所说的,就是决定说。更不是戏论,也不可以随便加以修改,所以说“离经一字便同魔说”。《维摩诘经》说:“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肇公注曰:“师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喻师子吼,百兽下之。”如是说法,无所畏惧,故能广度一切有情。

真正佛法的道理就是这样,前十年在居士林的时候,来了几个人大的哲学系毕业班的学生,我就跟他们挑战说:“我敢和你们辩论。”他们就和我辩论,最后大家都承认佛教是辩证。无畏,“无所畏惧”,不会被任何人能够把你反驳推翻的。

“圆满昔所愿”,“昔所愿”就是法藏比丘在五劫中所结成的四十八愿。这一切大愿我都要圆满。怎么圆满呢?那就是末后这一句:“一切皆成佛”。奇哉,奇哉,一切皆成佛!这一句粉碎虚空,平沉大地!不但有情的一切,苍蝇、蚂蚁都成佛,地狱中的众生都成佛,而且无情之物,大地山河、砖头瓦块、桌椅板凳、衣服鞋袜,都成佛。所以这一句就是四十八愿的本体,从这一句流出四十八愿。《往生论》可以给这个做一个注解。西方极乐世界,国土是庄严的(这是依报,表示无情)、佛的庄严、菩萨的庄严,这三种庄严就进入在一个法句之中,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一切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显露的,也就是一切都是法身佛。而且清净有两种清净:一个是器世间清净,一个是有情(众生)世间清净。那么这个有情众生世间、无情的器世间一齐清净,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有情无情同成佛道。整体是《华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大法玄妙的本体。没有对待,所以叫做一;真实离妄,所以叫做真;融摄万法,所以叫做法界。综合起来就叫一真法界。在法界一一微尘都是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成一切成,整个是不可思议。

又《三藏法数》说:“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与上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可见一真法界是诸佛法身境界,根本没有生灭、空有、名相、内外种种差别,超情离见,事事无碍,不可思议。总之,没有那些二,有二就是差别。有了差别就不是平等,就不是一味平等的大觉。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水能够说种种的法,满众生的意。想听什么,水就给你说什么。多少人同时在游泳、沐浴,各个可以听到你愿听的妙法,而且听了以后马上就懂。请问这是什么样的水?水就是佛。一切皆成佛!水成佛了。若不是佛,焉有这样的智慧?你想深,水就深;你想浅,水就浅;你想淋浴,水就从头上淋下;你想暖,水就暖;你想凉,水就凉。最奇的是上面能满各个的心愿,宣说种种不同的妙法。这是什么水?叫佛水也行,水佛也行。可见极乐世界无一不成佛。岂但极乐世界,一切世界没有一样不成佛。所以“一切皆成佛”这句话,剖出三藏十二部心髓,道破宗门一千七百公案玄旨,可说是禅宗向上一路、末后一句,也可说是密宗的大圆满。大圆满中无一不圆满,各个圆满,一一具德,一一都成佛。密宗殊胜也正在这里。《首楞严经》的“首楞严”,意义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的事、任何的事,没有一个不是究竟的坚固,是常恒的、是彻底的坚固。这与一切皆成佛是一句话。这句话万德圆成,一法不立,言思莫及,唯当默契。再有言说便是画蛇添足(可惜已经添了不少)。

斯愿若克果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珍妙华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四句偈文的大意是:我所发的大愿若能圆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圣灵都应受到感动,空中诸位天神自然欢喜,示现瑞象,可从天降落一阵奇珍美妙的花雨。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克果”“克”是成“果”是达到目的也是成就之意。我所发的愿如果能够成就的话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圣众都应受到感动所发誓愿如能成就祈求天神诸天示现瑞象从天降下珍奇美妙的花下一阵花的雨(雨花就是从天降花纷纷而下作为印证。

底下又是长行,释迦牟尼佛这时告诉阿难,法藏比丘刚说完颂,当时现瑞——大地六种震动。⑴指的六方(东南西北,有边有中)。这种震动是个祥瑞,完全不同世间灾难性的震动,这是普地震动,各方都震动,不是某一个地方震,其余的地方不震。《大般若经》:震动时,“地皆柔软,令众和悦”。关键是正当震时,大众和乐欢悦,没有恐怖,更没有灾难。它与世间灾难完全不同。⑵这个震动有六种动相:动、起、涌、震、吼、觉。“动”是动摇;“起”是上升,地会鼓起来;“涌”是波动,有高有低;“震”是有声;“吼”是巨大的声音;“觉”是使大家都感觉。也可以使大家觉悟,知道无常。“六种震动”包括各方各种动象。“天雨妙华”,天就雨花了,花纷降在法会的上空。自然空中就有音乐,并且赞说“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证明法藏大士必然成佛。因为这个愿,处处表现无上的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也即是无上大菩提心。所以称为大愿之王。不可思议的因,必结不可思议的果,所以决定成佛。

积功累德第八

愿文每天念一遍当然很好,但这只是熏习而已,要根据自己的愿出生行动,才真成为你的愿。愿要起行,有行无愿,是盲目的行动;有愿无行,只是虚浮狂愿,甚至只是狂想曲。所以一定要有行动,要“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佛唤阿难,并对他说,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之前,在法会里天人大众之中,发了以上的弘深誓愿,于是安住在真实智慧之中,勇猛无所畏惧,精进修行,一心一意庄严自己的净妙国土。经过多劫的积功累德,所修成的佛国,开通无碍,广大无边,殊胜超众,微妙无比,安然建立,永劫常然,永无任何衰坏变异。

“阿难”,这是释迦牟尼佛叫着阿难。佛说: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之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了这样弘大的誓愿之后,就安住于真实之慧。《往生论》说三种庄严入一法句、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都是真实智慧,都是无为法身。当年法藏大士庄严净土的时候,正是安住真实慧中,“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是本段总纲。

“弘誓愿”,弘就是广大。《法界次第》说:“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很广、很普遍,没有分别,平等普度的愿叫做弘愿。自己能够克制自己的心,希求满足叫做愿,更坚决的愿叫做誓愿。所以孔子讲“克己复礼”,就是自制。别的东西来干扰,你有坚定的誓愿就能排除——我不能管那些,我自己有誓愿。

“住真实慧”,这个真实慧跟前头第二品〈德遵普贤品〉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里“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阿弥陀佛庄严净土救度众生,是“住真实之慧”。这三句话说的是实际理体的三个方面:一个是真实之际,一个是真实之利,一个是真实之慧。三句不同,但是三句中有共同的,那就是“真实”。《大乘义章》说:“法绝情妄为真实。”彻底超情离见,显现本真,才是真实。所以真实就是本体。真就是真如,实就是实相。真如实相,《观佛三昧经》说:“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到了佛的果位,果上的德就是真如实相和第一义空。所以空不是好事,“佛说诸法空,为除诸有故”。因为众生执着有的概念,有地位、金钱,妻儿子女种种的有;有方丈法师、有高的低的,一切都是有,所以佛要说诸法空。“若复着于空(着在空上了),诸佛不能度”。所以说“宁可有见如须弥山,不可空见如芥子许”。要是有见像须弥山那么大都不要紧,不可空见像芥菜子那么一点。因为着了空见就没法治了。佛教所说第一义空就是胜义谛空,这是空有不二的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这样的空,而不是与色对立的空,对立的空是顽空。空是一边,色是一边,两边对立叫做边见。第一义谛与真如、实相都是佛地果觉的圣德,这三者是同一涵义的不同名字。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能够穷极真如实相的源底是真实之际。真如实相,初出的光影门头看到一点禅宗的破初关。现在对于禅宗的破三关有很多解释,也讲得太浅不值一提了,比较正确的说法,破初关,要能见到法身、或者到法身边;破重关,安住于法身;破三关,连法身都要抛掉,超过法身、法身向上。又《教行信证》说:“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可见真如、实相与法身只是名字不同。天台宗说“诸法实相”,华严宗说“一真法界”,可见真实两个字有无上甚深的涵义,有无量无边的妙德。真实之际,就是真如实相彻底的本源。譬如探黄河的原始处,必须要穷黄河的源流。真如实相的究竟源底,叫真实之际。真实之利,本经〈大教缘起〉说:“如来……所以出兴于世……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所以普令众生都得到真实之利,是如来出世的真实目的。那么如何能叫得到真实之利呢?那就须宣说能令一切含灵都得度脱、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万类齐收、三根普被的净土法门。

“真实之慧”,能显示真实之际的本体,流出真实之利妙用的正是真实智慧的全体大用。《大乘义章》说:“真心体明,自性无暗,目之为慧。”真心就是指当人的妙明真心,又叫自性清净心,也叫佛性、真如、实相、法性、如来藏、法界等。世尊证道时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指这个真心的本体;但由一念妄动,于是“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倘若“真心体明”,那就是本有真心的本体恢复了本有的光明,这一句也即是禅宗五祖所说的“明自本心”。为什么能明?就因为“自性无暗”,这与“真心体明”是一句话。自性就是指自己本有的佛性。譬如一面镜子本是十分光明,可惜被污垢油秽的东西把镜子弄脏了,镜子被暗所遮就不能照东西了。自性上消除了一切暗,这就是“自性无暗”,也就是禅宗的“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才叫做慧。所以“明心见性”才是本经所说的真实慧。

前已提到《大乘义章》说:“法绝情妄为真实。”法指的是一切所有有情的、无情的,有形的、无形的,种种都叫做法,不是专指佛法叫做法,或者法律叫做法。佛教这个“法”字的定义是最普遍了,什么都可以称为法。什么叫真实?就是对于一切法都要离开情执与妄见。众生都是在情见之中,所有的见都是众生知见。佛出现世间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佛的知见。我们的修行是什么?就是要把我们的众生知见转变为佛的知见,就是这么一件事。所以要舍除自己的一切知解和成见,要日新又新。所以修行是否得力,就看你能否去掉这些东西,破除这些东西;不是把自己的这些见作为核心,慢慢丰富,慢慢美化,这只是自欺。譬如货物,只用名牌货的包装,实际的内含是自己的劣货。你始终是假的。你得把这个自己抛掉——无我!真正要无我!没有我,还有什么见!没有我相人相、我见人见;不但要无相,而且要无见。众生所有都是情见,都是妄见,真实法中没有情见、没有虚妄,所以叫真实。所以真实之际、真实之利、真实之慧都是这个意思。所以离开妄的本心,也就是自性、自心,也叫做真如,也叫做佛性,也叫做法身,也叫做如来藏,也叫法界,也叫法性等等。真心是体,有体就有用。从真心所流现,又能表明本心,并起无边妙用的,就是慧。所以修行不是修成植物人——人跟植物一样,没有脑筋,只会吃喝。而是要从真心本体上,流出无边殊胜、无比微妙的照用。这不是第六、七两识所产生的妄用。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我,这两个识在那儿产生的错觉、妄想、执着,遮蔽了本来的智慧德相。再者,本经的三个真实可以比拟涅槃三德:真实之际,就是法身德;真实之利,使众生不为烦恼所束缚,不为三界所拘留,是解脱德;真实之慧,是般若德。所以这三真实就如同涅槃的伊,梵文为∴字三点,不纵不横(不是,也不是…),即三即一。说它是三,对,有三点;说它是一,也对,只是一个字。伊字三点,即是三,即是一。涅槃三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同于本经的三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发愿之后,法藏大士积功累德,第一句话就是住真实慧。这就是画龙点睛。极乐世界一切种种的殊胜庄严,都是真实慧所流露的,也就是说真实慧所成就的。

“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就是没有间断、杂乱,没有疑虑、畏惧,没有懈怠、停顿。“一向专志”就是心志专一,心是专一、固定的,没有转变,没有悔改,一往直前。“妙土”指精美绝伦的佛土,它的精美不但一切不能和它相比,并且它的美妙大家想像不到,赞不能及,所以称为妙土。如何来庄严妙土呢?粗浅地说,就是以很尊重的、很恭敬等等的美与善来作装饰。法藏大士有种种的妙德,这个妙德是能庄严,能做庄严的事;所庄严妙土,是所庄严。法藏大士以本身的万德来装饰所建的妙土,所以国土具足庄严。再进一步说,极乐世界依正一切庄严,直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由于心土不二,自心清净光明即是国土清净光明,心具万德就是土具万德,所以法藏大士住真实慧,庄严国土,这才是真实庄严,这就是极乐世界的大根本。是《华严》普贤行的纲要、宗旨。本经二十六品中,阿弥陀佛对十方来极乐礼供听法的大菩萨们说法:“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这两偈是弥陀宣说成就佛刹的关键,也等于开演怎样住真实慧庄严净土。第一偈说,首先要了达觉悟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响(回声)。这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一味的,这就证明金刚般若是成就佛刹的根本。有了根本,再满足大愿,就决定成功。第二偈,首先通达一切法性是第一义空无我,既没有人我,也没有法我。这和第一偈在根本上一样了。你所专志求得的清净佛土,也正是于诸法性中一切空无我,所以若能这样通达、这样志求,才能圆满。所以人我、法我俱空,才能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才能真正通达真如实相,契悟法身。从这里可以流现一切。所以夏老师的偈子(我在天津大学生重病,想到老师这个偈子我的病就好了。夏老师说当年作这个时就预备辞世):“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了知诸法都是空,我才相信极乐世界等等都是有),西方有净土,有佛无量寿。”这是了知诸法空以后的事。一切空无我(才真正是通达了真如实相),还在求净土,这是真实慧。明白了本体,又从本体起照用,这是真实慧。所以无我无人仍专志庄严净土是真实慧。“志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这才是真正地庄严国土。无生可度,可是终日度生。总之一切无我是理,庄严佛土是事,虽然没有我,也没有土,可是仍然“一向专志庄严”,是理事无碍。佛国离相,不妨专志庄严;虽有种种妙相,可是即相离相,当体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