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无量寿经讲座》27(法藏因地第四)

2016-01-26 13:55:17 点击数: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合赞》对“与世超异”中的“世”字别有一说,它说在登地以前都称世间,登地的菩萨才称出世间。所以《阿弥陀经》讲“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世间也是讲的这个世间,不是说人难信、畜生难信、天难信,是阿罗汉、缘觉,地前的菩萨都难信。所以真能信净土的人就要知道,你自己应该觉得肩上很有责任,不要太低估了自己,一切世间难信的我能信。那就要知道自己不是小器,是个大器。你很大的一个器在海里只舀了一滴水来,你不辜负你这个器。所以这么来看就是地上。因此,他这个“此德孤出”就很深了。我们也不能就满足于泛泛的这种情况,我们的修持也要走这个道路。所以沙门的定义,要“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这个有为法你理解了不受用,现在大家弄的都是有为法。你得了解无为法,识心达本才叫做“沙门”。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不要随着世间的很多说法,当作至理名言,把佛教庸俗化了,我们要还它本来面目。《合赞》用一个疑问的话,他也觉得法藏比丘超过登地以前的种种世间,所以他这时的发心大约是地上菩萨的发心,未敢肯定,因为中国的净影说:“今寻发无上心,是地前世间行,下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是地上出世间行。”这样寻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地前的世间行,在登地以前。地前三贤位:十信、十住、十回向,三十个位次。虽然叫贤,称为内凡。三贤以下还是外凡,所有凡夫都是外凡。他说这时的法藏还是地前的哪个位次,后来发的四十八愿,才是地上的出世间行,他把这个分成两段。但是昙鸾、嘉祥、善导与《甄解》都认为法藏此时已是登地的菩萨。《甄解》就破《净影》之说,他说:“说有前后,发心无有二。唯是一发心也。”说是前后两度法藏都在发心,但是法藏所发的心没有两个,是一个。所以他主张这时法藏已经是地上菩萨了。《甄解》复云:“其龙树大士为初地,或为八地,……亦是从果向因,大与诸师别也。”意思就说,龙树认为法藏或者是初地、或者是八地,这个之间不肯定,总之法藏是从果向因。

我们过去讲了很多从果向因的菩萨,到了果位但他还有度生的本愿,还示现菩萨的行来度众生,这叫做从果向因。所以在这个法会上,不但释迦牟尼佛是从果向因,连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也都是从果向因。而且我们又谈到法会圣众,都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都是从果位而示现为因位,来弘法利生。法藏当年也是从果向因,根据《法华·寿量品》说:“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我释迦牟尼佛成佛,实在是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之前就成佛了。而且释迦佛还说,在久远无量阿僧祗劫前,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是当时大通智胜如来的王子。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就尘点劫,阿弥陀佛成佛也是尘点劫。这样就知道法藏比丘正是从果向因,这个说法是对的。所以对于我们说“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实际阿弥陀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为了示现于众生,作如是说。因此说是地上就很自然了。

信解明记,悉皆第一”。“信”是信受奉行,相信和接受。《大乘义章》说:“于三宝等净心不疑名信。”对于佛法僧三宝能生清净的信心,没有怀疑,这个叫做信。信很重要,晋译《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道的根源,是功德之母。解是了解、开解等等。《华严》一部经讲信、解、行、证,要有信解才有行证。“明记”,于所闻法,记忆得很准确,了了分明。“悉皆第一”有两个解释:⑴信解的能力至高无上,谁都比不了;⑵法藏所解都合于第一义谛,不是常人那样听见有就着有,听见说空就着空,听见始教就停止在始教,听见小乘就停止在小乘。法藏比丘所解不落两边,不能局限,都合第一义谛。所以圆人说法,法法皆圆,没有一个法不是圆顿法。这两个解释并不矛盾同时并存,因为所解都是第一义谛,所以“信解明记,悉皆第一”,没有人能及。

“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殊”是特殊,“胜”是超过。超凡绝俗,希有难逢,就称为殊胜。“行愿”,行是身行,愿是心愿。乃身行与行愿相资。这两个互相资助、互相帮助。《菩提心论》说:“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愿,修菩提心是行,所以求菩提的人要有愿有行。信、愿、行是三资粮,缺一不可。例如过去照相机三条腿的架子,一条腿不能缺,一缺就倒了。法藏比丘的殊胜信心居第一位,已介绍于前,所以紧接着介绍愿行。愿字很重要,这是自觉觉他的关键。“愿”是从信而来,有了信心才会愿意去做,它是信心的果实,而且它必然要产生行动,所以愿字是承信启行的关键。弥陀因发大誓的愿海,称为大愿王,为证此愿海,法藏比丘于无量劫积功累德,一心庄严极乐净土。由大愿产生大力,出生了大行,成就了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与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其中的关键是“愿”。所以殊胜的行愿,愿也能产生愿力,所以它就跟念力、慧力在一块儿,都来作增上的因缘,增上信心。再者,什么叫愿力呢?《净影疏》说:“起行之愿,名为愿力。”愿能带动你的行动,这就叫做愿力。《会疏》说:“愿力者,四宏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由于四宏誓愿这个力量,就能够庄严清净佛的国土,就能建立佛的国土成就众生,所以这就是愿力。今法藏菩萨具有殊胜的愿力,没有能赶得上的,是故称为大愿之王。

“及念慧力”,“念慧力”就是五力里头的念力、慧力,加上信力、精进力、定力,就叫五力。五根就是:信、精进、念、定、慧,它能够产生力量。龙树菩萨《大智度论》说:“五根增长,不为烦恼所坏,故名为力。”又“天魔外道不能阻坏,故名为力。”由信、精进、念、定、慧,这五根,因为修持而得到增长,增长了就产生力量,不被种种烦恼魔外破坏,所以叫做五力。人在世间总是有些烦恼,就常常退,所以“进一退九”。例如:有一个老和尚在美国很好,缺少两个助手,在国内选了两个年青的僧侣到了美国,到了美国之后不会说英文,不会开汽车,就寸步难行。学英语、学开车,这两件事学会了这俩已经不是和尚了,被这个环境所动,他就没有力。要真正烦恼不能动才有力量。五力里面,念力、慧力尤为重要,所以提出来代表五力。“念力”,灵峰大师说:“念根增长,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这个念根增长,就能消除邪念,而且使出世正念的功德增长,这种力量就是念力,能使正念增长,出世功德增长。“慧力”,大师说:“慧根增长,能遮(遮是止)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通惑是:⑴见思惑。是大乘小乘都共同的。破了见思惑,称为漏尽,就证阿罗汉;⑵尘沙惑。众生无量的病,有无量的治病方法,这些都不知道,叫尘沙惑。别惑:无明惑。这只是别教的菩萨应破的惑,称为别惑。所以慧力能止见思、尘沙两通惑与无明别惑,但都是止惑,不是根除(根除就很难)。智慧的力量能止三惑,就能够发起无漏的真实智慧,所以慧力很重要。

“增上其心”,增上的涵义就是有一种力量能帮助增长,叫做增上。比方说我们给植物施肥、浇水、除害、光照都很得法,它就增长了。也就是说我们用这些方法,使这个植物增上了。正好是这个意思。此处要注意的是增上什么呢?是“增上其心”。《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增上其心”与“而生其心”,这两个“其心”是同样的。所增上的正是《金刚经》中无所住的心,也就是每位你当人的自心,自己的本妙明心,不是你的那个妄心。每个人正在当家做主的心,那是妄心,你认贼作子。大家都是妄心用事,认贼为亲,所以是可怜悯者。正因为如此,自己本有的妙明真心就像浓云密布中的太阳,人们所见只是乌云,一点阳光也不能透露了;又像明镜,镜面上厚厚的污垢,遮盖了整个镜面,这面镜子就什么也不能照了。所以修行之道只是恢复本明。明镜弄脏了,不能照了,所以要去擦镜子;除了污垢,光明就显现了。因为光明不从外来,不能照见的时候,光明也没有损失;把它擦干净的时候,光明也没有从外来,也没有增长,所以说不增不减。但是在你没有擦之前,就是不能照;现在你能照了,这就是增(都指着显现方面说)。对于本体上说,没有增减,现从照用方面,镜子干净了才能照。增上指的修德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对于本体之德,须要有修德才能使它开显,所以就出现了“增上”。它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而且是坚固不动。它这个心“坚固不动”。“坚”是坚定,“固”是强固,“不动”是不动不摇。法藏比丘的信解志愿与念力慧力都十分坚固,不可移动,不被一切所动摇,如同金刚般若,能破除一切,不为一切所破,其愿坚固,没有动摇。《金刚经》说:“如如不动”,前一个如字是动词,后一个如字是名词。老是如同真如,没有动摇,没有打失,安住在如如之中,念念没有迁移,这是“坚固不动”的解释。

“修行精进,无能踰者”。精是精纯,没有恶浊杂染;进就是上升、进步,没有懈怠;是超过。如理而行戒定慧,叫做“修行”。即佛教中教、理、行、果中之行法。如是诸行,悉皆精勤升进,故云“修行精进”。法藏比丘的精进修行,在世间自在王如来的世间大众之中最为第一,没有人能相比,更没有人能超过,所以说是“无能者”。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法藏比丘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那里向佛顶礼。“顶礼”,就是用手接佛足。佛最低的是足,自己最高的是头,把佛最低的足放在自己最高的头上面,表示对于佛的崇敬。“长跪”是双膝都跪下。两手合掌,向佛恭敬赞叹,用颂念伽他赞佛功德,并发广大誓愿。“伽他”即是“偈”,翻成“颂”。偈中每句是同样的长短,并且可以唱。通过音乐这种可以感人,也很庄严清净。“颂”很像诗歌,文字虽少,可是涵义丰富,便于念诵和记忆。

如来微妙色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如来”指世间自在王如来;“色”是色相。指佛的实报庄严土与报身的色相都是“微妙”“端严”。“微妙”是智慧。本经〈积功累德品〉法藏比丘在佛前发了四十八愿之后就“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可以证明极乐世界的端丽庄严超过十方佛国的原因就在于法藏比丘大智慧的流现。再者《往生论》说:极乐世界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摄入一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说佛身、佛土的庄严都是来自真实智慧所以奇丽庄严不可思议。再者“微”是精微就是精妙与微细的意思。中国最老的《四书五经》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的心很危险。“道心”就是觉悟的心很微妙、不可知;又很细、不可见。众生心粗不能入微佛的妙相有无量庄严可是众生不能觉察。“妙”是绝好具有不能比、不可思、赞不可及的意思。妙字更加一个微字更是精妙之极。“端严”是端正庄严。《法华经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佛的身色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应身相那报身相就是无量的相好、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此处“一切世间”是指十方一切世界之间。法藏比丘赞叹世间自在王如来的报身、报土、色相微妙端严,不是他所能见到的一切世界中的种种身土所能同等的。这就同常念的赞佛偈:“十方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也正是一个意思。

“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佛放无量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佛光所照之处,日、月、火和珠都“匿曜”。“匿”是隐藏,“曜”是光亮。在佛光中,日月火珠的光芒都不显现了。例如月明星稀,今天大好的月亮,所见到的星星就少了。“珠”,是指的摩尼珠,印度话是“震跢摩尼”。摩尼珠,也称为如意珠,因为它能给众生许多如意的胜妙之物,并且有大光明。《会疏》说:“天下至明,无大于日月。万品光耀,无过于摩尼。若映佛光,皆悉隐蔽。”天下至明——最亮的东西,没有大于日月的,普照万方。世界中万品万类,它们的光明照耀,没有能超过于摩尼宝珠的,可是在佛光之中,摩尼的光也是不显。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如来演说,能在一个音声之中,普令法界一切有情,都可以随他的本类语言得到理解。在一音声包含了无边的妙用,一中有多,正是《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世间语言,听者因为方言不同、水平不齐,常常听见跟没听见一样。世尊则妙用无穷,所有听到的对象,不管是此方人、彼方人,是智人、是愚人,是人、是兽,都是愉快地理解。其关键就在于如来之语是清净语、清净句,是从离垢无染的自性中流出的微妙音声。所以佛在“一个音声”之中,每一种不同的众生,包括苍蝇蚂蚁。所以大乘庄严宝,佛放光明度生,大家问为什么放光明?佛就大声说法,说观世音菩萨度众生,这时正变一个蜜蜂在厕所里头,对于厕所里头的蛆在说法。所以知道各类的众生,佛菩萨都在普度。佛以一个音声,使各类的众生都能闻佛、解佛所说的法,这种妙用是无穷啊!而且在一个音声之中,能够具足无量的功德,就含了无量义,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所以《华严》讲一多相容,这都是超乎世间常识的,也超过世间一切学问,不但是全体包括局部,也是局部包括全体。《普贤行愿品》:“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就具有众多音声的海洋,随众生心意所喜欢听的,都听到了。在一个音声之中,流露出佛无量的辩才海。这个偈语正与本经“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一致。这都是显出事事无碍境界,事事无碍境界是圆教所独有,在一个音声之中,都有这样殊胜的妙用,都流出无量无边的真实义,使众生能够得闻、得解、得度,这正是《华严经》所独有的十玄门中的,“主伴圆明具德”,一法圆满一切法之功德,一一都圆明具德。所以一一音中都是全部的性德,都含无边妙用,就包括佛的辩才海,当然就包括一切众生愿乐欲闻的语言,每一众生都可得到与他相应的部分,欢喜开解。凡位的众生陷于妄想执着之中,自心从来没有一刻清净。自心不明,妙用不显,自然处处都是障碍。上面赞叹了如来的语密——音声。底下赞叹佛的身密。

“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佛有五种身:⑴法身,是中道的理体,离一切相同戏论,具有无边真净功德,从法身流出一切,是佛境界。⑵报身,地上菩萨才能看见。就说高大微妙,众生的眼睛不能见、不能识别。而那个微妙精细程度,就好像苍蝇脚上有很多微生物,人的眼睛看不见,它太小了。太大也不行、太小也不行,一切都是如此。众生都是一小段,看的也是一小段,听的也是一小段,往往就根据这一段来评定一切,只承认这一段是实际有的,之外就是没有的。⑶应身,指八相成道的佛。释迦牟尼佛就是应身,示现作佛。⑷化身,指一时化现的佛。如鱼篮观音等等的。⑸等流身,示现与天、人、鬼、畜等等同一形象的身,可使异类众生也能见佛。例如面燃大士,就是观音菩萨现鬼王身,可使鬼趣众生得见闻法。还有观世音菩萨要给厕所里的蛆说法,变成了蜜蜂,就是等流身。现在赞佛现一种微妙色身,可使各种各类众生,各个随其本类所能看见的形体,而能见到佛。现一个身,菩萨见就是报身;有的看见各种应化身;动物、鬼等等看见等流身;动物看见就是畜生的身。所以菩萨的示现,有一个人在路上走,碰见一个和尚问他:你到哪去?他说:我到哪哪去。他说:你去那我一个老朋友,你给我带封信吧。他说可以,就替那个和尚把信带着了,信上写着找薄荷,到那个地方就打听这有人叫薄荷吗?怎么找也没有这个人。那人说:我们这有个猪叫薄荷,是不是它?那人就喊薄荷薄荷,猪就跑来了,他就说:有人给你的信。猪就像人似的站起来接信就吃,吃完就死了。那人就说,这个猪很特别,猪都是要杀,为什么老不杀它?凡是要被杀的猪,头一天薄荷就跟它在一块谈好些,第二天要杀那猪也不叫不闹,大家觉得很有用就老留着它,它就这么来度化这些猪,称为薄荷。这封信就告诉它该回来了,不回来就要迷了,它一吃就死了。所以各个里头都有菩萨在救度众生。上面讲音声,这两句指身相,佛示现一个身而能让大家作种种的福音、种种的饶益,同显华严事事无碍、不可思议功德。

愿我得佛清净声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 通达甚深微妙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嗔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

以上是赞佛功德,本段以下是发大誓愿。法藏比丘于赞佛功德后,随即发起广大誓愿,愿自作佛,愿摄佛土,普利众生,速成正觉。所以发愿很重要。如《普贤行愿品》说:“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继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所以愿非常重要。因净宗以信愿行为三资粮。蕅益(灵峰)大师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不真信不能启发这个愿,不真愿也不能够引导出正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