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从《金刚经》谈到《无量寿经》第七讲(之一)

2016-01-24 11:41:35 点击数:

第七讲 无量寿经宗要(之一)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日 丙寅冬月一日)

 

 

诸位大德、诸位大居士,很殊胜的这个因缘,几个月之后又在这里和诸位大德相会。从去年起我们就在谈这样一个题目:从《金刚经》谈到《无量寿经》,今天就是两年了,这年终了。把今天这一次的汇报作为这个题目的结束。我们最后要谈到《无量寿经》啊,因此今天咱们就来谈《无量寿经》,到了《无量寿经》了。那么这个小题目我们可以叫做什么呢,叫做《无量寿经》宗要,它的宗旨和要领。

《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经典,而净土法门有什么殊胜呢?在我的《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卷开头有这几句话,就介绍了净土法门他的殊胜。第一、净土法门是个什么法门?是「一乘了义」,是一乘法,是了义法。佛说的法许多都是三乘法,让大家证阿罗汉、证缘觉、修菩萨道,所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个乘的法称为三乘法。等到最后佛说《法华》的时候,就汇三归一了,就不说三乘了。说这三乘是我的权说,我权巧的说,因为那时候你们的水平不够,不能把真实的法跟你们和盘托出,所以给你们讲的是三乘,说到究竟,只有一乘法。通通都要成佛,这也就称为一乘法。一乘法是佛法,佛最究竟的法,佛真实的法,不是权巧将就咱们的根器,对咱们说的法,是佛的境界的法。而《无量寿经》正是一乘法,因为极乐世界啊,《往生论》里有这个话:「二乘种不生」。如果你就是二乘的种性,只是发了一个只是自觉这样的一个发心,你不能往生啊。到了极乐世界,纯粹都是阿鞞跋致、诸上善人,都是发心的大菩萨。大家(读经,)经上也说,里头也说有声闻,那个声闻不是从他的发心说,(是)从他的断惑说,他断惑的水平相当于声闻,实际都是发大乘心的,是一乘法。因此我们的(净土)法门和《法华》说的一乘法是一回事。是最殊胜的法,佛的最圆满的法、究竟的法、真实的法。

「一乘了义」,佛的教,有了义教和不了义教。了义咱们的话就是彻底了;不了义就是不彻底。那么怎么叫了义,怎么叫不了义呢?谈诸法实相的这些经典,是了义经典;没有谈到诸法实相的经典,那就是不了义的经典。因为水平不同,佛说的法也就不同,所以常常就会觉得这部经和那部经有冲突不一样,按现在的语言说,就是发现矛盾。那么这两本经有了矛盾怎么办呢?都是佛说的。佛早就告诉你了,这个情形之下,你要依止那个了义的教,不依止那个不了义的教。那这矛盾就解决了。这本经和那本经,哪本经是了义,了义的你就听。那个不了义的经,跟这个了义经不同的,那你就依这个了义的教。

净土法门是了义教,所以你看《阿弥陀经》十方诸佛同赞,不是一个佛,释迦牟尼佛赞叹(而已),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是六方,而玄奘大师翻译的就是十方,把东南方、西北方(等等)这四个犄角都加上去就成了十方,十方就代表一切方,一切方的佛都赞叹,就是因为它是指一乘了义,是万善同归。永明大师有一部《万善同归集》,说一切善最后所得的果,都是要汇到阿弥陀佛的这个大愿海中,就好像一切水要流到大海之中一样,一切善行最后的归趣,你要能得到善果,都需要流到弥陀的愿海,是万善最后的一个归宿。它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有许多法,只是上根修起来合适,下根就很困难了,像参禅,很多人就不相信,不相信这个顿悟,甚至于禅宗的和尚,现在也有人不相信顿悟,那就不好办了。这就是根器问题,不是人人都能够接受的,学密法也是如此。我的师兄弟,我所知道的,直接的间接的,学密之后发神经病的人,那就不只一个两个。这不是法有毛病,他的根器不够,他就生出障碍,引起魔障,下场很惨,自害害他,耽误了很多人的慧命。只有这个净土法门它是三根普被。最没有水平的,像我《资粮》三版里头,就把那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往生之后的相片注销来了。她八十几岁往生了,连着念了十几天的佛,坐在那儿。最后死了之后还是搭着衣,安祥极了,活人都没有那么安祥,她慈祥极了,死后的照片,她见佛见光。她不识字,那这个人水平很低呀,但她往生的时候很好,佛来迎接。往上呢,上根者不但永明大师、智者大师,这些个上根,就文殊、普贤都求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它三根普被。就是说有的法你叫上根人修,他也不耐烦哪,他就不愿意去修。我就是这么一个狂妄的人。有些这个说法,当初我听了之后,我就觉得不入耳,后来是听见《金刚经》了,这就是把我降服了,(不然)也是个魔头啊,呵呵。所以这是个人根器不一样,它就不是这么普被,唯独净土法门,最上的也不屈才,最下的也可以入门,凡圣齐收,而且它的好处是横超三界。

这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要离开欲界,按普通的修行好难哪,欲界包括欲界天,大家(知道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这是道教的说法,佛教叫帝释。既然还有王母娘娘,那他就是欲界,他还是有夫妇、有儿女,有多少公主、有多少天皇的太子,是欲界,到天界还都是欲界,天界以下都是欲界,都有欲,这是最低了,三恶道也在欲界里头。再上面就是色界,色界称为梵天。梵行、清净行,要是按普通的法门来说,一个人在一生之中,只要有一次男女的行动,就不能再生梵天了,就已经不清净了。生这个天这么难哪,他上头还有无色界天。所以欲界、色界、无色界,要竖出这三界,就要把见惑思惑完全断得干干净净。不光是咱们人类的见惑思惑,欲界天的见惑思惑,色界天的见惑思惑,无色界天的见惑思惑,通通要断干净。咱们不说那么高的,就咱们人类思惑的贪瞋痴慢这四个字里头,谁敢说(能断干净)?能断一个字我看就不见得有啊,能断四个字的谁敢说?何况还有色界、无色界的贪瞋痴慢,所以竖出三界是很难。而现在这个净土法门,是横超三界,仗佛的愿力,就好像一个竹子竿,里面有个虫子,它要是沿着这个竹子一节一节地咬出去,那就很困难了,不知要咬多少节(才能出去),很长的一根竹竿。如果它是横着咬呢,只要咬一个窟窿就出来了,所以只要你这一生勤苦,老老实实地修持,咬通了,你就出三界了。这叫横出三界,这个比方很形象。这个竹竿直的这么出来,是竖出三界;横着咬出来是横出三界,这一生就可以成办。

而且我曾经问过贡噶上师:「咱们密宗都说即身成就,也就是即身成佛,修密的人修到往生净土,算不算是即身成就?」他反问了我一句:「你说的是哪个净土啊?」我说:「我问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他说:「啊,那是,那就算。」所以你要现在这一生中得到大成就,这个法门是易行道,最容易。所谓「径登四土」,到了极乐世界,到了凡圣同居土,这又不可思议者,凡圣同居土它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四土也等同啊。你生一土,就是生四土,所以这个是不可思议的事。这个同居,径登四土、极圆极顿,这不但是个圆顿教,而且是极圆极顿之教。

天台判教,判藏、通、别、圆,最高是圆教。一开始的藏教是小乘;通教是通于小乘、大乘;别教是单是大乘;圆教是最高,称为圆教。有的是渐法,有的是顿法,所以称为渐教、顿教。华严宗就分为五教:小、始、终、顿、圆。净土宗不但是圆是顿,而且是极圆极顿。这个我在我的批注(《大经解》)里头引证了很多了,中国人、外国人证明这是极圆极顿。这蕅益大师的话,《法华》和《华严》的精髓都在《阿弥陀经》里头。这《法华》和《华严》是最圆最顿的经典,它的精髓都在《阿弥陀经》里头,那不就是圆极顿极了吗?是不可思议嘛,《阿弥陀经》的经名就叫做不可思议。 这名字很重要啊。是这么一个微妙法门哪,净土法门。

我们修什么法门没有不好的,但是今天特别要提醒一句,千万不要轻视净土。你愿意修什么,接着修,我最不喜欢劝人:「你修这个修的不好,你换换样。」我从来不做这个事。你有你去修,但是最好你也求生净土。你不求生净土,你千万不要诽谤净土,你要诽谤净土,就是诽谤如来大法轮,你变成谤法,谤法那个罪比五逆十恶还大。有的人不知道,他以为我还是很好,很精进,他不知道他已经在谤法里头名单上有了他啊。所以这一点今天我作为供养,希望大家千万在言谈举止之中,不要流露出轻视(净土)的言论。

净土宗是如此的殊胜,别的法门都是难行道,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我们要重视这个经典,去研究这个经典,要依止这个法门。那么这经典中哪个最重要呢?古人早替我们作了选择,《无量寿经》称为净土第一经。净土三经、净土四经、净土五经,《无量寿经》是其中之一,然后大家念的《阿弥陀经》是其中之一,还有《观无量寿经》又是其中之一,所以净土三经是根本,有的加上《普贤行愿品》,还有的加上《大势至圆通章》,各有选择不一,就称为四经或五经。还有《后出阿弥陀佛偈经》,净土的经典不少,而且很多经典带着说极乐世界的又不少不少,所以千经万论。但这许多经典之中,其中第一部经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这么重要,在中国就没有很受重视,在日本是极受重视。大家念《无量寿经》的很少,而中国批注《无量寿经》的书,从古到今只有两部,一部是隋朝有个慧远,不是净土宗初祖的那个慧远,他写了一部批注;另外就是三论宗的祖师,嘉祥大师,唐朝人,写了一部批注。除此,从此以前、从此以后,没有批注《无量寿经》的了。后来有的批注,就批注其他的节会本,有两本是外国人(注的),是高丽人。还有两本,一个是丁福保,注的是彭二林的节本;王耕心注的是魏默深的会本,所以真正注古译的就这两本。没有批注,大家读起来就困难。

再有,为什么大家不批注呢,就是因为《无量寿经》翻译本子很多,这里头没有找着一本是最理想的本子,所以《无量寿经》尘封《大藏》,在《大藏》中尘土落的很多,因为它缺乏一个善本,所以出入很大。重视是很重视,从汉朝一开始,大家都知道《高僧传》里头的安士高,他是个大德,他就翻译了《无量寿经》,可惜这个书没有留传下来。而另外汉朝有一本留传下来,所以有一本汉译,汉朝两本留下来一本。到了三国,曹操那儿翻译了两本,留传了一本,就是大家最常念的,康僧铠翻译的,这一本留传下来了。孙权那边也翻译了一本,叫吴译,这也留传下来了。然后在东晋、西晋都翻译了很多,但全没留传下来,翻译了十二次。唐朝的菩提流志翻译的这本留传下来了。最后是宋译。所以我们把汉译、魏译加上吴译,加上唐译、宋译,就五本,现在《无量寿经》有五本。这五本的出入很大,出入之大比《阿弥陀经》、《金刚经》(不同译本)的出入大得多。咱们居士林把唐朝(玄奘)、鸠摩罗什翻译的《阿弥陀经》、《金刚经》都摆在上头印出来了,这出入不很大,但这五种《无量寿经》的出入很大。我们就拿一个例子来说。

这一个经最重要的是发愿,这五种译本里头,四十八愿的是两本,是魏译和唐译;三十六愿的是一本,是宋译;最古的译本,汉译和吴译,是二十四。你看看,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大家都知道四十八愿,不知道还有三十六、二十四之说。《后出阿弥陀佛偈经》是二十四章,阿弥陀佛发的誓愿是二十四章,也是二十四,汉译里头也说发了二十四章愿,见于经文,不是一条一条数下来是二十四而已,所以这个出入很大。所以没有善本,大家就觉得是不知读哪一本好。后来经过作《龙舒净土文》的王龙舒作了会集;清初的彭二林大居士作了删节,称为《节本》;清朝咸丰年间的魏默深又会集了一本,这一共就有八本了。但是它们还都是存在缺陷,就是会集了之后,好些文句是自己写的,不是经文中原有的,因此先师才又会集了一本,就是现在夏居士印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一本是日本投降之后才定稿,是最新的,但到现在为止,已经佛教界公认,这个《无量寿经》出现了善本。过去一直缺少善本,现在我们有了善本了,我批注的也正是这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