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从《金刚经》谈到《无量寿经》第五讲(之三)

2016-01-24 11:41:35 点击数:

第五讲 无量寿经的殊胜(之三) 



底下要重视的就是「礼佛现光」,这极乐世界现前了。这是一件大事,因为《观经》是在宫里头说的,就韦提希夫人和她的一些侍女,没有四众弟子。说《阿弥陀经》时,人数很少。说《无量寿经》的时候,就说咱们地球上的人,「大比丘万二千人」,有一万二千大比丘在法会上,没有退席的。说《法华》,还有五千人退席,听不下去了。一万二千比丘、七千男居士,就一万九;五百比丘尼、五百女居士,两万,整整两万。现在开万人大会,这是两万人大法会。这两万人的大法会上,人人都见到了极乐世界。所以有人说「谁看见了?」这不是历史上记载了吗,这看见了。说《观经》的时候,韦提希夫人和侍女们也都见到了极乐世界。所以净土三经中有两部经,当时听经的人都亲见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这一点也就是阿难了,佛就说:「如果你们想见阿弥陀佛的话,应该向西顶礼,念佛号。」阿难就起来了说:「我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顶礼的时候,忽然亲眼看见,看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绀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宛转五须弥;「色相端严」,色相非常端庄、非常庄严,「如黄金山」,像在海上涌出一个黄金山一样金色光明。就看见极乐世界、看见阿弥陀佛了,同时又闻十方世界诸佛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当时见着佛,而且听见十方世界诸佛正在那儿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呢。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也在那儿称扬赞叹,不过我们耳朵不行就是了。这无碍无断,他没有障碍,没有间断。 

阿难接着发愿,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光,照到一切佛世界,这一切佛世界也明现。所以在这个会上,不但见到极乐世界,听见了极乐世界之外其他十方佛赞叹阿弥陀佛,后来佛又放光,十方世界大家都见到了。咱们这个世界完全是光明,「唯见佛光」,阿弥陀佛的光,「明耀显赫」。 

底下大家要重视,「此会四众」,这个法会的四众、声闻、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所有的都在内了。刚才我说的那两万是人,还有他方的阿修罗、天人,多少他方的菩萨,都无量无边了。我们最主要点是要观咱们世界上的人,这都包括在内。「此会四众」,就刚才我说的一万二千比丘、七千男居士、五百比丘尼、五百女居士,两万人,这四众啊。人人都看见了,都看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看见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恭敬围绕。这就是咱们一个证明,不要觉得这是个寓言、是个安慰。而且孔子、老子,我们谁也没有见着嘛,但是我们承认他们,历史上书记载着在那的。而这个法会上,大家这么多大众都亲见了,经典记载下来的事情,是个历史事实,我们就是要真实的生信有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有世界名曰极乐,其中有佛,号阿弥陀。两个「有」字,有世界名曰极乐、其中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有」字,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这儿的证明。

再说这个经的重要,我们看底下讲的流通分。流通分就是劝要流通,当然这个经里头重要的地方很多,我们今天不是谈这个,是谈我们要重视它。首先要重视这个经,这你才会去读它,才会去研究它。我们先要重视起来。第四十三品就是「流通分」的开始,「佛告慈氏」,这是佛对弥勒菩萨说的。所以这一部经前半部是阿难当机,后半部就是弥勒菩萨当机。这是很特殊的。这弥勒菩萨当机,告诉咱们什么事?当来弥勒下生以后,还是要弘扬这部经。佛后来就把这部经嘱咐给弥勒。所以大家要等到龙华会上,龙华会上靠度众生的,还不是讲唯识,还是《无量寿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佛告慈氏」,(慈氏)就是弥勒菩萨,他说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听到这个名号,乃至「能生一念喜爱之心。」能真实生了一念的喜爱之心,你起心动念,能引起这么一念,当然这一念是很真实的一念、很清净的一念。「归依瞻礼.」归依阿弥陀佛,愿意礼拜、愿意「如说修行。」那怕只是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你要知道这个人是得了极大的利益。底下就简单一点了,「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你要知道这个人他就不是小乘道,所以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大乘的,纯一的,极乐世界纯粹是大乘菩萨。又说里头有很多声闻,是什么意思啊?他是大乘菩萨,但他所证,他断惑的水平,他刚刚断了见惑思惑,相当于阿罗汉,还有尘沙惑未断、无明惑未断,慢慢的断。我们就是带业往生,带惑往生,你发小乘心是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的。所以这就不是小乘了,这是什么呢?底下就是佛说了,「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就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法里头,这样的人是弟子中的头一号人物,是第一弟子,笫一流的弟子。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所以有好多人现在还是在那不大重视净土法门,我在佛学院讲课,我说:「我也不敢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信净土,但是我确是有这个希望,你们任何一位都不要轻视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说:能这么信,那怕只是一念,这清净单纯的一念,就这样,就不是小乘,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 所以佛就告诉大家,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对这个法门「爱乐修习.」应当喜爱,应当欢乐,应当好好修习,「生希有心。」所以彭二林说:此是万劫千生稀有难逢之一日。我这万劫千生轮转六道,今天能遇见这个法门,能听到这个法门,这是万劫千生稀有难逢的一个遭遇,这叫希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对于这部经里头所说的话,应当把它当作导师,要依止。「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如果说是大乘,就是你念念不忘众生,来接受这个法门。无量亿诸菩萨,都求这个微妙法门,尊重听闻。「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还有很多菩萨想听这个经,听不到。「是故汝等.应求此法。」说会上的大众,你们哪,应当好好求这个法呀。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値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又说:有一亿菩萨,这些都是大菩萨,就是由于这个法不听闻,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就劝受,如果能够信受,如法修行,好好的,这个人已经蒙过去佛给他受过记了,而且现在十方佛都在赞叹。所以劝大家要怎么样呢?「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我们要信这个法门,接受这个法门,「持诵」念这个经,持佛号,「说行」「说」,为别人解说;「行」,最主要是行,如说修行,你得行,所以信愿行,你得念,尽你最大努力去念。这就是说这个经的重要。

末了再提一点。经是都要灭的,我们是很辩证的,他们说:「你们佛教将来也会消亡。」我说:「我们从来也没有说过,我们是永远常存的,我们不是赖在地球不走的。」将来佛法是要灭的,经是一点一点灭的。有一部经叫《法灭经》,哪部经先灭都说了,第一部经先灭的就是《楞严》。现在已经有人著书说《楞严》是假的,佛早就悬记了,将来这个经要灭。他说是假的,慢慢后头的人也都相信了他的话,那么都说是假的,谁也不念了,这部经不就灭了吗。可是没有想到,这事佛早就告诉你将来要这样,而这批人就按照了这条道 

再有就是《涅》,都是极高深的道理。将来众生根器不够了,这个都要灭,灭了之后怎么众生能得度?佛所以出兴于世,就是为了要惠众生真实之利,就把这个最殊胜的法子,以佛的威力独留此经。什么法、经都灭完了,还把这个《无量寿经》留下来。留多久?不可能无限期,都有时节因缘、都要有根器。这根器在那变化,他不能接受哪。你有跟没有不一样,所以「止住百岁」,只会留百年。因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从现在起一直到最后,这个时候《无量寿经》是刚刚在咱们中国兴起,在日本是放光的,是早被重视的,在中国中间衰微了,现在又开始在抬头。那么一直到最后,法都灭完了,最后一百年,还要有这部经。所以如果我们对于此经能够如说的信受、持诵、说行,我们就是佛的第一弟子。我们也就是为了如来护持这个法,到最后还有一百年,还能存在于世,利乐众生。

这是今天向大家汇报的主要部份。另外我也知道我们有很多人都喜欢密宗,我这就把诺那祖师的开示。他是在香港传完法,在离开香港之时,最后说了点开示。这里有关净土的部份,我介绍几句,我们就圆满了。

《诺那祖师离港前夕开示》:念弥陀者,临终观佛在顶,信心不疑,遂忘自身,而契弥陀法身。何况弥陀发愿甚强,无论修证如何,只临终忆念,决定接引。 

 

诺那祖师是红教的法,也就是莲花生祖师的教,是最古的教。他有一个很特殊的特点,和别的教派不大一样,就是特别尊重阿弥陀佛。就是说,无论什么根机,都是要教他学金刚萨埵,学阿弥陀佛的法,人人都得修。这是诺那祖师的话:最后往生,「念弥陀者」,念阿弥陀佛的人,你临终就观想佛在你顶上来接引你,「信心不疑」,你不要怀疑,你就把你自个儿忘了。自个儿忘了,你就跟弥陀的法身,弥陀在顶上,「心作心是」,你就跟弥陀的心相契了,这就可以往生。何况「弥陀发愿甚强」,「无论修证如何」,不论你修证的水平怎么样,这跟蕅益大师的话完全是一样的。我们好多人错就错在这儿,总觉得自己功夫不够, 老去追求功夫去,你这功夫够不了!不是那个功夫的问题。不管你修证到什么程度,不论你这个。所以蕅益大师说只凭信愿之有无,能不能往生就看你有没有信愿;你生了什么品位,才是你念佛的深浅,那在你修证的程度。主要你要深信切愿。他说临终能够忆念,有信愿,就决定来接引。你修持差也不要紧,根器差也不要紧,只要你是念,你忆念,你临终还想着阿弥陀佛。底下又比较 

《诺那祖师离港前夕开示》:修他方佛,必三密具足乃度,此尊一律平等普引。 

 

修别的佛,「必三密具足乃度」,你修其他的本尊,修药师佛修什么什么,你必须得三密都修才行。三密就是身密、口密、意密。密法的特点就是让凡夫的三业:咱们身是造业的;嘴是造业的;意是造业的,让我们这凡夫的三业,顿同如来的三密。你身结印了,结释迦牟尼佛的印、阿弥陀佛的定印。你结印,这身就是身密;嘴念咒了,语密;心里想着般若,比方《金刚经》、心里想着种子字,忆佛也行,这是三密。别的修行,最后必须得三密都具足才得度。唯有阿弥陀佛这一尊,不管一密、两密、三密,一律平等普度。不论你修持怎么样,只要你临终在忆念,愿意往生就可以。这是极殊胜。

《诺那祖师离港前夕开示》:祝诸位不忘阿弥陀佛,常存一心不乱。 

 

最后,都完了,最后一行:「祝诸位」,祝在座的诸位,因为他在香港、澳门都灌了很多顶,最后要分别了,就临别的开示。「祝诸位不忘」,不要忘记阿弥陀佛。所以我今天最后也是以祖师,我师父的师父,用我师父的师父这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就是「祝诸位不忘阿弥陀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