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坊

讲解莲公开示笔记 第一会之二

2016-08-09 11:41:35 点击数:

第一会之二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你这个旧镜子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咱们的自心哪。这个镜子相当旧了,旧到什么程度,是秦朝的旧镜子。这个打个比方,秦朝当然说是古代,就是说你从无始以来的那个你自个儿啊,你的本来啊。你把这个镜子给它磨出来了。怎么叫磨出来呢?比如一个念佛珠,你使出来了就是我这个使熟,使亮了,那镜子怎么叫磨出来呢?镜子亮了能照东西了叫磨出来了。你把秦代的这个旧镜子你把它给磨出来了。那么这就是说什么呢,那就是说见到了自己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啊!这句话是这个意思。所以那个睦州也说「秦时車度轹钻」,打了个比方什么呢,秦时那个钻,都用秦代代表一个上古,比较老啊。这就代表无始,无始以来这个镜子磨出来了。

底下一句话怎么讲呢?怎么叫「借人照己胆先寒」呢?当把这个镜子磨了以后,通过旁人!啊,通过旁人就反照了自己啦。因为你磨出了镜子,你就看出别人的镜子没磨出来啊,就在一种,这种颠倒妄想之中啊,也很想学道啊,就碰过来碰过去,撞过来撞过去没有办法。借这些人,借这些人一照,哎呀,我多少劫以前,我镜子没磨出来以前也这样!不然不认识这问题。我还是最近才慢慢认识。我从天津回来,我不认识这问题,觉得这事儿很容易,个个都是这样,这有什么奇怪,都可以开悟。经过这么多年看见一个个就是这么困难哪,这个时候才痛定思痛,胆寒哪!胆寒哪!所以今生要「不了」就不得了啊,还得这么转哪!所以「借人照己」,看见一个一个这么嘛,就是没有办法,也是很诚恳,也是很努力,就碰来碰去,鼻青脸肿啊,没有辙啊!就看到自己了,那我过去一定也是这样。再要恢复这样就不得了了,就是「胆先寒」哪,「借人照己胆先寒」哪。

【临机岂得避刀枪 不是儿童戏一场】

所以修行这个事儿,底下就写了,「临机岂得避刀枪」,你哪里能怕刀怕枪啊。「不是儿童戏一场」,修行这个是大丈夫事,所以这明心见性是大丈夫事,是非将相之所能为。不是大家这个小孩儿过家家儿。所以不能够怕这个,所以我最近打个比方,有很多人很着急,我说你不能像小孩儿玩积木,玩积木很快楼就搭起来了,有的时候手指头一点这楼就塌啦;有时候你不点,一晃它也倒啦。所以这个基础很要紧哪,基础要巩固,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这个基础打好啊。

【我有愿王做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当然是不见得每个「打棒子」的都是大德嘛,也不一定啊。但是你不要管他嘛。「我有愿王做法铠」,是法的铠甲,我有我的愿王做我的铠甲。你就是不是善意的,种种;你看像通愿法师呀,她那儿说着法呢,来人就骂她,骂完她就摸她脸,「你这个人你这脸皮多厚哇,你看看。」摸通愿法师的脸,「你看看这个人她这脸皮多厚啊。」那就不是善意的了。你看那个圆瑛法师也是呀,他在那讲着经,底下就散传单,骂他,还给他一份儿。这两位大德都表现得不错。通愿法师无动于衷;圆瑛法师就是停了,待了那么十多分钟,接着讲,一句话不说,这个很不错,大家要知道。他为什么要停十几分钟啊?这很自然,你这儿来这些东西,这个心不能再沈定下去讲经了。这很自然。但是不久就定下来,他不做任何解释,就跟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一样,刚才说到哪接着再说,这个是水平。我们看这个也是看,有的时候是假的呀,有时候「诈死佯活」,表现我很高,那个他不定他想什么,他是那么想了,「你看,我这儿说法,我要不做点儿样子给大家伙儿看看哪,人家说我,多不好哇,所以因此我毫不在乎,我接着往下讲。」这是假的,他的动机是什么,他是表演。这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就要看真看假,你不能只看现象,很不容易。

所以这一段是关于什么呢,也是联系了禅宗的「大死大活」,也结合了所谓就是说「打碎另造」。那么底下关于「死活」呢,还有一个「死活」,是净土宗的「死活」,「念头死,法身活」啊,回头我们再说。另外,关于这个「打碎另造」底下也有,《自警录》还有,所以这两个问题咱们都保留下去,再发展。所以这个就把这里提的一个是禅宗的「大死大活」,「磨出镜子」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个「打碎另造」的问题,这个是今天这里的主要内容。

【念佛念咒念经是否一样。  根器不同,因缘不同,佛应机说法。】

底下内容就回到上头了。上头不是问李某吗,「诸大祖师为什么念经啊?」所以夏老师这个虽然是这么谈哪,他自然的这个体系,脉络很分明的。「为什么念经呢?」所以他底下就要回答这些问题了,就再用提问题的方式提出来:那么你念佛、念咒和念经有什么分别呢?是不是一样?那么这个地方笔记,夏老师是不是作了正式的回答,或者还是笔记没记清,我们都不要管了,总之,这个还是很清楚。是不是一样呢?那本体当然是一样嘛。但是,由于听的人的根器不一样,因缘不一样,那么佛就应机给他说。你这个说了密,你就要去念咒;说了净土宗就要去念佛嘛;记载这些佛所说的这些内容那就是经典,所以有种种的根器、种种的因缘,所以出现了种种的经典,也出现了种种的法门。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各经原则。】

 总之呢,这一切经典都是什么呢,就都是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哪。这是《法华经》上的话,一切如来只是为了一件大事因缘故,为了一个大的事情,为了这么一个大的事情的因缘的缘故,所以才出兴于世,才在世间出现。不然,佛干嘛跑到这世间上出现呢?为什么跑到印度中来降生呢?佛都在那个兜率内院嘛,那都跟佛相等了,到人世间来这么示现做什么呢?是为了一个大事情、大的因缘啊!什么大的事情呀?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把佛的知见开出来,示现出来,显示出来;让听的人来「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都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情,而佛之出现于世,而说经。

【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得辩才无碍、法华三昧(药王本事品)。】

那么这是一切经的原则,但是各个经呢,由于根器不同,由于因缘的不同,而种种的内容,因此读经的功德就很殊胜啊。举了一个例,隋朝的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这个药王菩萨就舍了两臂,焚自己的身哪。那后人体会,以为必须要烧掉身体才是真的,这就体会错了,是表示舍掉了「断见」和「常见」。这两条胳膊呀,就代表的一个是「断见」,一个是「常见」。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这一件事儿,学的过程就是这一件事儿,就是「舍见」!舍你现在原有的「见」。你抱着你原有的见不放,那进步得很慢哪!就像老十说的话,「我这个瓶子里有细菌,我怎么办呢?那就慢慢去冲,慢慢去冲就越冲越淡,越冲越淡。」这个慢慢去冲呢,当然是也可以解决问题,慢啊,是不是?你要是肯刷,肯消毒,这么着它就快。但是还有人抱着不放,那就不好办了,就是这个,所以舍「断常」二见。那个智者大师读到这儿的时候,他就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灵山就是灵鹫山,佛说法的地方,王舍城山上那个精舍就在那儿,多少经都在那儿说的,那个法会它俨然未散;诸佛、诸菩萨、诸大四众弟子都在那儿听法哪,没有散会。那么他就告诉谁,告诉南岳思,南岳思大师呀,思大师赞叹说:你这个是一旋陀罗尼,这个是「非子莫证,非我莫识」啊,不是你,证不到这儿;不是我,没有人能识,能给你证明啊。智者大师是咱们佛教上第一次作一个大总结的人。因为从汉朝来了以后,各种经典、各种翻译种种种种的,在智者大师,在他那作了一个大的总结,所以就是成了天台宗。日本对于智者大师也是尊敬极了,国清寺,智者大师的道场,也是念佛往生的。所以就是说,你看看,这就说明什么呢?夏老师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呢?说念经的功德嘛!

我现在跟过去又有一点不一样,就是我从前不愿意劝人,说你修这个不好,我劝你换一样儿;现在我更是这样。只要你这里得力就行,你这个其实都一样。你愿意念经就念经,你总是得真的。你这个虚假的表演的形式走过场,有的人就是表演,有的人是走过场,完成任务,今儿我定了个功课,我不完成不行,那这个就是得力很慢。而真的那是「如旃檀,片片皆香」,所以是经也好嘛。

【经从佛口出,熏习为成佛正因。一字一句,深信如此。】

底下夏老师赞叹这经。经是从佛口所出,佛之所说嘛。佛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我们主要,咱们是要跟佛学,那佛教我们就是这些经典嘛,所以你念经你就是熏习。「熏」嘛,就是拿东西熏,熏衣裳啊,拿香来熏。「习」,「习」嘛,《四书》里面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那「习」字的注解是什么呢?「习」字的注解就是麻雀跟那儿飞,小麻雀跟那儿飞就是「习」,那就叫做「习」。你看咱们这个念经,你也就是小麻雀跟那儿飞,慢慢就越飞越好,这就叫做「习」啊。你看「习」字上头是个「羽」字,那就是「习」字的意思。那所谓练习呀,练习嘛,这就好像是人为的分量就重了;这个麻雀自个儿飞,它这个事儿,就有点儿自然。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体会这,还要体会点儿自然。熏也是自然,你看那个包香的那个纸它就香的,它不就是熏来的嘛,那个盒也香,你搁别的包它也香了嘛。这个念经它就是拿这个经,佛的话,佛亲口所出,来熏习我们的心。所以这样的熏习就是成佛的正因。这《无量寿经》的成佛正因品,第一句就是念《无量寿经》。这个《无量寿经》的功德今天这里头要讲。一个字一个句都是咱们这么去熏习进来,都是成佛的正因,应当深信如此,就应该这么信;对于持经啊,对于经的重要,应该是这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