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一集摘录(七)

2017-09-25 08:59:50 点击数:

 

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一集讲:“非过现未来”。现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懂了,他说时间是人类的错觉。过现未来只是因为妄想,前一念就是过去,现在又有一念是现在,底下还有一念跟着要来就是未来。离开妄念,什么是过去、现在、未来?入禅定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好多天过去了。先师虚老山中静修,一次大雪封山,大家以为虚老怕是死了,大家用长竿在雪中探路,找到闭关的地方,大家敲引磬叫门,把虚老从定中惊觉了。开门相见,大家高兴极了。虚老说:“你们这么远来一定很饿,我这儿煮的芋头可以请你们吃。我煮上芋头就打坐了。”谁知打开锅盖一看,芋头的毛都长得好长了。多少天了,但只觉得在片刻之间。所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信心铭》最后一句,“无去来今”,没有过去、未来与现在。这就表示过、现、未三世本来没有差别,都不离当人的一念。上面所说“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表示十方就在当下,三世也只在当念。世人所执的时空概念全部打破了。


以上所说是法藏大士所证法身理体,也即是本经的“真实之际”。在这里可以充分看出本经与《金刚经》本无分别。弥陀成佛究竟了法身境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还有什么众生可度?可是理不碍事,在寂灭中正好广显大用,所以寂而常照,理事圆融。因为佛的悲心、本愿无尽,所以要广施真实之利,普利众生。


“但以酬愿度生”,这一切都离去来今,离这一切一切的法身境界,就表明了为什么从法身境界流现了体兼报化的极乐国土,只是为了酬愿度生。“酬”是酬报,“酬愿”就是俗话说的还愿。俗说既然许愿就要还愿,也就是要实践自己要度生的誓愿,所以要酬愿。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度众生,这个大愿成就,当然要酬愿度生。怎么度呢?所以“示现在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现”有两个意思:⑴示现。指极乐世界是从如来的自性清净心所流现;⑵是现在的意思,他现时正在说法。“西方”,专指西方,是密宗指方立相、即事而真的无上殊胜密意。如《法华经》所说,佛看众生的根机,“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也说我要入涅槃种种的)。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佛已明说了,佛所说法是随众生根器利钝而有种种的不同,佛的名号无量寿等等都是随着众生所能接受的水平而说。“现在西方”就是指方立相、即事而真的殊胜方便。要指出一个方、立一个相,从这个事来显真,这是密宗的道理。善导大师主张:娑婆众生妄心爆动,指方立相,尚不能专注,况无方无相耶?“爆”,例如爆炸。众生的妄心经常狂动,老是在那儿爆炸、发狂!如狂人失头,圆人拿狂人来比方,这是发狂、不安定,所以要指方立相,使能专注。这就是修净土的人面壁冲西,心中专向西方,使心念有所归,有所集中。所以《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把心专注在一个地方上,没有办不成的事。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给他指出一个方向来,说那有个国土,你去专向求生,他还不能专注,你告诉他无方无向,更不知怎么下手了?《上都仪》说:“皈命三宝,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系心,尚不可得,况离相耶?”什么叫指?“指”就是住心,心要住,要取一个境。因为众生的心十分狂乱,要使他的妄心先能专注一处,所以指定西方并建立坛城事相。这样来摄凡夫的心还做不到,你还光是叫他离方离相,他怎么下手?所以现在不要管离相不离相,就是去念,这是佛最大的慈悲,真正老实肯这么念,不知不觉暗合道妙。并且密教五方佛,阿弥陀佛是妙观察智,也正好在西方,这都是密宗的概念。实际上我们老说极乐遍一切处,哪里有定方。小小的地球是圆的,你一直往东走,后来就走回原处。连地球都是如此,他这就是叫你指方立相,使你凡夫能够专注,“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俱胝那由他是什么呢?《魏译》、《唐译》都是十万亿佛土佛刹,本经数字比《魏译》大一百倍。这里可以有两个解释:⑴佛是随着众生根器不同随宜而说,所以不同。⑵“百千俱胝那由他”,本来就不是具体指一个数,例如百千三昧不是说一百乘一千,而只是说许多三昧。例如我们说千万人所不能及,“千万”也不是一个死数,一千乘一万,这个数都达不到,及就是言其多。所以两译数字不同也没有关系,佛在《法华》说了,我就是说了种种不同,随宜而说,处处自说,名字不同。而且哪里有一定的距离?何况方才说过空间只是妄执,还有什么距离可谈。经云:“十方虚空生我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说远说近都成了戏论,总之娑婆极乐都在自心之内。所以《观经》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的话更好:“分明在目前。”净土宗跟禅宗哪里有两样。什么十万亿、千万亿国土,只是“分明在目前”,就在诸位眼前,何尝远哪。所以我们也要少执着,才无碍,无碍才能自在。你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你就是法王;你不得自在,老在这分别、怀疑,不能生信,那就缠缚了。


“有世界名曰极乐”,“世”代表时间,指过去、未来与现在这三世;“界”代表空间,指四方上下;时空相合叫做世界。这个世界的名字是“极乐”,梵语是须摩提,可以翻译安乐国、安养国、清泰国等等。《要解》说:“永离众苦,第一安隐。”永远离开诸苦,而且最极安稳。它不是物质所成,人也没有死,只有进步。《疏钞》说:“显至极之乐,非人天一切诸乐之比。”是登峰造极的快乐,不是人界和天界所有种种快乐所能相比的,所以这个国土叫做极乐。


极乐有四土,《弥陀疏钞》说:“四土者,一曰常寂光土。经云:‘毗卢遮那(法身)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是极果人所居。二曰,实报庄严土。行真实法,感殊胜报,七宝庄严,具净妙五尘故。亦云无障碍土。以色心不二,毛刹相容故。是法身大士所居。三曰,方便有余土。断四住惑,属方便道。无明未尽,名曰有余。是三乘圣人所居。四曰,凡圣同居土。是四圣六凡之所共居。”极乐的殊胜,在于凡圣同居净土就圆明无碍,也通于上三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方便有余,这就非常殊胜了,也就是极乐世界最独特之处。《弥陀疏钞》,莲池大师是高僧,我们都称他是弥陀化身。他说:“随其机异,所见亦异。有于同居见寂光土;有于同居见实报土;有于同居见方便土;有于同居但见本土。如《像法决疑经》说:‘今日坐中无央数众,或见此处山林、地土、砂砾;或见七宝;或见是诸佛行处;或见即是不思议诸佛境界。’皆随机异见也。”我们往生的人,也是随着你的根机,你所见到的是不同的。所以有个人他跟我说,能不能找一本最正确的佛的传记?我说你不可能找到。这是为什么?那所见不一样。他记下来跟他记下来就应该不同,那同倒不应该了,所以这个世俗之见碍事。有的在同居土能够见寂光土的;有于同居见实报庄严的;有于同居土能见到方便土的;有于同居只能看到同居土。所以多少品类种种不同,如《像法决疑经》里说:那是指着佛在世的时候,“今日坐中”,就咱们这一会之中,“无央数众”,许多许多大众,“或见此处山林”,有很多人就看见这有山林,有沙子。这是一种。有的看见都是七宝庄严;或者看见这就是诸佛行处;或见即是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这都是随其机宜,所见不同。所以说《维摩诘经》时,人家问释迦牟尼佛,你成佛没有,你这个土怎么这么不净?佛就用足趾按地,大地发光,这个世界跟他方的佛国净土没有两样。但是有人看见,有人看不见,各随机宜,是自己的根机——世俗之见在障碍你。它种种不同,各随机宜。《弥陀要解》说:“今曰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万德庄严,一句清净,以此最极清净、不可思议弥陀名号之真因,自然感得不可思议、最极清净之极乐同居国土。极乐世界之同居净土,超越十方,故常曰极乐之妙,首在同居也。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法藏已经彻底觉悟,究竟成佛,佛号阿弥陀。《弥陀要解》说:“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又,“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要解》的话非常精妙,它说此处的极乐世界是指四土里面的凡圣同居土。但殊胜之处在于它也同时横具(齐时并有),也就是同时也具有以上的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和常寂光土。这正是极乐世界最殊胜的地方。《要解》又说,这里经文所说的阿弥陀佛,正指佛三身中示现在同居土的示生化身佛,可是同时也就是报身佛与法身佛。佛有三身:一、法身,居住常寂光土(所谓居住,只是示现令众生可以理解的话,实际上是身土不二);二、报身,居实报庄严土;三、应化身,常示现在方便有余土及同居土。又化身有两种:⑴示生化身,示现八相成道的佛身;⑵应现化身,应众生的机而示现的应化身。又可分为:⑴佛界化身,现佛界的身;⑵随类化身,示现与九界众生同类的身(随宜所变的,不现成佛相,而是现普通的,或出家、或不出家、或现国王等等)。本经正是示生化身,就是在西方同居净土示现佛身的应化身佛。但应注意,同时也就是报身佛,也就是法身佛。佛的三身就像摩尼宝珠,宝珠有珠体、珠光、珠的影子。珠体是本体,是法身;珠光是相用,是报身;珠的影子是全珠所显现,是化身。但是三个不相舍离。所以佛的三身也像伊(∴)字三点,一就是三,三就是一。所以生到同居土,你见到是化身佛,也即是见到报身佛、法身佛。你所居的国土是同居土,但也横具上三土。所以极乐的同居功德殊胜,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