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三十九集摘录(二)

2017-09-21 09:10:24 点击数:

 

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三十九集讲:《会疏》讲了十忍:“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及。能行忍者,可名为有大力人。忍辱正治嗔恚,通断三毒。《宝雲经》于菩萨所修法,各说十法。中说忍法,菩萨有十法,能净于忍。何等为十?⑴内忍、⑵外忍、⑶法忍、⑷随佛教忍、⑸无方所忍、⑹修处处忍、⑺非所为忍、⑻不逼恼忍、⑼悲心忍、⑽誓愿忍。⑴内忍。云何名菩萨内忍?菩萨饥渴寒热(饿苦),忧悲疼痛,身心楚切,能自忍受,不为苦恼。是名内忍。⑵外忍。云何名菩萨外忍?菩萨从他闻恶言骂詈(骂他打他),毁辱诽谤,或毁辱父母兄弟姊妹眷属、和尚阿阇黎师徒同学,或闻毁佛法僧,有如是种种毁訾,菩萨忍辱,不生嗔恚,是名外忍。⑶云何名菩萨法忍。佛于诸经说微妙义,诸法寂静,诸法寂灭如涅槃相,不惊不怖(而且很坚决),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经,不知是法,终不得菩提。’是故菩萨勤求咨问读诵。是名法忍。⑷云何名菩萨随佛教忍。菩萨(若)嗔恼毒心起时,作是思维:‘此身从何而生,从何而灭?从我生者,何者是我?从彼生者,何者是彼?法相如是,从何因缘生?’菩萨作是思惟时,不见所从生;亦不见所缘起;亦不见从我生,亦不见从彼起;亦不见从因缘生。作是思惟(思惟一切不可得),亦不嗔,亦不恼,亦不毒。嗔怒之力,即便减少。是名随佛教忍。⑸云何名菩萨无方所忍。或有夜忍昼不忍,或昼忍夜不忍(白天能忍晚上不能忍,有时晚上能忍白天不能忍);或彼方忍,此方不忍(或者对于这一方面能忍,另一方面不能忍)。或此方忍,彼方不忍。或知识边忍,不知识边不忍。菩萨不尔。(不管你是善知识、不是善知识)一切时、一切方,常生忍心(对一切都能忍),是名无方所忍。⑹云何名菩萨修处处忍。有人于父母、师长、夫妻、男女、大小、内外如是中生忍。余则不忍(对于其他就不能忍)。菩萨忍者,则不如是。如父母边生忍,旃陀罗边生忍。(菩萨忍就一切都生忍)是名修处处忍。⑺云何名菩萨非所为忍。不以事故生忍,不以利故生忍。不以畏故生忍。不以受他恩故生忍。不以相亲友故生忍。不以愧赧故生忍(不是有所为忍。有的为了要求事相名利而忍,甚至为求法愿意忍受一切给我的折磨,这都是有所为。有所为就是虚假,虚假是一切恶事之本。要一切无所为而忍,直心是道场,学佛这个很要紧。其实他不明白,这虚假可以骗人,甚至死后可以立传。但如来悉知悉见。再有阎君你骗不了)。菩萨常修于忍。是名菩萨非所为忍。⑻云何名菩萨不逼恼忍。苦嗔因缘,烦恼未起,不名为忍。若遇嗔因缘时,拳打刀杖,手脚蹴踏,恶口骂詈,于如是中,心不动者,则名为忍(这个是,烦恼不起我能忍。真正打骂上来,我还能忍)。菩萨若有人来起发嗔恚亦忍。不起发嗔恚亦忍。是名菩萨不逼恼忍。⑼云何名菩萨悲心忍。尔时菩萨若作王,若王等,有大功业,为苦众生而作其主。是苦众生,若来骂辱触恼之时,菩萨不以我是主故(我很高贵,若是方丈,或是地方长官,你的下属看不起你,打骂侮辱你,菩萨不会因低的人来对我不恭敬),而生嗔恨。如是众生,我当拔济,常为拥护,云何而得生于嗔恼。是故我今悲心怜愍,不生忿恚。是名菩萨悲心忍。⑽云何名菩萨誓愿忍。菩萨作是念:我先于诸佛前,曾作(发过)狮子吼,发誓愿言,我当成佛,于一切生死淤泥中,为拔诸苦众生。我今欲拔,不应嗔恚,而恼于彼(我有誓愿要去度众生,现在我跟他生气,要去恼害、报复他,这不就违背本誓)。若我不忍,尚不自度,况利众生等。是名菩萨誓愿忍。”法藏菩萨具足诸忍,而且形成力量,所以叫做“忍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