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无量寿经讲座》第六十五集摘录(五)

2017-08-01 11:54:05 点击数: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六十五集中讲:“着相修福,其福有尽”我们引了《金刚经》的话:“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蕅益大师《破空论》里有所解释:“以无所住法,住般若中,炽然修行六波罗蜜,而不取相,是故能令少施与虚空等。……而众生住于相故,妄自计果计因,观大观小。若能称性而住,不住诸相。譬如芥子中空与十方空,性无二无别。以空非内外、彼此、方隅、形相,更无小空异大空故。无相之福,其福乃大。”这几句话很深很深!以无所住的法,住于般若之中,不是有所住而住于般若,是无所住而住于般若。“炽然修行六波罗蜜”,如火蓬蓬勃勃的,在那儿修行六波罗蜜,“而不取相”,没有一切相可取。这才是《金刚经》的宗旨。有人把《金刚经》看成无为、无相……,都跑到无一边去了,不动。不知道“炽然”哪!炽然修行六波罗。所以蕅益大师《破空论》哪!因为大家执着于偏空了。有人说《阿弥陀经》是“有”,《金刚经》是“空”,错了错了!《金刚经》那空,蕅益大师给破了。不是大家所理会的那样,都是片面。这样炽然修行六波罗蜜,他不取相。为什么?他无住法住于般若之中,所以就能够使很少的一点布施跟虚空相等。“众生相反住于相故,妄自计果计因,观大观小”,作种种的分别,所以就如仰箭射虚空。“若能称性而住”,怎么住?“称性而住”,称自己的本性而住,就是如法性而住,也就是如如而住,不住一切相,只住于如。这就譬如芥子当中一点的空,跟十方的虚空有什么分别?请问大家你们回答回答有什么分别?实际就是这样。因为你执着了,它就不一样了,你要不执着,本来就是如此。所以这微少的布施可与虚空等。芥子中的空跟十方的空,性是无二无别。本性无二,也没有分别。因为空没有内外、彼此、方隅、形相等等的差别。也没有小空与大空的不同之处。你说小空跟大空有什么不同之处?同样是一个空。“无相之福,其福乃大”。若离相念佛,离相修法,离相做一切的功德,这个福就大了。能力如芥子中的空,跟十方的空一样。《金刚经》的话:“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违反了这些道理,很大的福田也成了有限度的。就是我说那杯子里有毒,你没有洗,拿来装了很好的药,你喝下去,那药没有毛病,是杯子有毒不干净,你喝了毒药,把你毒死了,你还怪大夫。所以要把杯子洗干净,不要执着。往往大家就是总想得境界、得神通、得感应,都是有所求。有所求就成了有为、有住,都是这一类。你做的功德七折八扣了。若无为法才能相应。上引《金刚般若》,皆是表取相分别之失。故经云“求出轮回,终不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