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四十八愿: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金刚上师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

2017-06-05 16:06:46 点击数: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念老在讲座三十四集中说:“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以及闻名得福、修殊胜行两愿,都没有提到往生,可见不是所有念佛的人个个都能往生,只有认真如法修持的人才能如愿。还有一些肯定可以得好处(天人礼敬、得福、来生修梵行都是好处),但不能往生。所以这三个愿,是指着这个虽然闻名,虽然也信乐,虽然也礼拜归命,也来修菩萨行,修种种善,但是未契弥陀本愿,缺少发菩提心与一向专念,功德不足,不能如愿。第二十五愿大意: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我的名字,就欢喜信受,虔诚礼拜皈依,用清净心修习六度万行菩萨所行之法,因此这样就“诸天世人,莫不致敬”,种种天界及世间有情对于这人没有不尊敬的。


现在很多人修桥补庙,到处赶道场种种的随喜功德。他拿些钱,甚至于给人治病、施药,印经、造像,种种的六度万行,但是这里没有强调,持名是“诸善中之王”,三辈往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发心”很重要。朝鲜大德元晓大师讲了两种:⑴“缘事发菩提心”,缘事发心还比较容易;⑵“胜义谛菩提心”,胜义谛菩提心就很难发起,能理解都不容易。不落二边,胜义谛、第一义谛。能够了解第一义谛,发了第一义谛的心,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可是我还是愿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虽然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也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是这样的心。这还是勉强宣说,实在是言语达不到。


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愿文中多见这个“闻”字,这个闻包括了信受,不等于一经于耳。由于闻名包括相信和接受,所以闻名得福。虽不能往生,但寿终以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最要紧的还是意根。这个人很明白,不糊涂、不颠倒、不是疯,没有精神病。最苦的是精神病。


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大意是:由于闻名信受,所以得二十六愿的福,但是更重要的是“常修殊胜梵行”。梵行是清净的行,一般是指的离欲的行。这个梵字指的是梵天,梵天是色界天,梵天就无欲了。这个梵天虽然有形色,但已经不是血肉之躯了,所以离开了淫欲。按一般的修持来说,一个人在一生之中,只要有一次男女之间的肉体关系,就没有资格生到梵天。可见生天也不容易。所以横出三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梵行是清净无欲之行,《法华经·嘉祥疏》说:“有人言通取一切的戒为梵行,别名断淫为梵行,故《大品》曰:‘淫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通说则是一切的戒都叫做梵行,特别说断淫是梵行。另外一个解释就深入了,他说:“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轮大涅槃也。行即万行,到大涅槃也。”所以梵行是根本法轮大涅槃,是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三德圆满的大涅槃。达到大涅槃之行就是真正梵行。经中说修殊胜梵行,包括以上两个意思。因为闻名信受的功德实在不可思议。如《尊胜陀罗尼经》:“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闻此(听见)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些动物只要这个陀罗尼的声音进了它耳朵,就不再受这个身了。又《涅槃经》曰:“是大涅槃,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趣。”一经于耳,尚具上述功德。何况经耳之后,兼能信受,其功更胜。所以来生可望达到这样甚深的境界。”